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目前永磁强磁场磁选机的磁系普遍采用电容式脉冲磁场充磁机进行充磁。充磁时,首先要把磁系分成若干个小磁极组,小磁极组充磁后再组装成所需要的磁系。在组装过程中,为克服磁极组间极性相同而产生的排斥力,需要人力较多,又不安全,特别是充磁容量小,对大型磁系适应性较差。  相似文献   

2.
我国目前永磁强磁场磁选机的磁系普遍采用电容式脉冲磁场充磁机进行充磁。充磁时,首先要把磁系分成若干个小磁极组,小磁极组充磁后再组装成所需要的磁系。在组装过程中,为克服磁极组间极性相同而产生的排斥力,需要人力较多,又不安全,特别是充磁容量小,对大型磁系适应性较差。 1976~1978年,我们研制了可控硅脉冲磁场充磁机。这种充磁机与大型充磁线圈相配合,可使磁极组在不充磁的条件下进行粘  相似文献   

3.
永磁筒式磁选机的磁系结构参数、磁块形状和尺寸千差万别,所形成的磁场也有很大的区别。运用ANSYS对其磁系优化研究,分析其永磁体排布的变化所产生的磁场强度、磁场梯度的不同特点。从而得到结论:主磁极的宽度对圆周方向的磁场梯度没有直接影响,垂直方向的磁场梯度随着主磁极宽度的减小而变大;宽度不一致的主磁极间歇放置可提高磁场强度与磁场梯度,且可增加磁翻滚次数;添加辅助磁极提高了磁场较高区域的作用空间,同时提高圆周方向的磁场梯度。  相似文献   

4.
永磁筒式磁选机开放式磁场特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磁筒式磁选机是黑色金属矿选矿领域广泛应用的选矿设备,而其磁系结构及磁场特性设计是影响磁选机性能的关键因素,对选矿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永磁筒式磁选机磁系设计及其磁场特性的阐述,着重分析了磁性单元结构参数、辅助磁极匹配等影响磁场特性的因素,期望对永磁筒式磁选机的设计及工业选型应用能够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开放式磁路广泛应用于永磁筒式磁选机磁系中,对该磁路的研究对了解磁选设备分选空间内磁场分布特性至关重要。借助ANSYS Maxwell软件,采用有限元方法对不同参数的磁极宽与极间隙宽的磁路和4组不同结构的开放式磁路进行仿真。结果显示:在相同磁极配比条件下,主磁极面越宽,磁系的磁场作用深度就越大,径向磁场梯度越小;添加辅助磁极可提高磁极间隙处的磁场强度;随着主磁面宽与极间隙宽比值的增大,磁系表面周向磁场梯度逐渐变小;磁极间隙处添加高导磁材料软铁,可使磁系表面周向磁场梯度变大,然而其磁场作用深度却减小。试验结果可以为永磁筒式磁选机磁路的设计及优化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稀土永磁排斥磁极磁选机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定五 《金属矿山》1997,(8):34-36,45
描述了排斥磁极磁条系的磁场特性,介绍了逆向磁场中磁铁工作点确定的新方法,为稀土永磁排瓜磁极磁选机的设计提供了一条捷径。同时介绍了两种典型的稀土永磁排斥磁极磁选机-稀土永磁辊和稀土永磁挤压磁系磁滚筒。  相似文献   

