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周鑫  李少朋 《山东化工》2014,(3):113-114,117
基于回收栈台装车过程中油气挥发损耗量,通过某石化分公司炼油厂装车栈台敞口装车现状,简述油气挥发对环境污染、油品质量的影响及经济能耗损失。同时阐述膜分离法回收油气的工艺方法、应用效果、必要性和意义,并对油气回收发展前景、节能减排的优势,结合几种油气回收方式进行综合性能比选,得出膜分离法能够取得较好经济效果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
对于炼油企业装车系统来讲,实现减少排放清洁生产,就是要减少油气的挥发及排放。要解决油品装车过程中的挥发及排放问题,装车油气回收是比较经济及有效的方法。文中简单探讨溶剂吸收法油气回收设施在油品装车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油料等轻质材料的生产、储存以及使用过程中,挥发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油气产品的挥发不但会浪费资源,同时还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鉴于此,本文对常见的油气储运过程中的油气回收技术进行了分析,并重点探讨了冷凝法油气回收技术的实际运用。  相似文献   

4.
对如何回收装车挥发气的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着重介绍了变温吸收法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发挥的作用,确定了现有敞口装车挥发气的变温吸收法的回收工艺流程,同时还对轻烃装车部分工艺进行了改造,密闭装车系统和油气回收装置的投用,降低了装车过程中油气的挥发损耗,确保了油气回收率达到95%以上,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5.
成品油装车、船过程中,油气大量挥发。一方面造成了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造成了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应采用一种油气回收技术将挥发的油气收集起来,同时确保排放的尾气达到相关标准的要求。就目前比较成熟的油气回收技术进行分析,并进行对比,得出复合技术是油气回收未来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在装车过程中进行油气回收的必要性,重点对四种常用的油气回收技术:吸收法、吸附法、冷凝法、膜分离法,分别从各个技术的性质、工艺特点、能耗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并指出了各种油气回收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趋势,同时介绍低温油品吸收技术成功应用的实例,最后对装车油气回收提出了适用性建议,为油气回收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为环境保护及节能降耗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轻油产品挥发性强,在储存及外销过程中,由于油气挥发,易形成爆炸性气体,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通过密闭装车、安装油气回收设施以及储罐氮封等措施,减少了轻油存储及装车过程的油气挥发。  相似文献   

8.
油品装车一般采用装车专用油气回收装置,本工艺采用罐车底部发油、冷凝+吸附+气相平衡的方法,将罐车、储罐的气相空间连通成一个气相系统,在装卸车台不需要单独建设油气回收装置,利用仓储罐区的罐组油气回收系统,分析评估装车油气回收工艺方案实施时的注意事项.结果表明平衡的气相无需油气回收,减少了低沸馏分二次挥发,降低了能耗,工艺...  相似文献   

9.
焦油和粗苯在储存和装车过程中会有部分轻烃组分挥发到大气中,危害环境和浪费资源。通过油气的回收既可以避免大气的污染,又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结合我国焦油和粗苯储罐区及装车站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对多种油气回收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京宝焦化采用了冷凝加吸附的方法对油气进行回收,即制冷技术和活性炭吸附方法的联合应用,其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0.
石油库中的原油、成品油在储存、装卸过程中存在较为严重的油气挥发现象,油气挥发不但会造成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还会带来一定安全隐患,因此在油库中注重油气回收技术的进一步推进和优化凸显出重要意义。介绍了四种常见油气回收技术:活性炭吸附法、溶剂吸收法、冷凝法和膜分离法的原理,在对其进行优化比选的基础上得出从现有技术程度、设备可靠程度与综合减排指标来评价,活性炭吸附法最优。  相似文献   

11.
简述了己烷油装置配套的储运系统现状,综述了低温冷凝法、活性炭吸附法、溶解吸收法、膜选择渗透法以及氧化燃烧法五种油气回收技术的原理,评价对比其中四种技术的尾气排放情况、二次污染情况、安全运行状态、设备工艺复杂程度等指标,根据各单一技术的优缺点,探讨了冷凝法和吸附法相结合、冷凝法和膜分离法相结合的两种较为实用的油气回收复迭技术,简述了其工作原理。对己烷油装置的储运系统提出改进建议,得出增上油气回收系统的可行性结论。  相似文献   

