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浓度煤粉着火阶段燃烧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滴管处对烟煤粉气流着火阶段燃烧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高浓度煤粉的着火是挥发分燃烧的均相着火,初期挥发分相燃烧生成CO,当煤粉浓度降低时,着火方式由均相着火经联合着火向非元相着火过渡,此外还对煤粉粒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天然矿物添加剂对高炉喷吹煤粉燃烧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热分析法研究了大贵白云石、荣富镁石、东燃镁石、里领石灰石和方解石五种天然矿物添加剂对无烟煤燃烧过程的影响.考察了着火温度、最大燃烧速率、挥发分释放特性指数和燃尽特征指数等燃烧特征参数,求出了反应动力学参数活化能Ea和指前因子A.实验结果表明:大贵白云石、荣富镁石和东燃镁石能够显著促进煤粉的燃烧过程,降低着火温度,增大煤粉的挥发分释放特征指数D和煤粉的燃尽特性指数Cb,使最大燃烧速率前移至挥发分着火燃烧阶段;里领石灰石和方解石则相反.同时,动力学计算表明:大贵白云石、荣富镁石和东燃镁石使煤粉的活化能分别降低10.4%、14.5%和10.7%,对煤粉燃烧有助燃作用;里领石灰石和方解石使煤粉的活化能分别提高2.0%和4.3%,对煤粉燃烧没有助燃作用.  相似文献   

3.
双回流燃烧器稳燃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煤粉着火、稳燃的理论和试验方面分析了双回流燃烧器对煤粉提前着火和稳定燃烧所起的作用,介绍了双回流燃烧器实验室研究结果和工业应用结果。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低挥发分煤粉着火与火焰稳定性,分析了气相燃烧与煤粉燃烧的着火贫限,提出了低挥发分煤粉着火的一次风粉气分离原则.实验证明,根据这一原则设计的开缝纯体燃烧器对低挥发分煤粉的着火与火焰稳定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以2 500 t/d带四通道煤粉燃烧器的水泥分解窑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方法,对分解窑内混煤富氧燃烧特性和燃烧规律进行研究,并通过实验验证仿真计算结果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燃烧器一次风O_2摩尔分数增加,煤粉着火温度逐渐降低,燃烧温度、窑内传热速率逐渐增加;应用富氧燃烧技术能显著改善分解窑混煤燃烧特性,大幅提高无烟煤掺混比;与一般空气助燃相比,当一次风O_2摩尔分数提高到27%时,火焰平均温度提高97 K,焦炭燃尽率提高5.09%,在此O_2摩尔分数下,无烟煤掺比增至60%时,混煤仍能高效稳定燃烧,火焰温度和形状仍能满足熟料煅烧要求。  相似文献   

6.
该文针对低挥发份无烟煤的燃烧特性,探讨强化链条炉排锅炉燃烧无烟煤技术。实践表明,除了合理的燃烧室布置特别是合理的前后拱布置和选择适合的炉排型式与尺寸外,还必须采取一些特别的措施和办法,以缩小预热段并保持燃料层前沿稳定着火,使无烟煤燃烧各阶段向前移动并强化燃烧,提高燃烧效率,以使低挥发份无烟煤链条锅炉燃烧得更加稳定、更加经济、更加环保。  相似文献   

7.
对煤粉射流燃烧试验中的O2,CO和CO2的测量表明,煤粉射流最先着火的位置在煤粉射流半宽度的中间.二次风的混入最初延缓了煤粉的燃烧,随后又促使煤粉激烈燃烧.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可以用来预测和分析煤粉燃烧过程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煤雾爆燃理论,讨论了挥发分很低(2~4%)的浮选煤的着火与稳燃问题.指出在直流燃烧器出口加装钝体能强化初始阶段的燃烧、造成烟气回流,有利于煤粉的着火与稳燃.试验证明用这种方法可以使煤粉着火提前、燃烧稳定、飞灰含碳量降低20%.  相似文献   

9.
煤粉射流燃烧特征试验及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煤粉射流燃烧试验中的O2,CO与CO2的测量表明,煤粉射流最先着火的位置煤粉射半流宽度的中间,二次风的混入最初延缓了煤粉的燃烧,随后又促使煤粉激烈燃烧,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可以用来预测和分析煤燃烧过程。  相似文献   

10.
参照GB13813搭建了旋转摩擦实验装置,研究摩擦火花引燃甲烷、空气与煤粉混合物的规律.通过高速摄像机和红外热像仪,确定A3钢和钛金属棒在连续摩擦过程中引燃甲烷与空气混合物的是摩擦撞击产生的钛金属火花,而非摩擦热接触面.分别选取三种粒径的褐煤、烟煤和无烟煤粉尘样品,测试煤粉对旋转摩擦火花引燃甲烷与空气混合物的影响规律,发现加入煤粉后甲烷空气混合物着火延迟时间较长.对于同类煤粉,粒径越小爆炸延迟时间越长.对于同一粒径的三种煤粉,着火延迟时间由长到短依次为褐煤、无烟煤、烟煤,其规律与煤粉含水量的多少一致;但未发现和煤挥发分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1.
煤升温氧化过程特征的热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热重方式进行了煤在常规条件下的热重实验,分别用TG/DTG曲线描述了煤燃烧的整个过程,分析了煤升温氧化过程的特征参数,得到了各种煤的着火温度等特征温度.结果表明,煤样的特征温度与挥发分存在一定的规律性,特征温度下的失重值受挥发分的影响,着火温度随挥发分增加呈线性下降.  相似文献   

