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王婷婷 《河北医学》2010,16(11):1329-1332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联合吡格列酮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125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3组:贝那普利组(41例)、吡格列酮组(43例)及联合用药组(41例)。贝那普利组患者予以一般治疗及口服贝那普利10mg/d。吡格列酮组患者予以一般治疗及口服吡格列酮30mg/d。联合用药组联用贝那普利10mg/d和吡格列酮30mg/d,共12周。治疗前后分别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血肌酐(Sc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24 h尿蛋白量(Upr)、尿β2-微球蛋白(β2-MG)。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UAER、Upr、尿β2-MG与治疗前比较下降显著(P〈0.05);与贝那普利组和吡格列酮组相比,联合用药组Scr、UAER、Upr、尿β2-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和吡格列酮均能减少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且联合用药效果更好,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合并DNⅢ期2型糖尿病患者按数字单双号随机均分为前列地尔组及联合治疗组(灯盏细辛+前列地尔组)(n=80)。2组患者均给予低盐、低优质蛋白糖尿病饮食。前列地尔组患者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静脉滴注,1次/d,连续3周。联合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10μg前列地尔注射液行静脉滴注及30 ml灯盏细辛注射液行静脉滴注。1次/d,连续3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肌酐(Cr)、尿微量白蛋白UAER、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及尿蛋白(CSP-Z)定量。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BUN、Cr、UAER、β2-MG、CSP-Z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联合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前列地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灯盏细辛注射液能够更有效治疗早期DN,对患者DN进展有一定延缓作用。  相似文献   

3.
周方敏  来芳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1):2436-2438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前列地尔组(60例)和丹参注射液+前列地尔联合治疗组(联合治疗组,6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糖尿病饮食、降糖、控制血压及调脂治疗;前列地尔组另静脉滴注前列地尔注射液(20μg,1次/d);联合治疗组另静脉滴注前列地尔注射液(20μg,1次/d)及丹参注射液(20 ml,1次/d),总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素氮(BUN)、肌酐(Cr)、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β2微球蛋白(β2-MG)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TC、TG、LDL-C)、Cr、BUN、UAER、β2-MG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HDL-C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前列地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能够有效治疗早期DN。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前列地尔注射液干预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确诊为早期DN患者90例随机入选常规剂量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 qd)组(A组)与大剂量前列地尔注射液(20μg qd)组(B组),分别为44例和46例,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β2-微球蛋白(Uβ2-MG)、尿α1微球蛋白(Uα1-MG)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BUN、Scr、UAER、Uβ2-MG、Uα1-MG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P<0.01),且B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前列地尔注射液能更有效地减少早期糖尿病患者的尿蛋白排出量、减轻肾脏损伤、改善肾功能,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联用罗格列酮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科64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34例)和贝那普利单用组(30例)。贝那普刹单用组患者予以一般治疗、胰岛素治疗及口服贝那普利。联合用药组联用罗格列酮4mg/天,共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超敏C反应蛋白(us—CRP)、空腹血糖(FBG)、24h尿蛋白量(Upr)、尿β2-MG。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BG、SBP、DBP、TC、TG、LDLC、尿β2-MG与治疗前比较下降显著(P〈0.05);联合用药组;中Upr、us—CRP、Scr在治疗后也均有显著下降(P〈0.05)。联合用药组;FBG、us—CRP、Scr、Upr、尿β2-MG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用罗格列酮治疗DN在减少尿蛋白、改善肾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单用贝那普利,提示两药联用在延缓DN进展可能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影响。方法46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3例。在常规降糖、降压药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吡格列酮30mg/d口服,连用12周。观察治疗前后UAER、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的变化。结果①治疗组治疗后UAER、HbA1C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两组治疗前后BUN,SCr,Ccr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吡格列酮能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UAER,并有显著降低血糖、保护肾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对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肾病进展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选取非糖尿病的慢性肾脏病3~4期约60例,均予常规治疗,处理组27例患者同时加吡格列酮片(30 mg/d),治疗4个月,观察治疗前及治疗4个月后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肌酐(Scr)、尿蛋白定量(Upr)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吡格列酮处理组FMD改善、hs-CRP、Scr、Upr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且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率升高与hs-CRP水平的降低呈负相关.结论 吡格列酮可以减轻非糖尿病CKD患者炎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延缓肾病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确诊为早期2型DN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8例采用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62例采用吡格列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进行血糖、肾功能指标检测。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3个月FBG、2hPG和HbA_(1c)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UAER、Scr、β_2-MG、BUN及TC、TG、LDL-C等较对照组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DN,可显著降低血糖,改善肾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吡格列酮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吡格列酮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早期DN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在常规降糖、降压药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吡格列酮30mg/d口服,连用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UAER、糖化血红蛋白(HbAl。)、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的变化。结果 (1)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UAER、HbA1c均值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各观察指标间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治疗前两组患者的UAER、HbA1c、BUN、SCr、Ccr的均值间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UAER、HbA1c均值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BUN、SCr、Ccr的均值间差别仍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吡格列酮可明显减少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UAER,并有显著降低血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85-88
