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去分化脂肪肉瘤(de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DDLP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法对11例DDLPS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1例DDLPS均由非典型脂肪瘤样肿瘤/高分化脂肪肉瘤(atypical lipomatous tumor/well-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ALT/WDLPS)和非脂肪源性肉瘤的去分化成分构成,其中2例伴脂肪源性肉瘤的去分化成分,形态分别类似于多形性脂肪肉瘤(pleomorphic liposarcoma,PLPS)和黏液样脂肪肉瘤(myxoid liposarcoma,MLPS)。ALT/WDLPS可出现三种亚型形态。去分化成分形态多样。2例因鉴别诊断需要联合应用MDM2、CDK4、p16免疫组化标记,出现特征性阳性。结论 DDLPS由分化性和去分化成分构成,病理形态范围广,当去分化成分占优或出现脂肪源性去分化成分时易误诊,必要时需联合MDM2、CDK4和p16免疫组化标记以鉴别多形性未分化肉瘤、PLPS等。  相似文献   

2.
作者研究了61例全部或部分由非典型性脂肪瘤性肿瘤组成的病例,随访时间最少为10年。基于初始切除标本所见,所有的病例被分成4组:传统的非典型性脂肪瘤性肿瘤(n=15),富细胞的非典型性脂肪瘤性肿瘤(n=21),去分化脂肪肉瘤(n=24),伴多形性脂肪肉瘤样成分的非典型性脂肪瘤性肿瘤(n=1)。“富细胞的非典型性脂肪瘤性肿瘤”一词适用于含有较多丰富细胞区域的非典型性脂肪瘤性肿瘤,该丰富细胞区域缺乏去分化成分必需的5个核分裂象/10HPF(最高比率)的非脂肪源性的区域以及不足以成为多形性脂肪肉瘤样的脂肪源性区域。此谱系中的黏液样区域有时含有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去分化脂肪肉瘤(de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DL)中去分化成分的形态学特征.方法 用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28例DL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在28例DL中,25例由非典型脂肪瘤样肿瘤/高分化脂肪肉瘤和非脂肪性梭形细胞肉瘤组成;1例为黏液样脂肪肉瘤和非脂肪性梭形细胞肉瘤组成;2例复发性病例未见到高分化脂肪肉瘤成分,均为非脂肪性梭形细胞肉瘤成分.免疫组化:28例中有14例行免疫组化染色,脂肪肉瘤区域脂母细胞S-100蛋白(+),部分脂肪肉瘤中的梭形细胞CD34(+).14例DL中去分化成分3例SMA和HHF35(+),1例desmin和HHF35(+),CD34、CD117、S-100、CD99、AACT、HMB-45、CK、CR均(-),CD68部分病例散在(+).通过对DL的形态学观察发现,去分化区域可以单独或混合呈现以下形态结构:(1)多形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样,(2)纤维肉瘤样,(3)低度恶性黏液纤维肉瘤样,(4)纤维瘤病样,(5)平滑肌肉瘤样,(6)脑膜瘤样漩涡结构,(7)横纹肌肉瘤分化,(8)骨/软骨分化,(9)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样,(10)血管外皮瘤样等.其中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样和血管外皮瘤样结构文献中尚未见报道.结论 DL中去分化成分最常见的结构是高级别肉瘤形态,但也可以是低度恶性黏液纤维肉瘤样、纤维瘤病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样、血管外皮瘤样等低级别肉瘤形态.可以是单一分化,也可以向平滑肌、横纹肌、骨/软骨等异源性分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具有黏液样变的高分化/去分化脂肪肉瘤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征, 并与具有相似形态的黏液纤维肉瘤相鉴别。方法收集河南省人民医院及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2015年1月至2023年3月确诊黏液样变脂肪肉瘤29例、黏液纤维肉瘤5例,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相关指标情况, 并复习文献。结果 34例患者中男性24例, 女性10例, 年龄41~73岁;发病部位包括腹膜后(17例)、腹腔(9例)、下肢(5例)、阴囊(1例)、上肢(1例)和腋下(1例)。高分化脂肪肉瘤以脂肪瘤样型多见(12例);去分化脂肪肉瘤的去分化成分包括低级别(13例)和高级别(2例)形态, 呈低至高级别黏液纤维肉瘤样、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样、低级别纤维肉瘤结构。29例脂肪肉瘤均具有不同比例的黏液样形态, 16例伴多少不等肿瘤性坏死。黏液样形态表现为黏液样脂肪肉瘤样, 呈分叶状生长, 特征性的纤细、分支状毛细血管网, 类似于鸡爪样形态, 富含黏液的间质和肺水肿样形态, 肿瘤细胞呈梭形及卵圆形, 伴多少不等多空泡状脂肪母细胞。FISH法检测MDM2基因显示成簇扩增(29/29), DDIT3分离探针均未...  相似文献   

