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幼年类风湿关节炎(JRA)及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IL-6、IL-8、sIL-2R和TNF-α等细胞因子(CK)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风湿活动的传统指标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夹心ELISA法,对30例JRA和34例RA患者的血清中,4例JRA、7例RA、6例骨性关节炎(OA)和9例半月板损伤(MT)患者的关节液中IL-6、IL-8、sIL-2R和TNF-α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①30例JRA、34例RA患者血清IL-6和sIL-2R的水平与对照组相差非常显著(P〈0.01);30例JRA患者血清IL-8水平与对照组比较相差显著(P〈0.05)。②JRA全身型、少关节型患者血清IL-8、sIL-2R的水平和JRA多关节型患者血清IL-6的水平与对照组相差非常显著(P〈0.01)。③4例JRA及7例RA患者关节液sIL-2R的水平和RA患者关节液的IL-6水平与对照组相差显著(P〈0.05)。④JRA患者血清IL-6和sIL-2R的水平与ESR和CRP的变化呈明显的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532和0.621)。结论①IL-6、sIL-2R的水平与JRA、RA病的活动性有关,是类风湿活动性的主要指标。②sIL-2R不仅参与JRA和RA的全身病理损伤,而且是引起关节局部损伤的主要CK,IL-6也参与JRA关节局部的病理损伤,在RA关节局部损伤似乎更为重要。③IL-8主要参与JRA的全身病理损伤,对关节局部病理损伤似乎并不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湿热痹阻型患者血清和关节液中IL-1、IL-6、TNF-α的表达水平,分析IL-1、IL-6、TNF-α与炎性活动指标ESR、CRP、DAS28之间的关系,探索细胞因子与RA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RA湿热痹阻型患者外周血血清90例、RA湿热痹阻型患者关节液28例、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液30例及健康对照组血清30例IL-1、IL-6、TNF-α的表达,并常规方法检测ESR、CRP。利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RA湿热痹阻型患者外周血血清中IL-1、IL-6及TNF-α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血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5,10.56,8.758;P0.05);RA湿热痹阻型患者关节液中IL-1、IL-6及TNF-α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外周血血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5,3.09,2.496;P0.05);RA湿热痹阻型患者关节液中IL-1、IL-6及TNF-α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骨性关节炎关节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7,2.46,2.51;P0.05)。RA湿热痹阻型患者外周血血清和关节液中IL-1、IL-6及TNF-α的表达与ESR、CRP、DAS28无相关性(P0.05)。结论 RA湿热痹阻型患者外周血和关节液中IL-1、IL-6及TNF-α的异常升高可能参与了RA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关节液中热休克蛋白72(HSP72)的水平变化,并对其与疾病活动性相关指标和细胞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RA患者和骨关节炎(OA)患者关节液中HSP72、TNF-α、IL-6、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活动期RA患者关节液中HSP72水平明显高于非活动期RA患者和OA对照组(P<0.01)。活动期RA患者关节液中TNF-α、IL-6的水平均高于非活动期RA患者和OA对照者(P<0.01),关节液中IL-10在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RA患者关节液中HSP72的水平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风湿因子(RF)呈正相关;RA患者关节液中HSP72的水平与关节液中TNF-α、IL-6水平呈正相关。结论关节液中HSP72可能与RA的炎症相关,与RA病情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以及关节液中的Th1/Th2失衡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炎症损伤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4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以及关节液中的IL-2、IL-4、IL-6、IL-10、TNF-α以及IFN-γ的表达情况.同时选取我院就诊的35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以及RA患者的外周血,RA患者的关节积液中的IL-2、IL-6以及IL-10、IL-4水平均明显升高;相比于对照组的外周血,RA患者的外周血以及关节积液中的IFN-γ以及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相比于对照组,RA患者关节积液中的IFN-γ/IL-4比例明显升高.