目的评估国产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糖尿病肾病的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国产前列地尔组)68例,对照组(非国产前列地尔组)72例。在糖尿病的基础治疗的前提下,两组患者分别给予国产和非国产前列地尔各10μg,静脉注射,1次/d,连续给药4周。用药前和用药后4周后检查患者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量(Upr)、尿蛋白排泄率(UAER);血脂相关指标包括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脂(TG);凝血相关指标包括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观察治疗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BUN、SCr、Upr、UAER、TG、TC、LDL-C和FIB、D-D均下降(P0.05),HDL-C上升(P0.05),治疗后两组指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国产前列地尔注射液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通心络联合缬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肾脏病变Ⅲ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血压正常的2型糖尿病肾脏病变Ⅲ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通心络联合缬沙坦为治疗组(n=30),单用缬沙坦为对照组(n=30),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血肌酐(SCr)、尿微量白蛋白(UAER)、尿β_2-微球蛋白(β_2-M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FPG、2hPG、HbA_(1c)、SCr、UAER、尿β_2-MG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TC、TG、LDL-C亦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UAER、尿β_2-MG、TC、TG、LDL-C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联合缬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肾脏病变Ⅲ期能显著降低UAER、尿β_2-MG,并能改善血脂紊乱,具有更好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效果。方法:62例住院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饮食、控制血糖和降血压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分别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rate,UAER)、血肌酐(Scr)、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UAER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UAER、Scr、LDL-C、TC、TG显著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UAER、Scr、LDL-C、TC、T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安全更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与β2微球蛋白(β2-MG)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34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合并肾病将其分为糖尿病无肾病组(DM组,68例)和糖尿病早期肾病组(DN组,76例),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对3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血清CysC、肌酐(Scr)、尿素氮(BUN)及β2-MG水平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DM组和DN组UAER及血清CysC、β2-MG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DN组UAER及血清CysC、β2-MG高于DM组(P〈0.05),各组血清Scr和BU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糖尿病肾病血清CysC与β2-MG升高明显,且比血清Scr、BUN上升出现的时间早,可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前列地尔注射液合并丹参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观察。方法:选择山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进行相关的饮食、降糖、血压控制以及调脂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前列地尔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采用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过相应的治疗后,血脂、Cr、UAER、BUN以及β2-MG均有效下降,HDL-C则比治疗前升高,观察组在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上均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具有显著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王涛  张凡  魏萌  郭东阳  王英 《西部医学》2012,24(11):2086-2088
目的研究厄贝沙坦联合辛伐他汀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52例D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6例采用厄贝沙坦治疗,治疗组76例在厄贝沙坦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检测血压(SBP和DBP)、空腹血糖水平(FBG)、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B2微球蛋白(B2-MG)、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TC)。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中除BUN、SCr、TG和TC外,SBP、DBP、FBG、UAER和G2-MG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除BUN和SCr外,SBP、DBP、FBG、UAER、B2-MG、TG和T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且治疗组降低UAER、β2-MG、TG和TC的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可以更好地降低患者的血脂、UAER和β2-MG,显著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消渴康颗粒联合盐酸吡咯列酮片对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型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74例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7例。两组均行糖尿病生活方式干预。对照组用盐酸吡咯列酮片30 mg,每日1次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消渴康颗粒,1剂,每日3次温服。治疗12周。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检测空服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餐后2 h血糖(2 h 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30%(36/37),对照组为62.16%(23/3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症状积分及FBG、2 h PG、TC、TG、HDL-C、LDL-C水平治疗前后及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渴康颗粒与盐酸吡咯列酮片合用能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型患者血糖、血脂水平,可明显提高疗效,改善糖脂代谢。  相似文献   

17.
潘攀  周海艳  杨晶 《实用全科医学》2010,8(11):1374-1375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86例D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饮食、控制血糖和降血压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两组疗程均为12周。于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检测两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UAER、TC、FBG、HbA1c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UAER、Scr、LDL-C、TC、TG、FBG、HbA1c显著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UAER、Scr、TC、T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减少蛋白尿,延缓肾功能的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