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6 毫秒
1.
分析原油和凝析物的C_4~C_8轻烃,一般首先蒸馏切割原油或凝析油,然后用一根长的高效毛细管色谱柱进行GC分析。为了避免蒸馏带来的轻烃损失,我们改用了凝析油直接进样分析、原油或混油凝析油在丙烷脱沥青和Al_2o_3脱胶质后再直接进样分析、He抽提法分析C_4~C_8轻烃等三种方法。与此相适应,我们设计并制成了耐高温的微型毛细管柱无死体积联结器和其它辅助设备。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根据C_4~C_7轻烃的成分指出四川盆地含油(凝析油)的天然气藏中的油的来源,然后再与天然气的碳同位素特征相互印证,共同判断气源。这一方法特别对混源气的气源判断是很合理的。 四川盆地一些含油(凝析油)的天然气藏以往都认为是自生自储的。然而用本方法判断气源后,我们发现,混源气是非常普遍的。从天然气的运移特征来看,盆地中下三叠统有工业价值的天然气的聚集往往都与断层有关。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表明,1350℃以下时在CaO-SiO_2-Al_2O_3-SO_3系统中C_3S难以形成;在该系统中掺加一些MgO、Fe_2O_3、Cr_2O_3和CaF_2等可以促进f-CaO的吸收和C_3S的形成过程;采用工业原料和工业废料于1300℃可以烧成Alite-C_4A_3S熟料,其矿物组成主要为Alite、C_4A_3S和少量Belite、C_2F;粉煤灰水泥中、掺入20wt%Alite-C_4A_3S熟料后,由于AH_3、AFt形成和Alite水化被加速,水泥早期强度有较明显提高,其强度约可提高1个标号。建议采用石灰饱和系数KH~*、铝硫比P和铝硅比N这三个率值控制Alite-C_4A_3S熟料的生产。KH~*以0.92~0.99、P以小于3.82为宜,KH~*大于0.95时,N应不小于1.40。  相似文献   

4.
以TiO_2和三聚氰胺为原料,在超声搅拌作用下于水相中将两种物质进行混合,而后烘干并采用一步固相法将不同质量比的TiO_2和三聚氰胺混合物置于马弗炉中进行高温煅烧,制得C_3N_4-TiO_2复合光催化剂;对制备的复合物进行X射线衍射、荧光光致发光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其理化性能进行表征;以罗丹明B为目标污染物,使用氙灯模拟太阳光光源,对复合物的光催化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C_3N_4的引入增强了复合光催化剂的吸附能力;TiO_2与类石墨型C_3N_4的复合,增强了光催化剂对光的吸收能力,C_3N_4-TiO_2复合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较纯TiO_2有明显提高,TiO_2对污染物罗丹明B的降解效率可达21%,C_3N_4-TiO_2复合光催化剂的降解效率可达99%。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用XRD测定晶格畸变与晶粒大小,XPS测定电子结合能,FT—IR和Laser Raman法测定结构基团振动谱及微热量热法测定早期水化速率探讨了掺杂β—C_2S的微观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指出掺杂β—C_2S的晶格和SiO_4~(4-)团发生畸变、无序度增加、晶粒细化、电子结合能化学位移是其活性提高、水化加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设γ_(rk)(D)是有向图D的k-彩虹控制数且设C_m×C_n是m长有向圈C_m与n长有向圈C_n的笛卡尔乘积有向图.用构造的方法找到了笛卡尔乘积有向图C_2×C_n与C_3×C_n的3-彩虹控制数的上界,并证明了此上界恰好为其下界,即得到了γ_(r3)(C_2×C_n)与γ_(r3)(C_3×C_n)的精确值.  相似文献   

7.
阐明鄂尔多斯盆地东胜气田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并厘清其天然气成因及来源.基于该气田的6口井及前人已经发表的其它主要气田25口井天然气组分、碳等同位素特征,轻烃组分特征及实际地质背景,对该气田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来源进行了较详细分析,认为东胜气田天然气具有与上古生界其它气田相似的成因,为典型的煤成气;该气田天然气组分、同位素及轻烃特征与其南部苏里格气区存在明显差异,该气田天然气主要来自于其下伏煤系并非来自于南部烃源岩.研究结果表明:东胜气田天然气以烷烃气为主,表现为干气,天然气中甲烷体积分数为93.69%~93.96%,乙烷体积分数为3.57%~3.71%,丙烷体积分数为0.85%~0.92%,丁烷体积分数为0.21%~0.37%;含少量非烃气体CO_2和N_2;烷烃气碳同位素具有正碳同位素系列,表现为原生特点;C_7轻烃化合物表现为甲基环己烷优势,庚烷值及异庚烷值分布区间分别为14.3%~16.0%和1.9%~2.6%,结合碳同位素认为该气田为烃源岩成熟-高成熟过渡带阶段形成的天然气;天然气K_1值[K_1=(2-甲基己烷+2,3-二甲基戊烷)/(3-甲基己烷+2,4-二甲基戊烷)]为1.2.  相似文献   

