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石晨  李珺  王玉记 《医学教育管理》2021,7(2):212-216,222
医药院校的化学实验具有学科交叉性强、实验内容综合等特点,使用不同类型的化学药品可能会带来不同的安全隐患,因此,做好化学实验室的药品安全管理十分重要。通过分析医药院校的化学实验室药品管理现状,主要存在安全管理意识淡薄、化学药品种类繁多、药品安全管理不足等问题。为此提出化学实验室药品管理对策,包括人员安全意识教育、药品安全管理制度、软硬件的配套措施。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药品规范化存放管理方法,除了一般化学药品的分类存放管理,还要注意强氧化性、强腐蚀性、强毒害性、易燃易爆的药品等,要进行特殊的保管。此外,还有领药登记、取药方式、废液管理等药品规范化使用方案。化学实验室药品采用规范化的管理模式,有助于维护安全稳定的教学科研环境。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加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与临床医生沟通对于提升微生物检验质量的作用。方法医院微生物实验室每年开展检测4 000~5 000例次,2017年尝试进行微生物实验室与临床医生沟通强化管理,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快速协调机制,明确需要特别关注、进行沟通标准,对比微生物实验室检验质量管理指标。结果 2017年微生物实验室开展检验5 876例次,2016年开展检验5 655例次。2017年重复采样检验率为2.86%、假阴性率为0.03%,低于2016年的4.30%、0.64%,2017年真菌、厌氧菌、罕见与少见病原菌检出率为0.61%,高于2016年的0.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微生物实验室与临床医生沟通有助于提升微生物检验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需输血的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全部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输血检验实施血型实验室质量控制,对照组输血检验未实施血型实验室质量控制,对比两组患者输血安全事故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输血安全事故发生率为3.33%,对照组输血安全事故发生率为20.67%,观察组输血安全事故发生率要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格控制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质量,是临床输血安全的有效保障,必须严格完成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特别是在输血前必须做好交叉配血试验,以此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随着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禽流感等传染性疾病的流行,微生物检验在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控制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随着病菌的种类越来越多,疾病越来越顽固,提高微生物检验技术,对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进行质量控制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之间的联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9年1月医院140例临床申请输血的血液标本资料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通过年份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70例)和观察组(70例),其中常规组实验室并未进行相对应的输血检验质量控制措施,观察组实验室已经实施输血检验质量控制措施,对比两组血液标本的交叉配血不合格率以及输血安全事故发生率。结果常规组血液标本不合格有6份,不合格率为8.57%,观察组血液标本不合格有0份,不合格率为0%,组间数据比较,经过输血检验质量控制的观察组血液标本合格率明显高于常规组血液标本合格率,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常规组发生6例安全事故,事故发生率为8.57%,观察组无安全事故发生,事故发生率为0%,组间数据比较,经过输血检验质量控制的观察组安全事故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安全事故发生率,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血型实验室中应用输血检验质量控制,能够保证输血的安全性,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有助于提高血型实验室的输血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理化实验室标准物质的使用和管理规范。方法根据规范制定的相关要求和理化检验标准物质的使用方法,总结标准标准物质的分级分类,对其选择原则以及使用管理进行探讨。结果规范理化检验标准物质的使用和管理,提出了相关要求。结论此规范的制定为理化检验标准物质的使用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药品检验对对药品质量的有效控制有重要影响,药品质量对人们的生命、健康有直接影响。质检部门对药品进行检验时,应该对其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使药品符合质量标准。通过对药品进行检验可以辨别药品质量、真伪,不合格的药品坚决不能投入生产、使用,只有让药品质量得到保证,人们才可以放心、安全的用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社会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更加重视药品检验工作,对药品检验工作的重视可以使药品的质量得到相应的保证,进一步提升人们的用药安全,这与人们的健康是息息相关的。然而从我国目前药品检验的实际工作情况来看,药品检验用标准物质存在的问题较多,这些问题的存在对药品检验工作的进行存在着极大的挑战,要想进一步提升药品检验的工作质量,就必须对这些问题进行具体对待,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这些问题进行处理与控制。本文首先对我国药品检验用标准物质的实际情况进行探讨,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与措施,希望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上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微生物实验室开展室间质量控制结果进行评价研究。方法选择云南省临检中心提供的5份室间质评样本,编号为20140201至20140205,按日常检测常规标本的方法进行检测,对其进行革兰染色、分离培养、鉴定等,当室间质评结果返回后,选择20140202至20140204样本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根据革兰氏染色、菌落形态、生化实验和血清学试验等,分别检出光滑球拟酵母菌、蜡状芽孢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伤寒沙门菌和聚团肠杆菌,结果与临检中心回报结果完全相符。结论参加微生物实验室检验质量控制考核,可完善实验室的管理体系,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增强临床对实验室的信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在临床输血质量控制及输血安全中应用血型实验室检验的作用。方法此次选择2014年2月—2018年4月本院进行输血的33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输血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实验组(n=168)和常规组(n=168)。