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着"地球之肾","海洋卫士","海上森林"等美誉的红树林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对于沿海地区人类的生活与安全至关重要。但因为人们对其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全球红树林目前都已处于严重破坏之中。大自然赋予红树林生命的特殊沟渠生境和人体赋予人类生命的血液循环系统是自然和生命给予的拯救红树林的启示,以此设想一种将设计结合自然并赋予生命的让红树林与其周边居民和谐共处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生活模式。  相似文献   

2.
红树林是一种适宜的生长环境是在热带、亚热带隐蔽潮间带上的湿地群落,是沿海防护林的重要组成部分,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具备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在生态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红树林遭到严重破坏,数量持续减少,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恢复红树林的措施,但恢复效果不佳,造林成活率不高依然是困扰大家的难题。所以红树林湿地恢复研究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红树林是自然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是海滩上特有的森林类型。红树林生态系统处于海洋和陆地的动态交界面,作为独特的海陆边沿生态系统,在自然生态平衡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因此,近年来社会各界对红树林的重视程度逐年提高,原有的红树林得到了较好的保护,而且各地开展了不同规模的海岸滩涂红树林造林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由于建设或海滩旅游开发的原因,一些红树林遭到破坏。由于红树林根系的特殊性,尤其大树移栽成活率低,移栽损失非常大。为此,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总结了一套提高红树林移栽成活率的有效技术。[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谈阳江海岸红树林带恢复与保护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红树林的定义及特性,并结合阳江市红树林资源现状及红树林湿地自然条件与生态状况,从红树林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出发阐述了阳江海岸红树林带恢复与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将唯一栖息于红树林的两栖动物——海蛙(Rana cancrivora)作为红树林环境质量监测指示物种的可行性。[方法]于2009年7月和8月在海南东寨港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码头和红树林核心区(简称红树林)2个不同微生境中采集海蛙,检测分析其肝脏和肌肉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乙酰胆碱脂酶(AChE)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同时测量计算其肝体指数、肾体指数和脾体指数,以综合评估海蛙所受环境胁迫大小,并用以评估红树林不同生境质量好坏。[结果]红树林生境中海蛙的肝脏、肾脏和脾脏系数均低于码头,但仅肾脏系数差异显著(p<0.05);该生境中海蛙组织的4种酶活性均高于码头,且SOD和CAT活性均表现出差异显著(p<0.05);同时MDA含量也显著低于码头(p<0.05)。结果表明红树林生境中海蛙的抗氧化酶活性高于码头个体,相应地脂质过氧化程度低,所受环境胁迫程度低于码头。[结论]由于人类干扰和旅游开发等因素使码头生境质量明显低于红树林核心区,而红树林生境中海蛙个体所受环境胁迫小于码头个体,与这2个微生境中的生境质量相一致,表明海蛙可作为红树林环境质量评价的指示物种。  相似文献   

6.
红树林人工恢复造林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忠春 《吉林农业》2011,(6):222-223,225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是沿海防护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红树林里栖息着许多鸟类、鱼类和虾蟹等动物,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在生态保护和经济利用方面具有很重要的价值。红树林不仅能提供药物、食物、饲料,还能为海洋动物提供丰富的饵料和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是近海渔业和水产殖业赖以发展的重要保障。而红树林的人工恢复造林是近代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保护生物学的迅速发展,人们正逐步认识到人类自身生存环境的生物资源保护的重要性。红树林作为海岸潮滩优势植物群亦受到广泛的关注,其特有的防风防浪、固沙、护堤造陆和调节小气候等生态效益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和重要的保障作用;因此,研究红树林繁育和人工恢复造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湛江拥有中国最大的红树林保护区,部分学者对其境内红树林重金属污染进行研究。然而,大多数研究只关注重金属含量、重金属形态分析、重金属污染评价几个方面,对红树林湿地重金属污染来源仅做小篇幅的讨论,缺少对红树林湿地重金属多方面来源的考虑。对广东湛江红树林湿地沉积物重金属的可能来源进行综述,将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结合探讨,结果表明,大气沉降作用将人为活动产生的重金属污染物沉降至地面或水体,是造成红树林湿地土壤中Pb、Cd和Zn等重金属元素污染的主要自然源,同时也是红树林湿地局部气候环境中Hg元素的主要来源;水动力条件对重金属来源及分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水流对污染物进行运移和沉降;其余人为因素方面的影响主要是工业活动、农业活动和交通活动。  相似文献   