8.
采用密度泛函B3LYP理论对氟利昂C_2Cl_2F_4(F-114)在6-31G++(d,p)基组水平上进行分子结构优化、红外光谱计算,理论计算所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此外又通过从头算CIS方法计算了C_2Cl_2F_4及其离子的低激发态,将所得分子低激发态的键长、键角及二面角等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得到了C_2Cl_2F_4分子的UV-Vis光谱和分子前线轨道,最后对C_2Cl_2F_4~+离子的低激发态光解离动力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给出在室温C_(60)-甲苯溶液聚结速率与浓度的关系为二级。在温度为25℃~35℃范围,C_(60)-甲苯饱和溶液的聚结动力学可用Smoluchowski快速聚结动力学描述,求得输运活化能为11.2kJ·mol~(-1)。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 x 射线衍射方法研究了两种主要的激光熔敷层的相组成。经测试分析,FeCrSiB 系为:α′-Fe M_7C_2 M_(23)C_6 γ-Fe Fe_2B;NiCrSiB 系为γ-NiCr 固溶体 γ′-Ni_3Si M_7C_3 M_(23) C_6 Ni_4B_3。文中并讨论了其强化机理。  相似文献   

11.
利用有机溶剂对哈萨克斯坦的油润性油砂进行抽提实验,选出了适合哈萨克斯坦油砂的有机溶剂。考擦了油砂颗粒、剂砂质量比、抽提时间对油砂油收率的影响。以石脑油为溶剂,当油砂颗粒小于40目、抽提温度为室温、剂砂质量比为4∶1、抽提时间为10min时,油砂油的回收率可达98%以上。本实验研究对油润性油砂的分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顺序输送中混油量的影响因素及混油的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成品油顺序输送中,油品性质、流态、输送距离、输送顺序等都对混油量产生影响,设计和生产管理中采取不同的措施减少混油量,并对产生的混油进行处理,以减少油品损失。  相似文献   

13.
应用水包油乳状液改善稠油油藏水驱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江汉油区提高稠油油藏开发效果的需要,进行了室内试验研究。研制出新的表面活性剂体系,可降低稠油界面张力达70%,使稠油形成的水包油乳状液增加流度,改善稠油的渗流流变性,可提高原油采收率7.3%~16.9%。在室内模拟试验结果基础上编制出江汉油区丫角油田稠油开采矿场先导试验方案,预计产出与投入比为3.96:1,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4.
石油经济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作为当今世界的主要石油进口国,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导致对进口石油的高度依赖,进口石油依存度的不断提高和进口石油来源地的相时单一成为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从国家经济安全和地缘政治的角度考虑,中国应充分认识并加强与俄罗斯在石油领域的合作.  相似文献   

15.
超声波对油砂分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自制的碱液作为油砂清洗剂,在超声波下对内蒙古扎赉特旗油砂进行分离。考察了超声频率、超声声强、清洗时间、清洗温度对油砂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超声波作用下,超声频率为28 kHz,超声声强为7.06 W/cm2,剂砂质量比为0.8∶1,体系温度为60 ℃,清洗时间13 min的条件下,其出油率可达到94%,超声波作用大大提高了油砂的出油率。  相似文献   

16.
八面河油田在实践中,逐步发展形成了针对薄互层油藏、薄层油藏和特薄层稠油藏的热采工艺。该工艺以优化注汽参数和选井选层工艺为核心,以保证注汽质量为关键,以强化防砂、油层保护工艺配套为辅助,使蒸汽吞吐热采成为这类油藏改善开发效果的主导工艺,解决了八面河油田难采稠油开发难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次对我国西昌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及江油马角坝地区不同时代碳酸盐岩油气源岩研究表明,在油气源岩演化的各个阶段均可形成有机包裹体。有机包裹体是油气源岩中烃类物质的原始样品,它记载着油气源岩演化过程中所发生的所有事件及有关信息。在油气源岩评价中,有机包裹体的类型、特征、古温度、含量及组分等参数,结合其它研究结果,可有效地对油气源岩的演化程度、生油热历史、有机质热演化分区、油气资源量以及油气源岩性质和成因等进行综合研究和评价。实践证明该评价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前大部分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期,注水量迅速增加,提高和改进油田地面注水系统高效平稳运行是油田注水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此有必要对采油过程中油藏中油水移动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对注水采油进行二维数值模拟,分析了在采油过程中油藏平面范围内油水移动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模拟平面内从开采到流场稳定水在油藏中的分布形状先后经过圆形、不规则椭圆、以三口油井为顶点的不规则图形,油在油藏中的分布形状为总模拟区域的图形中减去水的分布图形即圆形、不规则椭圆、以三口井为顶点的不规则图形后所得到的图形;加压可提高油的驱赶范围但其效果随着加压次数的增加而减小;模拟范围内存在以三口油井为顶点的近似三角形的等压区,此区域在整个模拟过程稳定后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9.
在管式反应器上,考察了页岩油泥在不同催化剂( Al2 O3、K2 CO3、Fe2 O3)及比例(质量比为13、15、110)下的热解行为,着重研究了催化剂对产油率和热解油馏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泥催化热解效果良好,碳酸钾在15时,产油率达到44.08%,氧化铝在13时,产油率达到45.42%,与无催化剂相比,分别提高了28.97%和32.89%。对馏程的促进方面,氧化铁表现突出,在15和110时,均使得重、柴油含量下降,汽油含量上涨。催化热解是按碳正离子机理进行的,重质油发生裂化反应,烷烃出现聚合反应,均提高轻质油的产量。  相似文献   

20.
小洼油田稠油掺稀油生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掺油机理进行分析,运用工程技术的方法提出最佳配比量的确定,并从粘度、出砂、油层动用程度、生产阶段和所处环境五个方面对掺稀油进行探讨,可以为同类稠油油田掺稀油工作提供参考。确定合理的掺油比应根据油井的原油粘度、温度、含水、含砂等情况而定,在保证油井正常生产的前提下,使油井产量、泵效最高,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