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食管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脊髓接受的最大剂量分别为40、45 Gy时对靶区及正常器官剂量的影响.方法 对10例胸中段食管癌3D-CRT患者采用脊髓照射40 Gy和45 Gy剂量两种计划,比较靶区剂量的D98%、D95%、D50%、D2%、适形度指数(CI)、均匀度指数(HI),肺的V5、V10、V20、V30、平均剂量,心脏的V40、平均剂量等指标.结果 与脊髓照射40 Gy剂量相比,脊髓照射45 Gy剂量对计划靶区剂量的所有指标均无影响,使得肺的V5、V10、V20以及平均剂量明显降低,心脏剂量略有提高.结论 食管癌根治放疗中脊髓剂量适当的提高不会改变靶区剂量覆盖,但对其他危及器官有影响,甚至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程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与常规分割放疗(CF)治疗鼻咽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62例鼻咽鳞癌患者随机分为CF组和3D-CRT组各31例。两组均采用双侧面颈联合野对穿照射,200cGy/次,5次/周,鼻咽部剂量达36~40Gy后改为小面颈野或耳前野对穿避开脊髓继续照射;CF组继续用原分割方案照射至鼻咽部总量66~70Gy,3D-CRT组照射50Gy后改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5~4Gy/次,4次/周,连续5~6次,总剂量达76~81Gy。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照射到68~70Gy,预防照射50Gy。结果 3D-CRT组及CF组3、5年原发灶控制率分别为94%、74%和81%、48%(χ2=4.94,P=0.029);生存率分别为90%、77%和81%、52%(χ2=4.80,P=0.032)。两组急性毒副反应及放射后遗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34、0.08,P=0.577、0.778)。结论后程三维适形放疗与常规分割放疗相比,提高了鼻咽癌3、5年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而未增加急性毒性反应和放疗后遗症。  相似文献   

3.
食管癌放射治疗不同射野设计肿瘤及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研究食管癌常规放射治疗中不同射野设计,肿瘤和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方法将病理确诊的胸段食管癌患者40例分为2组,每组20例。计划靶区长度分别为11cm、16~17cm,经体位固定后进行CT扫描,图像经网络传送到治疗计划系统。由主管医师在CT图像上勾画出计划靶区。物理师设计五种照射野组合:包括3种三野照射、2种四野照射。结果5种射野方向设计比较,脊髓受照剂量最大值和肺受照的平均剂量、V2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各五种方向组合肿瘤的剂量分布和体积比较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野II和三野III方式要优于其他三种方式,且前者要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研究鼻咽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与常规放射治疗剂量情况.方法 在60例鼻咽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3D组)的治疗计划中,按三维计划要求,进行靶区勾画、照射野设计、剂量计算、剂量优化等,同时在同样患者、同样的照射野下再按常规放射治疗(CFRT)(2D组)的方法计算剂量(没有剂量优化).对比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与常规二维放射治疗的剂量差别.结果 60例鼻咽癌患者中,3D组的处方剂量平均比2D组高7.2%(加15度楔形板)和5.0%(不加楔形板),95%等剂量曲线包含的靶体积3D组CFRT高50.2%(98.2% vs 65.4%).在3D-CRT计划中加用楔形板剂量分布比不加楔形板更合理.结论 3D-CRT的剂量分布明显比CFRT更符合临床放射剂量学的要求.加用楔板能进一步优化鼻咽癌的剂量分布.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 107例非小细胞肺癌由立体定向治疗计划系统设计放射治疗计划,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评价和优化放射治疗计划,计划照射剂量为60~75 Gy(中位剂量68 Gy),每次2.2~3.0 Gy,每天1次,每周5 d,由美国瓦里安CL2100加速器照射,射野为固定野和非共面野或者大旋转弧.按照美国放射治疗协作组(RTOG)和WHO标准观察急性放射反应和疗效.结果 疗效(CR+PR)为88%(94/107),(NC+PD)即无效病例为12%(13/107).1~3年生存率分别为85.78%、49.02%、23.88%.结论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采用大弧旋转+固定野照射,方法可行,有较好的疗效,早期并发症较低,能为患者耐受.  相似文献   

6.
