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不同HRT条件下污泥高温(50℃)厌氧消化效果,并与中温(35℃)厌氧消化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中温条件相比,高温厌氧消化对有机物的去除率显著提高;高温厌氧消化沼气产量高于中温,但沼气产率差异并不明显(1.13~1.25L/gVS去除);高温和中温厌氧消化系统运行稳定性良好,挥发酸/碱度比值仅为0.02~0.03;高温和中温厌氧消化出泥的毛细吸水时间(CST)均增加,并且高温消化污泥的CST高于中温消化污泥,厌氧消化过程可能导致污泥脱水性能变差。  相似文献   

2.
初沉污泥和厨余垃圾的混合中温厌氧消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初沉污泥和厨余垃圾混合中温厌氧消化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采用两种物料混合,其初沉污泥和垃圾按VS之比分别为3∶1和1∶1,HRT分别采用10d、13d、16d、20d。试验结果表明,在所有的反应器运行过程中,进料有机负荷为1.66~4.19gVS/(L·d),所有反应器系统中均没有出现如pH降低、碱度不足、氨抑制和VFA积累等抑制现象。在两种进料条件下,相应的VS去除率分别为61.8%~66.4%和67.5%~70.4%,甲烷产率分别为0.441~0.447L/gVS和0.47~0.482L/gVS。  相似文献   

3.
在城市污水处理厂内建立了污水初沉+初沉污泥厌氧消化的新工艺中试装置:通过溶气气浮技术产生有机质更为丰富的初沉污泥,然后用初沉污泥进行中温厌氧消化。经试验研究发现,初沉污泥的TS和VS去除效率均高于剩余污泥厌氧消化所获得的去除效率,分别达到42%和50%。此外,由于沼气产率受到消化系统中VFA浓度变化的影响,呈现出先逐渐升高,再逐渐减低,并最终稳定的变化趋势,平均沼气产率达到866mL/gVS。  相似文献   

4.
郑州王新庄污水处理厂污泥消化系统设计与运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州王新庄污水处理厂是淮河流域最大的污水处理厂(40万 m3/d),其污泥利用中温厌氧消化进行稳定处理及浓缩脱水,所产沼气用来驱动鼓风机,余热配合沼气锅炉加热消化污泥.介绍了整个污泥消化系统的设计参数、特点和运行情况,并以运行数据为依托来说明设计的合理性与不足之处,总结了消化系统设计工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高安屯再生水厂位于北京市,水处理规模20万m3/d,主体工艺为AAO+砂滤池,污泥处理中心规模1 836 t/d(污泥含水率80%),主体工艺为热水解+厌氧消化+板框脱水。对比了不同碳核算标准,确定了高安屯再生水厂碳排放计算边界。高安屯再生水厂碳中和项目采用节能降耗、回收能源、利用清洁能源的方法,是泥水共治、餐厨协同、多能耦合、能源自给的大型碳中和示范工程。  相似文献   

6.
从产氢菌富集和基质污泥预处理两方面探讨不同预处理方式对产氢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产氢菌富集最为常用的预处理是热处理,其所占比例为30%;其次为酸、碱处理。基质污泥预处理中常用热、酸、碱、灭菌、酶等方法,其中55%预处理方法采用物理预处理。污泥共消化产氢基质主要包括城市固体废弃物和农业固体废弃物,其中,餐厨垃圾作为有效共消化基质备受关注。最后对污泥厌氧发酵制氢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以某初沉池污泥厌氧消化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5年的运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厌氧消化系统的效能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初沉池污泥中挥发性固体含量占总固体含量的比例(VS/TS)在40%~80%,且随季节呈周期性变化;污泥中可降解有机物的降解率为98.9%~99.0%,消化气产量与进泥量正相关,消化气中甲烷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为68.6%~69.2%和23.9%~24.6%。随着污泥停留时间(SRT)的延长,消化池容积产气率下降,污泥产气率和VS去除率升高;进泥含固率和VS/TS的增高使消化池容积产气率、污泥产气率和VS去除率呈现增大趋势。因此,为保持厌氧消化池高效产气,进泥含固率宜控制在5%左右,SRT宜控制在30d左右。  相似文献   

8.
碱-热法预处理改善污泥厌氧消化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传统热化学法(简称同步法)促进污泥水解,将污水厂浓缩污泥预先用NaOH处理24 h,然后再进行热处理(简称碱-热法)。以生物化学甲烷势(BMP)试验后污泥的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去除率和产气量来评价碱-热法预处理对污泥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BMP试验结果表明:经碱-热法处理的污泥,SCOD去除率是同步法预处理污泥SCOD去除率的1.06~1.31倍,产气量是同步法预处理污泥产气量的1.08~1.31倍。可见,碱-热法能有效提高污泥中有机物的可生化性,减少厌氧消化后污泥的剩余SCOD浓度,提高生物气产量。  相似文献   

