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公英益胃汤联合常规西药对慢性胃炎合并抑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公英益胃汤,总疗程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87.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7.14%;治疗组相比对照组,更能改善患者的HAMD评分(P<0.05)。结论:公英益胃汤联合常规西药可以显著改善肝胃气滞型慢性胃炎患者临床症状及显著缓解抑郁情绪,临床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柴平汤联合加味枳术汤治疗肝胃不和型消化性溃疡对预后反酸、情志不畅及肋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8月间在我院治疗的80例肝胃不和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组研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采用柴平汤联合加味枳术汤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加味枳术汤治疗。治疗结束后以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为评价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临床总有效率为92.5%,与对照组77.5%相比,具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作对比,具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各证候积分比较,治疗组反酸、情志不畅、肋痛症状改善明显,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柴平汤联合加味枳术汤治疗肝胃不和型消化性溃疡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改善肝胃不和型消化性溃疡的反酸、情志不畅、肋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自拟方疏肝益胃汤治疗肝胃气滞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肝胃气滞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或)异型增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胃复春片及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口服,治疗组予中药汤剂疏肝益胃汤治疗,2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胃脘胀满或疼痛、胁肋胀痛、胸闷不舒、嗳气)积分、病理(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积分变化情况,疗程结束后比较证候疗效、病理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各项症状积分及病理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上述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P<0.05).治疗组病理疗效总有效率为7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5%(P<0.05).结论:常规药物治疗与中药汤剂疏肝益胃汤治疗均能明显改善肝胃气滞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或)异型增生患者中医证候及胃黏膜病理状况,中药汤剂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应用和胃消痞汤治疗胃癌术后化疗所致脾胃虚弱型痞满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胃癌术后化疗所致脾胃虚弱型痞满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口服多潘立酮片,研究组42例,采用自拟和胃消痞汤,比较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及药物毒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61.90%,差异显著(χ2=11.495,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给予胃癌术后化疗所致脾胃虚弱型痞满患者和胃消痞汤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疏肝汤治疗肝胃不和证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制定新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接受治疗确诊为肝胃不和证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取疏肝汤治疗,对照组采取兰索拉唑肠溶片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积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胃脘胀痛、反酸嗳气、两肋胀痛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汤治疗肝胃不和证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可缓解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柴芩益胃汤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临床疗效,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选择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科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肝胃不和型CSG患者130例,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2组,每组65例,治疗组给予中药制剂柴芩益胃汤口服,水煎服,每日1剂;对照组不服用中药,给予铝碳酸镁片、雷贝拉唑肠溶胶囊、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等西药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主要中医证候评分、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胃黏膜环氧化酶-2(COX-2)表达,并比较两组胃镜观察有效率、病理学有效率和临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主要中医证候评分、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胃黏膜COX-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主要中医证候评分降低,血CD3~+,CD4~+水平,CD4~+/CD8~+升高,胃黏膜COX-2表达情况降低(P0.01),治疗后治疗组主要中医证候胃脘疼痛、脘腹胀满、胸闷、嗳气积分低于对照组,外周血CD3~+,CD4~+水平,CD4~+/CD8~+高于对照组,胃黏膜COX-2表达低于对照组(P0.01),胃镜观察有效率、病理学有效率和临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芩益胃汤可有效缓解症状,治疗肝胃不和型CSG疗效确切,其机制可能与调节机体免疫系统,抑制胃黏膜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金蝶和胃方加减对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予金蝶和胃方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疗程,2周随访1次,应用中医症状评分来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7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33%,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经单项症状有效率比较发现,治疗后在餐后饱胀、胃脘疼痛、烧心或烧热、嗳气、咽部梗阻、食少纳呆等6个症状上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蝶和胃方加减治疗能有效改善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证候及餐后饱胀、胃脘疼痛、烧心或烧热、嗳气、咽部梗阻、食少纳呆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消痞方治疗化疗后痞满证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消痞方治疗,对照组用莫沙必利片,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症状总积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痞方治疗化疗后痞满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消痞宽胃汤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来本院就诊的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47例,观察组采用消痞宽胃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分别评价两种治疗方法对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变化情况。结果疗效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61%vs 72.34%)(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各临床症状积分的比较显示: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均无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症状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结果显示:2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结论消痞宽胃汤能提高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的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FD患者的生活质量,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平逆方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奥美拉唑胶囊,治疗组予中药平逆方。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临床疗效、内镜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随访3个月,观察复发情况。