12.
针对煤田火灾发展过程中地磁异常变化特性进行研究。根据自燃煤层过火顶板内传热特性建立了多层梯度烧变地质模型,结合烧变围岩热磁性质建立了煤火二维非均质地层磁异常正演模型。模拟了不同条件下煤火地层局部磁异常剖面,分析了顶板岩性、烧变热特性及燃烧煤层深度对地磁异常的影响。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岩性烧变地层的磁异常差异显著,磁异常强度随自燃中心温度升高非线性增加,而深部煤层燃烧产生磁异常强度远小于浅部煤火。  相似文献   

13.
姚桥矿煤最短自然发火期实验和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煤炭自然的严重情况,利用大型煤低温自然发火实验台,对煤自然特性参数进行了测定和计算,确定了煤的自然发火期、临界温度、气体产生率、放热强度和极限参数,为煤自然过程的研究和煤自然火灾的预测和防治打下了基础。实验中所得数据能够很好的满足现场要求,实验精度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4.
粉煤粒度对其燃烧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就粉煤粒度对其燃烧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粉煤燃烧火焰温度、粉煤颗粒燃烬度、燃烧产物中NOx生成量与粉煤粒度之间的关系。这些实验结果对进一步认识粉煤的燃烧机理、燃烧过程及其污染物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选煤厂粉尘产出机理及综合治理方案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粉尘总是是影响选煤厂高效安全洁净生产的重要问题,黑岱沟露天矿选煤厂实测粉尘浓度达到200-2660mg/m^3,且大量存在易爆和对人体有害的呼吸性粉尘,为此,对选煤厂除尘系统进行了系统的测试,分析了粉尘产生和扩散的原因,研究制定了以“堵、降、除、排、净化”为核心的粉尘综合治理方案,提出了对选煤厂干式除尘系统和喷雾降尘系统进行技术改造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针对煤田火区发展演化多场耦合作用过程,分析了热-流-固耦合机理及不同时期煤体燃烧状态及产物。揭示了煤田火区发展演化是由煤氧复合化学反应而放热升温,产生热应力及烧空区致使上覆岩层失稳塌陷,形成煤岩体裂隙网络产生裂隙场,从而为氧气及燃烧产物对流循环提供通道,进一步促使火区向深部扩展延伸的灾变机理。因此,煤田火区温度场、裂隙应力场、渗流场及化学场之间的耦合作用是加速煤体燃烧的非线性动力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17.
 地面煤堆和矸石山自燃的问题是煤炭开采和储运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难题之一。热棒在无源冷却系统中具有强大的热量传输能力,为防止煤堆(矸石山)因蓄热而导致自燃,提出了使用热棒加快煤堆热量散失速率,破坏蓄热环境,进行深部移热的方法,防止煤堆(矸石山)自燃。重点讨论专用热棒在煤堆自然发火蓄热高温区域移热实践中面临的设计方法、基础参数、性能、实施装备和工艺等方面的技术难题,并给出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8.
从矿井火灾的基本要素和煤炭自燃的条件出发,以煤层自然发火机理为理论基础,对有自燃倾向综放工作面自然发火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灭火措施.  相似文献   

19.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法测试了煤田火区和什托洛盖长焰煤在贫氧、不同氧浓度气氛下的氧化燃烧放热过程;并对热流曲线进行了分峰、积分处理;分析了长焰煤氧化燃烧的放热历程;研究了放热特性参数在贫氧不同氧浓度气氛下的变化规律;进而分析了氧气浓度对煤火空间演化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长焰煤燃烧放热过程主体分为以煤氧化学吸附和挥发分燃烧放热为主的放热阶段A,和以煤焦及半焦高温燃烧放热为主的放热阶段B。在贫氧条件下,随着氧气浓度的降低,阶段A和阶段B的峰值温度T_a和T_b逐渐升高,阶段A的放热量先增大后减小,并在16%时达到最大;阶段B的放热量逐渐减小。研究确定了16%氧气浓度为煤火空间演化的关键氧气浓度。  相似文献   

20.
西北地区侏罗纪煤可采储量巨大,煤层自燃倾向性大,而侏罗纪煤层自燃机理研究落后于东部和华北的石炭二叠纪,因此了解西北地区侏罗纪煤层自燃研究现状对确立今后西北侏罗纪煤层自燃研究方向和完善煤层自燃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查阅参考了大量文献,总结了西北地区侏罗纪煤岩特征,详细阐述了侏罗纪煤的低温氧化自燃特性,并将现有的煤层自然发火模型推广应用到侏罗纪煤层,最终提出了侏罗纪煤实验室研究、数值模拟和现场实践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