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广州血管圆线虫成虫切制成 4 μm厚的冰冻切片作抗原,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检测感染广州血管圆线虫大鼠血清的抗体,结果在感染后 2 wk的 50份鼠血清中,呈阳性反应46份,阳性率为 92.0%;在感染后 4 wk的 19份鼠血清中,呈阳性反应 19份,阳性率为 100%;对照的阴性血清及盐水均呈阴性反应。本法检出率高,且感染早期出现阳性反应,可作广州血管圆线虫病早期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2.
用感染犬弓首线虫幼虫鼠肝石蜡切片作为抗原片进行免疫酶染色试验(IEST),检测30份犬弓首线虫幼虫感染鼠血清抗体(IgG),阳性率为96.67%。12份旋毛虫感染鼠血清及12份健康鼠血清抗体均为阴性,结果表明本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3.
幼虫冰冻切片抗原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诊断旋毛虫病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幼虫冰冻切片抗原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诊断旋毛虫病的价值。方法:应用纯净幼虫冰冻切片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检测感染旋毛虫小鼠和旋毛虫病患者血清中的抗旋毛虫抗体,在患者发病后及应用阿苯达唑治疗后不同时间采集血清,以其他寄生虫病患者和健康人血清为对照。结果:15只小鼠感染旋毛虫后2wk即可检出抗体,467例旋毛虫病患者的抗体阳性率为86.5%,而丝虫病、包虫病患者各45例和健康人血清56份均为阴性。48份并殖吸虫病患者的交叉反应率为16.67%。旋毛虫病患者发病后1wk的抗体阳性率为70.21%,至发病后2wk、3wk及4wk则分别升至91.0%、95.8%及100%。幼虫冰冻切片的抗原活性于-20℃可保存至5年。旋毛虫病患者治疗后1wk抗体阳性率从治疗前的87.5%上升到100%,血清抗体滴度比治疗前也有明显升高,治疗后1个月的抗体转阴率为24%,至治疗后4个月达75%。结论:幼虫冰冻切片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诊断旋毛虫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可用于疗效考核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幼虫冰冻切片抗原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诊断旋毛虫病的价值。方法:应用纯净幼虫冰冻切片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检测感染旋毛虫小鼠和旋毛虫病患者血清中的抗旋毛虫抗体,在患者发病后及应用阿苯达唑治疗后不同时间采集血清,以其他寄生虫病患者和健康人血清为对照。结果:15只小鼠感染旋毛虫后2wk即可检出抗体,467例旋毛虫病患者的抗体阳性率为86.5%,而丝虫病、包虫病患者各45例和健康人血清56份均为阴性。48份并殖吸虫病患者的交叉反应率为16.67%。旋毛虫病患者发病后1wk的抗体阳性率为70.21%,至发病后2wk、3wk及4wk则分别升至91.0%、95.8%及100%。幼虫冰冻切片的抗原活性于-20℃可保存至5年。旋毛虫病患者治疗后1wk抗体阳性率从治疗前的87.5%上升到100%,血清抗体滴度比治疗前也有明显升高,治疗后1个月的抗体转阴率为24%,至治疗后4个月达75%。结论:幼虫冰冻切片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诊断旋毛虫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可用于疗效考核  相似文献   

5.
