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不同类别细菌感染患儿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变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了解不同类别细菌感染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探讨血清PCT区分革兰阳性(G+)菌和革兰阴性(G-) 菌感染的价值。方法以重症监护室收治的266例全身重症细菌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分为G+菌组和G-菌组,分别检测2组患儿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并对2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身重症细菌感染患儿血清PCT水平明显升高,以PCT≥2.0 ng/mL为阳性,G-菌组阳性率(92.36%)显著高于G+菌组(76.23%)(χ2=13.45,P<0.001);当PCT≥10.0 ng/mL时,G-菌感染可能性更大。而常规感染指标CRP、WBC计数及Neu%,G+菌组阳性率与G-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清PCT水平作为区分G+菌和G-菌感染指标有一定价值,能为重症感染患儿早期使用相应抗菌药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和白细胞计数(WBC)在小儿呼吸道感染病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广东省中医院儿科143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感染病原分为病毒组(42例)、支原体组(45例)和细菌组(56例)。其中细菌组包括革兰阳性(G~+)菌组27例,革兰阴性(G~-)菌组29例。分别检测各组血清PCT、hsCRP及WBC,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细菌组PCT、hsCRP及WBC水平均明显高于病毒组和支原体组(P0.05),G~-菌组PCT水平明显高于G~+菌感染组(P0.01)。PCT用于诊断细菌感染和G-菌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hsCRP和WBC。结论PCT、hsCRP和WBC检测可初步判断小儿呼吸道疾病病原类型且PCT的诊断价值优于hsCRP和WBC。  相似文献   

3.
革兰阳性与阴性菌感染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水平对区分常见革兰阳性(G+)菌和革兰阴性(G-)菌所致感染的价值。方法通过对血、痰、尿等133份标本细菌培养及患者血清PCT水平测定,分析G+菌及G-菌感染后,患者体内PCT分布水平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当血液中能培养出细菌时,G-菌感染组血清PCT水平[(38.45±60.30) ng/mL]明显高于G+菌感染组[(4.64±7.81)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血清PCT界值设定为5.61 ng/mL时,其灵敏度为73.70%,特异性为81.80%。痰液及其他标本培养出细菌时,感染者血清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培养阳性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P<0.001)。结论血清PCT水平测定有助于迅速区分G+菌及G-菌所致的血流感染,但对于肺部及其他局灶感染,其鉴别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及白细胞(WBC)在血流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155例血培养阳性患者的检测结果,并对其血清PCT、CRP、NEU%及WBC的水平变化进行对比,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对血流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155例血培养阳性患者中革兰阳性(G+)球菌106株(68.38%)、革兰阴性(G-)杆菌46株(29.68%)、真菌3株(1.94%);G-杆菌感染者PCT显著高于G+球菌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9,P<0.05),G-杆菌感染者CRP、WBC、NEU%与G+球菌感染者CRP、WBC、NEU%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8、-1.59、-1.18、,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PCT、CRP、NEU%及WBC的ROC下面积(AUC)分别为0.651、0.556、0.444、0.405,PCT、CRP、NEU%及WBC的Youden 指数分别为0.288 8、0.162 0、0.232 2、0.185 4,PCT、CRP、NEU%及WBC的敏感度分别为56.35%、36.96%、26.09%、54.35%,PCT、CRP、NEU%及WBC特异度分别为74.53%%、70.25%、92.45%、68.87%。结论 PCT对血流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优于CRP、NEU%、WBC,早期监测PCT有助于降低血流感染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下呼吸道感染社区获得性肺炎与医院获得性肺炎感染革兰阴性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情况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析。方法收集医院2005年5月--2006年12月自痰标本中分离出的革兰阴性杆菌,采用标准纸片扩散法检测ESBLs,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检测,试验数据处理使用X^2检验。