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从华侨园林到城市公园--闽南近代园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近代西方园林的不断引入,闽南各地修建了一批优秀的华侨园林和城市公园,这些新园林类型继承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意识,并借鉴了西方园林的材料技术与形式美学,对近代中西园林文化交融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分别从选址营构、园林布局、假山植物等方面对闽南近代两种新园林实例进行分析,探讨中西不同造园要素的多元融合方式,其中的某些创作思路和艺术技法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与吸收.  相似文献   

2.
闽南地区的近代园林受风水观念、传统造园和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形成中西融合的风格。造园将规则形与自然形、现代材料与自然材料、植物与假山等因素融合。莲塘别墅用装饰启发联想、用楹联点明诗意、用光影营造体感,营建精致的空间。莲塘别墅园林既融合了风水观念、东西方造园风格、地域营造技法和文化内涵,又体现了主人的审美意向,是闽南近代园林的代表。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园林空间层次丰富且寓有禅意,但当代对其借鉴多局限于造园手法的模仿和具象元素的复制,而忽略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精髓是对抽象和意境的追求。本文旨在将古典造园方法纳入现代体系,将传统园林的空间特色应用到现代公共休闲空间中,并尝试用现代语言和现代设计方式重新演绎传统园林的”移步易景“、“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等,并构建物理空间之外的禅思意境。  相似文献   

4.
闽南传统园林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观赏性,一般规模较小,以欣赏小尺度空间为主。结合武汉园博园泉州的设计,剖析了闽南园林立意构思,通过空间艺术、空间布局、空间层次,阐述了闽南园林的景观序列布局,并结合传统材料的运用和植物选用,介绍了闽南园林"就地取材"、立面做法多样、细部装饰考究且多石雕、砖雕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闽南极具地域特色的造园文化是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泉州西湖公园桃花岛造园实践为例,通过文献回溯和案例研究,探究闽南园林的特点并分析时代发展过程中由于服务对象、功能要求、用地规模和建造技术改变而引起造园方面的变化。泉州西湖公园桃花岛园林的建设力求回应这种变化,营建地域文化特色显著、时代特征强烈的闽南园林,并试图反思造园文化中传承与发展、造园与养园之关系,总结实践中的不足,以期为之后的造园活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清代闽南侯龙书院园林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院是古代特色的教育机构,书院园林继承传统园林风格,结合地域建筑的特点,营造文人教育氛围,促进文化传播。本文从侯龙书院园林造园解析入手,分析书院园林的空间特点,归纳书院园林选址考究、风格淡雅、寄情于景、巧于因借的造园手法,体现地域文化。细部传递闽南园林文化,体现尊礼文化和教化氛围。传承传统园林文化有助于校园文化的发展,对继承中国传统园林文化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书院是古代特色的教育机构,书院园林继承传统园林风格,结合地域建筑的特点,营造文人教育氛围,促进文化传播。本文从侯龙书院园林造园解析入手,分析书院园林的空间特点,归纳书院园林选址考究、风格淡雅、寄情于景、巧于因借的造园手法,体现地域文化。细部传递闽南园林文化,体现尊礼文化和教化氛围。传承传统园林文化有助于校园文化的发展,对继承中国传统园林文化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日本传统园林中的意境表达在日本现代园林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意境作为日本传统园林由被动欣赏转向主动表达的载体,一直是日本传统同林造园家通过空间构建、造园要素和原风景引用等手段精心营造的对象.在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中,面对新的设计形式和现代造园要素,日本设计师通过对日本传统园林意境拾取点的活用与抽象达到意境在现代园林的重新营造.通过对日本东京都6个具有代表性的现代作品进行分析,试图探索在空间暗示、造园要素、尺度模拟、色彩质感抽象和原风景等层面上传统意境在现代日本园林中的表达运用.  相似文献   