应用旋毛虫幼虫冰冻切片抗原免疫酶染色试验(IEST)观察旋毛虫病治疗前和阿苯达唑治疗后血清抗体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感染后(治疗前)第2wk开始出现阳性反应,第4wk后阳性率均达到90%以上;治疗后抗体阳性率第1wk为100%,第3wk开始下降,第5wk后抗体滴度维持于阳性低水平,12wk后未见阳性反应。此现象可作为一种治疗有效的客观指标,对旋毛虫病近期及远期疗效考核均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简易、快速的金标免疫渗滤法检测广州管圆线虫特异性抗体的诊断价值。方法以广州管圆线虫成虫可溶性抗原点样于固相硝酸纤维素膜上,以胶体金-proteinA为标记物,采用自行设计的渗滤装置,检测病人血清中广州管圆线虫特异性IgG抗体。结果检测21人份广州管圆线虫病人血清,检出阳性19份,敏感性为90.5%(19/21);100人份健康人群血清2份阳性,假阳性率为2%(2/100);与旋毛虫病人、血吸虫病人血清交叉反应率分别为26.7%(8/30)、3.3%(1/30),未发现与肺吸虫、囊虫、华支睾吸虫、肺结核病人血清有交叉反应。结论金标免疫渗滤法快速检测血清中广州管圆线虫特异性IgG不仅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判读容易,不需特殊仪器设备,而且敏感性高,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价值,与旋毛虫病人血清存在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用广州管圆线虫成虫冰冻切片免疫酶染色法检测感染该虫的大鼠血清抗体的结果发现感染后2wk血清抗体阳性率为80%(28/35),感染后4wk为93.3%(5/9),对照健康鼠血清为阴性。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广州管圆线虫病自然疫源地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云南省是否存在广州管圆线虫病自然疫源地,了解人群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状况,为云南省防治广州管圆线虫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云南省南部5个县,开展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终末宿主感染调查和动物感染实验;用ELISA法进行人群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1)分别从软体动物和鼠体肺部检获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和成虫,大鼠人工感染成功;2)采集5县人群耳垂滤纸血1653份,ELISA法测定广州管圆线虫抗体,平均阳性率6.59%(109/1653),学生阳性率8.98%,成人阳性率3.48%,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男性阳性率5.81%,女性阳性率7.28%,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1)云南省存在广州管圆线虫病的自然疫源地,褐云玛瑙螺和拟阿勇蛞蝓科(未定种)是广州管网线虫重要的中间宿主,褐家鼠、黄胸鼠是自然终末宿主;2)动物实验证明小鼠、豚鼠和家兔不是广州管圆线虫的适宜终末宿主,SD大鼠可作为广州管圆线虫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
旋毛虫病治疗前后血清抗体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旋毛虫幼虫冰冻切片抗原免疫酶染色试验(IEST)观察旋毛虫病治疗前和阿苯达唑治疗后血清抗体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感染后(治疗前)第2wk开始出现阳性反应,第4wk后阳性率均达以90%以上,治疗后抗体阳性率第1wk为100%,第3wk开始下降,第5wk后抗体滴度维持于了性低水平,12wk后未见阳性反应,此现象可作为一种治疗有效的客观指标,对旋毛虫病近期及远期疗效考核均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广东省江门市广州管圆线虫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方法 2006-2007年在广东省江门市礼乐镇和五邑大学及新会市三江镇和双水镇, 调查广州管圆线虫不同宿主感染情况和特征,包括用消化法检测褐云玛瑙螺(Achatina fulica?和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感染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Ⅲ期幼虫情况;解剖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板齿鼠(Bandicota indica)和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心、肺,检查心肺血管中广州管圆线虫成虫感染率;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当地居民广州管圆线虫病史及饮食习惯等。ELISA检测300份居民血清广州管圆线虫特异性IgG和IgM抗体阳性率。 结果 检查褐云玛瑙螺695只,福寿螺720只,其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阳性率分别为45.0%和1.8%;平均感染度分别为53.74±147.30条/只和 5.23±8.51条/只。检查鼠类229只,广州管圆线虫成虫感染率为4.4%。问卷调查300人, 其中11.3%有食生或半生鱼、虾史, 5.3%在劳动中直接或间接接触过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 检查300份居民血清,IgG抗体阳性42份,阳性率为14.0%,其中IgM抗体阳性5份,阳性率为1.7%。 结论  江门市为广州管圆线虫病流行区,居民受到该病的威胁。  相似文献   

11.
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大白鼠血清抗体动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广州管圆线虫雌虫抗原,采用PVC-FLISA检测大鼠感染广州省圆线虫后血清抗体的动态。抗体于感染后第三周明显增多,第四周和第五周继续增高,第八、九周达高峰,第21至第25周下降,但仍为阳性。每鼠分别感染50、100及200条此虫第三期幼虫的3个感染组OD均值间无显著差异。感染大鼠血清抗体的出现时间与此虫产卵及鼠粪中幼虫出现时间未见一致。报告对部分实验鼠解剖查虫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用PVC—ELISA法检测实验大鼠广州管圆线虫抗体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本文首次报道用聚氯乙烯凹孔薄膜作载体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PVC-ELISA)检测实验感染广州管圆线虫SD大鼠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并与常规ELISA平行比较。对67份实验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并经以后解剖证实有此虫寄生的大鼠血清抗体进行检测,全部均显示阳性结果,阳性率为100%;40份正常大鼠血清均为阴性。在判断实验结果时,消光值法及目测法皆可。两法检测结果未见有统计学差异。本文认为,PVC-ELISA法是一种敏感性高、特异性好、简便、经济、快速的广州管圆线虫抗体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次报告了云南河口县发现广州血管圆线虫及其动物宿主。采集10种软体动物中,4种陆生软体动物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幼虫。褐云玛瑙螺阳性率37.6%;复套足壁蛞蝓阳性率21%,玉溪复套蛞蝓阳性率21%,拟阿勇蛞蝓科未定种阳性率12%,捕鼠46只,其中一只室外褐家鼠鼠肺中寄生广州血管圆线虫成虫。将中间宿主体内分离到的第三期幼虫感染  相似文献   

14.
