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自2009年起国家电网大力推进智能电能表在电网建设中运用,使智能电能表在智能电网中的覆盖比率逐年加大。供电企业可根据智能电表提供的用户实时用电信息,帮助客户优化用电方式、分析用电成本,为客户提供更加深入广泛的能效管理服务。可以说推进智能电表使用,既是国家电网公司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顺应电力运行发展趋势的需要,也是服务千家万户、提升用户工作生活便捷度的一项民生工程。笔者根据本人多年从电能计量检定的经验,依据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和国家电网智能电能表系列标准,介绍了智能电能表到货后抽样验收试验的中应注意的问题,为广大电能计量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费控体系建设将逐步推进"先付费后用电"经营模式,有效解决欠费难题。费控体系升级为安全费控体系,电费管理安全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将实现准实时采集和全面支持预付费控制,以降低电费回收风险。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智能电网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对电能表等相关电能计量工具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电能表的费控功能是指电能表应能按照协议实现用户存储电费并实现不同时段具有不同费率的功能。在总结国家电网智能电能表系列标准中费控功能相关条文的基础上,主要对本地费控电能表的计费方式进行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4.
1 IC卡式预付费电能表使用现状 近几年来,为了适应新的用电形势,规避电费回收风险,供电企业在客户中大力推广预付费购电方式,如在公变客户中安装IC卡式预付费电能表(俗称卡表)。与传统缴纳电费方式不同,使用卡表的客户是先付费后使用,买多少电用多少电,在理论上不会出现欠电费情况。然而.笔者在数年的电费账务处理中。发现确实存在部分购电客户出现欠费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2013年4月,王某起诉某电力局,诉称其未经原告同意,在2012年11月擅自将其机械电表更换成智能电表。同时,国家规定的居民生活用电电压为220伏,而供电企业故意把电压调高至250伏以收取更多电费。原告请求:(1)被告重新为原告安装原来使用的机械电能表;(2)被告退还因新安装智能电表多收的电费;(3)案件诉讼费由被告承担。本案是在居民用电阶梯电价成为民众及舆论关注焦点期间因更换电能表而引发的诉讼,时间非常敏感且处  相似文献   

6.
在电网公司智能电能表应用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取得了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智能电能表的支撑能力,实现智能电能表与用户直接交互用电信息,用户与电网的实时互动,满足电力用户日益增长的互动化需求。通过对双向交互内容、现有智能电能表的改造、通讯组网方式、智能用电信息系统的扩展几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了一种依托现有用采系统构建双向交互系统的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7.
我国各个产业的不断进步导致社会对电能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智能电能表作为电能计量的重要设备之一,它的使用和发展对每一个人而言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我国现行工业用电和居民用电的使用情况进行说明,然后以四川为例并结合四川特殊的地理环境,讨论四川省智能电能表的使用状况和故障原因。通过比较2009版和2013版智能电能表的优缺点,提出基于IR 46标准新型电能表的研发思路,给出了新一代双芯智能电能表的设计方案和结构框图,其中主要包括外观结构,内部功能划分以及数据传输等三大部分,最后将新一代双芯智能电能表与现有智能电能表进行比较,指出推广新一代智能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以某省农村电费缴纳调查问卷为依据,从外界因素和个人因素2个方面对农村安装了智能电能表的用户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类别用户对缴费方式和缴费网点的不同认知。农村智能用户电费缴纳服务研究主要从缴费方式组合和缴费方式宣传推广着手,基于区间直觉模糊集理论确定适合农村用户的电费缴纳方式组合,根据管理心理学理论对电费缴纳方式的宣传推广方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正>0引言当下,智能电网建设正全面展开。智能电表作为智能用电方面的基础装备,每年轮换数量以千万计。如何提高轮换效率,做好轮换前后的衔接,是眼下用电营销层面所面临的一大问题。目前,电表更换的主要流程为:配表—现场更换—记录现场信息—录入SG186营销系统。其中,较为关键的一步是将新、旧电能表信息记录在"电能计量装接单"上,经汇总后录入SG186系统,以此作为对用户电费结算的基准。但是,由于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大量使用预付费单相电能表。供电部门热衷于这样做的理由是:市场经济商品交易的特点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过去先用电,后交费不宜继续采用,采用这种电能表对供电部门有好处。例如可以提前收到电费,可以防止用户拖欠电费,可使电力多经企业生产的预付费单相电能表推销出去而获得收益,还可以减少抄表收费人员等。其实这些理由都是站不住脚的,而且还带来诸多弊端。首先,电力工业是公用事业,电能是一种特殊商品,它和自来水、煤气。电话一样,不同一般商品适宜于采用先使用、后收费。欧美等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到目前为…  相似文献   