抗环瓜氨酸抗体(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阳性的RA患者关节积液中IL-2、IL-6、IFN-γ以及TNF-α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CCP阴性的RA患者,以上数据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1/Th2失衡是引起RA炎症性损伤的重要免疫学机制,其诱导的免疫性炎症反应是主要表现,CCP抗体阳性患者的炎性损伤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与类风湿关节炎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治疗的268例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IL-6、IL-17的水平,采集临床资料,同时完善颈部血管彩超及冠状动脉CTA,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性别、RA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年龄、吸烟史、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等一般资料方面同样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TNF-α、IL-6、IL-17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NF-α、IL-17、IL-6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动脉粥样硬化均有相关性,P值均小于0.05。结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在类风湿关节炎早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均高表达,可能共同参与了此类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抗瓜氨酸化肽特异性免疫复合物(ACPA-IC)对RA患者关节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增殖和分泌细胞因子功能的影响。方法:用PEG沉淀法提取RA患者血清免疫复合物(IC),ELISA法检测IC中ACPA-IC水平。用G蛋白免疫亲和层析法从6份ACPA-IC(+)RA血清、4份ACPA-IC(-)RA血清及10份正常人血清中提取IC。体外培养RA关节FLS;分别用RA ACPA-IC(+)提取物、ACPA-IC(-)提取物及健康人血清IC(C-IC)刺激FLS,用CCK-8(Cell Counting Kit-8)试剂检测FLS增殖情况,液态芯片技术检测不同来源IC刺激对FLS分泌IL-1β、IL-2、IL-6、IL-8、IL-10、IL-15、IL-17、TNF-α、GM-CSF、EGF、VEGF等11种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结果:RA患者ACPA-IC(+)提取物能够显著促进FLS增殖,与对照组IC比较,在培养24小时时间里,四种浓度(25、50、75和100μg/ml)的ACPA-IC都能显著促进FLS增殖。RA患者血清ACPA-IC(+)和ACPA-IC(-)提取物刺激FLS 24小时后,可诱导细胞分泌大量IL-6、IL-8和GM-CSF;其中ACPA-IC(+)组刺激FLS分泌GM-CSF和IL-8量均显著高于ACPA-IC(-)组和C-IC组,ACPA-IC(+)组刺激FLS分泌IL-6水平显著高于C-IC组,但与ACPA-IC(-)组无显著性差异。三组间刺激分泌IL-1β、IL-2、IL-10、IL-15、IL-17、TNF-α、EGF、VEGF等其他8种细胞因子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RA患者血清ACPA-IC可促进FLS增殖,并诱导其分泌IL-6、IL-8和GM-CSF等炎性细胞因子,进而进一步诱发滑膜炎症反应及骨质破坏。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3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8、炎性指标红细胞沉降率以及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CRP)水平,观察RA患者临床数据包括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以及DAS28评分等,探讨RA患者血清IL-37水平升高的意义以其在RA发病机制中可能的作用.方法 80例RA患者、80例健康对照患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其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RA患者血清中IL-37[(40.33±11.25)pg/mL]、TNF-α[(110.41 ±35.37) pg/mL]、IL-18[(121.73±29.22) pg/mL]水平以及红细胞沉降率(ESR)[(42.31±15.02) mm./h]、CRP[(38.31±17.22) mg/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L-37[(18.21±5.72) pg/mL]、TNF-α[(30.19±6.82) pg/mL]、IL-18[(55.47±7.29) pg/mL]水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37的表达与TNF-α、IL-18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981,P=0.001).结论 IL-37在RA患者体内高表达并与其它几种炎性因子的表达具有相关性,IL-37可能作为炎性抑制因子参与了RA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萍  曹建平 《现代免疫学》1998,18(6):368-369
<正>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主要特点是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导致关节、肌腱、软骨、韧带的侵蚀性破坏。已有许多文献报告,细胞因子是RA发病过程中的重要介质。为进一步探讨TNF-α、IL-6对RA的影响作用,本文应用ELISA法检测了40例RA病人及40例正常对照血清TNF-α、IL-6水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慢性滑膜炎症、进行性骨质破坏和关节功能丧失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针对RA的治疗以免疫抑制剂为主.近年来生物制剂如TNF-α、IL-6单抗等应用于临床,但均不能完全控制炎症进展,且存在病人耐受性差、易发生结核等继发感染的副作用.