二种沉淀试验在旋毛虫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胶纸条蚴沉淀试验(GS-CLPT)和玻片法环蚴沉淀试验(S-CLPT)检测感染旋毛虫家兔血清,阳性率分别为95.0%和97.5%,同时观察了实验动物感染后血清中的抗体变化,结果二种方法在感染后第2wk仍开始出现阳性,第4wk后阳性率达90%以上,持续至10wk,提示二种沉淀试验用于旋毛虫病的诊断具有敏感度高,特异性强,有早期诊断价值,操作简便易行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用胶纸条环蚴沉淀试验(GS-CLPT)和玻片法环蚴沉淀试验(S-CLPT)检测感染旋毛虫家兔血清,阳性率分别为95.0%和97.5%。同时观察了实验动物在感染后血清中的抗体变化,结果二种方法在感染后第2wk均开始出现阳性,第4wk后阳性率达90%以上,持续至10wk。提示二种沉淀试验用于旋毛虫病的诊断具有敏感度高、特异性强、有早期诊断价值、操作简便易行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用广州管圆线虫雌虫全虫及其消化系统、生殖系统、体壁分别制备四种粗抗原,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大鼠血清、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抗原免疫大鼠血清,猪蛔虫抗原免疫大鼠血清及日本血吸虫感染大鼠血清抗体。结果,对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大鼠血清四种抗原,ELISA阳性率和OD比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所用四种粗抗原分别与三种异源性血清进行交叉试验,结果,除一份猪蛔虫抗原免疫大鼠血清外均为阴性,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大鼠血清OD比值均高于三种异源性血清。  相似文献   

17.
旋毛虫p49抗原相关抗体的快速检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建立旋毛虫病的快速检测技术。方法 基因工程抗原包被有色乳胶颗粒,抗抗体包被磁性颗粒,在抗体存在下形成抗原- 乳胶- 抗体- 抗抗体- 磁性颗粒的复合场,在磁场作用下沉淀下来,从而达到快速检测旋毛虫相关抗体的目的。结果 19 份人工感染鼠血清、5 份人工感染猪血清、3 份旋毛虫病猪血清、4 份病人血清均呈阳性反应,而对照血清均为阴性反应;该方法在鼠感染旋毛虫后第五天可测出IgM 抗体,第九天可测出IgG抗体。结论 本检测技术简便易行,不需专用设备,可望成为一种快速诊断旋毛虫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用尾蚴、雌虫、雄虫和血吸虫感染兔肝组织内虫卵冰冻切片抗原进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观察日本血吸虫感染家兔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动态变化。抗尾蚴、成虫(雌、雄虫)、虫卵抗体检出的最早时间分别为3wk、3wk、4wk,其抗体滴度高峰分别在感染后7wk、10~12wk和10wk。以抗尾蚴抗体水平最高,抗虫卵抗体次之,抗雌、雄虫抗体较低。这为全面了解感染宿主对血吸虫各期抗原(尾蚴、雌、雄虫、虫卵)的免疫反应及免疫学诊断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我国部分地区鹿、牛群中戊型肝炎病毒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我国部分地区鹿和牛群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情况。方法采集我国某地区13个鹿场780份鹿血,2个散养鹿群18份血和长春地区牛血80份,分离血清。应用抗HEV抗体酶联免疫试剂盒(双抗原夹心法)对血清样品进行抗HEV抗体检测。用χ^2检验分析不同养殖场鹿血清HEV抗体水平。结果798份鹿血清抗HEV抗体阳性率为43.61%。13个集约化养殖鹿场中有5个鹿场的血清样品抗体呈阳性,阳性率分别为48.02%、47.25%、60.69%、41.94%、40.91%;其余8个鹿场的血清样品均为阴性。两个散养鹿群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0.00%和46.15%。80份牛血清样品的抗体阳性率为20%。结论我国鹿群尤其是散养鹿群普遍存在HEV感染。牛群也存在较高的HEV感染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深圳市广州管圆线虫鼠类终宿主自然感染的情况,为该地区广州管圆线虫病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采样,对捕获鼠的血清进行广州管圆线虫IgG抗体检测,解剖其心、肺组织进行虫体检查.用卡方检验比较各组感染状况.结果 共调查深圳市4个行政区鼠类331只,检出广州管圆线虫IgG抗体阳性鼠50只,阳性率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