7.
为了后续更好地优化强磁板式磁选机的磁系设计,促进该设备在非金属矿物除铁中的应用,介绍了强磁板式磁选机的磁系结构,磁块之间设置有纯铁材质的磁极垫片,这种结构的磁系表面磁场强度高,磁场梯度大,透磁深度较浅,适合于吸附矿物中的磁性铁矿物;通过磁场运算、基于ANSYS软件,研究了相同磁体截面和材质,相同磁极垫片材质,不同磁极垫片宽度条件下的磁场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8.
彭会清  余玲 《矿冶》1995,4(3):85-89,113
磁流体静力分选机的选分空间为非均匀磁场,以往磁选机磁系设计基本上是均匀场的磁系设计问题。本文阐述了分段逼近法在非均匀磁场问题中的应用,复合型磁极磁流体静力分选机的磁系设计及计算实例。本法具有准确可靠等特点,为磁选中非均匀磁场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分析及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
垂直磁场高梯度磁选机普遍存在磁介质容易堵塞的现象,而且垂直磁系磁选机下磁极长期浸泡在矿浆中,易造成磁极的腐蚀,同时给矿对上磁极的冲刷也易造成磁极的磨损。为此,研制开发了SSS-Ⅱ型水平磁场高梯度磁选机,该磁选机采用特殊设计使磁系不接触矿浆,彻底解决了矿浆对磁系的腐蚀及磨损,采用多梯度直排介质和水气联合卸矿方式克服了介质堵塞的难题。通过在攀钢密地选钛厂微细粒矿磁选车间的使用表明在同等条件下该新型设备的精矿品位和回收率明显高于生产现场垂直磁场高梯度磁选机,且其长期运行的选别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10.
《矿冶》2015,(Z1)
现有的两面挤压磁系强磁选机磁场作用深度较小,在弱磁性矿石的预选时仅能分选较小粒度。为实现粗颗粒弱磁性矿石的预选,研制了一种新型挤压磁系结构的永磁筒式强磁选机,在两面挤压磁系的基础上增加堵漏磁极,磁筒表面的磁场强度可达1.1 T,且具有较大的磁场深度,对粗颗粒矿石的磁场作用力明显增加,满足了弱磁性铁矿石预选的要求。新型磁系结构磁选机在工业应用中对粒度30~60 mm的弱磁性铁矿石进行预选作业时,获得了良好的分选指标。  相似文献   

11.
磁脉动磁选机的结构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建立简化力学模型对磁脉动磁选机的受力及其动力响应进行分析,提出如何避免振动,减少噪音,确保设备长期稳定运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设计了一种改善反富集溢流型磁力旋流器, 通过外加磁场, 增加指向旋流器中心的磁场力, 使得高密度磁性矿物向旋流器中心运动而不是向底流运动。通过理论推导确定了磁性颗粒向中心运动的磁场条件, 通过ANSYS模拟软件和origin数据处理软件分析了溢流型磁力旋流器的径向磁场, 分析结果表明: 柱体空间中 r≥2ro区域, 磁场力指向中心, 且在r=2ro圆柱面上径向磁场强度H和径向磁场力HgradH达到极大值; 上锥体空间由于中心导磁棒的作用, 磁场力方向均指向中心, 径向磁场强度H在r=0.48ro圆柱面上达到最大, 径向磁场力HgradH在靠近最大切线速度轨迹面处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大孤山选矿厂磁选环柱弱磁粗选尾矿铁品位高于现场筒式磁选机的问题,对原磁选环柱进行了增设1个常通电励磁线圈和在所有励磁线圈上增设聚磁环轭的改造,研究了改进后磁选环柱的重要工作参数,并对改进前后的磁选环柱进行了选矿效果对比。结果表明,在设备工作参数和试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改进后的磁选环柱既保证了精矿质量,又降低了尾矿铁品位2.2个百分点,提高了精矿铁回收率2.95个百分点,达到了理想的改造效果。  相似文献   

14.
磁选柱是一种电磁式脉动低弱磁场磁重联合的选矿设备,它可有效地剔除磁团聚中夹杂的单体脉石和连生体,从而获得高品位铁精矿。针对磁选柱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开发研制了新型磁选设备——磁选环柱。实验室试验结果表明,该设备结构合理,原理独特,可以作为粗选设备使用抛弃合格尾矿,也可以作为精选设备使用获得高品位磁铁矿精矿。与磁选柱相比较,给矿粒度范围可拓宽到0.7—0咖,耗水量降低40%左右,经济技术指标良好。  相似文献   

