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摘要:目的 了解2003-2014年重庆市少数民族地区艾滋病流行状况,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从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导出报告病例相关历史卡片,用Excel 2007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7.0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截至2014年底,重庆市少数民族地区累计报告HIV/AIDS636例,其中AIDS病人179例,累计死亡175例;少数民族感染者占49.7%,15~49岁青壮年占78.0%,50岁及以上感染者占20.9%;异性传播和男男同性传播分别占64.8%、10.4%;经注射吸毒感染的比例呈降低趋势;医疗机构检测发现(46.5%)所占比例高于疾控机构检测发现(44.0%)。结论 重庆市少数民族地区处于艾滋病低流行期,性接触已成为主要传播途径,15~49岁青壮年是主要感染人群,50岁以上感染者呈增加趋势,应采取多种针对性措施控制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厦门市HIV感染者男男同性传播与异性传播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艾滋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厦门市1992—2015年报告的HIV感染者资料,对同性传播与异性传播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厦门市24年间共报告HIV感染者1 610例,其中同性传播674例(41.9%),异性传播853例(53.0%),与异性传播感染者比较,同性传播感染者未婚占比大(75.4%)、文化程度高(≥大专48.4%)、更年轻(40岁占81.2%)。同性传播者样本来源主要为咨询检测(47.0%)和专题调查(12.8%),异性传播者主要为其它就诊检测(32.8%)和术前检测(22.2%)。同性传播者首次发现HIV抗体阳性1个月内即诊断为艾滋病的比例(7.9%)比异性传播者(17.1%)低。结论同性传播者首次发现HIV抗体阳性1个月内即被诊断为艾滋病的比例更低,可能与该人群更加主动寻求HIV抗体检测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枞阳县艾滋病流行特征,感染途径,探讨高危人群分布情况,为制定HIV/AIDS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枞阳县2005~2011年本地报告和外地报告的HIV/AIDS病例,分析感染和发现途径,样本检测两次筛查阳性者,经实验室检测进行确证。结果枞阳县艾滋病感染和发病呈上升趋势,2005~2011年累计报告发现HIV/AIDS 50例,以青壮年为主,20~49岁占86.00%;以农民及民工为主,占76.00%;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90.00%;感染途径以异性传播为主,占84.00%,男男同性传播占14.00%;本地户籍病例占90.00%;术前检测和其他就诊者检测占48.00%。结论枞阳县HIV/AIDS总体感染发病呈上升趋势,以性传播途径为主,外出劳务农民是主要影响人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菏泽市2017年艾滋病感染状况,探讨防治策略,为今后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7年报告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进行流行病学相关资料分析。结果共报告HIV感染者/AIDS患者236例,男、女比例为4. 90∶1; 20岁~49岁青壮年占77. 12%(182/236);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占88. 98%(210/236),其中男男同性传播占47. 46%(112/236),异性传播占44. 07%(104/236);职业以农民为主,119例(50. 42%);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95例(40. 15%);样本来源主要是自愿检测咨询104例(44. 07%)。结论目前菏泽市艾滋病疫情形势严峻,男性同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进一步加大高危人群的艾滋病健康教育以及针对性地开展性行为干预,防止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蔓延。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温州市15~24岁青年学生艾滋病流行特征,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及相关行为特征,为该人群制定有效的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温州市历年报告的15~24岁学生HIV/AIDS病例,对其人口学特征、传播途径、发现途径等进行分析;下载2017年温州市国家级青年学生哨点监测数据,分析该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危险行为特征。 结果 截止2018年底温州市累计报告15~24岁HIV/AIDS学生病例89例,学生病例数总体呈现增加的趋势;男女性别比为29.67∶1;男男同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占75.28%;通过医疗机构其他就诊者检测和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发现的病例数最多,分别占33.71%、26.97%,首次CD4+T淋巴细胞<200个/mm3占17.28%,梅毒现症感染率为17.54%。