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RASSF1A在胃癌中的甲基化检测及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RASSF1A基因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启动子区甲基化的关系.方法: RT-PCR方法检测40例胃癌、20例中-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组织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RASSF1A mRNA表达,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RASSF1A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Western blot方法检测RASSF1A蛋白表达.结果: RASSF1A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胃腺癌组织中明显低于中-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组及癌旁正常组织;RASSF1A在胃癌组织、中-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甲基化频率分别为80%、25%和5%, 差异有显著性 (P<0.01);在胃癌组织中,RASSF1A mRNA阳性表达组甲基化明显低于表达缺失组.结论: 胃癌组织RASSF1A mRNA和蛋白表达缺失或低下与其启动子甲基化程度增高有关,启动子甲基化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Cyclin D1、p16和p21在胃癌发展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癌基因Cyclin D1、抑癌基因p16和p21与胃癌发展的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测定43例胃癌、12例胃不典型增生组织和11例胃正常组织中Cyclin D1、p16和p21蛋白的表达。结果:Cyclin D1在正常胃组织中无表达,在胃不典型增生组织阳性率为33.3%,在胃癌组织中为55.8%。p16在正常胃组织中的阳性率为81.8%,胃不典型增生组织为41.7%,在胃癌组织中为48.8%(P<0.05)。p21在正常胃组织中的阳性率为90.9%,在胃不典型增生组织中为58.3%,在胃癌组织中为46.5%。Cyclin D1与p16、p21分别呈负相关(P<0.05,r=-0.3538;P<0.05,r=-0.3317)。p16与p21无相关性(P>0.05,r=-0.0263)。结论:Cyclin D1的高表达,p16和p21的低表达在胃癌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并有可能成为研究胃癌发展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p16、CDK 4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相互关系及其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癌、不典型增生、慢性浅表性胃炎及正常胃组织中 p16、CDK4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胃癌中p16蛋白表达率为 5 2 .7% ,显著低于正常胃组织、慢性浅表性胃炎和不典型增生 (P <0 .0 1) ,而CDK 4和cyclinD1蛋白表达率分别为 61.8%、47.3 % ,均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慢性浅表性胃炎和轻度不典型增生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但胃癌和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织中CDK4和cyclinD1蛋白表达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胃癌中p16与cyclinD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关系 (P <0 .0 5 ) ,而CDK4与CyclinD1呈正相关关系 (p <0 .0 1)。 结论 胃癌发生机制涉及p16、CDK4和cyclinD1调节通路中多个基因的异常 ,且与胃癌Lauren分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CDK4和cy clinD1蛋白高表达可能是胃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分子事件。  相似文献   

4.
胃癌中Cks1、P27Kip1、Skp2蛋白表达相关性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勇  高建飞  欧武陵  朱宇泽  杜光祖 《肿瘤》2006,26(7):677-679
目的:探讨Cks1在胃癌发生及Skp2调节P27Kip1降解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正常胃黏膜、胃不典型增生组织及胃癌组织中Cks1、P27Kip1、Skp2蛋白的表达。结果:由正常胃黏膜、胃不典型增生组织到胃癌中Cks1、Skp2的表达均呈上升趋势(P<0.05),P27Kip1表达则呈下降趋势(P<0.05)。胃癌中Cks1、Skp2表达均与P27Kip1表达呈负相关(r=-0.649,P<0.05;r=-0.732,P<0.05);而Cks1蛋白表达与Skp2蛋白无相关性(P>0.05)。胃癌中Cks1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P<0.05),而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不相关(P>0.05)。结论:Cks1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胃癌中Cks1可能参与Skp2调节P27Kip1泛素化的降解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关系,为寻找有效的胃癌预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5例胃癌、18例胃的不典型增生及15例慢性浅表性胃炎组织中COX-2蛋白表达;用快速尿素酶法检测上述组织的Hp感染情况。结果:胃癌、胃的不典型增生及慢性浅表性胃炎组织COX-2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5.7l%、72.22%和6.67%。共有35例COX-2阳性的胃组织Hp感染阳性。结论:COX-2可能参与胃癌的早期形成,Hp感染可能是其过度表达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7 (MCM7)及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CM7及MMP-7蛋白在85例胃癌、30例癌旁不典型增生、3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两者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MCM7及MMP-7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正常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胃黏膜及胃癌组织中KAI1及Caveolin-1蛋白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2例正常胃黏膜、65例不典型增生胃黏膜及74例胃癌组织中KAI1蛋白、Caveolin-1蛋白的表达状况。