因此,深入探讨RA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滤泡调节性T(Tfr)细胞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发病中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0例RA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中CD4~+CXCR5~+FOXP3~+ICOS~+ Tfr细胞的百分比并分析Tfr细胞比例与RA临床实验室检测指标的相关性;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 IL-12、 IL-2、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 CXC趋化因子配体13(CXCL13)的水平;实时定量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B细胞淋巴瘤因子6(Bcl6)、 B淋巴细胞诱导成熟蛋白1(Blimp-1)的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RA患者关节滑膜Bcl6、 CXCL13的表达。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RA患者外周血Tfr细胞比例显著下降;Tfr细胞百分比与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 28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水平呈负相关;RA患者血清中IL-12、 CXCL13表达水平显著升高,IL-2、 IL-10、 TGF-β表达水平显著降低;RA患者PBMC的Bcl6 mRNA水平显著增高,而Blimp-1 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RA患者的关节滑膜中观察到Bcl6、 CXCL13显著高表达。结论外周血Tfr细胞比例减少可能与RA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脂联素(adiponectin,AD)对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及炎症因子IL-6、IL-17及TNF-α表达的促进作用,为进一步探讨AD参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体内实验:给于所构建的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鼠(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关节腔内注射AD观察对CIA小鼠发病的影响,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HIF-1α、IL-6、IL-17及TNF-αmRNA表达变化。体外实验:以不同浓度AD刺激RA滑膜成纤维细胞(synovial fibroblast,SF)72h,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HIF-1α、IL-6、IL-17及TNF-α的表达。结果:CIA小鼠注射AD后,关节局部组织中HIF-1α(P<0.05)、IL-6(P<0.001)及IL-17mRNA(P<0.05)的表达增高;体外实验中,AD呈剂量依赖性地促进RASF中HIF-1α(P<0.001)、IL-6(P<0.05)及IL-17αmRNA(P<0.05)和HIF-1α蛋白表达。提示AD能通过促进HIF-1α及促炎因子的表达而参与RA发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水平与血管内皮损伤的相关性。方法:106例RA患者,分为活动组(83例)和缓解组(23例),55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采用ELISA检测各组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及血管内皮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各组血清ANCA阳性率。比较各组上述指标水平差异,分析两组RA患者炎性因子水平、ANCA阳性率与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水平的相关性。结果:RA活动组IL-6、TNF-α、vWF、sICAM-1、sVCAM-1血清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RA缓解组IL-6、vWF水平均低于RA活动组(P<0.05),但vWF、sVCAM-1水平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RA患者IL-6、IL-1β、IL-17与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RA患者活动组ANCA阳性率为32.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NCA阳性患者vWF水平高于ANCA阴性患者(P<0.05)。结论:RA活动期患者存在较明显血管内皮损伤,这种损伤与高水平的炎性因子及ANCA阳性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外周血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D-二聚体(D-D)及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BNP)在重症肺炎心肌损害患者中的水平及临床检测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43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是否合并心肌损害将其分为心肌损害组(97例)与非心肌损害组(46例)。所有患者均于入院时检测IL-6、TNF-α、D-D、NT-BNP、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cTnI)等实验室指标,经ROC曲线分析IL-6、TNF-α、D-D、NT-BNP表达水平对重症肺炎患者心肌损害的预测效能;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IL-6、TNF-α、D-D、NT-BNP与CKMB和cTnI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心肌损害组患者IL-6、TNF-α、D-D、NT-BNP表达水平均高于非心肌损害组患者(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IL-6、TNF-α、D-D、NT-BNP水平诊断重症肺炎心肌损害的AUC分别为0.793、0.848、0.835、0.859,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重症肺炎心肌损害组CKMB、cTnI...  相似文献   

14.
