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山西省阳城县1989~1991年育龄妇女死亡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山西省阳城县1989~1991年692例15~49岁女性死亡资料分析表明,育龄妇女占女性人口的59%,死亡数占女性死亡14.73%,育龄妇女死亡率21.54/万;恶性肿瘤和意外死亡是阳城县育龄妇女的主要死因,占死因构成的50%。育龄女性死亡呈两个高发年龄组:20~24岁和 35岁以上,低年龄组妇女意外死亡占死因构成首位,随着年龄增长,恶性肿瘤和脑血管疾病成为主要死因。孕产妇死亡占育龄妇女死亡的8.38%,孕产妇死亡率介于21.22~29.63/万,产科出血、妊高症和产褥感染是其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2.
全国部分地区育龄期妇女死因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解育龄妇女(年龄15~44周岁)的主要死亡原因,降低育龄期妇女死亡并提出干预措施,根据ICD-9的死因疾病分类,采用EPIINFO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国28个省75个监测点15~44岁育龄妇女主要死因为损伤和中毒、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即孕产妇死亡),共占全部死亡的73.80%,损伤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为自杀、交通事故、意外中毒;肿瘤致死的主要疾病为白血病、肝癌、胃癌;  相似文献   

3.
孕产妇59例死亡情况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玲怡 《职业与健康》2003,19(12):69-70
孕产妇死亡不同于一般的疾病死亡 ,它会给家庭社会都带来灾难性影响 ,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不仅是妇幼保健工作指标之一 ,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生活水平高低重要指标。笔者就灌云县 1992~ 2 0 0 1年 5 9例孕产妇死亡病例进行对比分析 ,为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 ,有效降低我县孕产妇死亡率 ,提供科学依据。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来源  1992~ 2 0 0 1年全县 10a孕产妇死亡报告卡 ,死亡调查个案。指期内本县育龄妇女从妊娠开始到产后 42h内死亡者 ,包括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及异位妊娠 ,不包括意外死亡。1 2 方法 通过保健网络收集…  相似文献   

4.
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美华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3):3223-3225
目的:探讨孕产妇死亡原因,采取对策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高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水平。方法:按照湖南省统一的孕产妇死亡监测方案在全市开展三网监测,对1999~2004年死亡的226例孕产妇进行调查,按1999~2001年(以下简称一阶段)、2002~2004年(以下简称二阶段)两个阶段分析死亡原因。结果:6年活产数442564例,一阶段孕产妇死亡率52.04/10万,二阶段孕产妇死亡率50.03/10万,孕产妇死亡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孕产妇死亡原因前4位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娠合并心脏病、妊高征。结论:加强孕产期系统管理,提高产科质量,加速培养产科专业队伍,强化产科急诊的处理及转诊能力的培训,加强产科与各学科间协作,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计划外生育对孕产妇死亡的影响,以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收集全县1989年~1998年孕产妇死亡卡片万份。将其中因计划外生育所致孕产妇死亡卡片30份和同期计划内生育的孕产妇死亡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如下。三材料与方法三.l对象凡属赣榆县正式户口的育龄妇女,从妊娠之日起至产后42天内,由于与妊娠有关或妊娠导致疾病加重所造成的死亡,包括计划生育手术、葡萄服、宫外孕等原因引起的死亡,但不包括其它意外原因造成的死亡。计划外生育指未经计划生育部门批准生育者。1.2内容与方法按全省统一的孕产妇死亡报告卡上的内容进行调…  相似文献   