5.
伴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 IMT)样特征的去分化脂肪肉瘤(de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 DDLPS)是一种罕见的以形态学类似IMT为特征的独特肿瘤。本文报道1例84岁女性患者原发于直肠的伴IMT样特征的DDLPS, 组织学形态显示肿瘤主要由高分化脂肪肉瘤和IMT样特征的去分化成分2种成分组成, 两者界限清楚, 去分化区域肿瘤细胞梭形、多边形, 束状或席纹状排列, 间质疏松水肿的炎性背景, 类似于IMT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 去分化与高分化脂肪肉瘤成分均弥漫阳性表达波形蛋白、MDM2和p16, Ki-67阳性指数约10%(高分化脂肪肉瘤区域)和25%(伴有IMT样特征的去分化区域);CD117、CD34、DOG1、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1、结蛋白和广谱细胞角蛋白均阴性。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显示高分化脂肪肉瘤和IMT样特征的去分化区域均存在MDM2基因簇状扩增, 而ALK-1基因重排阴性。具有IMT样特征的DDLPS与IMT相比, 其生物学行为更具侵袭性, 诊断除了免疫组...  相似文献   

6.
去分化脂肪肉瘤(DL)的去分化区域的非脂肪源性成分,多为高度恶性多形性肉瘤,类似车辐状–多形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或纤维肉瘤,或为低度恶性肿瘤,类似分化好的纤维肉瘤、纤维瘤病或低度恶性黏液纤维肉瘤.部分DL可发生异向分化,形成多种异质性成分,包括横纹肌肉瘤样、平滑肌肉瘤样、骨肉瘤样、血管肉瘤样和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样分化等,偶尔遇见可造成病理诊断困难.本文综合介绍了伴多种异向分化的DL的发病情况、病理学特征以及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方面的新进展,有助于提高对伴异向分化的DL的认识及病理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7.
脂肪肉瘤是成人最常见的软组织肉瘤,其中不典型脂肪瘤样肿瘤/高分化脂肪肉瘤(ALT/WDLPS)是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ALT/WDLPS在临床、放射学和大体上非常类似于普通型脂肪瘤,而且光镜下由于脂肪母细胞散在分布和罕见的异型间质细胞易造成诊断上的错误。  相似文献   