哨点监测显示青年学生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95.63%;有过性行为的占9.75%,首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25.64%,最近一年与固定性伴、临时性伴、商业性伴和男男同性性伴发生性行为的比例分别为6.13%、3.13%、0.25%和1.57%,安全套坚持使用率分别为8.16%、20.00%、50.00%和0;最近一年接受过预防艾滋病宣传服务比例为39.00%;HIV抗体、梅毒抗体及丙肝抗体均未检出阳性。 结论 男男同性性接触是温州市青年学生感染HIV的主要途径,学生病例晚发现比例高,梅毒现症感染率高,青年学生艾滋病高危行为普遍存在,“知-行分离”现象明显,应加强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精准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元市男男同性传播艾滋病(HIV/AIDS)疫情变化趋势,为制定当地艾滋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下载1996-2018年数据,利用SPSS 19.0软件进行χ~2检验。结果 1996-2018年广元市累计报告HIV/AIDS1 350例,其中男男同性传播268例,占19.85%(268/1 350),2007年首次报告男男同性传播艾滋病病例,2010年以后呈快速上升趋势,近4年增长趋势减缓。现存活男男同性传播艾滋病病例242例,人群集中分布20~49岁青壮年(89.67%)、其中35岁以下(53.72%)、未婚(69.42%)、利州区(56.20%);发现来源以疾控机构最多(69.94%),死亡病例中来源于疾控机构的病死率最低(5.42%)。结论广元市男男同性传播占比较高,是本市高危重点人群,需高度关注,积极防控;重点针对35岁以下和未婚MSM人群开展针对性的宣传干预,避免快速传播和家庭内传播;疾控中心+社会组织共同开展MSM干预,效果明显,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居高不下,已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2009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估计工作报告显示,在估计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74万人中,经异性传播占44.30%,经同性性接触传播占14.70%。性传播已成为我国AIDS的主要传播途径,同性性传播上升速度明显。宜昌市从2008年开始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大力开展艾滋病/性病预防干预服务,截至2011年共发现并报告经同性性传播HIV感染者49人,占总报告数的14.20%(49/345),仅次于异性性传播。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连云港市1996—2014年艾滋病(AIDS)流行病学特征,为推进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6—2014年报告的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自1996年发现首例HIV感染者,截至2014年底全市共报告HIV/AIDS病人298例,其中AIDS患者67例,HIV感染者231例,死亡47例,分布在全市7个县(区);感染者中20~39岁的青壮年占65.11%;男女比例3.89∶1;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占86.58%),其中异性传播、同性传播分别占53.69%、32.89%,其次为注射毒品,占8.05%。结论连云港市艾滋病疫情呈持续上升趋势,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2010—2014年同性传播病例增幅明显,应重视艾滋病知识宣传,加强高危人群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盐源县艾滋病流行现状和危险因素,为开展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2004-2014年艾滋病疫情资料,整理历年检测监测资料,并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408例HIV/AIDS病例中,本地报告病例占61.3%(250例),外地报告病例占38.7(158例);感染者主要为20~49岁青壮年,占93.6%(382例);注射毒品与异性接触传播分别占59.3%和34.3%;民族以彝族和汉族为主,分别占83.3%(340例)和14.2%(58例);农民占75.5%,家政或无业者占10%;吸毒人群HIV抗体阳性检出率为7.97%,阳性者配偶及性伴HIV抗体阳性检出率6.9%。结论盐源县艾滋病疫情分布广泛,危险因素广泛存在,3种传播途径并存,部分家庭内出现二代传播和外来媳妇二次传播,性传播病例报告逐年上升,存在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蔓延趋势。应继续加强注射吸毒人群等艾滋病高危人群的综合干预工作,提高对HIV/AIDS阳性者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了解成都市青年学生艾滋病流行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成都市2011-2015年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报告职业为学生、年龄>15岁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1-2015年共报告学生HIV感染者/AIDS病人559例,平均年龄为(20.84±2.41)岁,男性占98.6%(551例),女性占1.4%(8例).2011-2015年各年报告的学生病例数呈上升趋势,占当年报告总数的比例无上升趋势(x2=3.50,P=0.478).性传播占98.9%,其中同性传播占78.2%,学生中同性传播的比例(78.2%)高于成都市同期总体疫情同性传播比例(27.1%) (x2 =658.31,P<0.01).559例病例通过自愿检测(VCT)发现的占48.1%,其他就诊者占23.8%,性病门诊占14.4%.结论 成都市2011-2015年青年学生感染艾滋病数增长较快,同性性行为是主要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1.
