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老年难治性高血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也以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作为标准,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多见。随着增龄,老年人心脏收缩力下降,心排血量降低;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弹性降低,顺应性下降外周血管阻力逐渐升高;主动脉壁的可膨胀性在心脏收缩时也下降,脉压增大,收缩压较舒张压增高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调查资料的分析,了解和掌握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ABP)波动特点。方法:分析707例虱的ABP测量资料,比较高血压病人和血压正常值的ABP以及ABP与诊室血压(CBP)之间的异同。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的ABP主要表现为收缩压(SBP)和脉压(PP)升高,高血压患者和血压正常者的24小时ABP波动曲线类似,均呈双峰双谷状。结论:大动脉顺应性下降是SBP和PP升高的原因,老年人24小时ABP的波动特性可能是其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反映。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颅多谱勒脑动脉血流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脑动脉血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高血压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9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16名健康人进行了经颅彩色多普勒脑血流成像技术(TCI)监测分析,观察大脑中动脉(MCA)的收缩期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舒张期血流速度(Vd)、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的变化特征,并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BP)、脉压进行了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BP)、脉压和体重指数(BMI)及PI、RI均明显升高(P<0.01);高血压组中DBP与Vs,Vm,Vd,PI,RI呈明显正相关(P<0.05),脉压与Vs,Vm,Vd及PI呈明显正相关(P<0.05)。SBP、MBP均与脑血流指标相关不明显(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脑动脉血流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PI和RI的显著升高,舒张压和脉压是影响脑血流变化的两个主要因子。TCI是一种简便的、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餐后状态血压及脉压变化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餐后状态血压和脉压变化的特点,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328例住院患,分为高血压病组(EH组,116例)、2型糖尿病组(DM组,100例)和高血压伴糖尿病组(EH+DM组,112例),行24小时态血压(ABPM)检测,其中30例患再行有创桡动脉压测量,观察餐前和餐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脉压(PP)变化特点。结果:EH组餐后SBP和DBP升高(P<0.01),而以SBP升高更明显,列后PP升高(P<0.01)。DM组SBP和DBP均下降(P<0.05),但餐后PP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EH+DM组和DM组患各餐后SBP和DBP降低,其中EH+DM组餐后DBP下降较显,餐后PP也增大。而H组患餐后SBP和DBP升高,而以SBP升高较显,餐后PP也增大。DM组患各餐后SBP和DBP降低幅度相似,其餐后PP无明显变化。三组患餐后血压和脉压变化各有其特征,其机制可能与大动脉硬化程度、外周血管舒缩功能及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正>高血压患病人数已超过2亿,其人群发病率和患病率仍有增高趋势〔1〕。而高血压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其治疗方案也不完全一致。本文通过对肾脏生理功能分析,阐述其在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高血压治疗原则。1血压形成机制及意义血压是由血管内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所形成,分为收缩压和舒张压。前者主要反映心脏每搏输出量多少,后者主要反映外周阻力大小,均与大血管顺应性有关,它与收缩压呈负相关,与舒张压呈正相关。在大血管顺应性和循环血量一定的条  相似文献   

6.
动脉顺应性评价降压疗效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动脉顺应性评价降压疗效的临床意义。方法 受试者均为男性,分为正常对照组72例;高血压控制和未控制组各35例,使用美国产HDI-DO-2020动脉测试仪同步记录血压和动脉顺应性(大动脉弹性C1,小动脉弹性C2)。结果 高血压未控制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和脉压(PP)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高血压控制组(P均<0.01);而对照组和高血压控制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血压未控制组的C1和C2顺应性明显降低,与对照组和高血压控制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同样后两组之间无学差异(P>0.05)。结论 动脉面应性可作为评价降低疗效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7.