结果正常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胃黏膜及胃癌组织中,KAI1和Caveolin-1阳性率呈递减趋势,且组间差异有显著性(χ2=24.022,P〈0.05;χ2=44.315,P〈0.05)。经χ2和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KAI1蛋白的表达在不同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组、有无脉管侵犯组内表达率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年龄及性别组内表达率的差异性无显著性(P〉0.05)。Caveolin-1蛋白阳性表达率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有关(P〈0.05),而与有无脉管转移、年龄及性别(P〉0.05)无关。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KAI1蛋白与Caveolin-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s=0.827,P〈0.05)。结论 KAI1、Caveolin-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下调甚至缺失可能是胃癌发生、发展以及浸润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醛酮还原酶1C2(AKR1C2)和转录因子Twist在不同胃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AKR1C2和Twist在156例胃癌组织、31例胃不典型增生组织以及20例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比较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AKR1C2在20例正常胃组织中均低表达;在31例不典型增生胃组织中有25例低表达,6例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156例恶性胃癌组织中有70例低表达,86例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wist在20例正常胃组织中19例低表达,1例高表达;在31例不典型增生胃组织中有28例低表达,3例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156例恶性胃癌组织中有49例低表达,107例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KR1C2与Twist的表达在胃癌组织中具有正相关性(P<0.01)。AKR1C2在不同胃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KR1C2和Twist 的表达特点可作为胃癌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参考指标。而且AKR1C2很可能参与到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uman telomerase catalytic subunit,hTERT) 和c-myc蛋白在胃癌和胃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71例慢性胃炎和胃癌中hTERT和c-myc蛋白的表达,其中慢性胃炎伴萎缩者18例,伴肠化生者16例,伴中、重度不典型增生者16例,胃癌21例.结果: hTERT 和 c-myc蛋白的表达率在胃癌组织中均高于不典型增生、肠化生和萎缩性胃炎组织(P<0.05);在不典型增生组织中均显著高于肠化生、萎缩性胃炎组织(P<0.05);在肠化生组织中均显著高于萎缩性胃炎组织(P<0.05).hTERT蛋白表达率在c-myc蛋白阳性患者中显著高于c-myc蛋白阴性患者(P<0.01).结论: hTERT与c-myc蛋白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均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对胃癌的发生、发展起促进作用,c-myc表达增加可能是胃黏膜上皮细胞端粒酶激活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胃癌中HIF-1α、VEGF的表达,并与30例胃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30例胃正常组织作为对照;分析HIF-1α、VEGF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结果]HIF-1α和VEGF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47.5%(38/80)和71.3%(57/80),明显高于胃癌旁不典型组织及胃正常组织(P<0.05)。HIF-1α、VEGF与胃癌的TNM分期以及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相关(P<0.05),与组织学分级无关。胃癌中HIF-1α与VEGF的表达呈显著性正相关(r=0.328,P<0.01)。[结论]HIF-1α、VEGF均在胃癌中过表达并且与胃癌的侵袭、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HIF-1α可能通过上调VEGF的表达,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背景与目的:RNA解旋酶DDX19A(DEAD-box helicases 19A)是DDX蛋白超家族的成员之一,主要参与RNA的转运过程。该家族的许多成员参与肿瘤的发生及发展过程,然而关于DDX19A在胃癌中的作用,目前尚未见报道。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胃癌组织中DDX19A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UALCAN数据库,转录水平分析胃癌及癌旁胃组织中DDX19A的表达差异,进一步分析其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分期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DDX19A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及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的相关性。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16对冻存的新鲜胃癌组织及配对癌旁胃黏膜中DDX19A蛋白的表达。收集2011—2015年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存档的胃癌石蜡包埋标本109例、癌旁胃黏膜标本30例,所有患者临床病理学资料完整。