谢自宏  王鹏 《安徽医药》2022,26(8):1593-1597
目的探索中段食管癌采取不同入射角度,不同照射野数对计划靶区和临近相关胸部危及器官剂量分布差异,探索胸中段食管癌常规调强照射野设计,试图预测和减少放射性肺炎。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20年6月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由于医学原因不能手术或者拒绝手术治疗的食管癌病人30例,所有病人均设计3种放疗计划,包括:均分5野,优化5野和均分7野3种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上述放疗计划采用同样的优化参数,包括同样计划靶区和临近相关胸部危及器官(心脏,双肺,脊髓)的剂量约束,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加以对比。结果30例中段食管鳞状细胞癌病人的上述调强放疗计划均能达到所预设的靶区剂量学和临近危及器官的剂量约束,而且,与5野调强放疗计划相比,等分7野调强计划的靶区适形指数和均匀指数均显示出一定的优势,三者的CI值分别为(0.86±0.05)、(0.82±0.05)和(0.88±0.03)(P<0.001);HI值分别为(0.109 5±0.04)、(0.100 9±0.04)和(0.923 6±0.02)(P<0.001);对于危及器官肺而言,等分7野的全肺V20值(22.9±4.3)%和(8.1±1.2)%较低,有降低的趋势;而优化5野调强计划的全肺V5值(47.1±9.8)%和V10值(34.5±5.1)%要显著低于等分7野调强放疗计划,分别为(56.1±10.2)%和(40.9±6.2)%(P<0.05);优化5野调强计划靶区脊髓最大剂量和心脏V30照射剂量明显高于等分7野调强计划靶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间脊髓最大剂量和心脏V30照射剂量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增加照射野数(7野)调强计划可以提高靶区适形度和提高均匀性,降低V20和V30值的趋势;而缩小入射野与体中线入射角度(优化5野)可以减小双肺的低剂量照射体积(V5,V10);而减少照射野与中线角度心脏和脊髓受量稍增加,均在临床可接受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正>放射治疗是头颈部肿瘤常用的治疗手段。常见的放疗手段有常规放射治疗、适形(3D-CRT)/适形调强放射治疗(IMRT)。常规放射治疗常涉及面颈联合野或鼻前野等,3D-CRT/IMRT通过三维计划系统(3D-TPS)对靶区剂量进行合理的分布,以期提高靶区剂量覆盖和降低周围主要器官的照射剂量。放射性龋齿是头颈部肿瘤后的主要后遗症之一,严重威胁着放射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3D-CRT/IMRT明显降低放  相似文献   

8.
目的食管癌放疗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 102例食管癌术后患者均采用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采用615MV-X线对食管癌患者进行放射治疗。用CT模拟定位,设三野或四野,无肿瘤残留者肿瘤照射剂量为50 Gy,有肿瘤残留者肿瘤照射剂量为6015MV-X线对食管癌患者进行放射治疗。用CT模拟定位,设三野或四野,无肿瘤残留者肿瘤照射剂量为50 Gy,有肿瘤残留者肿瘤照射剂量为6066 Gy。肿瘤照射剂量控制在5066 Gy。肿瘤照射剂量控制在5066 Gy。结果利用食管癌放疗治疗102例,有效研究病例102例,治疗后1年和3年局部控制率为69.6%和49%。结论食管癌放疗采用666 Gy。结果利用食管癌放疗治疗102例,有效研究病例102例,治疗后1年和3年局部控制率为69.6%和49%。结论食管癌放疗采用615MV-X线照射,能够对除存在远处转移及严重并发症等病患以外的患者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放疗4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介入治疗联合放射治疗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5例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先行2周期介入治疗,休息4周后开始放疗,放疗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剂量45~56Gy。结果:45例患者中,10例病情完全控制(22.2%);16例部分控制(35.6%);稳定7例(15.6%);进展8例(17.8%);死亡4例(8.9%)。结论: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行介入后放射治疗,能够有效地控制病情,在治疗过程中运用三维适形(3D-CRT)进行放射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肝动脉化疗栓塞加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加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疗效及患者的耐受性.