应用颈动脉搏动图(CPT)反应高血压(EH)病人大血管的顺应性及功能变化。结果显示:EH病人大血管阻力指数增加、顺应性下降。顺庆性的改变与细胞内Na^ 浓度(Na^ 1)异常有关,降压治疗可通过降低Na^ 1,改善EH的血管顺应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航海人员(包括水下和水面作业)中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参数变化特征。方法:选择偶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的37例航海人员中高血压患者行24h ABPM,并与94例血压正常的航海人员(<140/90mmHg)对比观察。结果:航海人员中高血压患者24h平均SBP的DBP、白昼或夜间平均SBP和DBP,白昼或夜间SBP和DBP负荷值,均明显高于血压正常线;高血压患者夜间SBP和DBP均值下降>10%(>10mmHg);水下作业组的高血压患者白昼或夜间SBP和DBP负荷值高于水上作业组。结论:本组航海人员中高血压患者均显示杓型高血压,可能与轻、中度高血压(35/37)较多有关;水下作业组高血压患者负荷值升高明显,提示水下作人员的工作环境与生活条件等复杂因素影响,易产生增压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青年高血压患者中,单纯舒张压达到3级的高血压(DBP)和合并收缩压达到3级的高血压(DBP+SBP)两种类型的高血压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情况。 方法 收集健康对照组(CON)93例、DBP组86例、DBP+SBP组101例,利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各组的心脏结构、功能,计算左心室质量分数(LVMI)和相对室壁厚度(RWT),比较三组人群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差异。 结果 DBP组、DBP+SBP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家族史均比CON组高(均P<0.05),而2组间均无明显差异。DBP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高于CON组(均P<0.01)。而DBP+SBP组的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均高于DBP组(均P<0.01)。但DBP组与DBP+SBP组中的舒张压未见明显差异。3组中代表心脏结构的左室短轴横径、左室短轴前后径、右室前后径、右室横径、左房横径、右房横径均无明显差异。但与CON组相比,DBP组与DBP+SBP组的左房前后径均增加(均P<0.05),而后两者组间无明显差异。代表心脏外大血管结构主动脉内径、肺动脉内径也无明显差异。三组中的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均无明显差异。与CON组相比,DBP 组和DBP+SBP组的E/A值均降低(均P<0.05)。但后2组组间无明显差异。 结论 舒张压达到3级的青年高血压患者,可出现左心室肥厚、左心房前后径增加等结构改变,同时左心室的舒张能力显著下降。而是否合并收缩压升高对上述改变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脑动脉血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高血压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9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16名健康人进行了经颅彩色多普勒脑血流成像技术(TCI)监测分析,观察大脑中动脉(MCA)的收缩期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舒张期血流速度(Vd)、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的变化特征,并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BP)、脉压进行了直线相关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BP)、脉压和体重指数(BMI)及PI、RI均明显升高(P<0.01);高血压组中DBP与Vs、Vm、Vd、PI、RI呈明显正相关(P<0.05),脉压与Vs、Vm、Vd及PI呈明显正相关(P<0.05).SBP、MBP均与脑血流指标相关不明显(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脑动脉血流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PI和RI的显著升高,舒张压和脉压是影响脑血流变化的两个主要因子.TCI是一种简便的、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血压、动脉顺应性与颈动脉、桡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分析血压、动脉顺应性及颈动脉、桡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之间关系。方法 采用血管外超声及动脉脉搏分析仪分别测量81例血压正常者及33例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桡动脉IMT及动脉弹性指数C1、C2。结果 高血压组较血压正常组C1、C2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carotid IMT)、颈动脉内径(carotid diameter;CD)增加,两组桡动脉内膜-中层厚度(RIMT)及桡动脉内径(radial diameter;RD)相比无显著差异。血压正常组中无高血压家族史者较有高血压家族史者C1较高而收缩压(SBP)、脉压(PP)、CIMT较低。相关分析:C1、C2与年龄、SBP、PP呈负相关;CIMT与年龄、SBP、舒张压(DBP)、PP呈正相关;RIMT与SBP、DBP呈正相关。调整年龄、性别、BMI、CD、RD、及血生化指标后,C1、C2与SBP、DBP、PP呈负相关;CIMT与SBP、PP呈正相关,与DBP无显著相关性。而RIMT与血压相关无显著性。结论 CIMT及C1、C2可作为评价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结构与功能异常的无创性敏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12.
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及脉压指数与尿白蛋白关系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和脉压指数(PPI)与尿白蛋白(ALB)的关系,评价PP和PPI在反映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伤方面的价值。方法 用动态血压监测仪测量2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PP和PPI,按PPI≤40mmHg(51例)、41~60mmHg(71例)、61~80mmHg(66例)和〉80mmHg(32例)分为4组;按PPI≤0.40(54例)、0.41~0.50(75例)、0.51~0.60(62例)和〉0.60(29例)分为4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研究对象的尿ALB和血脂,比较各组尿ALB的水平。结果 各组间性别比、年龄、血脂异常均无显著性差异,随着PP、PPI的增加,尿ALB水平明显增高(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PP和PPI与尿ALB水平的相关系数(r)值(0.416,0.483)大于SBP和DBP与尿ALB的r值(0.325,0.302)。结论 PP和PPI与尿ALB水平密切相关,其在反映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伤的价值优于SBP和DBP。  相似文献   

13.
血压与脉压对动脉弹性指数影响-1013例人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 血管与心脏功能密切相关,但以往对血管功能研究较少,动脉结构与功能常相互影响,功能变化可能早于临床征状,较易复查与比较,动脉弹性为血管功能最重要指标。目的 本文观察了人群血压,脉压与大,小动脉弹性指数(C1,C2)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HDI DO 2020测定正常人群与血压升高者C1,C2,同时采集病史,查体及作有关血生化指标。结果 男女人群C1,C2均随SBP,DBP及脉压升高(含正常范围)而明显降低。各层次男性测值均大于女性,但老年人及血压大于160/90者性别差异减少。单因相关分析,C1,C2与年龄、SBP、DBP、脉压呈负相关,年龄、SBP、DBP与C2联系强度大于C1。C1随高血压分级增加而降低,C2不明显,不同类型高血压中:ISFI之C1,C2下降最明显,药物治疗后C1,C2有改善趋势。结论 血压(即使正常范围)对C1,C2有巨大影响,尤其C2;SBP及脉压影响大于DBP,尤其C1,不同高血压分级与分型对C1,C2影响有差异,二、三级高血压对C1及ISH较对C2影响更大。药物有改善C1,C2趋势,因检测例数较少尚难结论。  相似文献   

14.
