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汪代芳  侴桂新  赵宁毅  张婷  徐红 《中草药》2012,43(8):1492-1495
目的 对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正相及反相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石斛碱(1)、石斛醚碱(2)、邻苯二甲酸丁酯(3)、松脂素(4)、N-反式桂皮酸酰对羟基苯乙胺(5)、N-反式阿魏酸酰对羟基苯乙胺(穆坪马兜铃酰胺,6)、N-顺式阿魏酸酰对羟基苯乙胺(7)、N-反式香豆酰酪胺(8)、N-顺式香豆酰酪胺(9)、山药素Ⅲ (10)、二氢松柏醇二氢对羟基桂皮酸酯(11).结论 化合物3、5~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其中化合物9为首次从石斛属植物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2.
《中药材》2017,(8)
目的:研究匙羹藤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通过质谱、核磁共振波谱等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匙羹藤果实中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正二十九烷(1)、香树脂醇桂皮酸酯(2)、3β-24-methylene-9,19-cyclolanostan-3-ol(3)、羽扇豆醇桂皮酸酯(4)、β-谷甾醇(5)、豆甾醇(6)、豆甾醇-3-O-葡萄糖苷(7)、牛弥菜醇A(8)、3β,8,12β,14β,17,20-hexahydroxy-14β,17α-pregn-5-ene(9)。结论:其中,化合物1~3、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金钗石斛中的酚性成分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张雪  高昊  王乃利  姚新生 《中草药》2006,37(5):652-655
目的对金钗石斛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多种色谱学技术对金钗石斛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根据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12个酚性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二氢松柏醇二氢对羟基桂皮酸酯(Ⅰ),香草醛(Ⅱ),罗布麻宁(Ⅲ),对羟基苯甲醛(Ⅳ),丁香醛(Ⅴ),丁香酸(Ⅵ),丁香乙酮(Ⅶ),α-羟基丁香丙酮(Ⅷ),松柏醛(Ⅸ),二氢松柏醇(Ⅹ),2-羟基苯丙醇(Ⅺ)和3-羟基-4-甲氧基苯乙醇(Ⅻ)。结论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报道从金钗石斛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Ⅲ~Ⅻ为首次报道从石斛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倒地铃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韦建华  陈君  蔡少芳  卢汝梅  林世炜 《中草药》2011,42(8):1509-1511
目的研究倒地铃Cardiospermum halicacabum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色谱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倒地铃中分离了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二十七烷(1)、β-香树脂醇棕榈酸酯(2)、β-胡萝卜苷(3)、3β-赤杨醇(4)、β-香树脂醇(5)、β-谷甾醇(6)、棕榈酸(7)、蒲公英赛醇(8)、豆甾醇(9)、金圣草黄素(10)、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11)。结论化合物1~5、7~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金钗石斛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金钗石斛 (Dendrobium nobile Lindl)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使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5个单体化合物及2个系列混合物。分别为海松二烯,3-甲氧基-4-羟基反式肉桂酸二十二烷酯,3-甲氧基-4-羟基反式肉桂酸二十四烷酯,豆甾醇,对羟基顺式肉桂酸三十烷酯,对羟基反式肉桂酸直链烷酯的4个系列化合物的混合物,直链烷醇的5个系列化合物的混合物。结论 以上成分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得,其中海松二烯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2010,(1)
目的:对鱼眼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各种柱层析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鉴定为:正十八烷酸(1)、豆甾-7,22-二烯-3-醇(2)、α-香树脂醇(3)、表木栓醇(4)、十八酸甲酯(5)、正四十三烷(6)。结论: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余甘子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余甘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聚酰胺、Sephadex LH-20等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余甘子中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三十烷醇(1)、三十烷酸(2)、β-香树脂酮(3)、白桦脂酮酸(4)、胡萝卜苷(5)、羽扇豆醇乙酸酯(6)、β-香树脂醇-3-棕榈酸酯(7)、没食子酸(8)、白桦脂酸(9)、乌苏酸(10)、齐墩果酸(11)、槲皮素(12)、芦丁(13)。