9.
臭氧作为强氧化剂和杀菌剂,此前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系统以改善污水出水水质,近年来在剩余污泥原位减量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关注.首先,总结了臭氧处理对剩余污泥原位减量和脱水性能的影响;其次,归纳了臭氧联合厌氧消化技术对污泥资源化的促进作用;接着,从无害化角度总结了臭氧处理对污泥中痕量有机物降解的影响;最后,对臭氧处理污泥技术的...  相似文献   

10.
大型污泥厌氧消化系统的启动与运行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小红门污水处理厂建有5座单体容积12 300m3的卵形污泥厌氧消化设施,设计沼气产量30 000m3/d。以运行数据为基础,总结了大型厌氧消化系统的启动、运行与调控经验,分析大型污泥厌氧消化系统的启动与运行特点。提出建议与措施,并提出系统优化的具体目标。  相似文献   

11.
热水解厌氧消化工艺可提高污泥的水解效果和有机物降解率,增加沼气产量;杀灭污泥中病菌;缩短厌氧消化的停留时间、提高消化池内的污泥浓度,节省占地面积和土建工程投资;同时使消化后的污泥易于脱水,污泥体积减少。与传统的厌氧消化工艺比较,热水解厌氧消化工艺强化了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处理目标,当与后续热干化工艺结合时,可降低运行成本。从热水解技术的原理和形式出发,结合实际工程方案,对热水解厌氧消化工艺的可行性和应用中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废弃活性污泥加碱预处理后厌氧消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以废弃活性污泥(wasteactivatedsludge,WAS)作为基质来进行厌氧消化反应,在过去已有许多研究;若是将废弃活性污泥以碱剂预处理,则化学水解基质的作用会对厌氧消化处理有何影响,是本研究所欲了解的结果。本试验是在35℃的恒温中培养四组厌氧反应槽,一组为控制组(无碱预处理,1%TS),其余三组为将不同固体物浓度(1%或2%TS)的废弃活性污泥,以不同的碱剂量预处理(20或40meq/LNaOH),再饲入半连续式厌氧消化槽,培养期间共经历五个污泥停留时间(20,13.3,10,7.5及5d);与无碱预处理的情况相较而言,发现基质的去除率、产气率、单位基质去除所产生的甲烷量,以及产气组成中甲烷所占比例,均有增加。试验进行至污泥停留时间为7.5d时,四组反应槽仍呈现正常的厌氧消化状态,而污泥停留时间在缩短为5d时,则有不稳定的情形发生。在试验过程中所经历的污泥停留时间范围内,结果显示以碱预处理的废弃活性污泥,在厌氧消化时基质去除率及反应速率均有较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城市污水处理厂不同污泥厌氧消化的产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北京市某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初沉污泥和混合污泥作为研究对象,在中温(35℃)条件下,进行污泥产气速率和产气量的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剩余污泥、初沉污泥和混合污泥的日平均产气量分别为218.8 mL/(d·L泥)、339.2 mL/(d·L泥)和419.4 mL/(d·L泥),总产气量分别为3.5 m3/m3泥、5.43 m3/m3泥和6.71 m3/m3泥,分别达到理论产气量的44.02%、72.79%和78.39%;剩余污泥、初沉污泥和混合污泥产气中CH4和CO2等主要组分含量的差异并不显著;从污泥的产气速率、产气量和消化性能分析,不同污泥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混合污泥>初沉污泥>剩余污泥,可见城市污水处理厂中初沉污泥(或混合污泥)比单独的剩余污泥更适宜于采用厌氧消化工艺.  相似文献   

14.
注重资源利用的污泥处理处置工程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水排水》2014,(4):17-22
襄阳污泥处理工程设计规模300t/d(以含固率20%计),采用脱水污泥高温热水解、厌氧消化、机械脱水、干化处理工艺。工程实践证明:高温热水解厌氧消化有效提高了传统厌氧消化的技术水平;在高温热水解的作用下,有效杀灭了病原菌,实现了卫生化;有效提高了厌氧消化效率和处理产物的稳定化水平,处理产物不再发臭;大幅度降低了沼气中的H2S含量,提高了难溶重金属硫化物的生成比例。产物之一——生物质能源(沼气),在满足自用后,部分经提纯用于向社会车辆供气;处理产物之二——生物质炭土,用于苗木栽培和移植。两种生物质产物在环境中的消纳方式,解决了处理后的产物出路问题,诠释了污泥处理处置的全过程;同时,从产物的利用中得到经济收益,让治污投入有了效益产出,使被动治污变成为主动治污。襄阳污泥处理工程模式,为我国污泥处理探索和实践出了一条可持续、可借鉴、可复制的绿色和生态污泥处理处置之路。  相似文献   

