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刚刚过去的几个月里,瘦肉精、染色馒头、牛肉膏、塑化剂等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作为以食品添加剂研究为特色的食品科学专业期刊,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为此,我刊特设了"专家论坛"栏目,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围绕当前食品安全重大事件,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对事件进行深入剖析."塑化剂事件"是本年度的食品安全重大事件之一,尽管这一事件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但其影响尚未消除,且目前仍旧持续蔓延.为此,本期专家论坛围绕"塑化剂事件",特别邀请了三位专家,为我们解读这一事件,从专业角度分析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2011年5月底发生的"塑化剂事件",波及到我国大陆地区和美国、加拿大、菲律宾等国家,已成为国际食品安全事件.中国卫生部6月1日紧急发布公告,将塑化剂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PAEs)等共17种化合物列入黑名单.一时间有关食品中PAEs  相似文献   

3.
解决我国地沟油问题必须综合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些地方用餐厨废弃物提炼地沟油,经非法渠道回流餐桌的事件不断被曝光后,关于"目前地沟油根本无法检测"的言论更是引发了人们对地沟油问题的恐慌,地沟油已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隐患.本期专家论坛栏目,我们特别邀请了三位专家,从地沟油的行业监管办法,国内外废弃油脂的处理方法、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技术等角度对这一事件进行深入探讨.希望通过专业技术机构和政府监管部门的专家提出的办法、技术、策略,能为地沟油事件的更好解决提供切实的帮助和指导.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频频爆发食品安全事件:苏丹红鸭蛋、孔雀石绿多宝鱼、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肉制品、塑化剂饮料……随着媒体报道,一个个化学名词我们不再陌生,一个个超范围、超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和非法使用非食用添加剂的镜头触目惊心,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整治食品安全,规范食品添加剂使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使用添加剂行为成为各级部门当前的头号工作,作为检验检疫部门,如何有效管理出口食品生产,强化进口食品检测,规范食品添加剂使用,以质量擦亮中国品牌,作者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最近,国内外媒体陆续报道了台湾昱伸公司饮料塑化剂超标、葛兰素史克公司的药品阿莫西林中检出塑化剂、国内数个品牌方便面的酱料中检出塑化剂超标、酒鬼酒被检出塑化剂超标,塑化剂风波俨然成为了一场食品安全危机。而食品中的塑化剂对人体的危害是不可小视的。因此,如何应对环境中、食品中塑化剂的污染,成为当前一个热门的话题。  相似文献   

6.
台湾地区"塑化剂门"这一重大事件再次引起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痛定思痛,法律制度体系的完善和协调是约束市场经营主体、根治食品安全顽疾的根本手段,包括行政监管法制的完善、民事赔偿法制的完善、司法制度的完善等.同时,要让市场主体真正承担起社会责任.而协调各个法律部门之间的关系,实现各部法律之间的功能能够统一互补、相得益彰,也是通过法制手段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吴畏 《华东科技》2011,(7):78-79
台湾地区近期爆出了食品添加有毒塑化剂的案件,原因是饮料里的"起云剂"含有"塑化剂",吃了会使性别错乱、生殖器变短。事件牵涉很多食品,饮料、果酱、益生菌粉都有牵连,近日又波及烘焙业、冷饮业。这起事件在台湾社会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1月9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在北京举办2013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针对2013年国内12个食品安全热点事件,邀请12位国内权威专家进行科学分析,逐一解读。2013年国际食品安全的总体特征和趋势主要表现为:1)微生物污染导致的食源性疾病依然占食品安全事件的主体。遍布美国15个州的冷冻比萨、玉米粉饼和马苏里拉奶酪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食品安全事件中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的错误认识谈起,科学地讲解了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介绍了其对现代食品工业发展的作用,并从加强非食品添加物质的管理、加强食品添加剂的生产与管理、加强食品行业操作人员的教育及国民食品安全知识教育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如何使食品添加剂更好地服务现代食品工业。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4月20—23日,由国际食品科技联盟、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共同主办的"2015国际食品安全大会"在北京举办。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陈章良出席并致辞。在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即将发布之际,本次大会邀请国际食品安全联盟、全球食品可追溯中心、欧洲可追溯研究中心及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围绕"构建安全与健康的食品产业链"主题进行交流和研讨。国际食品安全大会2010年首次举办,至今已召开5届,均由中国国际科技会议中心承办。本届大会有400余名代表参会,其中外宾代表20人。  相似文献   

