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中医"胃不和则卧不安"经典理论,本文综述国内外近年来中西医从消化系统入手对失眠的理论探讨、科学研究和临床治疗的文献,分析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失眠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探讨"胃不和则卧不安"的理论内涵.睡眠障碍并非一个独立的疾病,对睡眠障碍的研究视角已突破神经科学本身,其与多种疾病有密切联系.消化系统中的胃、肠器官有丰富的自主神经纤维分布,心理应激与生理反应之间通过自主神经、激素、神经递质等中介物质沟通调节胃肠功能,这将为"胃不和则卧不安"消化系疾病患者睡眠相关性研究,提供一个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王渭川治疗消化系疾病的经验方──肝胃痛丸代二庆肝胃痛丸是名老中医王渭川教授用于治疗肝胃气痛的经验方,临床广泛用于胃院及下腹部疼痛和消化道出血,也可用于糖尿病中消证、“胃不和则卧不安”失眠等病证。凡辨证属于肝气郁滞、横逆犯胃,或肝郁化火、胃肠火炽、灼伤...  相似文献   

3.
奚旸 《实用老年医学》2011,25(2):173-174
失眠,祖国医学称"不寐"或者"不得寐",是指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或入睡困难或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不深,严重时则以彻夜不眠为特征的一种疾病。现代医学的神经衰弱归属中医的“不寐”范畴。近年我们运用耳穴磁珠贴压配合脑电治疗94例中老年失眠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陈少仕 《山东医药》2011,51(33):106-107
失眠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病程长,缠绵难愈,属于中医学“不寐”范畴。轻者表现为人睡困难,睡则易醒;重者则彻夜不寐。重度失眠由于病程较长,病因复杂,一般治疗疗效差。笔者运用逍遥散加减治疗重度失眠5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中医“胃不和则卧不安”理论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贾跃进临床治疗失眠障碍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简述贾跃进对“胃不和则卧不安”的认识,使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 2.2.3将门诊近2年中药治疗失眠障碍的处方进行药物频次、属性统计及关联、聚类和复杂网络分析,得到核心组方。再运用TCMSP、GEO等数据库得到核心组方各药物有效成分的靶点与疾病靶点并取交集,利用Cytoscape 3.8.0及其插件构建疾病-药物-成分-靶点、蛋白-蛋白互作网络,并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选取关键有效成分和关键靶点进行Vina分子对接分析。结果共获得病案228个、方剂228首,涉及中药119味;药性以平、温为多;药味以甘、辛、苦为主;药物主要归脾、肝、胃经;通过药物关联、聚类和复杂网络分析综合得到6味药物的核心组方。共获得核心组方有效成分45种,相关靶点243个,交集基因72个,关键成分包括α-香树素、豆甾醇等;关键靶点有RAC-α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钠依赖性5-羟色胺转运蛋白(SLC6A4)等。GO功能富集分析包括生物调节、信号通路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包括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血清素能突触等。关键成分和关键靶点分子对接显示可稳定结合。结论初步得到贾跃进中药论治失眠障碍的用药规律及相关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失眠成为临床常见病症.失眠,中医称"不寐",轻者入寐困难,时寐时醒,或寐而不酣,或醒后不能再寐,重者彻夜不寐[1].失眠患者大多以药物治疗为主,但药物治疗具有一定的副反应,易产生对药物的依赖.2011年3月-2011年10月我科采用耳压疗法治疗82例失眠,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失眠,又称"不寐"、"目不瞑",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其表现有轻重之别,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或醒后难以复寐,重者彻夜不眠,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及正常生活。早在《黄帝内经》时期,就已对睡眠的生理机制以及失眠的病机有了深刻的阐述。《灵枢.大惑论》曰:"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卫气不得入  相似文献   

8.
失眠临床上也称"不寐",即无特殊病症而不能入眠的一种病患,本病在西医方面属神经衰弱的范畴[1].祖国医学文献中有"不寐""不得卧""不得眠""目不瞑"等皆失眠之谓也,究其病因多与思虑劳倦,内伤心脾,气血及脏腑功能失调,阴亏与内,阳浮于外,阴阳失交,使阳不入阴,心神不安,导致失眠.另外也有素体阳盛,突受惊吓,情绪不稳,导致肝郁痰阻[2,3].治疗以补虚泻实,调整阴阳为原则.  相似文献   

9.
失眠,中医又称"不寐"、"不得卧"、"目不眠"、"不得眠"等。目前我国失眠症的发病率约10%~20%。患者不能正常睡眠,轻者入睡困难或睡而易醒,醒后不寐,重者彻夜难眠。常伴有健忘、多梦、注意力不集中,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工作质量。针刺五脏俞、膈俞结合辨证取穴治疗失眠有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市中关村医院中医综合科确诊老年失眠患者60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41例;年龄60~81岁,平均年龄(68.7±5.5)岁;病程3g个月~2年,平均(7.1±4.0)月。  相似文献   