常规组进行普通输血检验,实验组则进行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将两种方式输血液后出现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输血安全事故总发生率上,实验组低于对照组(4.76%vs. 23.81%);在交叉配血合格率上,实验组高于对照组(96.43%vs.80.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影响交叉配血不合格的因素包括输血史、妊娠史等。结论质量控制应用于血型实验室检验,能够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质量,减少输血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薄膜过滤法是药品检验中主要检测手段,操作简单、迅速,数据分析准确,是检测药品细菌微生物的有效方法。在无菌检查中,采用薄膜过滤法,快速收集细胞,除去某些成分抑菌作用,其应用效果显著。现本文就对药品检验中的薄膜过滤法应用效果予以分析,以此为药品检验提供必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医药院校是高校使用麻醉、精神药品的重要使用单位,当前实验室安全形势严峻,麻醉、精神药品管理作为实验室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校安全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梳理当前国内地方医药院校实验室麻醉、精神药品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结合徐州医科大学麻在麻醉、精神药品管理工作中的实际。学校在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对麻醉、精神类药品在教学、科研实验领域使用管理的规定同时,从建立安全领导小组,完善机构和制度建设,落实责任制,以及软件和硬件建设一体化等方面入手,为学校的教学、科研事业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也为其他地方医药院校麻醉、精神药品管理提供可借鉴的管理模式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杨琳 《医药前沿》2022,(2):133-135
目的:分析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控制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山丹县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进行输血治疗的100例患者,利用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参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输血管理,研究组采用输血检验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控制管理,观察对比两组输血安全性与输血质量.结果:研究组输血安全事故发...  相似文献   

14.
当今,实验室危险生物感染已越来越多地被国内外医学界重视,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科学研究工作者和决策者必需考虑的问题[1],医务人员的实验室生物感染也引起了各级领导各级部门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实验室是病原生物的播散地,生物安全指避免生物危险因子对实验室实验人员在内的生物体的伤害和对环境的污染扩散及恶意使用的所有措施。是本单位安全管理最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科研实验室的创新能力,体现科研实验室的水平和发展潜力。为了进一步构建科学的科技创新体系,不断提升自主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本科研实验室采取多种措施,完善科研实验室创新体系,提升科研实验室成员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组建科技创新团队,提高国家自然基金中标数量,提升学校的行业认同度和学术影响力,进一步提高本科研实验室的科研水平,力争在重大科技奖励、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产学研一体化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人才队伍建设是科研实验室建设成败的关键,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方法正视与一流科研实验室差距,开展多方面工作推动实验室人才培养。(1)加强学术水平建设:承办学术会议,加强学术交流;开展学术讲座;建设科研信息数据库。(2)人才支持计划:有计划地选派科研实验室骨干到国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学习、交流,为科研实验室长远发展储备优秀人才。(3)培养高层次人才:建设硕博士研究生工作室,规范化培养,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结果上述项目的实施能够促进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完善科研实验室队伍结构,提高科研实验室整体素质、协作精神和发展潜力。结论上述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目的明确、效果确实、可行性强,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高等学校实验室是师生从事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医学院校实验室资源日益开放以及进入实验室人员数量和流动性增加,使得实验室安全工作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实验室的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何提高实验室安全是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从七个方面探讨了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办法,以期使食品微生...  相似文献   

18.
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承载着医学院校各个专业生物化学课程的课内实验、开放实验和学生科研项目等任务,其重要性显而易见。切实抓好生物化学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可提高医学院校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科研素质。本文从实验室的实际工作任务出发,总结归纳生物化学实验室管理的具体内容,合理和正确使用各项措施,为保障实验室安全、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础医学科研实验室为基础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也是培养该领域高科技人才的重要场所。通过多方调研和深入了解,我国相当一部分医科院校的基础医学实验室存在顶层设计有待完善、管理机制不够健全、技术人员积极性低、仪器设备购买和使用不够规范等常见问题。我校对上述问题进行严密讨论、精心设计、整体统筹、分步实施,针对原有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围绕运行体制、人才队伍建设、实验室信息化建设和科研废物处理等问题展开讨论,力争新的管理模式确保院校实验室建设全面、有序、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安全是实验室工作的首要条件。大部分的实验室安全事故都是由于安全培训不规范、不深入、不全面造成的。针对药学专业学生的实验室安全培训,在传统的实验室安全讲座的基础上,完善了实验教学的标准操作流程,建设了覆盖面更广的网络培训课程,引入了针对危险实验的虚拟仿真技术,形成了“四位一体”的实验室安全培训课程。经过近3年的实践,进入实验室的学生安全意识有了极大的提升,实验操作更加注重安全和规范,在提高了实验效率的同时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