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对脾病辨证的补遗,本文对脾病辨证中的脾阴虚证进行了系统整理。文章从脾阴的概念及生理功能、脾阴虚的病因、脾阴虚的临床表现及症状分析、脾阴虚的治疗等方面,阐明(?)虚证应做为脾病辨证中的一个独立证型,从而进一步完善脏腑辨证。  相似文献   

2.
浅论脾阴虚与胃阴虚辨证论治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脾胃互为表里,同居中焦,以膜相连,一脏一腑,一升一降,一纳一化,同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为脏,属阴,藏精气而不泄;胃为腑,属阳,传化物而不藏.脾阴主升,胃阴主降,脾阴主营血,胃阴主津液.脾喜燥而恶湿,胃喜润而恶燥.脾阴虚多为内伤气血诸病,胃阴虚多为阳热诸病.脾阴虚则不纳而便难,胃阴虚则津液受劫而口渴.脾阴虚重在育阴和营,胃阴虚则偏于增液.脾阴虚多用甘淡之品,如怀山药、薏苡仁、扁豆、茯苓之类,胃阴虚多用甘寒之属,如沙参、麦冬、石斛、玉竹、藕汁之类.从临床上看,脾阴虚若纯以增液,而腻滞脾运,若胃阴虚单用补脾阴之法,则缓不应急.因此,脾阴虚不能统约胃阴虚,胃阴虚不能等于脾阴虚.  相似文献   

3.
小议脾阴、脾阴虚及其治疗卢万义(山西省夏县中医院山西044400)关键词:脾阴;脾阴虚;滋脾养荣;滋阴益气;滋补脾胃之阴脾为后天之本,主司运化。然而,现在人们在论及脾主运化的功能时,往往多述脾阳而绝少提及脾阴。其实,脾阴的概念由来尚矣,自《内经》以降...  相似文献   

4.
论脾阴及脾阴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脾阴及脾阴虚卢富华陶双友指导:张小萍(江西中医学院96级研究生南昌330006)关键词脾阴生理功能脾阴虚辨证论治脾为后天之本,它在人体的生理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临床上起因于脾或与脾相关的疾病非常多。五脏各有阴阳,然而历代医家在论及脾胃病时几乎...  相似文献   

5.
1老年脾阴虚便秘的证候特点脾为“五脏之母”,《内经》云“脏真濡于脾”,脾阴为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可滋养五脏,而五脏之津液亦可通于脾,脾阴为全身脏腑器官的重要源泉。故脾阴亏虚除了大肠失于濡润,肠道燥结而发生便秘的症状外,同时伴有全身错综复杂的症状。现代名医蒲辅周提出脾阴虚证特点为“手足烦热,口干不欲饮,烦满,不欲食”,老年脾阴虚便秘也具有这个特点。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1运化失健脾主运化,水谷入胃,将其腐熟蒸化,输布五脏六腑。脾阴亏虚,失于健运,故见不思饮食,食后腹胀,舌红少苔,脉细。1.2气阴两虚脾阴不足,气虚托举…   相似文献   

6.
中医历代医家普遍认为"脾喜燥恶湿",但国家级名老中医白长川教授根据中医对脾脏生理功能及病理特点的认识,提出"脾恶湿更恶燥"的独特观点.本文基于对"脾阴""脾湿""脾恶湿""脾恶燥"相关概念及其辩证关系的阐述,从燥湿太过、过用苦燥或苦寒药、过食辛燥食物、思虑太过均可伤及脾阴以及标本中气理论等方面论述"脾恶湿更恶燥"的具体内涵,指出治疗脾脏相关疾病应以平润为目标,进一步完善脾脏的藏象学说理论并指导临床用药,使临床工作者对脾脏疾病有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从生理功能致虚病因、临床表现和制方遣药等4个方面、讨论了脾阴和胃阴的区别。认为脾阴是脾所藏的营阴,是从津液中纯化的精微物质。胃阴即是胃中津液。脾阴虚多因于内伤脏腑,胃阴虚多因于燥热灼伤胃津。在临床表现方面,脾阴虚热象不明显,胃阴虚热象明显、在制方遣药方面,脾阴虚治以甘淡为主,胃阴虚治以甘寒为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脾阴虚状态下模型大鼠体内自由基损伤程度和体内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了解脾阴虚在中医脾病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为中医脾阴虚证提供现代科学依据,为中医延缓衰老提出新见解。方法:首先采用“饮食不节+疲劳过度”复合方法造模14d后,继而给大鼠以温热伤阴药灌胃10d复制脾阴虚大鼠模型,取大鼠最后24h尿样测定8-OHdG的含量,取脑皮质和血清测定SOD、GsH-Px、T-AOC、MDA的含量。结果:脾阴虚模型组大鼠血清和脑皮质中SOD活性、GsH-PX活性、T-AOC和MDA含量与正常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模型组尿样中8-OHdG含量也有明显上调趋势(P〈0.05)。结论:脾阴虚模型大鼠体内存在着明显的自由基攻击和氧化损伤,但脾阴虚状态处于脾病全程的何种阶段尚需结合前期脾气虚实验数据,并做进一步探究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滋补脾阴方药调节糖尿病脾阴虚大鼠下丘脑内质网应激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糖尿病组,脾阴虚组,糖尿病脾阴虚组,糖尿病脾阴虚+滋补脾阴方药组共5组。通过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观察各组大鼠下丘脑内质网应激标志分子RNA依赖的蛋白激酶样内质网激酶(PERK)、真核起始因子2的α亚单位(e IF2α)、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的变化。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观察GRP78 mRNA表达变化,评价滋补脾阴方药对内质网应激的影响。结果糖尿病组、糖尿病脾阴虚组大鼠下丘脑p-PERK、p-e IF2α、GRP78蛋白表达较空白组均增加(P0.05),糖尿病脾阴虚+滋补脾阴方药组较糖尿病组、糖尿病脾阴虚组减弱(P0.05),e IF2α蛋白水平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糖尿病组、脾阴虚组、糖尿病脾阴虚组大鼠下丘脑GRP78 mRNA表达较空白组均增强(P0.05),糖尿病脾阴虚+滋补脾阴方药组下丘脑GRP78 mRNA与糖尿病组、糖尿病脾阴虚组比较均有所降低(P0.05)。结论糖尿病组、糖尿病脾阴虚组大鼠下丘脑中发生内质网应激,滋补脾阴方药具有减轻内质网应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脾在五行中属土,在五脏阴阳中属阴中之至阴。脾主运化,统血,升清,输布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出生后,各脏腑组织器官皆依赖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以濡养,故称脾为“后天之本”。其与胃、肉、唇、口等构成脾系统。而脾虚证主要指脾气、脾阳或脾阴不足所呈现之各种证候,分为脾气虚证、脾阳虚证和脾阴虚证。  相似文献   