8.
87例脂肪肉瘤,40岁以上占70%,发生于深部软组织,以下肢和腹膜后多见。组织学类型分为粘液型、圆细胞型、多形性和分化良好型(包括脂肪瘤样型和硬化型),以分化良好型最多见(54%)。局部切除常有复发,但很少转移。其中17例发生去分化,占总数的20%。向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分化者最多(47%)。本文还对本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组织发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非典型性脂肪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舌及会厌2例非典型性脂肪瘤进行临床、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及鉴别诊断。结果 在口腔喉咽部位脂肪肉瘤中,舌为好发部位,最多见的亚型为分化型脂肪肉瘤(即非典型性脂肪瘤),肿瘤呈无症状性缓慢增大,肉眼有者边界清楚,或呈息肉样外观,有者呈浸润性生长;镜下可见不典型的脂肪细胞和脂肪母细胞,散在于成熟的脂肪细胞间,或集中在脂肪组织小叶的纤维间隔内。瘤细胞可呈星芒状、小梭形、印戒样及具有空泡状核有切迹的脂肪母细胞。免疫表型:肿瘤细胞呈vimentin( )、S-100蛋白( )、MSA(-)、NF(-)。结论 口腔喉咽部位的非典型性脂肪瘤是一种罕见的分化良好型脂肪肉瘤,一般不转移,仅见局部复发,预后好,但其易与脂肪瘤、神经纤维瘤等混淆,应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伴脑膜上皮样漩涡和骨化生去分化脂肪肉瘤的临床特点、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遗传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伴脑膜上皮样漩涡和骨化生去分化脂肪肉瘤的临床资料、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和遗传学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伴脑膜上皮样漩涡和骨化生去分化脂肪肉瘤界限清楚,由硬化性脂肪肉瘤、脑膜上皮样漩涡状、骨化生和脂肪瘤样脂肪肉瘤等成分构成,脑膜上皮样漩涡状成分由上皮样细胞或梭形细胞呈漩涡状排列构成,与其它成分界限清楚。免疫表型:肿瘤细胞vimentin、MDM2、CDK4、p16、CD10和CD56均呈弥漫强阳性;CK、EMA、CD34、Caldesmon、PGP9.5和PR均呈阴性;S-100、Ki-67和p53在不同成分中表达不一致。遗传学检测显示MDM2扩增。结论伴脑膜上皮样漩涡和骨化生去分化脂肪肉瘤属于罕见的去分化脂肪肉瘤,脑膜上皮样漩涡状成分免疫表型和遗传学特点与其它脂肪肉瘤成分大致相同,提示漩涡状结构为去分化脂肪肉瘤的去分化成分,结合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和遗传学特点,可与其它具有漩涡状结构的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11.
背景:详细了解国人的膝关节形态,从而实现国人个性化、性别差异化全膝关节置换,并设计研究符合国人特征的膝关节假体,已越来越受到业界关注。 目的:通过CT断层扫描及三维重建测量正常成年国人股骨远端的解剖形态并比较其性别差异。 方法:对70名正常成年国人双侧膝关节行CT扫描,男、女各35名,年龄21-60岁,通过三维重建或使用Picasa 3.0图像处理软件对其进行拼贴及重叠曝光等处理。在经过处理的图像上分别测量股骨远端前髁角、后髁角、滑车沟角的大小,股骨远端横径与外侧髁高度及两者之间的比值。 结果与结论:①国人股骨远端后髁角女性大于男性(P < 0.05);国人股骨远端前髁角男性大于女性(P < 0.05);国人滑车沟角性别间无明显差异。②国人男性的股骨远端横径、股骨远端外侧髁高度及股骨面率(横径/外上髁高度)均大于女性(P < 0.05)。结果可见国人股骨远端的形态与西方人种不同,存在性别差异。在全膝关节置换中假体的选择及其放置、股骨远端假体在设计时应体现出这些差异,使之与国人的膝关节形态相匹配。  相似文献   

12.
背景:局部浸润麻醉和股神经阻滞是全膝关节置换后常用的镇痛方法。然而这两种镇痛模式孰优孰劣,目前尚无定论。目的:系统评价局部浸润麻醉和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 and Web of Science和CBM数据库,纳入所有对比局部浸润麻醉对比股神经阻滞的随机对照试验。2名作者独立检索、纳入文献、提取数据。方法学质量评价参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进行评价,出现不同意见时,由第3名作者商量决定。使用RevM 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1)共纳入11个随机对照试验,共566例患者;(2)局部浸润麻醉组与股神经阻滞组在置换后24,48 h的安静状态下目测类比评分[MD.26,1.28),P>0.05;MD24 h=0.15,95%CI(-048 h=0.19,95%CI(-0.06,0.44),P>0.05]、活动状态下目测类比评分[MD_(24 h)=-0.01,95%CI(-0.51,0.48),P>0.05;MD_(48 h)=0.18,95%CI(-0.45,0.82),P>0.05]、镇痛药物使用量[MD_(24 h)=-2.23,95%CI(-5.63,1.16),P>0.05;MD_(48 h)=2.44,95%CI(-1.08,5.95),P>0.05]、住院时间[MD=0.05,95%CI(-0.40,0.50),P>0.05]、术后恶心呕吐[OR=1.09,95%CI(0.39,3.04),P>0.05]以及术后感染方面[OR=0.99,95%CI(0.44,2.59),P>0.05],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3)结果表明,局部浸润麻醉在全膝关节置换后镇痛效果方面与股神经阻滞相当,另外因其操作简便,局部浸润麻醉可作为全膝关节置换后的标准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3.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细胞增殖的影响国内报道较少,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否通过抑制T细胞增殖实现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免疫调节目前尚无定论。 目的: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扩增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通过形态学特征以及流式细胞术进行表面标志鉴定,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与正常人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提取的T淋巴细胞共培养7 d。应用ELISA法检测各培养上清液中T淋巴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2、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及白细胞介素10水平。 结果与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患者培养上清液中T淋巴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2、γ-干扰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P < 0.05),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低于正常人(P < 0.0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下调白细胞介素2、γ-干扰素表达,同时上调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表达,从而调节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免疫紊乱。  相似文献   

