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血脂异常中医病因病机及治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脂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由此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如何寻找有效药物治疗血脂异常成为当今研究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课题。通过对中医药的研究,寻找出安全、可靠、有效的调脂疗法和药物非常重要。现将近年血脂异常病因病机及治法研究进展进行概括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探讨调脂饮治疗血脂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调脂饮治疗血脂异常40例,并与用辛伐他汀治疗40例作对照.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6例,显效19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 .提示调脂饮有良好的降低TC、TG作用,疗效与对照组相近;并能升高HDL-C,疗效较对照组更为理想,且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结论调脂饮治疗血脂异常疗效满意,是治疗血脂异常、预防动脉硬化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调脂药物的临床选用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家桢 《医学综述》2008,14(7):1097-1099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死亡原因,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临床常用调脂药物有烟酸类、贝特类、他汀类等。由于个体差异及调脂药物的不良反应使得它们在临床选用中受到了不同程度限制,近15年来第一个全新作用机制"依泽麦布"为代表的调脂药物创新发现,开拓了临床调脂药物使用新途径。实施调脂药物规范化、合理化、个体化的治疗将在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救治及一、二级防治上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邱盛民 《微创医学》2006,25(4):666-667
血脂异常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血脂异常患者不断增多.我们对96例血脂异常患者分别用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旨在探讨两种药物的调脂效果.  相似文献   

5.
马海萍  王丽  迟福艳 《中外医疗》2023,(35):195-198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为冠心病)在临床心血管疾病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随着医学界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认为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血脂异常属于关键性指标。临床治疗冠心病应用调脂类药物,旨在帮助患者将血脂控制在一定水平,从而稳定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表达,延缓疾病进展。其中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胆固醇吸收抑制剂、贝特类降脂药物等,均为当前临床治疗冠心病的主要降脂类药物。随着中医药发展,在冠心病调脂治疗中也取得一定进展,并且应用安全性与有效性均较高,如血脂康胶囊、首参颗粒等。基于研究不断深入,其他新型调脂类药物也在临床应用。本文综述冠心病预防中调脂治疗的目标、冠心病治疗中的常见调脂类药物,为后续冠心病治疗降脂药物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由于血脂异常与心、脑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调脂药物较多,临床应用有其针对性,本文主要通过介绍各类调脂药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来探讨一下服用调脂药期间的注意事项和监测项目,希望能引起各位同仁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是近年来冠心病治疗里程碑式的一大进展,可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病死率.该文就国内外有关血脂异常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强效他汀类调脂药物对冠心病一级或二级防治作用研究的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药调脂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建慧  田卉  陈虹 《农垦医学》2003,25(1):61-63
血脂异常是指血清中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 (LDL -C)、甘油三脂 (TG)升高以及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 (HDL -C)降低。血脂异常也常称为高脂血症 (hyperlipidemia) ,主要指血中TC和(或 )LDL -C和 (或 )TG增高[1] 。随着近年来有关科学研究的进展 ,血脂异常与冠心病 (CHD)以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内在联系 ,已逐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所了解 ,药物调血脂是预防和治疗这类疾病重要而有效的手段之一。有关药物调脂的研究已近半个世纪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调脂药已有 4 0多种 ,但绝大多数都是化学药品…  相似文献   

9.
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是近年来冠心病治疗里程碑式的一大进展,可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病死率.该文就国内外有关血脂异常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强效他汀类调脂药物对冠心病一级或二级防治作用研究做一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他汀类药物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素蓉 《当代医学》2008,(17):23-23
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是近年来冠心病治疗里程碑式的一大进展,可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病死率.该文就国内外有关血脂异常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强效他汀类调脂药物对冠心病一级或二级防治作用研究做一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和掌握合理应用调脂药品,我科于1997年10月~1999年7月,采用3种调脂药物治疗了172例血脂异常者,并对其疗效进行了对比观察。 一、对象和方法 1.病例选择 首先排除原发性血脂异常者及阻塞性肝胆疾病、肾病综合征等引起的血脂异常者。入选者为脑血管病、冠心病、糖尿病血脂异常者共172例,随机分为3组:A组(血脂康组)、B组(力平脂组)、C组(茶色素组)。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血脂异常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要想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最根本的办法就是积极地防治血脂异常。在临床上,血脂异常患者常会使用他汀类药物、贝特类药物等调脂药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3.
血脂异常的现代药物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文新  李金恒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5,18(10):946-948,952
血脂异常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近年来其治疗药物发展迅速,新药不断应用于临床。作者分别就他汀类、贝特类等八类药物对血脂异常的调脂作用,尤其对新近研究开发的药物作一综述,并对这些药物的应用进行临床评价。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探讨调脂饮治疗血脂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调脂饮治疗血脂异常40例,并与用辛伐他汀治疗40例作对照。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6例,显效19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提示:调脂饮有良好的降低TC、TG作用,疗效与对照组相近;并能升高HDL—C,疗效较对照组更为理想,且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结论:调脂饮治疗血脂异常疗效满意,是治疗血脂异常、预防动脉硬化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心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血脂异常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其引发的心脑血管事件中起到重要作用。业已证明,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升高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降低是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众多的临床试验证实他汀类调脂药物是临床常用、效果最肯定的调脂药,也是目前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脂异常的治疗策略与相关临床问题。方法从我院自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存在血脂异常的患者中抽取100例,基于不同类型的治疗措施,分析其临床常见问题,并给予血脂异常针对性措施,研究其治疗策略的效果,继而探讨血脂异常的临床治疗现状及临床常见问题。结果不同联合用药方式治疗效果均较为理想,且经治疗后,其高危分布率显著低于治疗前与治疗初期,且随治疗周期进行,呈逐渐改善趋势。结论针对血脂异常的主要问题集中在混合性血脂异常、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方面,以他汀类药物为治疗基础,有针对性的选择调脂药物,能够有效提升临床疗效,改善血脂异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并分析调脂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按照随机性的原则指导,从医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抽取120例作为此次临床实验的观察和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的基本资料加强分析,并分析患者的疾病类型和具体症状,选择对应的、较为适用的调脂药物进行临床治疗,观察并对比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调脂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临床综合价值。结果全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调脂药物治疗后,治疗显效66例、治疗有效50例、治疗无效4例,总治疗有效率为96.7%。则调脂药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比较结果有统计学的意义,即P0.05。结论调脂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较为突出,对不同类型的调脂药物进行分析,可以保证对症治疗和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8.
范建高 《肝博士》2006,(2):14-17
鉴于很多调脂药物均可引起肝损害,而且血脂异常患者往往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此外,高脂血症及其伴随的肥胖、糖尿病本身亦可导致肝损害, 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为此,在调脂药物治疗期间出现肝功能异常,需要认真加以区分是原发疾病本身直接引起的肝损害还是药物性  相似文献   

19.
《求医问药》2013,(6):60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血脂异常在我国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高。使用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血脂异常的主要方法。不过,此类药物的调脂作用虽好,却容易引  相似文献   

20.
邱盛民 《医学文选》2006,25(4):666-667
血脂异常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血脂异常患者不断增多。我们对96例血脂异常患者分别用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旨在探讨两种药物的调脂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