免疫组织化学S-P四步法检测109例胃癌及30例癌旁胃黏膜中DDX19A蛋白的表达,分析其高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UALCAN及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检索结果显示,DDX19A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胃组织(P<0.01),其高表达与胃癌临床分期及患者不良预后正相关(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DDX19A蛋白显著高表达(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的DDX19A阳性表达率为68.8%(75/109),显著高于其在癌旁胃黏膜中的表达(33.3%,1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DX19A高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69例随访资料完整的病例中,DDX19A高表达患者的OS明显短于低表达患者(P<0.05)。结论:DDX19A在胃癌组织中明显高表达,并且其高表达与胃癌临床分期、侵袭性及患者不良预后相关。DDX19A有望成为与胃癌预后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及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LINC00997在胃贲门腺癌(GCA)组织及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探讨敲减LINC00997对胃癌SGC7901细胞迁移、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 方法: 基于TCGA和GTEx数据库分析LINC0099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应用qPCR法检测68例GCA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以及胃癌细胞中LINC00997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通过划痕愈合、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敲减LINC00997 对 SGC7901 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qPCR 法和 WB 法检测敲减LINC00997对EMT 相 关 标 志 物 E-cadherin、N-cadherin及vimentin表达的影响。 结果: LINC0099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且LINC00997高表达组患者的OS及DFS显著低于LINC00997低表达组患者(P<0.01 或 P<0.05)。在 68例在GCA组织中,LINC00997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其表达与患者淋巴结转移、TNM 分期及 OS相关联(P<0.05或P<0.01)。敲减LINC00997的 SGC7901 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显著降低(均 P<0.01),细胞中E-cadherin的表达显著升高,N-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 结论: LINC00997在GCA组织和胃癌细胞中高表达,其高表达可能促进了胃癌细胞的迁移、侵袭及EMT进程,有望成为GCA患者预后评估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裴正浩  张虎  王钧  郝阳 《肿瘤防治研究》2022,49(11):1159-1164
目的 探究YBX1和FOXA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131例胃癌患者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q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YBX1、FOXA1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Crammer's V系数表示胃癌组织中YBX1与FOXA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Pearson法分析YBX1 mRNA与FOXA1 mRNA相关性;Kaplan-Meier法分析胃癌组织YBX1、FOXA1蛋白表达与患者5年总生存率的关系;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癌组织中FOXA1水平降低,YBX1水平升高(P<0.05)。胃癌组织中YBX1 mRNA与FOXA1mRNA水平负相关(r=-0.675, P<0.05)。YBX1与FOXA1蛋白表达负相关(Crammer's V=-0.497,P<0.001)。胃癌组织中YBX1、FOXA1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YBX1阴性表达组和FOXA1阳性表达组5年内存活率分别高于YBX1阳性表达组和FOXA1阴性表达组(均P<0.05)。TNM分期、YBX1是胃癌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FOXA1是胃癌患者死亡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胃癌组织中YBX1高表达、FOXA1低表达,二者与胃癌患者疾病进展及预后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EC)组织的Ⅲ型纤维连接蛋白域蛋白10(FNDC10)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GEPIA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EC组织的FNDC10水平,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97例EC组织、67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和4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FNDC10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评估组织FNDC10水平诊断EC的效能和最佳阈值,进一步分析FNDC10水平与E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通过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在线分析FNDC10水平与EC预后的关系。结果GEPIA在线分析显示,174例EC组织的FNDC10水平高于13例正常组织(P<0.05);QPCR结果显示,97例EC组织、67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和4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FNDC10水平依次为2.788±1.253、1.874±0.759和1.041±0.541,EC组织的FNDC10水平高于其余子宫内膜组织,而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的FNDC10水平也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组织FNDC10水平诊断EC的曲线下面积为0.900(95%CI:0.850~0.951,P<0.05),当以1.911为最佳诊断阈值时对应的约登指数最大,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20%和97.62%。