结论:其中,化合物1、2、4、6、7、9~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鸭跖草科裸花水竹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分离和纯化,并通过IR,EIMS及NMR等波谱学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裸花水竹草中共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为正三十九烷(1),二十烷酸辛酯(2),胆甾-7-烯-3-酮(3),22,23-二氢菠菜甾酮(4),二十四烷酸(5),三十烷酸(6),谷甾醇(7),菜油甾醇(8),豆甾醇(9),麦角甾醇(10),豆甾-7-烯-3-醇(11),豆甾醇-3-O-葡萄糖苷(12),胡萝卜苷(13),二十七烷酸甘油酯(14),bracteanolide A(15)。结论:其中化合物1~15均为首次在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广西特色药材退黄藤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分离和纯化,并通过EI-MS及NMR等波谱学方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果:从退黄藤中共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棕榈酸酯(1),维生素E(2),二十四烷酸(3),蒲公英赛醇(4),豆甾-4-烯-3,6-二酮(5),十七烷酸(6),二十六烷酸甘油酯(7),豆甾-4-烯-6β-醇-3-酮(8),二十七烷酸甘油酯(9),没食子酸乙酯(10),东莨菪内酯(11),3,3',4'-三甲氧基鞣花酸(12),没食子酸(13)。结论:化合物1~13均为首次在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中药材》2016,(12)
目的:研究藏药宽筋藤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纯化技术,结合波谱方法分离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宽筋藤中分离纯化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酸(1)、熊果酸(2)、没食子酸(3)、对羟基苯甲酸(4)、异鼠李素(5)、p-香豆酰-多巴胺(6)、二十四烷酸(7)、二十八烷醇(8)、十九烷醇(9)、十八烷酸(10)、β-谷甾醇(11)、胡萝卜苷(12)。结论:其中,化合物1~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花生茎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劲松  王刚  董超  麻兵继  刘吉开 《中成药》2008,30(3):419-421
目的:研究花生茎叶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根据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花生茎叶中分离了11个化合物,经光谱分析鉴定了其中9个化合物,依次为β-谷甾醇(Ⅰ)正三十一烷(Ⅱ)、大豆皂醇B(Ⅲ)、胡萝卜苷(Ⅳ)、二十六烷酸α-单甘油酯(Ⅴ)、棕榈酸(Ⅵ)、豆甾烷-3β,6α-二醇(Ⅶ)、十六烷酸α-单甘油酯(Ⅷ),十八烷酸α-单甘油酯(Ⅸ).结论:除化合物Ⅰ、Ⅳ、Ⅵ外,其它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女贞子中三萜类化合物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Feng J  Feng ZY  Wang JM  Cui Y 《中药材》2011,34(10):1540-1544
目的:研究木犀科植物女贞子的三萜类成分。方法:用溶剂提取、萃取、硅胶正相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结晶法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女贞子中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齐墩果酸甲酯(1)、3-O-乙酰熊果酸(2)、3-羰基齐墩果酸(3)、19α-羟基熊果酸(4)、羽扇豆醇(5)、3-O-乙酰齐墩果酸(6)、齐墩果酸(7)、白桦脂醇(8)、熊果酸(9)、fouquierol(10)、19α-羟基-3-O-乙酰熊果酸(11)、(Z)-马斯里酸-3-O-对香豆酸酯(12)、(E)-马斯里酸-3-O-对香豆酸酯(13)。结论:其中,化合物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地果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小孔树脂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运用MTT法测定化合物对人癌细胞株A549、PC-3、K562的抑制作用。结果:从地果中分离纯化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佛手柑内酯(1)、齐墩果酸(2)、棕榈酸(3)、β-香树脂醇棕榈酸酯(4)、熊果酸(5)、二十九烷(6)、日耳曼醇乙酸酯(7)、三十烷酸(8)、亚油酸(9)、豆甾烷-3β,5α,6β-三醇(10)。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表明:化合物5对人前列腺癌细胞株(PC-3)、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人胃癌细胞株(A549)3种癌细胞株都有较强的抑制的活性,化合物2、3对PC-3和K562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化合物1只对PC-3有抑制作用。结论:其中,化合物4~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地果中化学成分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4.