11.
电能计量装置是智能电网的核心部分,对用户和电力企业提供多种先进功能,但多数电能计量装置缺乏安全性保护。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安全漏洞多层次分析与系统设计方案。该系统考虑了大量用电日志,以便向用户提供详细信息,允许其有效识别出用电高峰时段。使用安全文件传输协议(FTP)将用电数据从智能电能表传递至电力企业服务器,以确保数据传输的隐私性和安全性。系统中还使用了加密技术,通过传输层安全(TLS)/安全套接字层(SSL)来保护用户与Web门户之间的通信。通过对系统强化等分析表明,与同类系统相比,所提系统设计具有较大的安全性优势。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与开发集抄与远抄用户电费控制系统的目的是为深化远程与集中抄表技术的应用,以较少的经济投入在自动抄表的基础上对用户电费实现日清月结,减少供电企业在电费回收上的风险,解决以往卡式电表只管理电量,无法进行复杂电费计算的问题。系统的重要意义在于:一是使用普通网络电表实现了智能电能表中的费控功能;二是系统的费控方式完全符合国网公司关于电表远程费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一、简介复费率电能表又叫分时电能表,它把每天分成若干时段,并对各时段的电能分别累计,然后以不同的电价分别计算电费.又因为此表时段主要是在用电高峰和低谷范围内划分.亦称峰谷电能表.分时电能表实现了电价的峰谷分时记费,无形中利用经济杠杆促使用户主动采取避峰填谷措施,促进电力均衡生产,均衡用电.能降低高峰负荷时系统的压力,提高负荷系数,充分利用电网低谷电量,发挥发、供电设备的能力,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有利于落实计划用电和节约用电工作.  相似文献   

14.
本文概括了现行用电收费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对IC卡电能表的结构、工作性能及推广实施办法介绍;提出推广使用IC卡电能是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电费收缴现代化管理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15.
姜雪珍 《大众用电》2006,(10):12-13
0引言 电能作为一种商品,一直以来都是先用电后付款,这种传统销售模式给供电企业的电费足额回收带来很大的困难。针对这一特性,1989年12月原能源部、财政部发布《实行电费、电表保证金制度的暂行规定》。规定中明确“电费、电度表保证金是由用户存出,交供电企业分别作为电费债务和电度表无偿使用的一种担保资金。”1996年10月原电力工业部发布《全国供用电营业规则》,其中第八十二条规定“用户应按国家规定向供电企业存出电费保证金”,以上规定对保证国家电费足额回收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马旭旭  许新 《电气技术》2016,(6):160-163
本文介绍了一款具有蓝牙通信功能的IC卡预付费电能表,设计的智能电能表选用了ARM单片机STM32L151作为该装置的主控制器,在通信功能上,除了传统的485通信还增加了蓝牙通信功能,蓝牙通信选用的是BT-HC05专用蓝牙通信模块;所设计的智能电能表能够通过蓝牙模块与手机建立连接,用户能够通过手机实时查看当前的电能数据、功率数据及剩余电量等,便于实时了解自家的用电情况,便于合理配置自己的用电设备,也有利于用户养成节约用电的习惯。  相似文献   

17.
1什么是智能电能表?智能电能表是指除具有准确计量客户使用的电能外,还具备信息传输、远程停送电、异常报警等功能的电子式电能表。2智能电能表与普通电能表有什么区别?智能电能表与普通电能表相比,在计量准确性要求上是相同的。智能电能表是电子式电能表的一种,与普通电子式电能表相比,增加了一个通讯模块,不会对电能表的计量性能产生影响,同时通讯模块所需的电源取自电  相似文献   

18.
杨娟 《大众用电》2005,21(8):40-40
随着农网改造中“一户一表”制的落实。目前,电压为220V的单相交流用户均使用单相电能表计量其用户的电能。现对共零线(中性线)的单相用户人为改变其接线方式,造成单相电能表失压窃电的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在单相电能表和单相用户之间,安装单相电流型漏电保护开关确实可以起到安全用电和防窃电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现在智能电能表已经逐渐代替了机械式电能表,已广泛用于电能的计量,当我们对380V的电焊机进行用电计量时,因为它接入电压与运行状态的特殊性,用不同功能的电能表或者不一样的计量方式的时候,用电计量就可能出现错误。本文对电焊机采用单相智能表计量不准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选取正确方式。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电力》2008,41(2):43-43
英国Ofgem能源管理机构开始其第1次大规模的新型智能电量测量系统试验。该智能电量测量系统可帮助居民用户减少电能消耗,涉及1.5万户居民。此外,还将为8000户居民安装独立的用电显示装置.并以英镑及便士的方式显示电费。试验将持续24个月.了解用户对新测量系统的反应,以及对这种更清晰、更经常性电能账单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