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了解某幼儿园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探讨发生此次疫情的危险因素,为本地区防控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析某幼儿园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探讨引起此次疫情的危险因素。结果 2015年11月17日~12月7日某幼儿园累计共发生手足口病病例16例,罹患率为1.61%(16/994),其中临床诊断病例13例、确诊病例3例。发病高峰集中在11月22~28日,占总病例数的68.75%(11/16)。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0.33∶1,年龄均在3~5岁组之间。病原学方面,采集的5例病例中有3例是Cox A16阳性,其余样本均为通用肠道病毒阴性。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咬手指的习惯和饭前不洗手是此次手足口病疫情的危险因素。结论这是一起因Cox A16感染导致的幼儿园手足口病暴发疫情。对患儿的早期发现与隔离、对幼儿园教室及幼儿玩耍外环境、物品玩具的清洁消毒,加强晨检、午检、因病缺课登记工作,开展健康教育均为重要的防控措施。建议幼托机构培养儿童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咬手指等良好的卫生习惯,以达到预防手足口病传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周长滨   《中国医学工程》2011,(9):167-168
目的试图查明该起手足口病疫情暴发的原因及通过对该起疫情的调查处理,为今后规范处置手足口病疫情提供范例。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对该起手足口病疫情的暴发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截止6月7日,共发生手足口病病例5例,均为2~3岁年龄组儿童,罹患率为12.2%。结论幼儿园晨检不严格、园内及周边卫生条件较差、师生无良好的卫生习惯可能是造成这起手足口病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出现疫情后立即隔离传染源,及时采取关班关园措施,开窗通风、严格落实消毒是控制手足口病疫情暴发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解东台市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该市全年发生的348病例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并采集49例住院病例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该市病例均为轻症病例,10,08%的住院隔离治疗;76.15%的有发热,发热时间一般为2~5d;66.67%的均有手、足、臀部疱疹。病例主要以春夏季和秋冬季为主;男、女性别比为1.76:1;75.00%的病例在1~4岁;57.18%的为散居儿童,38.79%的为幼托儿童;12.36%的有明显接触史,85.34%的常带儿童串门,89.66%的回家无洗手习惯,79.89%的喜欢吃街头小吃、买散装及三无小食品,13.22%的经常或偶尔喝生水。发生3所幼儿园、1起家庭聚集性疫情,与儿童之间一起玩耍、密切接触、不洗手一起吃零食等卫生习惯有关;住院病例中38.78%的为EV71型,22.45%的为CoxA16型。结论要针对性地加强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在流行季节各幼儿园、小学要时刻拧紧"手足口病"这根弦;建立健全手足口病监测系统;加强食品安全卫生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与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向我疾控中心上报的2017年度本地区医院内手足口病儿童534例的研究对象,用于探究手足口病发病趋势。另外选择某院上报的2017年5月~6月手足口病病例146例视为病例组,用于进行手足口病危险因素。结果疾病发生主要时间集中于5~7月份,占据总病例的58.1%。发病高发期集中于0~5岁之间。以幼托儿童以及散居儿童为高发。在534例受试者中,城镇人口共计320例,农村人口214例,本市常住人口442例。流动人口92例。单因素结果分析证实:主要照顾者文化水平、便后洗手情况、家庭中数量手术后接触病史对于手足口病发病有着相当重要影响。在此其中便后不洗手、家庭儿童数量、手足口疾病接触史为引起疾病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本组实验调查证实5岁以下散居儿童以及幼托儿童为手足口病重点防控人群。在积极开展健康宣教工作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控制疾病传播来讲有着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深圳市龙岗区健康幼托儿童手足口病的隐性感染状况,进一步探讨其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知情同意,抽取龙岗中心城2家幼儿园的118名健康幼托儿童,分别对其进行肛拭子采集和问卷调查,以了解其手足口病的隐性感染情况与危险因素。结果 118份肛拭子标本中,肠道病毒通用检测(RT-PCR)阳性28份,人肠道病毒隐性感染率为23.73%,其中EV71隐性感染率和其它肠道病毒(除外EV71和CoxA16)隐性感染率分别为5.93%(7/118)和17.80%(21/118),未检出CoxA16,亦无两种或多种病毒混合感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所在班级近2周内发生过手足口病暴发疫情(OR=11.836)、所在家庭还有其他14岁以下儿童(OR=9.016)、近2周内有医疗机构就诊史(OR=29.777)分别是健康幼托儿童肠道病毒(通用检测)、EV71和其它肠道病毒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而洗手习惯≥3次/d则是健康幼托儿童肠道病毒(通用检测)(OR=0.132)和其它肠道病毒(除外EV71和CoxA16)(OR=0.255)隐性感染的保护性因素。结论肠道病毒的隐性感染在健康幼托儿童中较为普遍,其隐性感染状况受多种因素如生活环境及卫生习惯等的影响,加强洗手及玩具消毒等卫生习惯对减少手足口病的隐性感染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散居儿童手足口病发病与托幼机构手足口病暴发之间的联系,为控制散居儿童手足口病发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方法对某县两所幼儿园手足口病暴发期间,该幼儿园儿童居住地感染手足口病和未感染手足口病的散居儿童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感染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对两所托幼机构手足口病病人和健康儿童分别采集咽拭子标本,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儿童发病前10 d内接触过手足口病病人、发病前10 d内接触过幼托儿童、家中有其他在托幼机构的儿童、所接触的幼托儿童所在班级有手足口病病人均为散居儿童发病的危险因素,饮食前给儿童洗手和有单独使用的毛巾是保护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儿童发病前10 d内接触过手足口病病人、发病前10 d内接触过幼托儿童、家中有其他在托幼机构的儿童和所接触的幼托儿童所在班级有手足口病病人均为散居儿童发病的危险因素。