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生态话语研究作为生态语言学研究领域的一个新分支,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采用定量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2011~2018年间生态话语分析研究的文献数据,运用CiteSpace绘制科学知识图谱,从生态话语的定义、特点、国内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回顾和评述。综合近八年来的生态话语分析的研究发现:研究总体呈上升趋势,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日渐扩大和细化,但相关文献的核心期刊占比还是较少,重复性的研究过多而实证性研究不足。总体而言,生态话语能让人们从新的视角探索与环境的关系,具有着一定的研究前景与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2.
布克金是社会生态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早期坚持自己是无政府主义者,到了晚年回归到社会主义,并对无政府主义进行了批判,但却很少有人去探寻其思想中的生态社会主义因素。无论是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还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抑或是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布克金的思想中都闪烁着生态社会主义的因子,本文正是从这三个方面阐述了他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3.
话语标记语是言语交际中常见的语言现象,在不同的语境里有不同的语用功能。近年来,话语标记语已成为国外语用学、社会语言学研究的焦点,国内也掀起了话语标记语的研究热潮。本文详细回顾了国内对英语话语标记语的研究,发现国内主要关注英语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二语习得、翻译等方面,且呈现研究范围扩大、研究内容转变、研究方法更新的趋势。文章指出,该领域未来的研究可参照其他英语话语标记语研究、英语话语标记语共时与历时研究、大型语料库建设方向。  相似文献   

4.
陈来嫒  纪燕 《英语广场》2020,(13):36-39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是生态话语研究良好的语料来源。结合概念隐喻和架构理论以及语料库研究方法,按话语表层架构-深层架构的分析步骤,发现其代表性的隐喻性表层架构和非隐喻性表层架构各有4种。由表层架构激活的深层架构即价值观主要包括:绿色发展观、生态经济观和生态民生观。此外,本文对架构策略进行了总结,以期为相关生态话语的建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2013年度纽约全球左翼论坛主题为"为生态转型和经济转型而努力",将近1 500人次在370个专题研讨会上作主旨演讲,主要议题包括反映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等方面的议题,反映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等方面的议题,反映资本主义工人运动、国家社会运动等方面的议题,反映霸权主义、帝国主义及资本主义未来走向的议题等四个方面。从左翼论坛的主要议题可以看出,垄断资本金融化加剧了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导致生态危机的罪魁祸首,资本主义国家抗议运动愈演愈烈使资本主义制度面临全面的危机,资本主义制度终将走向没落。对于我国来说,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避免危机的法宝。  相似文献   

6.
《大连大学学报》2017,(5):96-100
近年来,异议话语成为国内外语用学界的研究焦点。本文首先探讨异议话语的界定,然后从会话分析、面子、互动社会语言学和人际语用学四个角度对近年来国外异议话语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概括,最后指出异议话语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国内异议话语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教师话语分析是教育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议题,传统分析方法仅关注单一模态的文本内容,在全面还原话语情境、处理师生共时性话语、辨识非言语特征所传递的复杂意图等方面解释力不足。作为语用学核心领域之一的言语行为理论认为话语具有行为本质,近年来兴起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以此为理论基础,突破了传统文本语料库的局限,将韵律、动作、意图、情境等多种语力表达手段纳入语料库中。结合多模态语料库中的具体教学案例进行剖析,可以发现该方法更能真实复现师生交互情景,多元展现语力表达形式,以及显化教师话语策略特征;未来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揭示名师教学策略特征方面,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与新媒体事件中官民对立的抗争性事件不同的是,“最美人物”的建构体现了官方话语与民间话语的协商.网民建构“最美人物”的立场多来自于社会关怀,而传统媒体则将“最美人物”纳入典型人物报道的框架.新媒体事件的参与性促使典型人物报道发生了变化,在宣传主流价值观的同时,也注重对人物本身和公共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话语运动与议题建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议程设置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作为政策行动者话语登台、互动表现载体的媒介进行内容和语义框架的分析,可考察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议程设置过程中各政策行动者可能承担的角色。研究表明,尽管国家是建构这一议题的主导者,但该议题的演化已不完全是国家理性设计的结果,而是由政府有意图主导、媒介市场化改革及更广泛的社会心理氛围共同契合形成的话语运动所推动的。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动向,以1702篇CSSCI论文为研究样本,立足于知识图谱,辅以CiteSpace (5.6.R4)、Excel等工具,通过文献分析处理、科学计量与可视化分析,对1998-2019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演进脉络、能量分布、热点前沿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探讨。基于此,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关系、基于比较研究法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代表人物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共产党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关系等方面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新时期女性写作的代表人物,陈染及其作品对中国当代文学,尤其是女性文学的发展和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陈染创作中的女性书写视角、叙事策略、话语方式和两性精神追求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陈染女性写作中对男权话语理性突围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12.
二语写作中的书面纠正性反馈一直是国内外学者所关注的热点话题,且研究初具规模.文章首先对国外研究进行了大致的阐述;其次对我国在该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分析、总结和思考,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部分:国内对书面纠正性反馈的现状分析、国内研究的局限性以及对未来国内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视点是现代叙事学的核心问题,塔尔图-莫斯科学派的著名符号学家乌斯宾斯基对此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其重要成果就是意识形态、话语、空间-时间描写特征和心理等四个层面的视点的提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在叙述话语与人物话语方面颇有特色,将乌斯宾斯基关于话语层面的视点理论运用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叙事研究,既可以深化对该作家叙述话语与双声语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乌斯宾斯基的结构诗学。  相似文献   