方法 38例患者先行TACE,阿霉素50mg/m2、氟尿嘧啶600 mg/m2、顺铂60 mg和碘油10~15 ml,每4周重复,共3次.休息1~2个月后,针对肿瘤局部行3D-CRT,80%~90%等剂量线包绕计划靶区并以此为处方线,4~8 Gy/次,3次/周,共7~11次,总剂量为44~56 Gy.结果 全部患者均能完成治疗计划,按WHO毒性分级标准:Ⅰ~Ⅱ级急性胃肠道反应占53%(20/38),Ⅰ~Ⅱ级骨髓抑制发生率占47%(18/38),对症治疗后均能缓解.CR为24%,PR为63%,总有效率(CR+PR)为87%.1、2年生存率分别为74%和58%.结论 TACE加3D-CRT综合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毒副作用较轻,近期疗效好,是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非手术治疗的一种较为满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在胸部肿瘤放射治疗中,尽量减少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同时防止照射野相交处出现剂量热点和冷点。方法 采用单中心半野照射技术、CT模拟、TPS计划系统。结果 此方法可有效解决衔接野间剂量热点和冷点问题,最大限度减轻脊髓、肺、心脏等周围器官的照射剂量,减轻后遗症及并发症,剂量分布合理。结论 半野照射技术有助于提高胸部肿瘤放射治疗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化疗同步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68名经病理确诊的食管癌局部晚期患者随机分为DP治疗组33例和PF治疗组35例。DP治疗组采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PF治疗组采用5-氟尿嘧啶联合顺铂,两组均采用3D-CRT计划,照射剂量为56~60Gy,2Gy/次,5次/周。结果 DP治疗组的总反应率为90.9%,PF治疗组的总反应率为82.9%;DP治疗组1、2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81.8%和48.5%;PF治疗组1、2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74.3%和3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化疗同步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近期疗效较好,但是还需要进行长期的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3.
徐晓  田俊芝 《天津医药》1992,20(1):32-36
运用西门子公司的治疗计划系统对55例垂体瘤病人的资料作了治疗计划分析。列举了具代表性的病例,用8MV、10MV、18MV X线和~(60)Coγ线,设计了十二种不同的治疗计划。提供了各种方案的剂量分布图,并对照射野的位置、大小、权重的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文内分析研究了几种射线用常规双颞侧4×4cm对穿野照射方案的利弊。为了改善垂体区及周围正常脑组织的剂量分布,我们建议使用高能X线照射时,可再加一额前野作三野照射。考虑到射线对眼睛晶状体的影响,所加额前野的尺寸以3×3cm、权重是侧野的50%为宜。通过对剂量分布图的分析,认为垂体瘤作~(60)Coγ线照射治疗时以双颞侧对穿野较适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放疗、化疗综合治疗眼眶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价值。方法9例眼眶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患者,1例仅采用化疗,COBP化疗方案,8例采用放疗+化疗联合治疗,1~2周期化疗后放疗,放疗后再3~4周期化疗,化疗方案以COP或CHOP,6MVX线、6 ̄9Mev高能电子线单前野或两前斜野照射,总剂量26 ̄50Gy,13 ̄25次,3 ̄5周,中位40Gy。结果所有患者放疗、化疗耐受性良好,结膜炎、角膜溃疡症状轻,对症处理后缓解,未出现视力下降等严重并发症,局部控制率为100%,5年生存率85%。结论局部放射治疗是眼眶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有效的治疗方法,推荐放射剂量35~40Gy,不需行淋巴引流区预防性照射,对有眶外侵犯者应加化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肺癌放疗中多野适形照射与旋转照射TPS剂量分布。方法采用精确定位技术,通过螺旋CT扫描获取靶区及其周围组织的三维数据。结果基于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设计三野适形照射计划和旋转照射计划,计算并比较二者的中心平面剂量分布和剂量体积直方图。结论三野适形照射和旋转照射产生相似的靶区剂量分布,但危机器官的吸收剂量有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6.
