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微生物转化中药是指利用微生物产生的酶系作用于中药底物,以期产生新的活性成分,提高中药药效,降低中药不良反应,去除中药中的大分子杂质和将其作为研究药物代谢机制的辅助手段。综述了微生物在中药生物转化中的应用及研究概况,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利用微生物对中药进行转化是中药高效利用的一条新思路,也符合中药生产现代化和产品国际化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转化已成为中药现代化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对微生物转化中使用频率高的曲霉菌转化中药材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对广泛使用的黑曲霉对人参皂苷、黄山药、槐米中的芦丁、虎杖中的白藜芦醇苷、黄芩等的转化应用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转化是指利用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酶催化底物发生化学反应,又称为微生物酶法转化,可直接应用微生物,也可用从微生物中提取的酶作为催化剂。目前微生物转化已应用于多种药物如抗生素、维生素、甾体激素、氨基酸、芳基丙酸和前列腺素等的合成[1]。用微生物转化可以催化底物与氧气、水等发生化学反应。与传统的有机反应相比,微生物转化具有底物特异性高,产物立体选择性强,反应条件温和、无污染等特点。近年来,对天然产物进行微生物转化成为结构修饰的辅助手段,也是获取新化合物从而筛选具有生物活性化合物的一种方法[2~4]。柠檬苦素…  相似文献   

4.
中药生物转化的方法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使传统的中药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是我国中药现代化的重要课题.通过生物技术在中药中的应用情况,探讨了中药进行生物转化的步骤、影响因素、转化方法、优势,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为中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是中药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韩斌青  冯冰  马百平 《医学教育探索》2009,40(10):1664-1668
皂苷是存在于中药中的一类较复杂的糖苷类化合物。生物转化是利用各种酶体系对天然活性化合物进行合成与结构修饰。利用生物转化技术能对皂苷完成一些有机合成难以进行的反应,得到更具新药开发价值的目标化合物。综述近几年微生物和游离酶转化技术对皂苷结构修饰的研究进展,并探讨其生物转化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开展中药生物转化研究意义深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国内外文献,结合笔者开展中药生物转化研究的体会,介绍了国内外中药生物转化的研究现状以及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意义,提出了开展中药全成分转化的思路并分析了进行中药全成分转化研究的可行性及一般方法,并就开展中药全成分转化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需要加强的工作等进行了讨论。认为开展中药全成分生物转化研究对充分发挥中药的潜在价值和我国的中药资源优势开发、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生物转化研究体系、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生物活性成分是中药防病治病的物质基础,也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生物合成与生物转化以其公认的高效和高选择性的温和催化体系的特征正在中医药学等学科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探讨了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的生物合成和生物转化与中药现代化的关系及其诸多应用(尤其中药和天然药物研究),并进行了探索性展望。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述了微生物转化方法的类型及其在新药开发方面的应用,埃博霉素及其原始产生菌纤维堆囊菌、埃博霉素的活性机理。生物转化可以创造不同的化学结构,从而相应带来不同的生物活性,所以,微生物转化法产生新型埃博霉素家族活性化合物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中药行业是我国最有发展前景的传统行业之一,中药现代化是其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中药研究中应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成果,特别是应用生命科学的新技术、新理论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是促进中药发展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对中药微生物的深入研究,是认识微生物相关中药的形成机制、开发珍贵中药的替代资源、对中药进行二次开发、寻找新的中药资源,甚至是研究一些中药药理的重要途径。同时,微生物学在为中药现代化作贡献的过程中,也为微生物学的发展找到其独特的发展空间,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药微生物学研究体系。概述微生物与中药的多方面关系并提出了一些看法。可以预见,充分利用微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必将为中药发展带来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微生物转化方法对氧化槐定碱进行结构修饰和改造,以期得到结构新颖或活性更强的衍生物,从中筛选出对氧化槐定碱有催化活性的微生物菌株。方法采用稀释法分离土壤微生物菌株,表面消毒法分离植物内生菌,通过薄层色谱法(TLC)对转化反应进行筛选;通过表型和基因型鉴定活性菌株。结果从遵义医学院土壤分离得到土壤微生物菌株26株,从植物分离得到内生真菌60株;17株土壤微生物具有催化活性,其中菌株T003表现出强的选择性,经显微结构和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其为Escherichia coli。结论微生物转化法为氧化槐定碱的结构修饰和改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中药现代化是目前中药研究的发展方向,而中药的纳米化是其中最有前途的一个领域。在对目前国内中药领域的纳米化研究进行评述的同时,对研究现状表明了一些看法,提出了进行中药纳米化研究发展的新方向、新方法、新观点以及国外药物的纳米化方法可能在中药上的应用。新的研究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对中药纳米化研究中预计会出现的问题给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It is one of the key points for modern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to construct the 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GAP) bas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CMM). GAP helps to minimize contaminatio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MM during the plantation and the production of Chinese crude drugs. In this article, the status and development of CMM production bases of GAP in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are presented. The suggestions upon the problems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GAP for Chinese crude drugs are also provided.  相似文献   

