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7 毫秒
1.
采用化学交换法分离硼同位素,通过在三氟化硼—苯甲醚体系中进行了硼同位素分离生产性试验,使得硼-10同位素在液相富集,硼-11同位素在气相中富集,达到了硼同位素分离与生产目的.经过生产性试验表明:在三氟化硼—苯甲醚体系中通过级联装置可以实现硼同位素的分离,且操作稳定、连续、可靠,可用于工业化生产.硼同位素分离试生产获得了交换塔和络合塔正常运行参数;实现了在分解塔内将络合物成功分解的工艺技术;解决了物料精馏净化技术问题;验证了在交换塔内采用聚四氟乙烯丝网填料富集硼同位素可行性,试验了操作压力、流量等工艺参数对硼-10同位素富集的影响,研究了填料的性能,为实现工业化的投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白鹏  郭宏杰  李晓峰  吴军 《化工进展》2007,26(2):190-193
综述了离子交换色谱法分离硼同位素的进展。在目前的研究方法中,主要采用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和硼特效树脂作为柱填充材料,本文对于这3种树脂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最后对影响单级分离因子的因素进行了讨论。表明离子交换色谱法是一种极具潜力的硼同位素分离方法,具有高效节能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离子交换色谱法是分离硼同位素的非常有前途的方法,然而工艺过程的影响因素较多,分离实验的工作量很大,为验证同位素分离理论在描述硼同位素分离中的有效性,并将其用于指导硼同位素分离过程,减少实验次数和不确定性,文中采用多柱串联色谱分离实验方法,研究了非稳态下硼同位素在色谱柱中的分布和Y.Fujii同位素分离理论在描述硼选择性螯合树脂分离硼同位素体系的有效性,并将其理论应用于制备工艺设计和验证实验。研究结果表明:Y.Fujii的同位素分离理论除可较好地描述该体系色谱带中同位素的分布情况,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制备验证实验的测定结果与理论设计吻合,Y.Fujii同位素分离理论能较好地指导硼选择性螯合树脂分离硼同位素体系的工艺过程。  相似文献   

4.
化学交换精馏法分离同位素硼-10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综述了化学交换精馏法分离同位素硼-10的技术进展。在介绍化学交换精馏法分离同位素硼-10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工业化过程分离同位素硼-10存在的问题,指出新的络合剂-硝基甲烷(CH3NO2)、丙酮(Acetone)、甲基异丁基酮(MIBK)、二异丁基酮(DIBK)等用于从三氟化硼分离硼-10具有更高的分离系数,形成的络合物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其中CH3NO2是现有同位素硼-10分离工艺过程较为理想的替代络合剂。  相似文献   

5.
在众多化学交换精馏法分离硼同位素的体系中,目前被用于工业化生产的是三氟化硼一苯甲醚体系,苯甲醚在分离体系中担当着相当重要的媒介作用。但在分离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苯甲醚会发生裂解,其裂解产物混入流体中必然会改变流体特性,甚至改变填料性能,降低设备效率,影响硼同位素的分离。苯甲醚的净化就成为硼同位素的分离过程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对苯甲醚的净化工艺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并提出了部分针对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改良西门子法是生产多晶硅的主流工艺。简述了多晶硅行业的生产背景和现状,介绍了多晶硅行业现今所面临的困境和多晶硅生产中原料三氯氢硅中痕量硼、磷杂质的高效分离方法,并讨论了多晶硅生产中原料三氯氢硅中硼、磷杂质的存在形式和分离难点,概述了多晶硅生产中原料三氯氢硅中痕量硼、磷杂质的多种高效分离方法,主要包括部分水解法、络合法、吸附法等。通过对各种分离方法进行综合性的分类和分析讨论,指出了现存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三氯氢硅中痕量硼、磷杂质分离技术在工业化时的关键难题,并对各种分离方法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采用苯甲醚、硝基甲烷、丙酮、甲基异丁基甲酮4种络合剂分别与三氟化硼合成出了4种络合物体系。对这4种络合物体系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与分析,为中试及工业化生产高丰度硼10同位素提供设计依据。通过分析认为硝基甲烷和丙酮分离系数较高,在性能上优于目前常用的苯甲醚系统,更适宜于应用在硼同位素的分离生产过程中,但是否在工业生产中更能减少能耗,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还需要更进一步详细的工业生产经济分析对照。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硼的分析方法及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应用,提出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灵敏度高、检出限低、仪器线性动态范围宽,可对硼的同位素(10B,11B)比值和总硼进行测定,是今后测定硼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关于同位素硼-10的分离和生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叙述了同位素硼 10的分离技术,唯有三氟化硼—苯甲醚化学交换精馏法是当今世界美、俄等国工业生产规模所采用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0.
当前正在开发的应用激光化学新领域中,CWCO_2激光和TEA-CO_2激光在9~11μ波段内的选择性引发化学反应受到重视,这些反应的工业应用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激光法分离同位素、制备新型材料和高纯  相似文献   