叶振淼  秦侠 《中国学校卫生》2016,37(9):1374-1376
分析温州市15~24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流行特征,为有针对性地制定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获取艾滋病网络直报数据,筛选温州市1988-2015年报告的15~24岁年龄组HIV/AIDS病例,对人口学特征、感染途径、病例来源等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1988-2015年温州市累计报告15~24岁年龄组HIV/AIDS病例524例,其中AIDS患者142例,死亡40例,各年度报告的病例数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疫情波及全市各个县(市、区),本地户籍占51.53%,男女比为2.91:1.男男同性传播占47.14%,构成比呈逐年增加趋势(x2=51.73,P<0.01).在检测咨询和无偿献血人群中发现的病例分别占23.66%和8.40%,15~24岁HIV/AIDS患者中新发现为AIDS的比例占14.12%(74名).结论 温州市15~24岁人群艾滋病疫情形势严峻,特别要重视对学生群体和男男同性恋人群的艾滋病防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重庆市2004 - 2015年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艾滋病流行状况,为控制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中艾滋病的传播和蔓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导出报告病例相关历史卡片,用Excel 2007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描述性分析。结果 截至2015年12月31日,重庆市累计报告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HIV/AIDS 6 686例,累计死亡266例;以20~39岁年龄为主,占70.1%;未婚为主,占68.7%;文化程度较高,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72.9%;男男同性性行为人数P25为2人,中位数为3人,P75为10人;疫情报告主要来源为自愿咨询检测和专题调查,分别占38.4%、28.6%,占全部来源的67.0%。结论 重庆市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HIV/AIDS报告数呈快速增加趋势,多性伴广泛存在,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艾滋病在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13.
高娟  严钏元  田辉  李红兵 《中国学校卫生》2016,37(11):1745-1747
艾滋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之一,也是目前全球青少年的第二大死亡原因.全球估计约有3 860万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其中50%以上是15~24岁青少年,15岁以下的儿童230万,每天有6 000名15~24岁的青少年感染HIV,青少年正成为受艾滋病危害最严重的群体之一[1].2015年1-10月全国共报告2 662例学生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比2014年同期增长27.8%,学生群体中近年出现的艾滋病感染者人数上升,主要是由男男同性性行为引起的[2-3].本研究通过分析陕西省宝鸡市2007年1月至2016年3月间学生病例卡片核心信息,了解该市学生艾滋病病例感染分布状况,为今后有针对性的对校园男男同性恋者开展宣教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了解辽宁省青年学生艾滋病流行特征,为对该人群开展科学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2011-2015年辽宁省青年学生数据和2011-2015年国家级青年学生哨点的辽宁省监测数据信息,计算该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高危行为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2011-2015年辽宁省共报告青年学生病例403例,占当年报告总数的构成比分别为4.66%,3.6%,3.52%,3.79%,5.49%,呈逐年增加趋势(x2=4.799,P<0.05).青年学生病例中同性传播358例,占报告病例的88.83%.2011-2015年青年学生艾滋病总知晓率分别为77.66%,69.18%,80.36%,88.13%,90.30%,呈逐年上升趋势(x2=307.43,P<0.01).青年学生有过性行为的比例,2011-2015年依次为10.53%,6.46%,5.51%,6.45%,5.91%,逐年下降(x2=30.79,P<0.01).2014年检出HIV阳性2例,均通过男男性行为感染.结论 辽宁省2011-2015年报告青年学生艾滋病病例逐年增加,男男同性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青年学生艾滋病知晓率有所上升,发生性行为的比例有下降趋势.部分学生有商业性行为和同性性行为发生,存在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大丰市艾滋病流行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大丰市2003-2012年艾滋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3-2012年大丰市共报告HIV/AIDS 24例,年均发病率为0.33/10万其中HIV感染者10例,艾滋病人14例,死亡5例。男性17例,女性7例,男女比为2.43∶1。感染者主要是20~49岁的青壮年,占79.17%。职业以农民和工人为主,分别占33.33%和25.00%;病例多为初中和高中文化程度,占79.17%。异性传播和同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分别占54.17%和37.50%;医疗机构和VCT自愿咨询检测为主要发现途径,分别占50.00%和41.67%。结论大丰市艾滋病疫情处于低流行水平,HIV感染正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加强主动监测和健康教育,落实防治政策,遏制艾滋病的传播与蔓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富顺县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艾滋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富顺县2003~2010年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2003~2010年富顺县合计发现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237例,其中艾滋病病人84例,死亡63例,男性占74.60%,女性占25.40%;20~29岁占22.36%,30~39岁占42.62%;初中文化占55.77%,小学占44.23%;农民占37.13%,待业人员占25.32%,工人占14.77%;全县26个乡镇均有分布,其中富世镇等6个经济相对发达的镇占65.82%;性接触感染占57.38%(其中异性传播115例,同性传播21例),吸毒感染占34.17%,输血感染占1.27%。