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51例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的急性毒副反应和近期疗效,并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比较.方法 2008年5月-2009年5月对51例鼻咽癌患者采用调强放射治疗(IMRT): 1次/日,5次/周,GTV分次剂量为2.2Gy,其处方剂量为70.4~74.8Gy/32~34次;CTV1分次剂量为1.8 Gy,处方剂量为61.2~64.8 Gy/34~36次;CTV2分次剂量为2 Gy,处方剂量为50~54 Gy/25~27次;对59例鼻咽癌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分次剂量为2 Gy,1次/日,5次/周.GTVnx处方剂量70~78 Gy/35~39次,GTVnd处方剂量70 Gy/35次,CTV1处方剂量60~64Gy/30~32次,CTV2处方剂量50~54Gy/25~27次,有残留者适当缩野补量.采刚放化综合治疗,结合患者分期情况给予顺铂+氟腺嘧啶方案化疗,中位随访时间17个月.结果 DVH分析显示IMRT可以获得较好的靶区剂量分布,正常组织保护好,特别是对腮腺的保护.RTOG标准评价急性反应均可耐受,IMRT组未发生严重的4级不良反应,IMRT组患者口干程度明显较3D-CRT组减轻.近期疗效:CR28例,PR3例,总有效率(CR+PR)100%.1年总生存率为100%.结论 IMRT在剂量分布和可耐受的毒性反应方面优于3D-CRT,近期临床疗效令人满意,但远期疗效和后期并发症还需进一步观察,且最佳的治疗模式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食管癌的三维适形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在肿瘤得到高剂量照射的同时,能减少周围正常组织和危及器官照射剂量,降低放疗引起的毒性反应。3D-CRT和IMRT在食管癌的治疗中得到了较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左乳腺癌保乳术后采用常规(RT)、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和调强放疗(IMRT)三种不同照射方法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择10例接受保乳手术的左侧早期乳腺癌患者,应用Eclipse7.3计划系统为每例患者分别设计常规、3DCRT和5野逆向IMRT三套放疗计划,均给予50Gy/25次,比较靶区、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差异。结果 IMRT计划的剂量分布以及靶区适形性和均匀性均显著优于常规和3DCRT计划。RT、3DCRT、IMRT计划中患侧肺的V20分别为(29.4±4.6)%、(26.7±4.6)%、(22.6±1.8)%;患侧肺的V30分别为(26.4±5.2)%、(23.4±4.5)%、(16.2±1.6)%;心脏V30分别为(21.9±6.0)%、(14.6±3.5)%、(8.0±3.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规(RT)、3DCRT切线野计划相比,5野IMRT计划可以显著改善靶区的剂量分布,降低危及器官OARs(肺及心脏)高剂量受照体积,更好地保护心、肺组织,但同时增大了正常组织低剂量区受照体积。  相似文献   

19.
三维适形放疗结合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结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对原发性肝癌(PHC)的效果。方法对46例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3DCRT治疗,单次剂量3.54~7Gy,照射次数7~15次。结果 46例患者中,完全缓解率(CR)20.4%,部分缓解率(PR)39.5%,总有效率(CR+PR)为60.4%。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9.2%、15.4%和1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块>5em、等效生物剂量>60Gy以及合并门静脉癌栓为影响生存率的主要因素。结论 TACE结合3D(1RT治疗PHC能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而毒副作用未见增加。  相似文献   

20.
《临床医药实践》2016,(5):325-328
目的:分析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与调强适形放疗(IMRT)行腹主动脉旁转移淋巴结的照射剂量及近期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8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放疗前对每位患者分别作3D-CRT和IMRT两套治疗计划进行剂量对比分析,根据肿块大小及部位按时间顺序就近配对选择3D-CRT计划(三维组)或IMRT计划(调强组),采用6 MV加速器予以治疗,随访观察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95%靶区覆盖剂量,调强组为(5 079.87±436.13)c Gy,三维组为(4 572.73±422.57)c Gy;95%靶区覆盖剂量,调强组为(5 123.27±442.78)c Gy,三维组为(4 665.90±339.16)c Gy;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MRT技术在放疗剂量上较3D-CRT技术有一定程度提高,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