11.
食品生产的现代化满足了百姓对食品的巨大需求,同时现代科学技术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提高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度,但是近来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使消费者对采用了新技术、新方法的现代化食品生产的安全性提出了质疑.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因此食品及其安全性问题必须得到妥善解决.以牛肉食品的生产为例,本文通过深入探究现代化食品生产中原料生产、产品加工、销售的整个过程,寻找各环节中导致食品安全的症结所在.针对查找出的食品安全问题,在消费者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出相应的建议性措施,联合消费者的力量以迫使食品企业从消费者的健康考虑生产真正健康安全的食品.  相似文献   

12.
食品中常见非法添加物及其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食品工业的飞速发展已使其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保障民生的基础性产业,并且显著改善了居民的饮食和健康状况.但是近几年来,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严重影响了食品工业的健康发展.这些食品安全事件大多是由于在食品中添加了非法添加物,严重威胁着居民的健康.介绍了食品中常见的非法添加物、易被非法添加物污染的食品种类以及食用后可能产生的问题等,旨在帮助人们认识食品非法添加物,正确理解食品添加剂和食品非法添加物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近期,我国出口食品接连遭遇国外安全检测不合格事件,虽然最后认定属于假冒品牌产品,但这也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国内食品安全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在食品从原料、生产到成为终端消费者口中之物的过程中,除了各个生产企业自身控制食品卫生、安全外,各个国家还专门成立了食品安全检测认证机构,作为独立的第三方,为食品安全把关。  相似文献   

14.
客观认识我国食品安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期发生的"三聚氰胺"事件.使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再次成为焦点.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甚至有些国家出现了将食品安全泛政治化的倾向,将中国出现的一些食品安全事件扩大为对整个中国食品产业甚至制造业的质疑.扩大为对政府态度和监管能力的质疑.进而认为中国的食品产业乃至整个制造业都无法提供安全有效的产品……之所以产生上述看法和认识的客观原因是:对食品安全及其监管的特点缺乏了解:对中国目前食品安全面临的状况和正在采取的解决对策认识不清:不能冷静、客观地认识和评价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而对上述看法和认识取得一些基本的共识.不仅有利于相关的研究.更有利于冷静、客观地了解和认识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5.
当老百姓被一个个有毒食品事件搞得胆战心惊的时候,谁来保护我们饭桌的安全? 政府是我们食品安全的“卫士”!在食品安全问题刮起的旋风愈演愈烈之际,如何维护好食品安全,成了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创造一个安全的食品环境,也是政府食品监管部门构建和谐社会最根本的立足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及发展新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全民关心的热点问题,如何对食品进行快速、经济、准确的检测对于食品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列举食品安全事件案例介绍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在积极应对食品安全事件所起到的作用,并对快速检测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免疫胶体金技术与读卡器联用、酶联免疫技术的自动化和多领域化、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的精准化方面进行了综述,阐明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巧识保鲜膜     
正7月28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再次曝光塑化剂问题,还是这张老面孔,只是换了"食品保鲜膜"的马甲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16种PVC保鲜膜15种含有禁用的塑化剂DEHA。调查还发现,一半超市熟食包装都使用PVC保鲜膜。专家称,这种保鲜膜破坏人体内分泌系统和生殖系统,导致女性性早熟和男性不育。为此,特别提醒消费者,最  相似文献   

18.
《科技导报(北京)》2011,29(20):15-17
 当前的食品安全状况总体稳定但仍不容乐观,尤其是少数食品生产经营者不讲诚信道德,目无法纪,唯利是图,加之有些地方和部门重视不够,监管措施不到位,致使一些领域和地方的食品安全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近期,“瘦肉精”、“染色馒头”等食品安全事件的集中暴露,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加剧了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食品安全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重要责任,对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切实加大监管力度,全面落实法律规定,努力做好食品安全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9.
塑化剂风暴的经济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2011年3月,台湾"卫生署"食品药物管理局一名普通检测员在进行益生菌例行稽查检测时,意外发现食品中竟然有毒性物质——塑化剂DEHP(即"邻苯二甲酸酯"),让一场在台湾业已存在了30载的食品安全危机露出了"庐山真面目"[1].一些不  相似文献   

20.
双汇瘦肉精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及食品召回制度的广泛关注,凸显了完善我国食品召回制度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在对比美国食品召回制度,分析我国食品召回制度的不足,从食品安全角度提出完善我国食品召回制度的若干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