大量单核细胞(MNC)及多核粒细胞(PMN)在关节滑液(SF)中浸润是类风湿关节炎(RA)的常见特征之一。浸润的细胞通过释放消化酶类及炎性细胞因子如IL-1,TNF-α等导致其病理改变。SF 中细胞浸润的过程是一被动过程,是由关节内活化的细胞所释放的趋化因子所致。许多因子如IL-1,TNF-α对中性粒细胞均显示趋化活性。但在体外,纯化的IL-1和TNF-α对中性粒细胞均无趋化活性。又发现一种新的由IL-1诱导单核细胞产生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MDNCF),在体外显示直接趋化活性。这一因子现命名为IL-8。许多细胞如MNC、T 细胞、纤维母细胞等在炎性细胞因子如IL-1和TNF-α的刺激下均可产生IL-8。本文作者首次检测了RA 患者SF内是否显示IL-8活性及滑液细胞内IL-8mRNA 水平。结果10例RA 病人及9例非RA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α(IL-1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7(IL-17)以及护骨因子(OPG)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50例RA患者及32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L-1α、IL-1β、IL-17、OPG和CRP的水平。结果:RA患者IL-1α、IL-1β、IL-17、OPG、和CRP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IL-1α、IL-1β、IL-17、OPG、CRP在判断RA的活动性以及骨质破坏等方面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IL-2Rα不仅在细胞表面,而且在T 细胞培养上清和成人T 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清中也能检出。可溶性IL-2Rα(SIL-2Rα)在胶原病患者血清和慢性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关节液中含量较高。如果SIL-2Rα值在早期RA 也升高,则对于确定可疑为RA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针有重要意义。实验测定了初诊时尚不能确诊的RA 患者血清SIL-2Rα,并观察患者以后的病情变化。研究初诊时SIL-2Rα浓度与一年后病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A)及骨关节炎(OA)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滑膜成纤维细胞(FLS)白细胞介素27(IL-27)及其受体的水平。方法收集20例RA、20例OA、20例正常人PBMC和4例RA及4例OA患者滑膜组织,培养FLS,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PBMC和FLS中IL-27 mRNA的水平;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RA、OA患者FLS IL-27Rα的表达。结果 RA及OA患者PBMC中IL-27 mRNA水平分别是正常人的1.81倍及2.07倍;RA患者和OA患者PBMC中IL-27mRNA水平无明显差异,但RA患者FLS中IL-27 mRNA是OA患者的3.74倍;RA组FLS的IL-27Rα较OA组水平增高。结论 RA、OA患者IL-27水平增加,且RA患者FLS中IL-27水平高于PBMC。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IFN-γ、IL-10、IL-12及TRAIL在类风湿关节炎(RA)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夹心ELISA法检测46名RA患者关节滑膜液和血清中IFN-γ、IL-10、IL-12及TRAIL的浓度。结果:RA患者关节滑膜液中IFN-γ、IL-12及TRAIL浓度(ng/L)分别为(106.2±7.8)、(57.7±3.5)和(166.5±12.3);RA患者血清中IFN-γ、IL-12及TRAIL浓度(ng/L)分别为(56.3±7.4)、(35.1±12.7)和(69.5±8.3);正常对照血清中IFN-γ、IL-12及TRAIL浓度(ng/L)分别为(31.1±4.4)、(25.2±2.6)和(41.2±4.8);RA患者关节滑膜液IFN-γ高于其血清含量(P<0.05)及正常对照组(P<0.01);RA患者关节滑膜液和血清中IL-10浓度和正常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RA疾病中IFN-γ和IL-12浓度明高于正常人,表明RA发病过程中细胞因子分泌格局以Th1型为主,并且滑膜液比外周血更为典型。RA患者关节滑膜液和血清中TRAIL浓度增高,说明RA疾病过程中伴随有凋亡分子的参与。  相似文献   

19.
类风湿性关节炎分子免疫发病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疾病。多种细胞因子如:IL-1β,IL-6及TNFα与RA 炎症密切相关。变性免疫球蛋白(RF)、补体异常活化及PMNs 介导的过氧化反应加重了RA 关节局部炎症反应。RA 发病与MHC 基因DR4,QW7有关。RA 分子免疫发病机理的研究为RA 发病及治疗展示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核因子κB(NF-κB)信号转导通路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高凝血状态的机制。方法选取RA患者35例,健康志愿者20例。ELISA检测两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IL-6、IL-4、IL-17、NF-κB激活子1(Act1)、p50、p65、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血小板激活因子(PAF)、PAF-乙酰水解酶(PAF-AH)、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水平,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PLT)数量,魏氏法检测血沉(ESR),全自动生化仪检测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全自动凝血仪检测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水平;同时半定量反转录PCR检测Act1、p65、p50、IκBα、IκB激酶α(IKKα)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p65、p50、IκBα蛋白水平。采用Spearman分析RA患者外周血中凝血纤溶指标与细胞因子、NF-κB、活动性指标以及临床症状体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组相比,RA患者外周血中D-D、FBG、PLT明显升高,TT缩短,APTT和PT无明显改变;RA患者血清IL-4、IL-10、PAF-AH的水平明显降低,IL-6、IL-17、Act1、p50、p65、IκBα、IKKα,PAF明显升高;相关性分析显示,RA患者外周血中凝血纤溶指标与细胞因子、NF-κB、活动性指标以及临床症状体征均明显相关。结论 RA患者体内普遍存在高凝状态,并与炎性因子、活动性指标及NF-κB异常活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