10.
失眠,中医学中称为“不寐”“目不瞑”,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有睡眠障碍的人往往选择镇静、安眠的精神类药物,如果使用不当,或许会加剧失眠的程度,长期服用可能还会产生依赖性等副反应,况且这类药物多是治标不治本。实践证明^[1],中医中药治疗失眠,不论是从调整体质还是从远期疗效上都要优于镇静安神的西药。  相似文献   

11.
失眠症又称不寐,指入睡困难,或维持睡眠障碍(易醒、早醒和再入睡困难)导致睡眠时间减少或质量下降,不能满足身体生理需要,明显影响日间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西医治疗失眠,主要应用镇静催眠药,但长期用药会带来明显副反应,形成药物依赖并导致思维能力下降.<景岳全书*不寐>对不寐证作了精辟的分析:"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唯知邪正二字尽之矣.  相似文献   

12.
1 夜游 赵某,男,75岁,1996年7月15日就诊,自述严重失眠,甚则彻夜不寐,伴双膝酸软、欲跪,下肢麻木不仁,扶杖难行。入院后,患者有时整夜侍立于床边,目不转睛,呆若木鸡,有时来回度步,循行走廊,整夜来复。次晨衣装不整,或遗失鞋袜,或丢弃衣裤。问之,则只知夜间未睡,余皆不晓。其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濡。CT检查提示:大脑萎缩。中医诊断:夜游症。西医诊断:老年性痴呆。治疗初以重镇安神兼以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于不寐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论治,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将42例不寐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医辨证论治,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 42例患者经治疗后发现,治愈有18例,好转23例,无效有1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62%。结论不寐即不能入睡、失眠,不寐的患者往往精神较差,心神不宁,给予中医辨证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其睡眠,同时对患者的身体进行调节,有利于患者的恢复,效果明显,可以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4.
正失眠是临床中比较常见而又难治的病证之一,中医称之为"不寐",而经典方剂酸枣仁汤治疗失眠常能收到很好的疗效。酸枣仁汤出自《金匮要略》,由酸枣仁、知母、茯苓、川芎、甘草组成,有养血安神、清热除烦之功效,文中曾记载称:"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可见,凡是由肝血不足、阴不敛阳、虚火扰心引起的心悸失眠、虚烦不安、头目眩晕、咽干口燥等症,均可用酸枣仁汤治  相似文献   

15.
对胆汁返流性胃炎辨治初探太原市人民医院(030009)郝凤藻太原市建筑三公司医院(030002)赵文元中医理论认为胆汁返流性胃炎的病位涉及肝、胆、脾、胃。《灵枢·四时气》云:"善呕,呕有苦......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根据...  相似文献   

16.
中医将失眠症称之"不寐""失寐""不得眠""目不眠""不得卧"等,以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以及睡眠后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由于睡眠时间的不足或睡眠不熟,醒后常见神疲乏力,头晕头痛,心悸健忘及心神不宁等.大多西药治疗多可取得较快的效果,但同时也有很多的副反应,也易形成依赖性或成瘾性,国内外均不主张长期服用安眠类西药.而对于失眠的治疗,中医早有经方记载,并随症加减而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临床多伴发不寐症状,而失眠是影响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的重要因素,两者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兹此对其目前的研究做一回顾分析,以启后学。  相似文献   

18.
失眠是指入睡困难或维持睡眠障碍。中医学称不寐,也称“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眠”。临床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深度不足、睡眠时间不足等,常伴有精神不振、体倦乏力、情绪异常,严重影响生活、学习、工作质量。现代社会随着心理精神疾患发病率逐年增加,其中常见的抑郁症、焦虑症患者多合并明显的睡眠障碍,因此失眠的治疗在中医治疗心理精神疾患中显得异常重要。姜良铎教授是北京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医4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善治各种疑难杂症,临床疗效颇佳。笔者有幸随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姜良铎教授治疗失眠的经验总结如下,以供同道学习。  相似文献   

19.
不寐不仅属于心神疾病,与脑神亦密切相关,调理脑神对于治疗不寐具有重要意义。脑引经药能引与之配伍的诸药上达于脑,对脑有特殊治疗作用,从而达到调理脑神的目的。开窍药如人工牛黄、石菖蒲等,功能开窍入脑、引药上行,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易透过血脑屏障,因而可作为脑引经药,应用之,则安定脑神,不寐得安。  相似文献   

20.
脑卒中后并发呃逆发生机制与以下两方面有关:一是下丘脑内脏植物神经中枢受累,进而影响呃逆反射弧;二是脑干呃逆中枢受刺激。呃逆持续时间不等,数分钟到数月均有。若持续时间在48h以上不缓解,则称之为顽固性呃逆。顽固性呃逆可继发呕吐、水及电解质紊乱、失眠、虚脱、持久的精神紧张。在神经科,呃逆常源于脑梗死、脑栓塞、脑出血、延髓出血,延髓缺氧,腹部原因:胃出血、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肠胀气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