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昆虫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因子之一,它的生长发育需要诸多的条件,如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必要的食物以及土壤、光照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昆虫的繁殖和发育,而光照对昆虫更有着十分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我们都知道,与人类形影不离的昆虫在动物界中其种类和个体数量是最多的一个种群,在我国已查明的昆虫约有200万种,占动物世界的75%左右。我国地域辽阔,包括从寒温带到热带气候带,其中温带和亚热带占了很大的面积,并生长有大面积的森林,在林内栖居着非常丰富的可被人们利用的昆虫资源。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世界上鸟类最多的国家,共有1183种,其中绝在多数有益于人类,它们在消灭害虫、害鼠,保护森林资源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森林与鸟类的关系极为密切,是鸟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森林中昆虫的数量之所以达到平衡,正是由于鸟类牙口其它动物、微生物抑制昆虫大量繁殖的结果。但是,如果大量的食虫鸟类被消灭,破坏了生态平衡,昆虫大量繁殖就会危害森林,甚至会大片毁灭森林。  相似文献   

4.
我们常见的植物,以白天开花的居多,并且开花后就放出香气。夜来香(又叫晚香玉、夜香花、月下香)却不是这样,只有到了夜间,它才发出浓郁的香气来。这是为什么呢?很多植物都是靠昆虫传粉繁殖后代的。依靠白天活动的昆虫来传粉的植物,自然要白天花开香飘,迎候使者。夜来香则是靠夜间出的飞蛾传粉。在黑夜里,它必须散发出强烈的香气,引诱客人们前来拜访。俗话说“花不晒不香”,当天气晴朗,艳阳高照,温度升高的时候,花瓣中的芳香油挥发得更快,飘得更远,所以香味更加浓郁。然而夜来香却与众不同,白天它很少开花,即使开花也只有…  相似文献   

5.
生物防治法是利用害虫的天敌来防治害虫的方法。具体方法有:一、以虫治虫,1.当地自然天敌昆虫的保护和利用。2.人工繁殖释放天敌昆虫。3.从外地或国外引进天敌昆虫。二、以微生物治虫。就是利用细菌、真菌、病毒治虫。三、以鸟治虫。  相似文献   

6.
蜜蜂世界     
蜜蜂是一种社会组织极为严密的动物,在这一点上,昆虫纲里只有蚂蚁能和它相提并论。每个蜂群都是由一只蜂王、少数雄蜂和成千上万只工蜂组成的。蜂王即母蜂,身体最大,一生的职能只是产卵,口器和足不适于采集花粉,腹部的螫针也只能用来和别的蜂王相斗。蜂王从蜂房出来,几天后就试飞,再过几天就跟雄蜂交尾,交尾所得的精子贮存在精囊里,供一生卵细胞受精。蜂王在其一生的4~5年里,能躲在蜂房里产卵15~20万粒。所有这些卵中,有少数未受精的卵发育成雄蜂,绝大多数的受精卵成为工蜂,只有1~2只受精卵发育成为蜂王。蜂王外出寻找配偶…  相似文献   

7.
生命的激情     
在西双版纳工作17年,绿叶比红花给我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因为这里到处是一片浓绿的椰林、芭蕉林、芒果林、橡胶林……每个村寨都淹没在一片树海之中。不论从地上看,从天上看,绿色都是这里的基调。在这里,罕见其他颜色。罕见,不等于没有。只是它常常被绿色包围了、溶化了。在这里,想一枝独秀的花朵总是开得怯生生的。她没有必要开得那么娇艳。因为再平凡不过的花朵,总有那么多热带的昆虫给她传媒、授粉,她照样得以繁衍,一代代把生命延续下去。于是,热带花朵中罕有一枝独秀的。它们常常靠一种群体气势在绿海中展现,似乎不这样不足…  相似文献   

8.
森林害虫资源的开发与持续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森林昆虫综合管理的观点出发,害虫这一术语是以人为中心定义的,缺乏生态学的概念。本文从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论述害虫与资源昆虫的关系,认为害虫与资源昆虫的概念是相对的,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对森林害虫进行开发利用所产生的生态经济效益是双重性的。森林害虫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成员,当它们被人类利用时,它们又成为资源。无论是从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角度,还是从资源利用的观点来看,对森林害虫的开发利用都应遵循生物资源持续发展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在日本,小菜蛾是对农作物破坏最大的昆虫,它的幼虫蚕食茎椰菜、结球甘蓝、花椰菜等农作物,并且它们已对杀虫剂产生了抗药性,就连最厉害的杀虫剂也几乎对它们无可奈何。于是研究人员便求助于生物防治。小菜蛾的天敌蜂非常小,用放大镜都难以看见,它会将卵产在小菜蛾幼虫的体内。当蜂卵孵化成幼蜂后,便会吃掉小菜蛾的幼虫。在美国,俄罗斯麦蚜虫曾经肆虐一时,农药对它们已经不起作用。1987年起,昆虫学家对从法国到乌兹别克斯坦的这种蚜虫的原栖息地进行全面搜索,寻找它们的捕食者和寄生者。他们的苦心没有白费,寻找到了许多同盟军蚜…  相似文献   