14.
We compared the production of three chemokines; interferon-γ-inducible protein-10 (IP-10), 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 (MCP-1) and growth-related oncogene-α (Gro-α) that attracts monocytes or neutrophils, or both, in peripheral blood at acute stage of Kawasaki disease (n=29), Henoch-Schönlein purpura (n=15) and acute febrile illnesses (n=12). The production of the chemokines was assayed by ELISA. The plasma levels of IP-10 were markedly elevated in Kawasaki disease (538.6±336.4 pg/mL) and acute febrile illnesses (417.1±262.2 pg/mL) compared with in Henoch-Schönlein purpura (58.7±95.7 pg/mL) (p<0.05). The MCP-1 levels were elevated in Kawasaki disease (443.0±473.1 pg/mL) and acute febrile illnesses (328.6±261.1 pg/mL) compared with in Henoch-Schönlein purpura (82.9±79.0 pg/mL) (p<0.05). The Gro-α levels were elevated only in acute febrile illnesses (134.3±153.6 pg/mL) compared with in Kawasaki disease (31.8±22.1 pg/mL) or Henoch-Schönlein purpura (29.4±53.3 pg/mL) (p<0.05). According to these results, monocytes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Kawasaki disease. In acute febrile illnesses, both monocytes and neutrophils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By contrast, Henoch-Schönlein purpura may not be associated with the role of monocytes and neutrophils. Further studies using a larger number of cases are needed.  相似文献   

15.
背景:有限元分析能够模拟正畸治疗方法,并对模型进行生物力学分析,此方法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新的正畸生物力学分析方法。 目的:以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下颌骨微种植体及周围牙齿在颌间Ⅱ类、Ⅲ类牵引状况下的应力分布。   方法:选择一个牙列完整(无第三磨牙),咬合关系正常,后牙中性颌,无任何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和体征及病变的成年女性志愿者,24岁。采用螺旋CT对志愿者行闭口位头颅CT断层扫描,应用Ansys多种软件结合的方法,建立颞下颌关节、下颌骨及下颌牙列、微种植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临床颌间Ⅱ类、Ⅲ类牵引对微种植体及周围牙齿应力的影响,并对其进行分析。根据方向分别加载,力值为1 N。 结果与结论:①所建三维有限元模型具有较好的几何相似性。②颌间Ⅱ类牵引:种植钉在上颌在尖牙和第一前磨牙之间,下颌在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之间。第一磨牙应力分布大于第二前磨牙,但第二前磨牙牙周膜应力分布大于第一磨牙牙周膜。③颌间Ⅲ类牵引:种植钉在上颌在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之间,下颌在尖牙和第一前磨牙之间。下颌尖牙及其牙周膜应力分布大于下颌第一前磨牙。④微种植体及周围牙齿在进行颌间牵引时应力分布变化微小。  相似文献   

16.
背景:温针灸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将针刺和灸法巧妙结合,对即刻镇痛效果明显,镇痛效果持久,临床常常用于急、慢性疼痛的治疗。 目的:分析温针灸与镇痛相关的研究进展,探讨温针灸对急、慢性疼痛的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以“温针;温针灸;针柄灸;烧针柄;疼痛;镇痛”为关键词检索1995年 1月至2015年7月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相关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纳入的51条文献进行归纳分析。 结果与结论:与针刺、西药等治疗方法比较,单纯温针灸能在多系统发挥镇痛作用,优于普通针刺、西药。与药物、手法比较,温针灸常结合药物和手法后镇痛效果增加,关节功能活动明显增强。温针灸具有整体调节作用,在多个系统的疼痛中发挥有效的镇痛效应,缩短了治疗时间,是治疗疼痛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7.
背景:早期的全踝关节置换假体,由于对踝关节生物力学的认识不足,较高的置入失败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使得外科医生放弃了这种治疗方案。随着踝关节假体设计理念的不断更新,全踝关节置换越来越受到外科医生的青睐。目前,三组件式全踝关节置换假体被认为更符合正常踝关节生物力学的要求,并且被逐步推广应用于临床。目的:了解踝关节生物力学,总结3种三组件式全踝关节置换假体的设计特点,为进一步的假体设计总结经验。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Pub Med等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2月有关全踝关节置换假体的文献,中文检索词为"全踝关节置换假体设计,STAR假体,HINTEGRA假体,BOX假体",英文检索词为"Total ankle replacement prosthesis design,STAR prosthesis,HINTEGRA prosthesis,BOX prosthesis"。结果与结论:(1)STAR假体、HINTEGRA假体、BOX假体在临床应用中表现出了可接受的生存率及临床结果,但仍然需要大量病例和长时间的随访进行验证;(2)3种全踝关节置换假体的设计都着重于恢复生理踝关节的解剖结构,再现踝关节的运动轴,兼容韧带的几何形状、减少踝关节周围组织的应力和机械对准;(3)要实现最大化的韧带兼容,假体组件的关节面设计必须是2个生理解剖形状或2个非生理解剖形状的关节面;(4)国人踝关节的形态和高加索人踝关节的形态有差异,期待设计研发符合国人踝关节要求的假体。  相似文献   