黄花紫玉盘枝、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黄花紫玉盘Uvaria kurzii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硅胶色谱柱和Sephadex LH-20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9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十六烷酸酯(1),豆甾醇十六烷酸酯(2),β-乙酰谷甾醇(3),β-乙酰豆甾醇(4),三十四烷醇(5),三十二烷酸(6),β-谷甾醇(7),豆甾醇(8),5α-豆甾-3,6-二酮(9),5α-豆甾-22-烯-3,6-二酮(10),香草酸(11),原儿茶酸(12),N-(对-反式-香豆酰)酪胺(13),山柰酚-3-Oβ-D.(6"-O-对-香豆酰)半乳吡喃糖苷(14),山柰酚-3-O-芸香糖苷(15),芦丁(16),胡萝卜苷(17),L-白雀木醇(18),尿囊素(19).结论:化合物1~6,9,10,13,18,19为本科中首次分到;14~16为本属中首次分到;7,8,11,12,17为本种植物中首次分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南沙参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凝胶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南沙参甲醇提取物的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α-香树脂醇乙酸酯(1),蒲公英萜酮(2),羽扇豆烯酮(3),β-谷甾醇(4),羽扇豆醇乙酸酯(5),无柄沙参酸-3-O-异戊酸酯(6),胡萝卜苷(7),正十五烷酸(8),邻苯二甲酸二己酯(9),汉黄芩苷(10),愈创木酚β-D-吡喃葡萄糖苷(11),5-羟甲基糠醛(12),黄芩苷(13)。结论:其中化合物1,8,10,11,13为首次从桔梗科分离得到;9,12为首次从沙参属分离得到;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菊叶千里光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对菊科千里光属植物菊叶千里光Senecio chrysanthemoides全草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的研究.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薄层制备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应用NMR和MS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菊叶千里光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2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千里光菲林碱(1),千里光碱(2),1,2-dihydrocacalohastine(3),桉叶醇-4(15)-烯-1β,6α-二醇(4),7,11,15-三甲基-3-亚甲基十六烷-1,2-二醇(5),款冬二醇3-O-棕榈酸酯(6),马尼拉二醇3-O-棕榈酸酯(7),款冬二醇(8),马尼拉二醇(9),β-香树脂醇(10),α-香树脂醇(11),自桦脂醇(12),loranthol(13),(+)-丁香树脂酚(14),1-羟基-4-酮-环己烯-1-乙酸酯(15),2,6-二甲氧基对苯醌(16),豆甾-5,22-二烯-3β-羟基-7-酮(17),豆甾-5,22-二烯-7-酮(18),豆甾4-烯-3-酮(19),豆甾-4,22-二烯-3-酮(20),β-谷甾醇(21),豆甾醇(22),胡萝卜苷(23),十一烷酸甘油酯(24)和十一烷酸甲酯(25).讨论:化合物5~9,13,17~20和24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宽叶荨麻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以及和对照品对照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宽叶荨麻地上部分分离并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3β-羟基-5-烯-欧洲桤木烷醇(Ⅰ)、豆甾-4-烯-3-酮(Ⅱ)、1,3-二肉豆蔻酸-2-山梨酸-甘油三酯(Ⅲ)、α-香树脂醇(Ⅳ)、β-香树脂醇(Ⅴ)、羽扇豆烷醇(Ⅵ)、4-羟基苯甲酸(Ⅶ)、正二十八烷醇(Ⅷ)、正二十八烷酸甲酯(Ⅸ)、十六烷酸(Ⅹ)、十一烷酸(Ⅺ)、胡萝卜苷(ⅩⅡ)、β-谷甾醇(ⅩⅢ)。结论化合物Ⅰ~ⅩⅢ均为首次从宽叶荨麻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Ⅰ~Ⅺ为首次从荨麻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中药材》2010,(11)
目的:研究大接骨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分析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大接骨丹的树皮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7-羟基-3-乙基苯酞(2)、3β-甲氧基-豆甾-7-烯(3)、谷甾烷(4)、(E)-对甲基苯丙烯醛(5)、豆甾-7-烯-3-醇(6)、邻,对-二甲氧基苯甲酸(7)、β-胡萝卜苷(8)、熊果酸(9)、正十八烷酸(10)、二十二烷酸(11)、软脂酸(12)。结论:所有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7、10~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文冠果种皮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种皮的化学成分,为文冠果综合开发利用打下科学基础。方法采用多种分离技术对文冠果种皮甲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位分离纯化,根据其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文冠果种皮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1)十九烷酸、(2)二十一烷酸、(3)豆甾醇、(4)豆甾醇乙酸酯、(5)豆甾-7-烯-3β-醇、(6)二十四烷酸、(7)胡萝卜苷。结论化合物1~4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得,5~7为首次从文冠果种皮中得到。  相似文献   

20.
张健  殷志琦  梁敬钰  刁银军 《中成药》2012,34(10):1939-1942
目的 研究络石藤80%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现代波谱方法和化合物的理化性质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络石藤醇提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ycloeucalenol(1),α-香树脂醇(2),羽扇豆醇(3),α-香树脂醇乙酸酯(4),β-香树脂醇乙酸酯(5),α-香树脂醇棕榈酸酯(6),熊果酸(7),豆甾-4-烯-3-酮(8),大黄素(9),棕榈酸(10),β-谷甾醇(11).结论 化合物1、4、6~10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