结果 1治疗组中医证候、内镜总有效率均为93.33%,对照组分别为86.67%和90.00%,治疗组中医证候及内镜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2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减少(P0.05),组间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对照组的复发率分别为7.14%和73.0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逆方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可显著改善症状,修复内镜下黏膜损伤,且停药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调胃降逆汤联合西药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非糜烂性反流病肝胃不和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调胃降逆汤,2组疗程均为6周。比较2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反流诊断问卷(RDQ)积分、临床疗效、安全性指标、治疗结束后4周和8周的复发情况。结果:临床疗效愈显率与总有效率对照组为60.61%与75.76%,治疗组为82.86%与94.29%,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10项中医症状积分、总积分与RDQ总积分、频率积分、程度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咽部不适,治疗组其余9项症状的积分、总积分与RDQ总积分、频率积分、程度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结束后第4周和第8周,治疗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周观察治疗期间,均未发现因药物原因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事件。结论:采用调胃降逆汤协同西医常规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肝胃不和证患者,可以较快改善患者的全身症状,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和胃汤对肝胃郁热证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患者的近期和远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肝胃郁热证胃食管反流病患者78例,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兰索拉唑肠溶片。观察组患者给予疏肝健脾和胃汤。观察两组治疗8周后及随访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1)。治疗8周后,对照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总积分均低于观察组(P0.05,P0.01)。随访6个月,观察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西药控制GSRD病情近期疗效优于中药疏肝健脾和胃汤,而中医药治疗GSRD远期临床效果明显优于西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探讨健脾调理汤在肿瘤化疗后肝胃不和型痞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0例肿瘤化疗后肝胃不和型痞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吗丁啉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健脾调理汤治疗,治疗4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积分、血浆胃动素及胃泌素水平的差异。结果:1观察组临床疗效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治疗后的症状积分(8.15±2.3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治疗后血浆胃动素(332.45±42.51)ng/L明显高于治疗前,而胃泌素水平(68.23±23.35)ng/L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调理汤在肿瘤化疗后肝胃不和型痞满治疗中应用效果良好,能快速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胃动素水平,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十三味和中丸与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诊治的8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予对照组行多潘立酮片治疗,予观察组行十三味和中丸治疗。记录分析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临床症候总积分与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胃脘痞闷、嗳气等症状总积分无显著差异;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症候总积分均明显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三味和中丸能有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降低症候总积分,缓解嗳气、恶心、纳差等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陕西中医》2016,(2):138-142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和胃法治疗肝胃不和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肝胃不和型胃脘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给予中药疏肝健脾和胃方和西药雷贝拉唑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用药4周、随访3月后测定2组的各症状积分和总积分、中医症候疗效及SF-36量表积分。结果:治疗组在用药4周和随访3月症状积分改善优于常规西药对照组(P0.05),中医症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SF-36量表积分比较:治疗组用药4周和随访3月后在RP、BP、SF、MH 4个维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健脾和胃法治疗肝胃不和型胃脘痛优于雷贝拉唑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粳米药膳粥联合疏肝平胃汤治疗肝气犯胃胃脘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门诊治疗的胃脘痛患者(肝气犯胃型)94例,根据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粳米药膳粥联合自拟疏肝平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猴头健胃灵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证候积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证候积分均下降明显(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87%,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5.11%)(P0.05);半年后回访,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复发率,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粳米药膳粥联合疏肝平胃汤治疗肝气犯胃型胃脘痛效果较好,复发率低,且较安全,值得向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降逆消瘅汤辅治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效果。方法: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两组均给予枸橼酸莫沙比利片、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联合治疗,观察组加用降逆消瘅汤。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Leptin水平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Ghrelin水平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降逆消瘅汤辅治胃食管反流病肝胃郁热型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调肝益胃汤治疗肝胃不和型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肝胃不和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调肝益胃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四联疗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2%,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9%,两组比较,P〈0.05。结论:调肝益胃汤治疗肝胃不和型胃溃疡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平肝益胃汤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确诊120例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予平肝益胃汤口服,对照组予多潘立酮片和奥美拉唑片口服。以4周为l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肝益胃汤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配合背俞指针疗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肝胃郁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肝胃郁热证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以连续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组30例,痊愈12例,显效11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痊愈6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在中医主症积分、次症积分、证候总积分比较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柴胡汤配合背俞指针疗法治疗肝胃郁热证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