6.
武汉市1994年孕产妇死亡及其漏报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5年4~7月,对武汉市1994年死亡的15~49岁育龄妇女进行的全面普查。结果表明,我市孕产妇死亡率为41.16/10万,漏报率为48.28%。孕产妇死亡原因首位为产科出血,死亡专率为19.87/10万,其后依次为妊高征(7.10/10万)、妊娠合并症(5.68/10万)。孕产妇死亡与产前检查次数、死亡地点、死亡时期、分娩地点等有关。郊县孕产妇死亡漏报率为53.85%,显著高于城区。漏报环节首位为医疗保健机构,占64.29%,其次为个人家庭,占28.57%。漏报原因首位为计划外生育、隐瞒,占42.86%,其次为家属不了解报告制度。指出提高产科质量,加强围产期保健系统管理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措施;健全和完善医疗保健机构的孕产妇死亡报告制度,建立健全三级保健网,有效地控制计划外生育,加强在群众中宣传孕产妇死亡报告制度的重大意义,是减少和消除孕产妇死亡漏报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陈瑜  杨大维  柴艳  王丽娟  梁正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4):4016-4018
目的:回顾性分析2002 ~ 2011年间新疆阿合奇县柯尔克孜族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主要高危因素,针对少数民族的特点,制订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有效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方法:根据2002 ~ 2011年阿合奇县柯尔克孜族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监测资料,孕产妇保健情况调查表,采用回顾性方法,对孕产妇和围产儿主要高危因素及死亡率进行汇总统计分析.结果:2002~2011年柯尔克孜族孕产妇死亡率为169.9/10万,围产儿平均死亡率15.7%‰,死亡孕妇中住院分娩率低(27.3%);产科出血、新生儿窒息分别是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原因的首位,围产儿死亡与孕妇孕期保健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提高少数民族育龄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提倡住院分娩,加强产科绿色通道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产科质量是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兰枝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4):4820-4821
目的:分析百色市隆林县育龄妇女死亡原因和变化规律,为有关部门制定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以减少不必要的育龄妇女死亡。方法:利用三网监测的基层妇保人员,对辖区内2003~2007年15~49岁育龄妇女死亡情况进行连续监测,逐例入户进行调查、分析,查找死亡原因并及时上报,由省、市级妇幼保健院每年对其进行检查质控。结果:2003~2007年5年间,育龄妇女总人数413 422人,育龄妇女死亡373人,年平均死亡率为90.22/10万,死者年龄主要分布在40~49岁,其次是30~39岁;死因前5位依次为意外事故、恶性肿瘤、心脏病、自杀、孕产妇死亡。结论:意外伤害和恶性肿瘤是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要加强社会的法律法规宣传,减少意外伤害,要大力开展健康体检及普查普治,加强对育龄妇女的健康教育,增强妇女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妇女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9.
2000-2005年沙县育龄妇女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育龄妇女死亡因素,有效降低育龄妇女死亡率。[方法]按福建省孕产妇死亡监测标准,对2000—2005年296例沙县育龄妇女死亡原因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96例死亡病例中,前3位死因分别为损伤和中毒、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不同时期育龄妇女死亡率为59.00/10万~83.50/10万,不同年龄组死亡率差异较大,有2个高峰(40~44、45~49岁)。[结论]应加强育龄妇女的心理卫生教育,提高其心理素质和处理家政能力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其自我保健意识,定期参加健康体检,及早发现疾病,及时治疗;加强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中流动人口及育龄妇女人数逐年上升,因此流动人口中妇女围产保健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降低流动人口中孕产妇死亡率,现将宁波市鄞州区2004年~2006年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姜红 《预防医学论坛》2006,12(5):636-636
为了解育龄妇女死亡情况,及时发现危险因素,以便制定相关干预措施,作者对济南市历下区2003~2004年育龄妇女142例死亡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母婴安全的重要指标。为准确反映我区妇幼保健工作水平,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妇幼卫生信息,我区的孕产妇死亡监测工作按着《山西省妇幼卫生监测方案》的要求,对辖区25个乡镇及城市44个街道进行抽样调查,对3个监测乡泊庄、吴村、贾得同步进行活产质控监测及孕产妇死亡质控监测,同时对18.49岁育龄妇女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武汉市武昌区2000~2002年育龄妇女死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敏 《中国妇幼保健》2004,19(10):40-41
目的:了解武昌区育龄妇女死亡原因及死亡率。方法:对武汉市武昌区2000~2002年间518例育龄妇女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育龄妇女死亡率63.67/10万;主要死亡原因为恶性肿瘤、意外死亡和心脑血管疾病,分别占死因构成的37.84%、20.27%、19.88%。结论:乳腺癌、肺癌、直肠癌、卵巢癌是导致育龄妇女死亡的主要恶性肿瘤;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交通事故和自杀,次要原因是吸毒和被杀。  相似文献   

14.
桑植县1994~2003年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贫困县的孕产妇死亡原因,探讨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全县1994~2003年全部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连续动态监测,逐例进行分析和评审,查找死亡原因。结果 1994~2003年10年间,桑植县活产数为42553例,孕产妇死亡58例,孕产妇死亡率为136.3/10万;死亡原因主要是以产科出血为主,其次是妊高征和产褥感染。结论 孕产妇死亡与孕产妇个人及家庭保健意识不强,基层医疗保健机构对孕产妇系统管理不到位,医疗条件差,技术水平低,以及经济、文化、交通落后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1989—1992年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湖南省孕产妇死亡监测地区1989~1992年间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4年间孕产妇死亡率平均为87.93/10万。城乡分别为46.49/10万、100.32/10万。孕产妇死亡原因以产科出血居首位。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之干预措施应以防治产科出血为主。  相似文献   

16.
孕产妇死亡监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广英  杨晓琴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1):1387-1388
为了解荆门市孕产妇死亡状况和影响因素,掌握孕产妇系统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便制定干预措施,笔者对1990~2003年孕产妇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双峰县1989~1993年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分析龚春连,熊元秀(湖南省双峰县妇幼保健所411500)我县是全国孕产妇死亡监测点之一,1989~1993年按照全国孕产妇死亡监测项目的要求,开展了监测工作,现将监测结果综合分析如下。1方法建立县区乡监测网...  相似文献   

18.
沈阳市育龄妇女死亡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沈阳市育龄妇女死亡病因,为改善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沈阳市死亡报告系统进行回顾性调查,比较1996~2000年城乡不同年龄组间育龄妇女死亡变化趋势、死因顺位及恶性肿瘤死亡情况。结果 1996~2000年,沈阳市育龄妇女死亡率处于上下波动状态。城市疾病死亡率为67.24/10万,农村为45.97/10万。35—49岁城市妇女为育龄妇女死亡的重点人群,循环系统疾病为育龄妇女的主要死因。因癌症死亡的死亡率城市明显高于农村。育龄妇女因乳腺和生殖系统癌症造成的死亡占癌症死亡的1/4,在农村其发生率更高。结论对育龄妇女的卫生保健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9.
陈远芬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1):1379-1380
为了解孕产妇死亡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笔者对开县1998~2003年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2003~2005年黄山市育龄妇女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黄山市育龄妇女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为进一步降低育龄妇女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黄山市2003~2005年妇幼卫生三网监测上报数据及相关资料,按照国家全死因调查要求和标准进行分类分析。结果黄山市育龄妇女死亡原因及顺位是:损伤中毒和外部原因、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泌尿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孕产妇死亡也占一定比例。在死因第一顺位中自杀列首位,占33.47%;在死因第二顺位中,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为首位,占44.18%,宫颈癌病死率明显下降。结论要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心理危机干预,做好妇女保健及各种疾病防治工作,以降低育龄妇女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