9.
宗琮  周向频 《中国园林》2024,40(4):134-138
《红楼梦》中园林的塑造及女性园林活动描写影响了清代女诗人顾春的园林创作。通过对她在《红楼梦》续书《红楼梦影》中塑造的5座园林的分析,以及参与家族园林营建情况的梳理,总结其园林创作成果并解析文化背景和园林思想,借此探究清代女性具体参与造园的情况,并揭示《红楼梦》与女性园林活动的内在联系,梳理女性参与造园背后的文化脉络。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9)
中国文学影响着园林景致,从解读文学园林《红楼梦》大观园入手,通过空间序列描绘大观园的整个物境布局,归纳大观园对中国古典园林的价值成就,了解《红楼梦》中的造园艺术,以及曹雪芹的造园思想,并从中领悟到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精髓,望本文对当代景观设计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李楠 《山西建筑》2015,(10):193-194
通过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对古典园林水体空间、滨水建筑空间、山石植物空间的造园手法进行了详细阐述,总结了现代景观空间值得借鉴的设计思路,以继承和发扬传统的造园理念。  相似文献   

12.
苏州明清园林作为中国古代造园的典型,在园林空间营造、园林生境创造、审美情趣塑造等方面,蕴含着丰富的中国造园生态智慧。苏州明清园林空间生态智慧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园林空间的嵌套组合、自然片段的切取、建筑空间的围合,以及人的空间感知。对苏州明清园林空间生态智慧进行探索,目的在于对苏州古典园林进行更多角度的认知,并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现阶段,在生态危机的背景下,为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图式语言是以空间单元作为基本语汇,研究和描述空间单元之间内在逻辑关系的重要工具。运用空间图式语言的研究方法解读苏州明清园林造园空间生态智慧,探索古典园林生态智慧传承和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7,(3)
中国古典园林以自然景物为创作主题,尤其以表现山水题材最为普遍。古典园林的艺术营造与中国传统山水画可谓是殊途同归,山水造园之理和绘画之理有诸多相通之处,园林设计中的很多造园理论都与山水画的绘画理论密切关联。中国园林从中国山水画中汲取养分并发扬了中国绘画的民族特色,尤其是中国皇家园林中对山水画艺术元素的运用十分典型,为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研究素材和设计范例。  相似文献   

14.
认识苏州古代园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兆祯 《中国园林》2010,26(7):15-18
中国古代园林分为私家园林、皇家园林、寺庙园林和风景名胜区诸类型,苏州为江南私家宅园的代表,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说,是古代造园最后的高潮。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为例,运用以借景为中心的创作秩序,深入剖析苏州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希望能够给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师更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关中书院园林空间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中书院在有限的院落空间内通过山水、植物和建筑等元素共同构建出一个园林综合体,其园林空间的生态智慧和叙事性表达是造园方法的重点。人文生态反映在功能区演变和意境追求及构成要素的时间尺度上,步移景异的入境式体验反映在空间的序列演进上,两者共同构成外部统一、内部稳定空间。对关中书院园林空间特征的探索,旨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为园林创作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唐宋园林的造园手法及风格与明清园林差别巨大,目前对于唐宋园林理水手法的研究仍有欠缺。文章选择唐宋园记作为研究材料,运用文本分析法,指出唐宋园林理水具有自然灵动、野趣盎然的特征,强调水在唐宋园林中的主体地位。并以履道里宅园为例,探寻早期园林水景审美意趣和园林造境的奥妙,以期为传统造园精髓对现代景观实践的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现实意义的挖掘,介绍了古典园林的思想特点和造园手法,阐述了中国古典园林在现代城市公共绿地景观中的应用,解决了当前城市公共绿地景观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极简主义园林与日本传统园林融合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风景园林设计全球化这一热门话题,通过阐述东西方2种不同文化理念指引下的日本传统园林和极简主义园林各自的造园真谛和精髓,并通过对日本千叶县幕张IBM庭院的实例分析,试图探索日本传统园林和极简主义园林这2种不同设计理念、造园手法、文化内涵下的园林进行融合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晋江市灵源公园的景观设计借鉴了闽南传统园林不同时期的造园艺术手法,整体规划,同时保留下具有闽南地域特色的古建筑、景墙,利用旧材料进行修缮改造,以求做到整体景观古朴雅致,空间功能有机复合,多元生态,提高公园景观的居民使用率与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近代岭南园林造园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特别是清代西方透视学和新体画的出现,使传统山水画在艺术性与审美性产生变革;这一变革使得近代岭南园林在"以上渐下"之效仿和"以下渐上"之融通的造园思想下展现了岭南园林的独特性。该文从清代绘画艺术变革出发,分析了新体画对于基于山水画传统审美机制的岭南园林造园活动影响,展现了"中西法共为参略"创作思想下所呈现出的岭南园林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