结果社区获得性肺炎感染革兰阴性杆菌产ESBLs的阳性率为13.3%,医院获得性肺炎感染革兰阴性杆菌产ESBLs阳性率为28.37%,社区获得性肺炎感染革兰阴性杆菌产ESBLs的阳性率显著低于医院感染(P〈0.05);社区获得性肺炎与医院获得性肺炎中分离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18%和3.54%,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获得性肺炎感染革兰阴性杆菌产ESBLs菌株除庆大霉素外,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与医院获得性肺炎感染菌株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感染革兰阴性杆菌非产ESBLs菌株除亚胺培南、氨苄西林外,对其他11种抗菌药物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获得性肺炎感染革兰阴性杆菌产ESBLs率显著高于社区获得性肺炎感染株,尤以ICU显著,应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及病原菌的检测,规范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抗菌药物检测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感染中的临床研究,为诊断小儿支气管肺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医院诊治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11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感染程度分为一般感染组57例和严重感染组56例,再选取体检健康儿童对照组52例,检测每位儿童血清降钙素原(PCT)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比较两组患儿及健康对照组儿童的检测结果。结果治疗前一般感染组及严重感染组患儿PCT水平、hsCRP、WBC计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药物治疗后,严重感染组患儿的PCT水平、hsCRP、WBC计数值明显高于一般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感染组和一般感染组患儿在PCT、hsCRP、WBC检测结果上均与治疗前有差异,且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肺炎血清PCT水平、hsCRP水平与小儿支气管肺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且PCT联合hsCRP检测能显著提高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和预后判断,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有指导作用,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与内毒素(EAA)检测在老年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革兰阳性球菌(G+菌)感染40例,革兰阴性杆菌(G-菌)感染80例],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非下呼吸道感染老年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血清PCT、EAA水平及阳性率,并分析EAA、PCT诊断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类型的特异度、敏感度。结果G-菌感染组的EAA、PCT水平高于G+菌感染组、对照组(P<0.05);G+菌感染组与对照组的EA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菌感染组的PC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EAA、PCT阳性率分别为73.33%、63.33%,高于对照组的13.33%、6.67%(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EAA对G+菌感染、G-菌感染区分的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90.00%、83.29%,PCT对G+菌感染、G-菌感染区分的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75.00%、91.72%。结论检测血清EAA、PCT水平可有效筛查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并能验证病原菌类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内毒素(LPS)在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病原类型鉴别和疗效判断价值的意义。方法对某院110例HAP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分为革兰阴性(G-)菌感染肺炎组(50例),革兰阳性(G+)菌感染肺炎组(30例),对照组(非典型病原体或病毒感染组,30例)。动态监测患者血清PCT、LPS、C反应蛋白(CRP),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PCT与LPS对预测HAP病原菌感染类型的效能。结果G- 菌感染肺炎组PCT、LPS水平分别为(3.43±1.15)ng/mL、(0.20±0.08)EU/mL,高于G+ 菌感染肺炎组[分别为(0.42±0.12)ng/mL、(0.05±0.02)EU/mL]和对照组(0.14±0.08)ng/mL、(0.02±0.01)EU/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 菌感染肺炎组治疗前后PCT[(3.43±1.15)ng/mL vs(0.63±0.22)ng/mL]、CRP[(47.26±30.35) mg/L vs(9.21±6.54) mg/L]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中重度组较轻度组血清PCT[(5.43±1.05)ng/mL vs(0.72±0.32)ng/mL]、LPS [(0.33±0.07) EU/mL vs(0.09±0.04) EU/mL]和CRP[(57.46±20.15) mg/L vs(8.25±5.24) mg/L]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CT和LPS联合检测区分G- 菌和G+ 菌感染HAP的敏感度为95.83%,特异度为96.15%,AUC为0.95。结论PCT和LPS在HAP患者病原类型鉴别中具有一定价值,PCT和LPS联合检测可提高鉴别HAP感染类型的特异度,并可根据其动态变化评估抗菌药物疗效。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学工程》2017,(8):1081-1082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联合降钙素原(PCT)检测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0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作为研究组,其中病毒性感染35例,细菌性感染35例;随机选取35例无任何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三组的CRP、PCT、WBC(白细胞)检测结果。