医疗机构就诊发现占74.26%,高危人群筛查占10.55%。[结论]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呈上升趋势,青壮年是艾滋病感染主要人群,传播途径均以性传播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了解某综合三甲医院接诊患者中HIV的感染状况,分析其流行特征及趋势,提高医务人员对HIV的认识,为综合医院预防艾滋病职业暴露,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山市某综合三甲医院2011-2015年HIV抗体筛查阳性,并经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终确证的166例阳性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通过SPSS 19.0软件对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1-2015年该院共筛查病例194 564例,确证HIV阳性166例,确证阳性率0.85‰;其中本地户籍81例(48.80%),外地户籍85例(51.20%);男性128例,女性38例,男女性别比例为3.37:1;20~49岁为主要感染人群:127例(占76.51%);感染者文化程度较低,大专以下学历159例(占95.78%);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其中异性传播139例(占83.73%),同性传播23例(占13.86%),注射毒品4例(占2.41%)。结论性传播是中山地区HIV的主要传播途径、男性、20~49岁年龄段、低学历者是感染HIV的高危人群,应对通过多种形式对高危人群进行宣教工作。继续加强对综合医院就诊患者的HIV抗体检测,尽早发现HIV感染者并及时予以治疗。另外,医务人员也应提高对HIV的认识,提升自我防护意识,避免职业暴露。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011-2020年玉林市15~24岁青少年男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青少年人群的艾滋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子系统中的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模块中,筛选出2011-2020年报告的现住址为玉林市的15~24岁男性HIV/AIDS病例的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20年玉林市共报告15~24岁男性病例395例,平均年龄为(21.38±2.22)岁,未婚占91.6%,初中及以下教育程度者占52.9%,学生占11.6%;样本来源为检测咨询者占43.0%、为诊疗行为检测者占39.2%;感染途径为异性传播者占53.7%、为同性传播者占44.1%.病例的教育程度越高,其样本来源为检测咨询所占的比例相对越高(趋势x2=13.413,P<0.001),以同性传播为主要感染途径的比例就越高(趋势x2=40.995,P<0.001).校内青少年以同性传播为主要感染途径的比例高于校外(x2=18.838,P<0.001);调查人群年龄越小,以同性传播为主要感染途径的比例相对越高(趋势x2=18.045,P<0.001).结论 玉林市15~24岁男性HIV/AIDS病例以未婚、低学历为主;校内青少年的感染途径以同性传播为主;同性传播途径感染者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年龄趋于更低.提示对上述群体的艾滋病防控工作应给予特别重视,针对群体感染特征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减少艾滋病对该人群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了解嘉兴市15~24岁青少年艾滋病病毒(HIV)病例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对1999-2018年嘉兴市发现的15~24岁青少年HIV病例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9-2018年累计报告375例青少年HIV病例,平均年龄(21.29±1.90)岁,其中在校学生42例;男、女性别比例为2.47:1;外地户籍比例较高,占76%(285例).校外青少年病例占总病例的比例呈下降趋势(χ趋势2=8.26,P=0.00),但学生病例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χ趋势2=15.73,P<0.01).校外青少年病例以异性传播为主,占59.16%(197例),在校学生病例以同性传播为主,占88.10%(37例).学生和校外青少年病例在性别、年龄、户籍、文化程度、传播途径、晚发现情况、首次CD4水平和检测来源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艾滋病疫情在青少年人群、特别是在校学生人群中的流行值得关注,校内外青少年HIV病例感染特征有所不同.应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减少艾滋病对该人群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青海省截止2016年底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艾滋病流行状况,为控制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中艾滋病的传播和蔓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导出报告病例相关历史卡片,用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截至2016年12月31日,青海省累计报告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HIV/AIDS 病例共804例,累计死亡85例,现存活719例;以20~49岁年龄为主,共报告709例、占88.18%;婚姻状况以未婚为主,共报告461例、占57.34%;文化程度较高,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最多,共报告303例、占37.69%;报告最多的地区是西宁市,共报告613例,占76.24%;民族分布以汉族为主,共报告531例,占66.04%;职业分布以家政、家务及待业为主,共报告182例,占22.64%。结论 青海省经男男同性性行为接触传播艾滋病疫情呈逐步上升趋势,防治形势比较严峻,应该切实采取有效而且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确保经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传播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实效,最终达到控制全省艾滋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