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0 毫秒
1.
慢性胃炎伴胆汁反流是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使含胆汁酸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破坏胃黏膜屏障而引起的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炎性病变。临床以胃痛、呕吐、痞满、嘈杂、嗳气、泛酸等为主要表现。现代医学对慢性胃炎伴胆汁返流的治疗仍停留在对症处理阶段,主要采用胃动力药和黏膜保护剂[1],目前临床研究较多的使用多潘立酮或莫沙比利配合铝碳酸镁治疗,除了常有口干、食欲缺乏、腹泻等不适,仍存在治疗后易复发特点。临床观察显示,  相似文献   

2.
正胃炎是一类胃黏膜炎症的疾病,包括上皮损伤、黏膜炎症和上皮细胞再生,分为急性胃炎、慢性胃炎和特殊类型胃炎[1]。临床以食欲减退、胃脘疼痛、嗳气、反酸、恶心、甚至呕吐为主要表现,归属祖国医学"胃痛"、"胃痞"、"吞酸"、"嘈杂"等范畴。  相似文献   

3.
<正>急性胃痛是内科常见急症,多由急慢性胃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胃痉挛等引起,其表现为上腹痛或不适,常伴痞闷或胀满、嗳气、泛酸、嘈杂、恶心呕吐等症状。笔者采用中药封包热熨治疗急性胃痛,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慢性胃炎是胃癌前疾病,其发病原因与幽门螺杆菌(Hp)有关,多见胃痛、呕吐临床表现~([1])。中医认为慢性胃炎应属"胃痛"及"痞证"范畴,该病与饮食不节,寒温失调有关~([2])。目前,西药治疗慢性胃炎效果不佳,毒副作用较多,易出现呕吐~([3])、恶心不良事件,需中医参与治疗。中药半夏泻心汤具有祛湿除热,和胃消痞之功效;配以针灸太冲、气海等穴,可显著改善慢性胃炎口苦、口干、泛酸等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我院在针灸的基  相似文献   

5.
推拿治疗急性胃痛100例临床观察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痛,俗称"心口痛"是一种常见症状,中医又称"胃脘痛".现代医学称"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痉挛"等,均可引起胃痛,急性胃发病较多,上腹持续疼痛或胃内不适,甚则恶心呕吐.对人身体、工作影响极大,加上有病不及时治疗会迁延难愈转为慢性胃痛.本人参加工作以来收集此类病症100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胃痛是由于脾胃受损、气血失调所引起的胃脘部疼痛,又称胃脘痛。胃痛往往兼见胃脘部痞闷、胀满、嗳气、反酸、纳呆、胁痛、腹胀等症状,电子胃镜检查或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多阳性,甚至可见吐血、黑便、呕吐、卒腹痛等症[1-2]。现代医学中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见有胃脘部位疼痛者,可参照本共识意见进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7.
胃痛是最常见的上消化道症状,主要疾病有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和胃癌。主要表现为上腹部胀闷疼痛、纳差、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其中最多见的是慢性胃炎,而慢性胃炎又分为浅表性、肥厚性和萎缩性3种类型。[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Guo ZP 《中国针灸》2012,32(4):329-330
胃黏膜脱垂症是指幽门处胃黏膜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而言[1],系因胃窦部黏膜异常松弛脱垂,通过幽门管脱入十二指肠球部所致,常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发生,临床上多有上腹部无规律性疼痛、压痛,左侧卧位减轻,嗳气泛酸,腹胀,常伴恶心呕吐,少数伴有呕血、黑便。本病属于中医学"胃脘痛""呕吐""痞满"等范畴。笔者以针刺夹脊穴加耳穴贴压辨证治疗胃黏膜脱垂症35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临床常见的难治性胃病,病程长、反复发作、易发生癌变,属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临床多表现为胃脘疼痛、腹胀、嗳气、恶心等症状,胃镜检查表现为胃黏膜变薄,固有腺体的减少或消失,伴或不伴纤维替代肠腺化生和(或)假幽门化生,其诊断主要依靠胃镜发现和胃黏膜活组织检查的病理所见。本病属中医"胃脘痛""痞满""呕吐"范畴。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退行性胃黏膜病变,久治不愈,部分病例可能癌变,  相似文献   