结果细菌组的CRP、PCT、WBC水平均高于病毒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检测CRP、PCT、WBC三项指标可以提高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儿童肺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呼吸一科住院治疗的肺炎患儿196例,按是否患细菌性肺炎分2组,非细菌性肺炎组112例,细菌性肺炎组84例,再分为普通肺炎组(45例)和重症肺炎组(39例)。患儿入院当天、第3天、第7天检测血清PCT、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细菌性肺炎组PCT、C反应蛋白水平较非细菌性肺炎组高(P〈0.01);细菌性肺炎组中PCT阳性率与C反应蛋白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细菌性肺炎组中PCT阳性率明显低于C反应蛋白阳性率(P〈0.01)。重症肺炎组高浓度PCT较普通肺炎组增多。结论降钙素原在区分细菌性肺炎和其他病原体肺炎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优于C反应蛋白,为选择抗生素治疗提供参考,可避免滥用抗生素。动态检测肺炎患儿PCT及C反应蛋白水平对疗效和预后的判别有帮助,有利于提高儿科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辅助细菌性脓毒症诊断的可靠性,以及在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感染鉴别中的意义。方法本项目收集的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2018年12月,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感染科收治的细菌性脓毒症患者131例、登革热患者30例,流行性感冒患者30例。分别检测三组患者体内PCT水平。结果脓毒症组PCT为2.30(0.18,100)ng/ml高于登革热组0.27(0.09,0.54)ng/ml(P<0.001)及流感组0.04(0.01,0.35)ng/ml(P<0.001);而登革热组与流感组相比,PCT浓度则无统计学意义(P=0.128);其次,在脓毒症组中,革兰阴性菌感染者的PCT浓度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者(P<0.001)。结论 PCT高浓度对细菌性脓毒症的诊断精确可靠。另外,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感染者体内降钙素原的浓度明显不同,这可作为两种细菌感染的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肺炎患儿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及分类(DF)的检测结果,探讨hsCRP、WBC及分类在肺炎患儿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感染病原体的不同将920例肺炎患儿分为细菌组(n=205)、病毒组(n=280)、支原体组(n=435)。10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hsCRP、WBC及分类的不同。结果:细菌组hsCRP、WBC及N%、B%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毒组、支原体组hsCRP及L%高于对照组(P〈0.05),N%低于对照组(P〈0.05);各感染组组间比较hsCRP、N%及L%的变化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肺炎患儿联合检测hsCRP、WBC及分类可有效鉴别细菌、病毒、支原体感染,进而指导临床早期诊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细菌性肺炎诊断、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取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58例,应用抗生素前检测患者血清PCT、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和(或)中性粒细胞比值,比较其对细菌感染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诊断指数,同时比较细菌感染和非细菌感染组患者血清PCT的检测结果。结果当血清PCT≥0.5ng/ml为阳性时,PCT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细菌感染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诊断指数与白细胞计数和(或)中性粒细胞比值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PCT定量检测对于细菌性感染是一个敏感的新指标,血清PCT测定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价值,比WBC和(或)中性粒细胞比值体现出更好的灵敏度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细菌性血流感染患者肾功能对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某院2014年5月-2017年11月双份血培养结果阳性且在血培养前后12 h内行血清PCT检查的病例,按照血培养病原菌革兰染色结果和肾功能水平进行分组,分为革兰阳性(G+)菌肾功能正常组、G+菌肾功能受损组(含重度受损组),革兰阴性(G-)菌肾功能正常组、G-菌肾功能受损组(含重度受损组)。分别比较组间PCT水平,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PCT水平对肾功能损伤合并血流感染患者感染情况的预测价值。结果 G+菌肾功能正常组23例、受损组27例(含重度受损组11例),G-菌肾功能正常组63例、受损组74例(含重度受损组23例)。G+菌、G-菌肾功能正常组与肾功能受损组患者PC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G-菌肾功能正常组患者PCT水平为[2.63(0.58~9.28)]ng/mL,低于G-菌肾功能重度受损组患者的[18.23(8.55~49.72)]ng/mL(P<0.001)。依据其PCT折点将G-菌肾功能正常组与重度受损组患者的Ccr分为两部分(PCT水平>4.26 ng/mL和PCT水平≤ 4.26 ng/mL)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为0.664(P=0.009)。Ccr以71.81 mL/min为临界值时,患者PCT水平受到肾功能重度损伤影响的阳性预测值灵敏度为86.0%,特异度为51.2%。