15.
通过气雾化的方法,制备了Fe73.5Cu1Nb3Si13.5B9粉末,并将所得粉末与环氧树脂剂混合,在室温下采用1.6 GPa压力压制成软磁粉芯。应用X衍射(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分别测试了不同颗粒尺寸粉末的结构与软磁性能,并利用Rietveld全谱拟合法计算了不同尺寸粉末的非晶含量与晶粒度;采用阻抗分析仪、BH/μ分析仪和直流偏压测试仪研究了粉末尺寸与粘结剂含量对粉芯软磁性能影响,应用扫描电镜研究了粘结剂含量对粉芯截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气雾化所制得的Fe73.5Cu1Nb3Si13.5B9粉末具有良好的软磁性能,随着粉末尺寸的减小,非晶含量增加,晶粒度减小;随着粉末尺寸的减小,粉芯的磁导率与损耗降低,矫顽力增大;随着粘结剂含量的增加,粉芯中粉末颗粒包覆得越完全,粉芯磁导率降低,矫顽力增加,直流叠加特性变得更为优良,而当粘结剂含量为2%时,损耗具有最小值。  相似文献   

16.
为了给高梯度磁选机聚磁介质的选择提供参考,以国外某微细粒赤铁矿石和广东某褐铁矿石的强磁扫选尾矿为对象,在SSS-II型水平磁场周期式高梯度磁选机上研究了棒状聚磁介质的形式和直径对高梯度磁选效果的影响。介质形式试验结果显示:表面具环状尖突起的异形棒介质与普通圆棒介质相比,可使国外矿样的精矿回收率提高3.17~6.17个百分点,说明异型棒介质对磁性颗粒的吸引力更强。介质直径试验结果显示:Φ4 mm异型棒介质与Φ3 mm和Φ5 mm异型棒介质相比,可使国外矿样的精矿回收率提高1.18~5.52个百分点,使广东矿样的精矿回收率提高2.14~2.98个百分点,说明适当增大介质直径有利于磁性物的回收,但介质直径过大时反而会降低对磁性物的捕捉能力。  相似文献   

17.
刘鹏  王勇 《煤矿机械》2014,35(8):50-52
为给永磁强磁选机的改进提供参数依据,利用MagNet软件,对采用挤压和铠装等聚磁技术设计的单元永磁磁系结构进行了磁场特性有关参数的研究。结果表明:软铁厚度、环形磁体内外径、扇形磁体宽度等结构参数均是影响单元磁系结构磁场特性的参数,单元磁系结构的磁感应强度分别当软铁厚度为4 mm、环形磁体内外径差30 mm时和扇形磁体宽度30 mm时存在着最优关系。  相似文献   

18.
针对陕西汉中某地钒钛磁铁矿金属化球团,采用锥形球磨机为湿法磨矿设备,研究了磨矿碱度对铁粉再氧化的抑制规律,考察了磁选工艺参数对磁选分离效果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产物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随着磨矿时间延长,矿粉颗粒逐渐降低,均匀度增大,矿物解离度提高;矿粉铁品位随着磨矿碱度提高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在p H值为13时达59.3%。磨矿粒度-74μm为95.2%,磁选强度60 m T时获得较好的磁选效果,所得磁性精矿产物中铁品位84.9%,钒钛品位分别为0.52%和3.54%,有效实现了铁与钒钛的分离。磁性精矿产物中主要以金属铁为主,非磁性产物中主要由Fe_3Ti_3O_(10)、Fe VO_4、Ca Ti Si O_5、Mg_(1.2)Ti_(1.8)O_5等物相组成。  相似文献   

19.
梯度磁场中磁性矿粒所受磁力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谢强 《金属矿山》2001,(1):26-27
考虑实际磁选设备中外部磁场常有梯度,并且磁场梯度方向常与磁场方向不一致的情况,推导出了磁性矿粒的磁力公式,分析了影响磁力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Minerals Engineering》2002,15(1-2):35-43
Magnetic separation is a well-developed area and many devices have been invented. In the future, industrial stage will only be achieved by the magnetic separators which present some economical advantages. Thus, we should design magnetic separators which are capable to perform many tasks at the same time, and/or to improve the relation accuracy vs expenditures. The area of magnetic classification within magnetic separation bears on the former case. In this paper the practical and theoretical definitions of differential magnetic classification are presented, and their distinction from selectivity stands out. The attempts to reach some sort of magnetic classification are reviewed, and the first optimised magnetic separator and classifier is briefly described. To achieve a fully optimised magnetic classification within magnetic separation on a device, some steps must be followed. Four of them – which were applied successfully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rst optimised magnetic separator and classifier – are analysed in detail. Economical and practical advantages of using magnetic classification within magnetic separation on the same device applying only one step are described, as well as some potential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