10.
胃痛又称胃皖痛。此病以腹部疼痛为主症,常兼有恶心、呕吐、泛酸嗳气、食少腹胀等症状。本病可见于西医急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肠神经官能症等疾病。胃痛多为外受寒邪,病邪犯胃;或肝气郁结,横逆犯胃;或脾胃虚弱,中焦虚寒所致。治疗以理气止痛为原则,足部按摩疗法对胃痛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1.
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性或萎缩性病变,随年龄的增长而逐年增高[1],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本病属中医"胃脘痛""胃痞"范畴,临床上常表现为上腹隐痛或不适、餐后饱胀、反酸、嗳气、恶心、呕吐、口苦、嘈杂等症状,脾胃为后天之本,五脏六腑之大源,五脏皆得胃气,乃能通利.笔者自2005年6月~2008年6月运用柴枳异功散治疗慢性胃炎30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是胃黏膜的慢性炎症,一般认为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理化因素和自身免疫有关。治疗以根除幽门螺杆菌、制酸护胃、增强胃黏膜屏障为主。慢性胃炎属中医"胃痛""痞证"范畴,多由脾胃虚弱、饮食所伤、七情失和所致,辨证分型有脾胃不和、脾胃虚弱、脾胃湿热、胃阴不足、瘀血阻络[1]。笔者采用三仁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40例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患者,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3.
唐传铁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6):127-128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发病率较高,是消化系统中最常见疾病,现代医学治疗主要是消灭Hp、抑制胃酸和保护胃黏膜。但慢性胃炎病程长,西药治疗效果有时并不显著,或短期内有显著疗效,但容易复发,部分药物副反应较大不易让患者接受。祖国医学上无慢性胃炎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痞满"、"胃脘痛"、"嘈杂""、反酸""、呕吐"等范畴。其治疗历史经验较丰富,疗效突出。笔者在工作期间运用经验方"香砂白及汤"治疗脾胃病,取得  相似文献   

14.
胃痛是临床中一种多发病、常见病,笔者运用中医辨证施治治疗各型胃痛,包括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痉挛、胃肠神经官能症等203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临床中屡见不鲜。《素问.举痛论》曰:"百病生于气也"。[1]盖胃痛之因多起于气机失和,郁怒伤肝,致肝气郁结,失于疏泄,横逆犯胃;或饮食失节,损伤脾胃,脾失健运,聚湿生痰;或素禀脾胃阳虚,寒自内生;或乘凉饮冷,寒自外侵,致寒凝气滞;或  相似文献   

15.
小验方2则     
《浙江中医杂志》2004,39(12):544-544
①治痰喘:取红茶2g,荔枝肉(干品)25g或鲜品50g,将上述二味加开水300ml,泡5分钟,分3次服,每日1剂。②治胃痛:取生姜、橘皮各12g,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服完。此方能缓解慢性胃炎所致胃痛伴呕吐或口吐清水等症状。  相似文献   

16.
历代医家在反流性食管炎病名、病证、病因病机及治疗方面均有所论述。其病归属中医学中的"胃痛""吞酸""反酸""反胃""嘈杂""呕吐""噎膈""胃痞""胸痞""梅核气"等病证范畴;其病因多因患者素体禀赋不足、后天失养,或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以及久病不愈,劳倦内伤等;其病机纷繁众多,不外乎肝气曲直侵犯中土,或火热之邪浸淫胃脘,或中焦虚弱,运化不及,或寒邪内侵,损伤胃阳,或可夹痰、夹瘀。其治疗在理法方药方面皆有所阐论。  相似文献   

17.
慢性胃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属中医"胃脘痛""吐酸""痞满""呕吐"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慢性胃炎的发生主要与饮食不节、情志刺激、感受外邪、禀赋不足等有关。其基本病机为气机阻滞,胃失和降。慢性胃炎病位在脾胃,与肝脏密切相关,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上述因素导致肝气郁滞,横逆犯胃,胃失和降。临床上肝胃不和证是慢性胃炎的常见证型之一,疏肝和胃法治疗慢性胃炎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调节精神心理状态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正>"胃脘痛"又称胃痛,指上腹胃脘部近心窝部位以疼痛为主的病证,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患,在现代医学中可指为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胆囊炎,胰腺炎等疾患。该病起病急,变化快,病情重,发作时疼痛难忍,还可伴随反酸、嗳气、呃逆、恶心、呕吐等症状。随着社会的进步,饮食结构的变化,或生活方式不当,嗜食生冷食物,胃痛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年龄结构越来越年轻  相似文献   

19.
<正>广药集团陈李济胃肠科专家经过多年的研究,成功找到了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慢性胃炎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的根本原因,认为胃痛、胃胀、泛酸、恶心、呕吐等胃肠  相似文献   

20.
正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临床难治性消化内科疾病,具有病程长、易反复等特点,其病理变化为腺体萎缩、黏膜层变薄等,临床常伴有肠化生和非典型增生等症状,癌变风险较高。本病属于中医"胃痛""嘈杂""嗳气"等范畴,多因饮食不洁、情志不畅致胃腑损伤所致,食积于中,郁而化热,治疗应以健脾益气、活血化瘀为主[1]。笔者采用加味健脾益胃汤与参芪健胃颗粒联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