FNDC10水平与年龄和病理类型无关(P>0.05),而与组织学分级、FIGO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Kaplan-Meier Plotter在线分析显示EC组织FNDC10水平与总生存期(OS)有关,其中高水平的中位OS为36.03个月,短于低水平的103.73个月(HR=1.98,95%CI:1.31~3.00)。结论EC组织的FNDC10水平升高且促进了该恶性肿瘤的病情进展,与预后有关,其水平有助于判断EC的组织学分级、FIGO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在EC诊治和预后判断上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Hedgehog信号传导通路的PTCH与胃癌的分化程度、侵袭、临床分期及其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ABC法)和RT-PCR法检测42份胃癌组织、20份肠上皮化生组织、15份不典型增生组织、7份正常胃组织中PTCH的表达.结果 PTCH基因在正常胃组织、肠上皮化生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0、10.0%、40.0%、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在肠上皮化生组织中轻度表达,不典型增生组织以中度表达为主,而胃癌组织多呈过度表达.结论 PTCH与胃癌的分化程度、侵袭、临床分期有关,其表达对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PTCH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胃癌和癌旁黏膜中ST-4-39抗原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与胃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 标本包括10例正常黏膜、20例肠化生黏膜、45例癌旁不典型增生黏膜和79例胃癌组织。采用S-P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种组织中ST-4-39抗原的表达。结果 胃癌中ST-4-39抗原阳性率为68.4%(54/79),高于不典型增生组的48.9%(22/45,P<0.05)和肠上皮化生组的30.0%(6/20,P<0.01),胃正常黏膜和肉瘤中ST-4-39抗原呈阴性表达。ST-4-39抗原表达阳性率与肿瘤大小、大体分型和浆膜侵犯无关(P>0.05)。而与癌分化程度、淋巴结状态和Lauren分型相关(P<0.05)。结论 ST-4-39抗原可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用于胃癌和癌前病变的研究。检测ST-4-39抗原的表达对评价胃癌的早期发生、发展和预后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EB病毒潜伏膜蛋白2A(LMP2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100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LMP2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LMP2A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 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分析76例随访患者LMP2A表达与患者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关系。结果 LMP2A在癌旁组织中几乎不表达,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高表达率为47.0%(47/100);LMP2A高表达与胃癌的淋巴管浸润、血管浸润、临床分期有关(P<0.05);LMP2A高表达组的中位OS和PFS分别为52.0个月(95%CI:43.8~60.2个月)和47.0个月(95%CI:32.9~61.1个月),而LMP2A低表达组的中位OS和PFS均未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MP2A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其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和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黎联  梅同华  周向东  张新高 《癌症》2009,28(1):76-81
背景与目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6(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6,MMP-26)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相关。本实验通过检测MMP-26蛋白在浸润性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浸润前肺癌和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探讨MMP-26在NSCL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72例NSCLC、14例非典型增生和10例正常肺组织中MMP-26蛋白的表达。结果:MMP-26蛋白高表达率在正常肺组织中为0(0/10),在非典型增生巾为14.3%(2/14),在NSCLC中为59.7%(43/72)。MMP-26蛋白在NSCLC中的表达高于在非典型增生及正常肺组织中(P〈0.01),在非典型增生中高于正常肺组织中,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P-26蛋白表达与NSCLC分期(P〈0.05)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以及肿瘤大小、分化无关(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MMP-26表达和临床分期是有意义的NSCLC预后指标(P〈0.05)。MMP-26蛋白高表达的NSCLC患者无复发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低于阴性表达的患者(分别为log-rank=19.34、23.2,P〈0.001、0.001)。结论:MMP-26蛋白高表达与NSCLC发生、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预后相关,有可能作为判断NSCLC进展和预测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中Chk1(checkpoint kinase1,Chk1)的表达水平,探索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01月至2017年01月在我院病理科存档的乳腺癌组织蜡块11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中Chk1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卡方检验分析Chk1蛋白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