13.
中药炮制是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也是最具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学科之一。中药炮制研究是连接中医学和中药学的桥梁,也是制约中药现代化的关键节点。目前大部分中药的炮制机制尚不明确,有待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地黄炮制前后药性发生显著变化,临床应用也各不相同,其炮制过程中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变化。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对地黄炮制过程化学成分变化及其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思路和方法为中药炮制研究提供了借鉴,也为中药炮制研究提供了重要示范。  相似文献   

14.
中药作为特殊商品,质量标准关系到其传承发展的前途和在国际药品市场中的战略地位。中药一直缺少与临床疗效对应的质量标准。众所周知,中药是治疗疾病的有形物质并客观存在,那么建立与临床疗效对应的质量标准就不是一个难题。问题的存在不是学术观点不同而是科学知识的错误,不是研究技术的落后而是研究引导的错误,不是中药复杂而是中药知识的缺乏。中药质量标准是影响中药发展的核心问题。中药要继续发展下去,必须回到两千年前,从传统的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中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15.
为中药生产技术创新与中药现代化提供参考。归纳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对2000年以来的中药生产关键共性新技术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2000年以来,中药生产关键共性新技术有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大孔树脂吸附分离技术、机械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高速离心分离技术、超声提取技术、微波技术、酶工程技术、超细粉碎技术、薄膜包衣技术、冷冻干燥、高速逆流色谱等。新技术在中药工业化生产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技术难点。有待进一步完善,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国家和有关部门日益重视,必将在中药制剂的制备和生产中广泛应用,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6.
中药质量的整体评价一直是中药现代化的瓶颈之一,其关键在于如何实现药效物质基础的整体发现.中药普遍具有多重功效,化学成分是体现中药功效的物质基础,故通过对多重功效的药效物质基础同时进行监测,可实现中药质量的整体评价.既往多采用"以一代全"的单功效研究模式辨识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与中药多重功效的特点不相符,难以实现中药质量的整体评价.目前,同种中药的不同功效是由不同成分所体现的已成为众多学者的共识,故应加强基于不同功效对应不同药效成分理念的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即加强中药多维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以推进中药质量的整体评价,为实现中药现代化奠定基础.结合中药自身的特点,本研究提出以能体现中药整体观的网络药理学和成分敲除/敲入技术分别对中药不同功效所对应的药效物质基础进行预测和验证,发现中药的多维药效物质基础,以推进中药质量的整体评价.  相似文献   

17.
中药及相关产业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发展前景,已成为全世界新药开发和医药产业发展的方向之一。我国中药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是中药现代化首先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为了保证各实验室检测数据准确、可靠、可比、互认,需要以国际上测量溯源理论和方法为依据,加强政府和中药管理部门对中药及相关产业的标准、法律法规等的建设,使中药质量保证体系与国际接轨,保护我国的经济利益、人民健康和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不受损害。  相似文献   

18.
中药指纹图谱技术是中药实现现代化、国际化的关键问题,它能较全面反映中药中所含成分的种类和数量,能更好地表明中药的内在质量,成为中药质量标准研究的核心技术。对近年来薄层色谱、液相色谱、气相色谱、高效毛细管电泳、高速逆流色谱、微乳色谱等现代色谱分析技术在指纹图谱研究的应用作一概述,综述了各种色谱指纹图谱的特点及其适用范围,简要阐述了国内外中药指纹图谱研究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9.
摘 要:中药是中国人千百年使用的药品,中药基原鉴定是对中药临床应用的传承性鉴定。药品基原和药材基原具有本质区别,不同版本《中药鉴定学》教材中的中药来源鉴定应该修正为基原鉴定,对其概念、方法和内容应定位在药品上。探讨了中药基原鉴定的定义与范围,分别论述了中药材、中药饮片以及中药复方基原鉴定的内容、方法与基本原理。认为中药的基原具有传承性、临床使用的连续性、药品的专用性和不可更改等属性,为中药的发展和中药鉴定方法学体系的完善提供了新的理念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