14.
国内政治社会化研究三十年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研究的重要议题,在国内,政治社会化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经过30多年的发展,从最初译介西方的理论到概念及研究问题的不断本土化,研究成果渐丰。但总体来讲,中国政治社会化的研究领域有待拓展,研究内容有待深入,研究方法有待突破。本文回顾国内政治社会化研究的学术历程,缕析其研究的脉络,梳理和归纳当前的研究议题和观点,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国内政治社会化研究的基本特点,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对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话语分析视角下的冲突话语研究进行了分析和梳理。首先探讨了冲突话语的概念化问题,然后对冲突话语的引发、升级和结束机制进行了深入的述评,最后指出冲突话语研究语料缺失的方法论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生态语言学研究的一个路径是对话语采取生态视角的分析。本文试图把这一研究方法与话语分析者的生态哲学结合起来讨论,因为话语分析者总是根据自己的生态观对话语进行解释和评估。文章指出,在话语的生态分析框架中研究我们信奉和践行的识构,可以揭示发话者所要表达的隐含意义和话语所隐藏的意识形态;语言和语言使用对形成我们信奉和践行的识构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国内13种外语类核心期刊于1988-2020年发表的二语语用能力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统计和文本分析方法,从发表概况、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和研究工具等五个方面对国内二语语用能力研究情况进行全面梳理.研究发现,经过30多年的发展,国内二语语用能力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也存在研究主题及内容欠丰富、实证研究不足、研究对象群体单一、自然语境语料缺乏等问题.今后二语语用能力研究应全面系统地对二语学习者进行调查研究,除传统议题外还要关注热点议题,扩展日常语料以外的机构话语研究,注重语用能力的多维度、跨学科视角,增加大学生以外的其他研究对象,增加自发语料,构建国内二语学习者的语用研究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类改变自然力度加深和生态危机到来,薇拉·凯瑟草原系列小说越来越具有从生态视角研究的价值.从环境描写和人物话语两个角度,结合生态整体主义内涵,解读凯瑟对待土地的态度.凯瑟超越了以人类为中心的自然观,将自然放在不依附于人类意志的独立位置,通过人物话语展示了人与土地之间平等和谐的关系.<啊.拓荒者!>体现了凯瑟对待土地的生态整体观,对当今生态意识树立有启示.  相似文献   

19.
书面纠正性反馈一直是国外二语写作领域的研究焦点。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也对此给予了关注。虽然在如何进行书面纠正性反馈及何种反馈形式更为有效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但已有研究显示,书面纠正性反馈研究对于指导教学工作、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意义重大。本文就“书面纠正性反馈的有效性”“不同书面纠正性反馈形式的有效程度”“纠正反馈效果的影响因素”“学习者对书面纠正性反馈的态度”四个方面对国内有关该议题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并指出这些已有研究的不足。文章最后为未来书面纠正性反馈研究提出了作者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作为人类科技领域的新兴事物,元宇宙迅速成为业界热度最高的概念之一,同时也引起了众多学科领域的学术关注和热议。系统梳理国内学界的研究成果,可以及时洞察其发展态势并思索其前沿趋向。国内元宇宙研究的核心议题可以分为基本内涵、主要特点、虚实关系、问题呈现、构建机制、治理方案、应用场景等内容,并在研究进路、叙事方式、传播生态等方面形成了阶段性特点。诚然,在技术支撑和产研合作上仍有深度拓展的研究空间,需要用辩证的思维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元宇宙的未来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