11.
通过计算设计了热扩散法分离氖(Ne)同位素的工艺参数,并进行了单柱试验;在此基础上设计了Ne同位素分离的热扩散级联装置,应用于^22Ne同位素的分离,得到了^22Ne同位素浓缩的动力学曲线及装置的浓缩曲线、产率曲线。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和技术具有较高的分离Ne同位素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激光分离同位素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激光分离同位素的基本情况、基本方法及技术发展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硼同位素分离的数学模型,经小试、中试和生产应用,基本符合实际,为设计大型分离装置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10B的热中子吸收截面大,因此富集硼-10碳化硼除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优良的抗氧化、耐腐蚀性能外,还因具备更优越的热中子吸收特性,在核工业中有重要的应用。与天然丰度碳化硼的制备工艺不同,富集硼-10碳化硼的制备要以硼同位素分离后得到的富集硼-10三氟化硼为起始原料。本文归纳总结了由三氟化硼制备中间物质(硼酸、氧化硼、硼粉),再通过碳热还原法、镁热还原法、直接合成法、有机溶胶-凝胶法制备碳化硼的多条路线。通过对以上路线的分析比较,进一步提出了以硼酸三甲酯、三烷基硼、硼烷作为中间物质,直接裂解制备碳化硼的3条新路线。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判断了这3条路线的可行性,总结分析了其各自的优缺点,初步探究了由富集硼-10三氟化硼到富集硼-10碳化硼高效、经济的制备方法 。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硼氢化钠的合成方法研究,确定了同位素标记硼氘化钠的制备方法:以硼砂、金属钠、氘气为原料,搅拌下将反应釜升温至450℃,反应0.5 h,得含硼氘化钠产品的粗砂,采用索氏提取法处理粗砂,得目标产物硼氘化钠产品,产品纯度99.2%,同位素丰度99.9 atom%D。  相似文献   

16.
虽然硼在工业领域有着广泛应用,但我国的硼资源对外依存度高。同时,随着工业的发展,水体中硼含量过高的问题日趋严重。从含硼溶液中分离硼,不仅可以降低环境污染,还可以有效回收硼资源,降低我国硼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因此,对含硼溶液硼分离技术的现状及进展进行了介绍,包括吸附法、膜分离法、沉淀法和萃取法等,分析了各方法的优缺点,为溶液中硼的综合利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加拿大和苏联等国实验用TEACO_2单频和多频红外激光,从二氟一氯甲烷(CKCIF_2)中分离~(13)C同位素,已经获得成功。与其他分离方法相比,其选择性高,能耗低,过程简单。采用二级分离,可将天然丰度1.1%的~(13)C浓集至95%以上,而生产成本估计不到常规法的30%。CKClF_2来源丰富且价廉,在工业上常作为生产C_2F_4及其聚合物的原料。通过红外激光分离出其中所含天然丰度为1.1%的~(13)C后,其余98.9%的~(12)CHCIF_2仍可作为聚四氟乙烯的生产原料,这样可得高值副产品(高浓~(13)C),从而可增加聚四氟乙烯生产的经济效益。文中介绍了激光化学法从CHCIF_2中分离~(13)C同位素的机理、实验和验证、与其他分离方法的比较、以及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8.
施玉葵 《化学世界》1993,34(6):287-289
<正> 诞生于一九六一年的激光技术已被公认为本世纪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广泛应用于医学、建筑工业、机械加工业、微电子工业,同时也因其突出的优良特性而应用于化学加工业中,实现一些特殊的反应和加工一些特殊的材料。四十年来激光技术在化学加工业中的应用成就主要归纳如下: 一、激光分离技术利用激光来分离某些物质如同位素、稀土元素,就是激光技术在化学加工业中应用的最杰出的成就之一。利用激光来分离同位  相似文献   

19.
硼酸三甲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硼酸酯,其用途广泛,是高能硼基燃料、硼烷、高级硼酸酯及高纯硼的基本原料,特别是硼氢化钠、硼氢化钾等硼氢酸盐的关键中间体,还可作为木材防腐剂、催化剂、焊接助溶剂等。文章对硼酸三甲酯的反应及分离工艺进行了综述、比较和总结。在以上方法中,由于硼酸比较便宜,且硼酸与甲醇酯化反应的产物较易分离。因此,硼酸与甲醇直接反应法是工业生产的主要方法。由于该工艺存在废水酸度高以及生产效率低等问题,不符合当今绿色化工的发展趋势。因此,开发绿色、高效硼酸三甲酯的生产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同位素分离技术在工、农、医、航空学等多学科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其中放射性U同位素分离研究能够为核素分离富集及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提供一定的科学基础。本文系统阐述了U同位素的分离现状及研究前景,并进一步对当前国内外同位素分离的常用方法进行了系统而详尽的分析,对相关应用及面临的发展瓶颈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