11.
1脾阴虚理论探讨根据阴阳学说和藏象学说理论中的一般规律,人体每一个脏与腑均含气血阴阳。无论是从功能或是物质的角度来看均是如此。但是历代医家对脾的认识与研究都比较重视对脾阳气的阐发,而对脾阴则比较忽略,造成重阳轻阴的局面,然而《素问·厥论篇》却有关于脾阴虚的论述。“帝曰:热厥何如而然也?”“歧伯曰:酒入于胃,则络脉满而经脉虚。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阴气虚则阳气入,阳气入则胃不和,胃不和则精气竭,精气竭则不营其四肢也。此人必数醉若饱以入房,气聚于脾中不得散,酒气与谷气相薄,热盛于中……肾气有衰,阳气独胜,故手足为之热…  相似文献   

12.
慢性咳嗽总因气机升降失常,肺气上逆而致;咳嗽日久则耗气伤阴.从内燥的产生、气机升降、脾为胃行其津液(脾约证)的角度探讨从脾阴虚论治慢性咳嗽的思路,并总结慢性咳嗽的治法为甘淡养阴润肺燥、斡旋气机调升降、甘寒润下制脾约,以期为慢性咳嗽的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著名中医儿科专家午雪峤主任医师。业医儿科四十余年,诊治小儿疾病,首重调理脾胃阴阳,而以滋脾养阴法调治小儿脾阴不足诸多病症为其独道的学术经验之一。随师习医,耳濡目染,启人深思,现对其论治小儿脾阴虚证经验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4.
当代小儿厌食多脾阴不足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由于现代食品结构的改变、社会因素的影响、自然环境的污染以及小儿阳多阴少的生理特点,小儿厌食症属脾阴不足者在现代社会中有所增加。该证诊断以小儿厌食出现运化升清功能失调之症。又伴见阴亏见症为主。治宜初予滋脾消食,继予滋脾益气。消食为治标,益气是运脾,而滋益脾阴则应贯穿治疗始终。  相似文献   

15.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体中若脾阳不足,或脾阴不充,或水湿困脾,致脾气运化失职,脾胃升降失调,则气血生化乏源,水湿转输失职,必将诸疾蜂起,百病丛生。故调  相似文献   

16.
1 历代医家综论脾阴虚 有关脾阴虚论述,最早见于《内经》如 《灵枢·五邪篇》说:“邪在脾胃,则病肌肉 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即 是针对胃阳有余,脾阴不足而言,但《内 经》对脾阴虚的治疗和方药均未涉及。开 创脾阴虚证治方药先河当首推,汉·张仲 景,《金匮要略》言:“脾中风者.翕翕发热,  相似文献   

17.
脾阴虚证体液免疫机能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脾虚状态时的机体免疫机能,对28例脾阴虚患者进行了血浆免疫球蛋白、补体C_3、总蛋白和cAMP、cGMP 测定。结果脾阴虚证患者IgG、血浆总蛋白及cAMP/cGMP低于正常。提示脾阴虚证存在体液免疫功能低下的趋势,脾阴与人体的防御机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甘淡补脾法治验举隅蔡炳君(江苏省靖江市斜桥医院214513)关键词甘淡补牌;六神散;参苓白术散;益肠汤;水肿;益肠汤;齿衄;脾阴虚;乙型肝炎甘淡补脾是治疗脾阴虚的基本法则,笔者用于治疗牌精亏虚引起的运化失司、水湿内停、肝木失养、虚热内扰、血给受损的一...  相似文献   

19.
脾在五行中属土,在五脏阴阳中属阴中之至阴。脾主运化,统血,升清,输布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出生后,各脏腑组织器官皆依赖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以濡养,故称脾为“后天之本”。其与胃、肉、唇、口等构成脾系统。而脾虚证主要指脾气、脾阳或脾阴不足所呈现之各种证候,分为脾气虚证、脾阳虚证和脾阴虚证。对于脾虚证,历代医家均有精深的研究。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中记载的“诸食病”以及《足臂十一脉灸经》帛书中记载的有腹痛、腹胀、不嗜食、善噫等症状的足太阴脉病候,可以认为是脾虚症状的早期文字记载。现存资料中最早记…  相似文献   

20.
杜贵传 《中外医疗》2007,26(23):54-54
将196例慢性结肠炎患者,按辨证分为脾虚湿滞、脾阴不足、肝郁脾虚、寒热夹杂4型.认为本病与脾肾关系最为密切,久病必虚,故以健脾固肾法,结果治愈69例,好转106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为8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