10.
白蜡虫是重要的林业资源昆虫,我国白蜡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本文分析了白蜡生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并提出持续稳定发展白蜡生产的对策是重视科研,加强领导,增加投入,扩大产区,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1.
正从数量上看,昆虫占到了地球所有生命的三分之二以上,从炎热的赤道到冰冷的两极,几乎地球上的每个角落均有昆虫的身影。从历史演化上看,昆虫是地球上极为重要的生命存在,其在地球上存在的历史比人类要长很多,人类出现至今不过才100万年,而昆虫早在三四亿年前就出现在地球上了。昆虫是地球生态循环不可缺少的部分,对人类及整个生物界有着  相似文献   

12.
杜鹏 《经济论坛》2005,(11):101-102
近年来自然科学家在观察一些社会性昆虫的生活习性时,惊奇地发现蚂蚁、蜜蜂、胡蜂等昆虫能依据简单的规则成功地完成目标。例如,蚂蚁在寻找食物时,派出一些蚂蚁沿不同的方向去寻找食物,找到食物的蚂蚁在返回后释放出一种气味,而等待在蚁巢中的蚂蚁沿着这种气味的路线进行食物搬运,从而能有效地找到距离最近的食物源。同时,蚂蚁在搬运食物时也没有设立中转站,确定具体的交接地点,  相似文献   

13.
亚军 《新经济》2011,(12):95-95
有位玩具开发商一次到郊外去散步,偶尔看到几个小孩在玩一种又丑又脏的昆虫,玩得津津有味,他立即联想到儿童玩具市场上所销售和设计的全部是造型优美、色彩鲜艳的玩具,那么为何不给孩子们设计一些丑陋的玩具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呢?  相似文献   

14.
伦敦帝国理工大学群体生物中心的霍克伯格博士和霍金斯博士最近宣布,他们通过对一组重要的昆虫的研究,在理解共存的生物的多样性或种类的数目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他们在研究食草类昆虫如蝴蝶的毛虫、老鼠和各种黄蜂等占世界1/3左右的植物和动物品种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5.
戒奢尚俭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梁言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优良传统。它作为一种精神,曾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无私奉献,顽强进取。它作为一种作风,塑造了良好的党风和健康的社会风气.它作为一种社会实践,使我...  相似文献   

16.
食虫植物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9):F0004-F0004
食虫植物是一个稀有的种群,已知的食虫植物全世界共10科21属约600多种,典型的如猪笼草、捕蝇草、茅膏菜、瓶子草、捕虫堇、狸澡等。大多生活在高山湿地或低地沼泽中,以诱捕昆虫或小动物来补充营养物质的不足。它们以这种特有的方式,在贫瘠的土地上顽强的生存了下来。  相似文献   

17.
品牌是一种产品乃至一个企业区别于其它产品和企业的标志。对企业而言,它代表了一种潜在的竞争力与获力能力;对消费者而言,它是质量与信誉的保证,减少了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和风险。  相似文献   

18.
张增臣 《经济论坛》2003,(4):29-29,35
一、网络型组织涵义从企业内组织形式的发展过程来看,自产业革命以来,共出现了三种主导形式。第一种是垂直一体化的功能型组织,它产生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它的特点是企业通过这种形式进行大批量、低成本、标准化的生产。从经营哲学上看,是一种生产导向。福特公司的T型车是这种组织形式成功的典型代表。它的成功主要在于这种组织形式适应了购买力较低、需求差异化较小的市场环境。第二种形式是多部门组织,它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典型代表是通用汽车公司。在居民消费水平提高、需求多样化增强的市场环境下,它体现了比垂直…  相似文献   

19.
趣闻     
滕玥 《环境经济》2023,(13):8-9
<正>全球昆虫数量急剧下降?原因竟然是……近日,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张东团队联合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Mark Elgar团队研究发现,当昆虫暴露在工业、交通、森林大火和其他空气污染源的颗粒物污染时,它们寻找食物和配偶的能力就会降低。许多昆虫在植物授粉、分解腐烂物质和回收营养物质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Elgar指出,这项研究提醒人类要注意昆虫种群正面临潜在重大风险。  相似文献   

20.
王云 《经济论坛》2000,(5):24-25
企业所处的外部市场环境正像一年中的四季 ,当消费低迷时 ,企业就如同进入“冬季”。企业家所关心的就是企业怎样越过这个通货紧缩的“冬天”。有一位美国经济学教授告诉他的学生 ,大自然中生物的生存现象蕴含着十分深刻的哲理 ,它有时可以很形象地帮助我们理解一些复杂的经济现象。我们不妨关注一下大自然中昆虫的越冬现象 ,或许给我们企业越过通货紧缩的“冬天”能提供一些思路。昆虫在秋末气温变冷、大气温度降到8~10℃时 ,就开始进行越冬准备 ,整个过程有条不紊。它们先是积累营养物质 ,然后 ,也是最重要的 ,是降低体内水分。昆虫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