老年高血压降压治疗的益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高血压降压治疗的益处江苏省红十字医院(210029)张仕清张仕清主任医师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见而重要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全身动脉系统普遍硬化,主动脉及其分支的弹性及扩张度降低,小动脉顺应性下降,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因此,老年人中单纯...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杂志》2006,14(5):415-415
高血压加重2型糖尿病(T2DM)的心血管病危险,脉压是动脉僵硬的指标,也是心血管病死亡的危险因素。该研究检验不同血压指标与1组T2DM病人死亡率的关系。共有1294名T2DM病人,平均年龄69.1岁,从1990—1997年参加该研究,在2004年平均随访9.5年后,收集死亡记录。矫正其他危险因子之后,SBP、DBP与T2DM死亡率呈负相关(意即SBP、DBP越高,T2DM死亡率越低)。低SBP、DBP与死亡率的关系在既往有心血管病史的T2DM病人尤为明显。老年病人脉压与死亡率呈U型曲线,可能与动脉僵硬度及心力衰竭有关。高危病人出现低血压可能是健康状态不良表现,不一定是死亡率低的原因。该文研究结果提示血压作为已有心血管病的老年T2DM病人的危险因子作用值得再研究。  相似文献   

16.
转换酶抑制剂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大动脉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转换酶抑制剂咪达普利(商品名达爽),苯那普利(商品史洛汀新)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外周动脉压,中心动脉压及大动脉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交叉对照法,30名高血压患者随机接受达爽-洛汀新顺序治疗或洛汀新-达爽顺序治疗。应用Sphygmocor动脉平面测压仪测定主动脉反射波增压指数及颈-股动脉PWV作为反映大动脉扩张性的参数,于治疗前后测定外周动脉压及脉搏波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血压患者反射波增压指数和颈-股动脉PWV明显增高。经达爽和洛汀新治疗10周后外周动脉压,中心动脉压明显降低,主动脉反射波增压指数及颈-股动脉PWV明显降低。结论 长效ACEI达爽和洛汀新在降低血压的同时降低脉搏传导速度和波反射,增加大动脉的顺应性,改善大动脉的缓冲功能。这种血管保护作用可能对于高血压患者的远期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 阻抗微分图可反映左室收缩功能、泵功能和周围血管阻力及顺应性等血液动力学指标,并间接反映左心室舒张功能。观察尼群地平一次口服前后血压及上述指标的变化,可了解尼群地平的降压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本文将确认为Ⅰ、Ⅱ期高血压患者45例,按给药不同分为两组,尼群地平组(N组)22例(男17,女5),平均年龄60.64±8.42岁,SBP165.41±17.9mmHg(22.1±2.5 kPa),DBP 120.91±9.04 mmHg(16.21±1.2 kPa);Vit C组(C组)23例(男13,女10),平均年龄58.39±10.6岁。SBP 185±18.90mmHg(25±2.5 kPa),DBP104.80±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与早期肾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PP)、SBP、DBP及平均动脉压(MAP)与早期肾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180例初诊或停药2周以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PP、SBP、DBP和MAP检查,以血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2.6mg/L作为肾损害的标准,分为肾损害组和非肾损害组,其中肾损害组84例,非肾损害组96例。将两组血压参数进行比较,并与血β2-MG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肾损害组PP[(59±10)mmHg]及SBP[(168±28)mmHg]较非肾损害组[(41±8)mmHg,(151±10)mmHg]明显增高。(2)相关分析显示血β2-MG与PP、SBP呈正相关,尿β2-MG与PP、SBP、DBP、MAP呈正相关。其中与PP、SBP相关性较好。结论PP与SBP、DBP、MAP增高均可导致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而PP、SBP增大是导致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压变异性、脉压(PP)相关指标与血清脂蛋白α(Lp-α)水平变化,探讨其对ISH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ISH患者100例,根据患者有无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0.9 mm)将其分为硬化组52例和非硬化组48例。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两组动态血压情况,记录血压变异性相关指标,包括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白天的平均收缩压(dSBP)和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的平均收缩压(nSBP)和平均舒张压(nDBP)、24 h SBP的变异系数(CVS)以及24 h DBP的变异系数(CVD);计算得到PP相关指标,包括24 h PP、24 h脉压指数(24 h PPI)、日脉压(dPP)、日脉压指数(dPPI)、夜脉压(nPP)和夜脉压指数(dPPI)。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Lp-α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血压变异性、PP相关指标及血清Lp-α水平与ISH患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SH患者合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与脉压指数的相关性。方法对拟诊冠心病(CHD)的164例高血压病患者以标准Judkins法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计算机定量分析系统(QCA)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并计算其冠状动脉病变积分(CSS)。标准台式水银血压计测定外周肱动脉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并计算脉压指数(PPI)。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CHD的发生与其PPI及PP的相关性显著。结论PPI及PP是高血压病患者CHD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独立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