15.
在厌氧消化阶段理论指导下,开发了温度分级-生物分相(TSBP)工艺,通过控制温度和停留时间来实现温度分级和产酸菌、产甲烷菌生物相分离。结果表明TSBP系统中,停留时间为4d的产酸反应器的溶解性COD浓度、挥发酸积累量、水解率都高于停留时间为2d的反应器,分别能达到5.2g/L、4.7g/L、22.6%。与传统中温单相系统相比较,控制产酸相反应器在45℃下停留时间为4d,产甲烷相反应器35℃下停留16d时,TSBP厌氧消化系统运行较优,其甲烷产量和VS去除率分别为754mLCH4/d和51.29%,高于传统中温单相系统的408mLCH4/d和46.04%。反应器内微生物相扫描电镜的结果显示TSBP系统能提供产酸菌和产甲烷菌各自适宜的生长富集条件,成功实现了两者的基本分离,能够提高厌氧消化效率。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林可霉素厌氧生物抑制与降解动力学和处理林可霉素生产废水(提炼废水)的升流式厌氧污泥层(UASB)反应器工艺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并对UASBBCO(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工艺进行了探索。采用基于厌氧消化三阶段的厌氧生物抑制与降解性系统试验方法,初步确定林可霉素的厌氧生物抑制与降解动力学及其抑制机理。研究表明:①林可霉素对厌氧消化的作用机理是抑制利用丙酸的产氢产乙酸反应。②对以葡萄糖为基质的厌氧消化反应有中度抑制,对以乙醇为基质的产氢产乙酸反应有轻微抑制,对以乙酸为基质的产甲烷反应无抑制,…  相似文献   

17.
高浓度啤酒废水在厌氧消化过程中容易酸化,抑制甲烷转化。为提高UASB反应器的稳定性和处理效果,本研究通过序批式试验的方法,以模拟啤酒废水为底物,考察了两种不同粒径的活性炭对加速UASB污泥颗粒化进程和提高甲烷产率的影响。试验运行95 d,进水有机负荷从2.9 kg/(m3·d)增加到12.0 kg/(m3·d),监测反应器内产气量、出水VFA、出水TOC及污泥特性等参数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投加活性炭能有效缩短厌氧污泥颗粒化的时间,增强产甲烷菌活性,大幅提升甲烷产量,出水TOC和VFA都维持在较低水平;并且较小粒径的粉末活性炭对UASB反应器的促进作用优于较大粒径的颗粒活性炭,能有效促进底物向甲烷气体转化。  相似文献   

18.
SBR反应器污泥减量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光明  杨金美  王伟 《给水排水》2006,32(10):36-41
介绍了SBR反应器长期运行污泥减量工艺,当回流比2∶14,超声条件为25kHz,1.6W/mL,15min时,污泥产量为82.4mg/(L·d),比未处理污泥系统污泥产量减少58.8%。系统的沉降性能并没有受到影响,出水CODCr已经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二级标准。由于超声后磷释放能力增强,出水磷略高。回流比3∶14,超声条件为25kHz,1W/mL,10min时,几乎不产生污泥。  相似文献   

19.
组合式有机垃圾消化污水处理工艺在德国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丽敏  戴晓虎 《给水排水》2007,33(11):54-55
介绍了将污水和有机垃圾整合集中处理以及资源再利用的治理理念、工艺流程以及在德国的工程实例.通过整合处理,不仅使得排放的污水和有机污染物得到有效的净化,还可从处理过程中充分提取再生资源,将生物能转化为电能或热能,以满足污水处理厂的运行以及其他供热供电所需,同时有机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剩余污泥经厌氧消化处理后的有机残渣还可以作为农业和绿化业的生态化有机肥料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20.
张晟 《给水排水》2003,29(12):20-23
合肥市王小郢污水处理厂采用改良型氧化沟处理工艺 ,对好氧处理难降解的油脂、LAS等物质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去除污染物广泛 ,充分发挥了厌氧和兼性菌在处理工艺中的作用。在低有机负荷条件下 ,为充分利用有限的BOD ,应尽可能使预处理简化 ,并通过厌氧池良好的绝氧环境弥补氧化沟中存在的过量曝气现象 ,满足系统中各类生化反应的DO需要。通过较长的污泥龄保证了良好的污泥沉降性能及剩余污泥的稳定消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