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颈淋巴结肿大,常见的有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淋巴结转移性癌和恶性淋巴瘤。中医临床如何辨治,笔者认为掌握触诊技术是关键,医者通过手指触摸其肿块之体积、形态、质地、边界,以及压痛、粘连程度,如暗得明,胸中晓然,以实辨病,因病识证,而治无差矣。现就颈淋巴结肿大的中医辨治体会介绍如下,谨供参考。1 颈淋巴结炎本病特点是发病快,肿块疼痛明显,好发于儿童或青年。多因肺胃热郁,外感毒邪,热毒壅塞,痰火邪毒蕴结而致颈淋巴结肿大。症见淋巴结肿痛,韧实结块,皮色不变或微红,推之可动,压痛明显,甚或多个淋巴结粘连,呈不规则硬块,活动度不大,…  相似文献   

2.
颈椎曲度是人体脊柱生理弯曲之一,颈曲的测量通常用于观察颈段脊柱曲度的改变,研究颈曲改变对于颈段脊柱疾患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颈心综合征又名颈性综合征、颈椎性类冠心病综合征[1]。文献报道不多,实际临床并不少见。笔者自1999年~2004年应用自拟颈心汤治疗颈心综合征48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48例均来自门诊,男29例,女19例;病程最长7年,最短1个月;年龄最大72岁,最小34岁,平均47岁。均符合1984年全国颈椎病专题讨论会拟定的诊断标准[2]。临床表现:心慌、气短、胸闷、心前区疼痛;头晕、头痛、颈、肩、背部软组织酸痛或不适,上肢与手指麻木,颈部旋转头晕加重或出现恶心,颈部检查活动度差。僵硬,颈、肩、背部软组织有压痛点或条索状。以C2-C6两侧横突…  相似文献   

4.
仝光照  高旸 《山西中医》2009,25(3):57-57
颈性眩晕是指颈椎及有关软组织(关节囊、韧带、神经、血管、肌肉等)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变化所引起的眩晕,亦称Bane—Lieon综合症。临床主要表现有眩晕,颈枕痛及颈神经根压压迫症状。笔者自2007年1月至2007年8月随同导师在门诊采用颈夹脊针刺法为主治疗55例颈性眩晕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针刺为主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选符合纳入标准的颈性眩晕患者 6 0例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30例 ,针刺 C3~ C5颈夹脊穴、大杼、大椎、风池、百会 ,与对照组 30例单纯药物治疗作比较。结果 :针刺组综合疗效优于药物对照组 (u =2 .5 786 ,P =0 .0 0 99)。结论 :该疗法优于单用药物治疗 ,收益 OR=0 .17(建议进一步加大观察例数 ) ,NNT=7。  相似文献   

6.
翟加义 《新中医》1990,22(9):34-34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试用中医推拿疗法治疗颈疾病数例,疗效满意,且可补它法之不及,兹选验案几则,以飨同道。一、眩晕案刘××,女,38岁,工人,1987年12月9日初诊。主诉发作性眩晕,伴耳鸣及颈项部转动不灵活月余。曾在某医院按“美尼尔氏综合症”住院治疗效果不显而转诊于我科。诊时头晕,尤以仰头时最为明显,伴有颈项部活动欠佳及耳鸣等症症状。检查:内科及五官科无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颈疏散穴位贴敷结合颈疏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颈性眩晕诊断标准的91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30例采用颈疏散穴位贴敷结合颈疏针治疗,小针刀组31例采用小针刀治疗,传统针刺组30例采用传统针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小针刀组为80.6%,传统针刺组为63.3%,治疗组分别与小针刀组、传统针刺组比较,P<0.05。结论:穴位贴敷结合颈疏针治疗颈性眩晕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颈性眩晕系指颈椎动脉受到压迫、刺激或反射性痉挛而致供血不足所引起的眩晕或昏厥,亦称椎动脉压迫综合症、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椎动脉型颈椎病等.笔者采用颈牵与手法等非药物疗法治疗,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温灸刮痧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温灸刮痧疗法治疗,对照1组采用艾灸疗法治疗,对照2组采用刮痧疗法治疗。3组治疗前后均采用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和McGill疼痛问卷(MPQ)评价颈痛程度,比较3组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组NPQ评分均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MPQ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个疗程后MPQ评分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温灸刮痧疗法可以减轻颈型颈椎病患者的颈部疼痛,治疗效果优于艾灸疗法和刮痧疗法。  相似文献   