18.
背景:采用成年心肌细胞构建组织工程细胞已成为心脏疾病领域新的科研热点。 目的:探讨简单、快捷的成年大鼠心肌细胞分离方法,并初步探索组织工程化成年心肌细胞的构建方式。 方法:采用分段式酶消化方法消化成年大鼠心室肌心肌细胞。分别转染腺病毒和脂质体介导的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倒置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检测组织工程细胞的构建效率。转染腺病毒介导的缺氧诱导因子1a,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目标蛋白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采用分段式酶消化方法可获得大量心肌细胞。流式细胞分析表明所获得的成年心肌细胞的存活率为(87.03±0.70)%。与脂质体转染相比(转染效率为0),腺病毒感染效率高,为(70.31±1.39)%,荧光显微镜下细胞发出红色荧光。在腺病毒转染第4天后,可有效表达目标蛋白缺氧诱导因子1a。以上结果表明分段式酶消化法是成熟心肌细胞的快速分离方式,并明确重组腺病毒载体是转染心肌细胞的最佳基因载体。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9.
背景:种植体周围炎是影响种植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目的:建立正畸应力刺激下比格犬微种植体周围炎动物模型,观察其骨改建过程。方法:采用助攻法将纯钛微种植钉随机植入Beagle犬双侧上颌第二,三,四前磨牙的根分叉区,将一侧植入3枚丝线结扎的微种植体,在丝线结扎诱导微种植体周围炎后加力,分别在微种植体周围炎的第1,2,3,4周即刻施加100 g拉力,持续加力1个月。处死动物后制备含微种植体的不脱钙硬组织切片,光学显微镜观察微种植体周围炎发展不同阶段受到持续正畸应力作用下的种植体-骨界面的改建过程。结果与结论:丝线颈部接扎的微种植体植入后,颈部组织内出现大量的梭形炎性细胞,随着时间的推移,炎症逐步扩散到微种植体的尖部,有大量胶原纤维,成骨活跃,出现新生骨进行改建;周围炎发生2周后扩散到微种植体尖部,出现深浅不一的新生骨小梁组成的编织骨,炎性细胞分散,可见胶原纤维吸收后留下的髓腔不规整,骨陷窝内可见排成三四层的成骨细胞,成骨活跃。说明实验成功构建了正畸应力刺激下Beagle犬纯钛微种植体周围炎模型,受力后约2周是该模型成骨的活跃期。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湖南农村土家族成人的体型特征。 方法 采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体型方法,对976名(男性528人,女性448人)湖南农村土家族成人的体型进行评价。 结果 土家族平均体型男性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3.43-5.35-1.61),女性为内胚层 中胚层均衡体型(5.18-5.38-1.01);随着年龄增长,男女性的内因子值和中因子值均先增加后下降,而外因子值先下降后递增;各年龄组男性内因子值均明显低于女性,中因子值男女性差异无显著性,多个年龄组男性的外因子值明显高于女性。 结论 湖南农村土家族成人骨骼、肌肉系统较发达,男性体型较为修长,女性皮下脂肪较发达,体态丰满。30个乡村族群中,土家族成人的中因子值较大,外因子值和内因子值较小,体型与木雅人、尔苏人等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