8.
以1997-2017年为研究期,以广西北部湾海岸为研究区域,基于LANDSAT5、LANDSAT8遥感影像数据从人为和自然两方面对20年来的广西北部湾红树林时空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1997年至2007年间红树林面积持续减少,其后急速增长,然后趋于稳定;沿海养殖业、海岸线的延伸均对红树林呈负相关关系,表明养殖业、海岸线向内陆延伸造成红树林呈现减少趋势,而相对而言,海岸带的城市建设对红树林的影响较小。在自然因素方面,年平均气温与红树林呈负相关性,而年平均降雨量与红树林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福建沿海红树林可持续经营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干扰,红树林的面积逐渐减少,为了保护红树林,更好的发挥红树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红树林的可持续发展,对红树林进行可持续经营是目前最有效的途径,而可持续经营指标体系的建立是红树林可持续经营研究的前提。因而本文根据目标法结合专家咨询构建了一套由4个层次21个具体指标组成的福建沿海红树林可持续经营指标体系,通过该体系对福建漳江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经营现状进行评价,其可持续经营综合指数为0.797,总体经营状况为弱可持续,与实际情况相吻合,表明该评价指标体系具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广西红树林的数量分布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为摸清广西红树林的数量分布 ,采用遥感、GIS和GPS技术与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红树林进行了全面的调查 .在此基础上以自然海湾为研究单位 ,对广西红树林的空间分布、群落类型和覆盖度、树高等级等林分结构进行了分析评价 .结果表明 ,红树林在宏观上沿整个海岸线呈展开式均匀分布 ,在 14 89 64km海岸线中 ,间断距离 <2km的红树林岸段占海岸线总长度的 75 7% ;14个海湾中有 10个海湾的红树林岸线率≥ 80 % ;红树林分布由海岸 (堤 )向外海延伸 50~ 10 0 0m ,最远外延达 2 82 0m ;74 4%的红树林分布于海堤外侧 ;桐花树群落 (Comm .Ae gicerascorniculatum)、白骨壤群落 (Comm .Avicenniamarina)、秋茄—桐花树群落 (Comm .Kandeliacandel,Aegicerascornic ulatum)和白骨壤 +桐花树群落 (Comm .Avicenniamarina ,Aegicerascorniculatum )为优势群落 ;61 9%的红树林覆盖度≥70 % ;78 1%的红树林平均高度 <2 0m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将唯一栖息于红树林的两栖动物--海蛙(Rana cancrivora)作为红树林环境质量监测指示物种的可行性。[方法]于2009年7月和8月在海南东寨港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码头和红树林核心区(简称红树林)2个不同微生境中采集海蛙,检测分析其肝脏和肌肉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乙酰胆碱脂酶(AChE)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同时测量计算其肝体指数、肾体指数和脾体指数,以综合评估海蛙所受环境胁迫大小,并用以评估红树林不同生境质量好坏。[结果]红树林生境中海蛙的肝脏、肾脏和脾脏系数均低于码头,但仅肾脏系数差异显著(P<0.05);该生境中海蛙组织的4种酶活性均高于码头,且SOD和CAT活性均表现出差异显著(P<0.05);同时MDA含量也显著低于码头(P<0.05)。结果表明红树林生境中海蛙的抗氧化酶活性高于码头个体,相应地脂质过氧化程度低,所受环境胁迫程度低于码头。[结论]由于人类干扰和旅游开发等因素使码头生境质量明显低于红树林核心区,而红树林生境中海蛙个体所受环境胁迫小于码头个体,与这2个微生境中的生境质量相一致,表明海蛙可作为红树林环境质量评价的指示物种。  相似文献   