发生手足口病暴发的班级,其隐性感染病毒型别为Cox A16和其他肠道病毒,隐性感染率为38.46%。结论托幼机构手足口病暴发期间幼托儿童有较高的隐性感染率,减少幼托儿童与当地散居儿童的接触,重视传染源的妥善管理和隔离,加强幼托和散居儿童的家庭教育,促使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降低散居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唐山市丰南区儿童手足口病发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方法选取2014-2015年唐山市丰南区5岁以下手足口病病例91例,选择与病例生活在同一社区、相同性别、年龄相差不超过1岁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按照1∶1的比例对照组选择91人,分别对病例组及对照组家长开展问卷调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探讨手足口病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幼托儿童、近1周与手足口病病例接触过、近1周与其他儿童共用玩具是儿童发生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OR值(95%CI)分别为11.50(1.92~66.67)、8.11(2.67~41.46)、3.75(1.86~7.56);饭前便后洗手、父母了解手足口病预防知识是减少手足口病发病的保护因素,OR值(95%CI)分别为0.21(0.08~0.67)、0.13(0.02~0.41)。结论幼托机构是手足口病防控的重点,通过健康教育,提倡家长及孩子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以有效防控手足口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8.
郭瑞玲 《医学动物防制》2011,(2):120-121,124
目的明确本次甲肝暴发的原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根据预调查结果,设计统一调查表,对14岁儿童进行调查,同时采集血清检测甲肝抗-IgM抗体,以抗HAV-IgM抗体阳性儿童为病例组,以抗HAV-IgM抗体阴性且HAV-IgG抗体阴性的儿童为对照组。将调查结果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并用SPSS13.0进行分析。结果本次暴发历时2个常见甲肝潜伏期,共感染20例幼儿。统计结果显示,经常去幼儿园玩耍和与首发病例共餐及经常去首发病例家玩耍为本次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P<0.001)。结论本次为典型的人传人连续性传播,患病儿童对幼儿园玩具的污染导致甲肝病毒的播散,而儿童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如饭前不洗手、喝生水等是其得以发病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广州市白云区≤5岁组儿童手足口病发病危险因素,为预防控制该人群手足口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广州市白云区185例≤5岁组儿童手足口病病例进行1∶1配对,配对因素为性别、年龄和居住地,对其发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流动人口(OR=8.2)、职业(OR=6.1)、居住楼层(OR=2.8)、近一周医院就诊史(OR=5.0)、洗手习惯(OR=8.0)、家长手足口病知识掌握程度(OR=5.5)及与其他儿童共用玩具(OR=3.0),与5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的发病相关。多因素Logistic分析则显示,流动儿童(OR=2.4)、职业(OR=4.7)、近一周医院就诊史(OR=6.1)、洗手习惯(OR=2.7)、家长手足口病知识掌握程度(OR=7.2),与5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发病密切相关。结论广州市白云区≤5岁组儿童手足口病发病受多种因素影响,院感控制,幼儿良好的环境卫生、个人卫生及提高家长的卫生意识是预防控制手足口病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手足口病的流行期和非流行期在园儿童肠道病毒EV71与柯萨奇病毒CoxA16携带水平。方法采用随机整体抽样方法.对3家幼儿园5岁以下儿童采集咽拭子,进行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非流行期176名在园儿童有4名CoxA16阳性,阳性率为2.3%,2名EV71阳性,阳性率为1.1%。流行期216名在园儿童有7名CoxA16阳性,阳性率为3.2%,5名EV71阳性,阳性率为2.3%。结论深圳某地手足口病在流行期和非流行期,在园儿童病原体携带无显著差异;应采取措施加强对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1.
维生素A中毒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 ,女 ,3岁 ,因“发热、头痛、呕吐伴咳嗽 2d”入院 ,近 1个月来患儿全身皮肤反复出现皮疹 ,瘙痒明显 ,纳差。查体 :生命体征平稳 ,精神较差 ,全身皮肤粗糙 ,可见散在红色丘疹及新旧抓痕和血迹 ,口唇红 ,略干 ,咽部充血 ,双侧扁桃体II度肿大 ,未见脓性分泌物 ,心、肺、腹部及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拟诊“上呼吸道感染”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 ,患儿上呼吸道症状消失 ,而头痛、呕吐、皮肤瘙痒未见好转 ,并出现全身非凹陷性肿胀 ,以颜面、四肢为主 ,触痛明显 ,且口唇干燥、皲裂和鼻粘膜出血 ,怀疑维生素A中毒。经详细追问病史 ,发现患儿自 …  相似文献   

12.
13.
ConA诱导抑制细胞检测应用于检测抑制性T细胞的功能状态。原法要采血二次,并经五天才能判断结果。本文采用同时培育刺激细胞和应答细胞的方法,仅需采血一次,且在三天后即可判断结果。  相似文献   

14.
A.F.赖德传略     
介绍美国图书馆史上的著各人物——赖德的主要经历及其在图书馆领域做出的成就。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