12.
天然气水合物(NGH)储运技术是一种安全高效且费用较低的储运方法。储运水合物车载装置的出现,为天然气运输又增添了一种选择方式。根据水合物特点,分析了车载装置储运天然气水合物的可行性,介绍了装置的基本结构。NGH储运技术作为一种新式的天然气传输方式,在未来的社会中一定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3.
《云南化工》2019,(12):165-166
对目前油气储运技术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探讨,根据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保障油气储运过程中的安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液氢作为一种高效的储氢方式,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但储运技术相对落后、储运环节标准化的缺失限制了液氢产业的快速发展。本文介绍了液氢特性及发展现状,对液氢存储容器类型和运输方式进行对比分析,调研了液氢国内外相关标准现状,并讨论了液氢产业发展对标准体系的迫切需求,阐述了液氢储运技术的难点和未来发展方向,并对液氢储运标准体系的建立进行展望。分析表明,减少液氢储罐的蒸发率、有效降低储运设备成本将是液氢储运技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液氢储运技术的发展需要建立健全的标准体系,液化天然气相关标准体系对液氢储运标准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产品或工程设备在储存、运输过程中的破坏状态,指出要保证涂层体系在装卸、运输、储存过程中不发生各种损伤破坏和腐蚀,必须研究储运阶段涂层体系的质量控制问题,对储运过程中预防涂层体系损坏和腐蚀的方法进行了详叙。  相似文献   

16.
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发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寇磊  严志虎  姬洪明 《辽宁化工》2010,39(10):1076-1078
自从20世纪50年代末注蒸汽技术首次投入工业应用以来,世界上的稠油产量迅速增长,在整个原油生产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热采方法是稠油油藏最主要的开采方法,而蒸汽吞吐为最常用的热采方法。通过阐述蒸汽吞吐的热采技术机理,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发技术。  相似文献   

17.
胡宗柳  王笑静  王善强  王涵 《当代化工》2016,(12):2881-2883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指具有对人体致癌、致突变作用,同时又具有易燃易爆特性的物质,这类物质危害性大。针对石化行业中VOCs排放量占比较大的油气储运系统进行研究,分析国内治理VOCs的发展趋势,对油气储运系统VOCs排放源的治理标准与回收技术进行阐述。为国内各地区储运系统治理VOCs方案提供参考依据,为石化企业增加显著的社会声誉、环境效益及经济效益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注水利用率方法评价油藏开发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注水利用率方法对水驱砂岩油田进行水驱效果评价。以阶段存水率为基础,引入了无因次注入曲线和无因次采出曲线,回归出不同水驱采收率条件下,阶段存水率与采出程度关系式,并绘制成了二者关系标准图版,利用该图版可对开发调整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9.
冷凝法回收油气过程的模拟计算采用何种状态方程尚无定论,建立油气混合物相平衡模型和组分热物理参数模型,进行油气回收过程模拟的对比。相平衡模型主要由状态方程、物质的量平衡方程、热力学平衡条件方程和模型迭代步骤组成,状态方程包括SRK方程、PR方程、TJS方程和理想气体方程。模拟结果表明:状态方程选用SRK、PR和TJS方程,经实验数据验证,满足精度要求;将油气视为理想气体时,计算结果与实际气体状态方程的模拟结果相差较大,冷凝温度越高,偏差越大,油气混合物在冷凝过程中不能视为理想气体;SRK、PR、TJS和Aspen Plus的模拟结果比较一致,相平衡计算应优先选用SRK或TJS方程。  相似文献   

20.
二氧化硫脲合成工艺的技术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技术改进,在二氧化硫脲产品收率不低于82%的情况下,使产品保质期由原来的1~3个月延长至18~24个月,解决了产品在储运过程中易变质发黄的问题,满足了产品出口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