10.
全息疗法并温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全息疗法并温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针刺全息颈穴、靳氏颈三针、温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90例与口服颈复康冲剂治疗60例(对照组)作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能明显降低疼痛评分、压痛评分,明显改善颈椎功能活动范围,前屈旋颈试验全部阴性。治疗组有效率100%,对照组有效率8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全息疗法并温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颈性眩晕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瑾 《江西中医药》1996,27(4):35-35
颈性眩晕治疗体会张瑾(江西省景德镇市二院中医科景德镇333000)关键词颈性眩晕,中西结合疗法,654一2,颈眩汤眩晕,分颈源性、耳源性、神经源性、眼源性、全身性等,本文就笔者对颈源性眩晕的治疗体会介绍如下。1辨病因病理推动脉供血不足,主痰湿瘀热阻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颈四针为主结合常规针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及中药口服治疗,治疗组采用颈四针为主结合常规针药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中医眩晕程度分级评分表评分及总分进行评价,统计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脱落1例,最终完成59例,对照组29例,治疗组30例。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中医眩晕程度分级评分表各项症状评分、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耳鸣耳聋评分、倦怠乏力评分及总分的治疗前后差值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头晕目眩、恶心呕吐、汗出异常、眩晕发作频率、舌质、舌苔、脉象评分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0%(30/30),高于对照组的96.55%(28/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1/3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5%(1/29),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  相似文献   

13.
针灸治疗颈性高血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颈椎病引发的高血压及并发症(晕眩、耳呜、阵发性晕厥、视物模糊),进行针灸、牵引、推拿、配合药物(复方丹参、红花等)穴位注射效果的临床观察。治疗效果表明:30例均有效占100%;18例治愈占60%;12例有效占40%。  相似文献   

14.
颈性眩晕是因颈椎病引起,主要表现有眩晕、头痛、颈僵、肩背手指麻木或疼痛等。现代医学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和混合型6个类型。笔者根据本病的主要症状和病因病机,自拟“颈眩汤”治疗51例,获效较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颈椎病是临床多发病、疑难病,治疗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颈椎病是因颈部肌肉劳损、骨关节增生及颈部韧带、颈椎间盘变化等引起的颈部神经根、脊髓及血管的病理改变,其病机复杂,可表现出多种并发病,所以颈椎病的治疗亦呈多变特点。  相似文献   

16.
颈部淋巴结肿大是临床常见的体征,多种病因可引起颈部淋巴结肿大,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的鉴别有较高的敏感性及准确性。2005年4月~2010年3月,笔者对50例颈部恶性淋巴结患者(195个淋巴结)进行了彩超各项指标的联合检查、测定分析,旨在提高彩超诊断恶性颈部淋巴结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葛根汤加味结合颈牵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葛根汤加味结合颈牵引治疗7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结果:70例患者经1~3个疗程治疗后,痊愈25例,显效32例,好转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7%。结论:葛根汤加味结合颈牵引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颈咽综合征是指由于各种病因导致的颈椎病变均可引起颈椎的轻度错缝、移位及增生.造成咽喉部的肌肉与黏膜被刺激、牵拉、挤压.使组成咽丛的各神经支及颈交感神经分支紧张。通过神经的反射和传导作用。使咽部发生感觉异常。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病证。由于目前临床对本病的认识尚不够全面.所见报道的病名亦较乱。如:“颈性咽部异物感”、“颈性吞咽困难”、“颈源性咽炎”等等。为了准确地阐述本病,笔者在翻阅大量文献资料。并结合自身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特将其定名为“颈咽综合征”。近年来随着颈椎增生症的低龄化和颈肌劳损患者的不断增加。该病发生率明显地提高.但常极易被忽视而误诊。目前,临床对本病的治疗以推拿手法为多.现就其现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9.
颈性眩晕是椎动脉型颈椎病引起的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学“眩晕”范畴。以发作性眩晕为主要表现,并发症状变化多端,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而且随年龄的增长,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It前中西药物对其治疗均不理想,我们运用颈康胶囊治疗颈性眩晕(瘀血阻络型)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颈夹脊配合按摩点穴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颈性眩晕提供更优方法。方法:65例颈性眩晕患者针刺双侧颈夹脊、风池,强间透刺脑户、玉枕透刺天柱,并结合按摩点穴,每日治疗1次,16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愈25例,占38.5%;显效18例,占27.7%;有效19例,占29.2%;无效3例,占4.6%。总有效率为95.4%。结论:针刺颈夹脊配合按摩点穴治疗可以很好地缓解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