结论 当患者肾功能重度受损合并G-菌血流感染时,其PCT水平较肾功能正常患者判断脓毒血症的阈值(>0.5 ng/mL)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PCT的检测在小儿细菌性和病毒性脑膜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在安康市中医医院儿科住院的细菌性脑膜炎患儿148例为细菌组,病毒性脑膜炎患儿103例为病毒组,同时选取68例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所有患儿均在入院第1天空腹状态下及严格无菌操作中抽取静脉血液,比较分析细菌组、病毒组、对照组患儿的血清降钙素原(PCT)、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观察细菌组和病毒组患儿病原学检查结果.结果 细菌组患儿的PCT(t=8.756)、CRP(t=53.751)、WBC(t=46.954)水平均高于病毒组,ESR(t=28.049)水平则低于病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细菌组PCT(χ2=200.091)、WBC(χ2=31.619)阳性率均高于病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PCT浓度上升,细菌组患儿人数逐渐增加,病毒组人数逐渐减少,细菌组患儿PCT较高,而病毒组PCT浓度较低,两组患儿PCT水平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744,P<0.01).结论 当临床中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及时进行脑脊液检查时,血清PCT的检测在小儿细菌性和病毒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意义,如果再联合检测WBC、ESR和CRP等,则能有效缩短诊断时间,及时采取针对性治疗,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观察和选择性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CT、CRP、hsCRP对孕妇感染性发热鉴别诊断价值。方法:106例发热就诊孕妇经诊断分为细菌感染组(A组、43例)和病毒感染组(B组、63例)。患者初诊时均进行PCT、CRP、hs-CRP、血常规等检测。统计分析PCT、CRP、hsCRP、WBC及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在A、B二组间差异及各检测指标诊断细菌感染的灵敏度。结果:PCT、CRP、hsCRP标在A、B二组间差异显著,A组PCT、CRP、hsCRP两两比较无差异,但B组PCT与CRP、hsCRP两两比较差异显著。PCT诊断细菌感染的特异性为95.2%,敏感性也达到81.4%,ROC曲线下面积为0.88,优于CRP、hsCRP。结论:PCT用于孕妇发热时细菌性感染快速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同时也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防止抗生素滥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新参数NEUT-X、NEUT-Y在细菌感染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Sysmex-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112例细菌感染患者、98例非细菌感染发热患者与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标本,统计分析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NE)、中性粒细胞NEUT-X和NEUT-Y等参数结果,将细菌感染组根据WBC、NE、细菌革兰染色各自分组.结果 细菌感染组的中性粒细胞NEUT-X、NEUT-Y参数分别为1383.2±44.6、452.1±50.1;非细菌感染发热患者组分别为1312.2±31.4、446.7±31.6,对照组分别为1341.8±22.5、420.0±16.0;NEUT-X参数;WBC>10×109组NEUT-X、NEUT-Y参数分别为1402.3±52.8、470.2±73.2,WBC≤10×109组分别为1373.7±35.9、442.7±27.9;NE>75%组NEUT-X、NEUT-Y参数分别为1398.3±46.8、468.5±61.5,NE≤75%组分别为1367.6±36.4、435.4.±25.9;革兰阴性菌感染组NEUT-X参数为1387.8±45.6,革兰阳性菌感染组分别为1365.4±3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细菌感染诊断中,当NEUT-X、NEUT-Y的临界值(cut-off值)取1356.5、425.5时,敏感度分别为71.4%、73.2%,特异度分别为74.0%、66.0%.结论 细菌感染时NEUT-X和NEUT-Y参数明显升高,可作为细菌感染诊断辅助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对手足口病合并细菌感染患儿早期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7月某院住院的234例手足口病患儿病历资料,按照出院诊断结果分为单纯病毒感染组(178例)和合并细菌感染组(56例),同时选取20名健康儿童资料作为对照组,进行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及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的比较。结果各组血清PCT、CRP及外周血WBC水平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81.94、24.18和26.46,均P<0.05)。各组血清PCT、CRP及外周血WBC水平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78.25、38.98和71.21,均P<0.05),其中合并细菌感染组的血清PCT、CRP及外周血WBC水平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2.86%(52/56)、85.71%(48/56)和87.50%(49/56)]明显高于单纯病毒感染组[分别为3.93%(7/178)、62.36%(111/178)和30.90%(55/178)]及健康对照组[分别为5.00%(1/20)、10.00%(2/20)和5.00%(1/20)]。PCT、CRP及外周血WBC的敏感度分别为92.86%、85.71%和87.50%,特异度分别为95.00%、90.00%和95.00%。结论PCT水平对于鉴别手足口病合并细菌感染具有重要价值,其准确率、敏感性优于CRP及WBC水平,能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