12.
漳江口海滩红树林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树林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岸。漳江口海滩是福建红树林的分布中心,五十年代原有自然分布红树林133.5 ha。近30年来垦伐为耕地30 ha,开辟为水产养殖基地54 ha,人工营造了0.15ha。现有红树林约50 ha,组成的有5科6属6种,其中以木榄及秋茄占优势.红树林保护漳江口海岸不被潮水侵蚀,且能净化河口水体,减轻污染。还可作肥料、燃料、饲料和染料;其树皮含单宁20~30%,可制药、鞣革、染鱼网等。生态和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3.
红树林湿地是海陆之间的缓冲带,具有颇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环境价值。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土壤基质、盐度、潮汐、淡水和温度5个环境因素以及人类活动对红树林建立和发展的影响,为新形势下红树林的可持续利用、管理保护和重建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RS和GIS技术,通过遥感影像目视解译,得到研究区内以红树林为主的各用地类型面积,在次基础上利用GIS空间进行相关分析,得到以下结论。①1988、1999、2010年海口市东寨港红树林面积分别为1691.48hm2、1492.54hm2和1600.20hm2,各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3.37%、11.80%和12.65%。②1988~2010年间红树林面积总体呈现减小趋势,变化率-5.40%,主要转移去向为其他土地和坑塘。③红树林面积动态变化驱动力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影响,自然因素主要是台风、热带风暴和病虫害,人为因素主要是比较利益、政府和民间的保护。目前政府和民间力量对红树林保护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海南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位于琼山区东北部的东寨港,绵延50 km,面积4 000多hm~2,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红树林保护区。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于1980年1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此为中国第一个红树林保护区。1986年7月9日经国务院审定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理环境区内以被誉为"海上森林公园"的红树林、世界地质奇观"海底村庄",世界稀有鸟类及丰富海鲜水产而著称。区内野菠萝岛环境幽美,岛上形态奇特的野菠萝林连片蔽日修有观光小道,可乘游船登岛游览。  相似文献   

16.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红树林湿地恢复目标是通过生态技术或生态工程,对退化或消失的红树林湿地进行恢复或重建,再现干扰前的结构和过程,以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征,使其发挥正常的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笔者阐述了福建洛阳江口红树林湿地面临的主要问题,红树林恢复的实践,其主要包括恢复树种的选择、红树林湿地恢复的主要措施和红树林管护等.福建洛阳江口红树林湿地经过湿地恢复后,红树林面积发生明显变化,与1993年相比,2009年的红树林的面积增加了近10倍,达到286.84hm2.福建洛阳江口红树林恢复获得初步成功,该实践经验旨在为中国红树林恢复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7.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结合2005、2008、2012和2015年4个时段Quick Bird图像,定量研究广西廉州湾红树林湿地景观格局的特征。2005—2015年,该区域红树林面积年平均增长率为8.44%,其中自然生长占增加面积的96.69%;人工造林占增加面积的3.31%。2005—2015年,减少的红树林面积为104 216 m~2,为挖塘养殖、修建堤坝、挖河道、河水冲击、鱼藤、团水虱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干扰构成,其中自然因素占63.79%,人为干扰占36.21%。截止2015年,互花米草面积51.170 6 hm~2,其中2005—2012年平均增长率为55.05%,2012—2015年平均增长率为59.17%;因鱼藤缠绕覆盖造成的红树林死亡面积最大,约33 616 m~2。2005—2012年红树林因团水虱危害死亡面积7 990 m~2;截止2015年10月,无瓣海桑分散扩散的单体植株为670株,最远扩散距离达6 408 m。2005—2012年景观格局指数呈现下降趋势,景观破碎化降低;2012年后景观格局指数趋于上升,景观异质增强。稳定期红树林斑块平均分维数为1.053 9,平均形状系数为1.489 2。红树林湿地的保护和恢复要尽量利用本土物种的自然生长扩散来达成,人工造林的红树林斑块块形状可以参考天然红树林斑块形状。红树林损失的主要原因已由人为直接干扰转变为自然干扰,该区域红树林湿地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有无瓣海桑扩散、鱼藤蔓延、互花米草入侵和团水虱危害。  相似文献   

18.
红树林是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低能海岸潮间带的特有的木本植物群落,具有重要的生态与经济价值。红树林物种组成和结构会因地域不同而有所差异。不同地域的土壤理化性质,如土壤的pH值、盐度、容重、有机质和养分等会直接或间接影响红树林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研究红树林土壤理化性质与物种组成的关系,对于红树林的物种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红树林的功能及其资源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树林是具有独特结构与功能的生态系统,在各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功能。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深圳市得天独厚的一块生态资源宝地,对其基本状况、环境变化及其资源保护进行探讨与分析得出,为了维护红树林湿地的生态平衡,保护宝贵的生态资源,必须做到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0.
徐海  陈少波  张素霞  仇建标  黄晓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496-1497,1504
简要总结红树林土壤的命名及特点,分析了红树林在成土过程中的作用,概括了红树林土壤特征,并且展望其研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