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新辅助化疗加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治疗鼻咽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新辅助化疗加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治疗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急性放射反应。方法:将同期收治的43例经病理确诊且无远处转移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23)和对照组(n=20)。研究组先按FP方案(5-Fu DDP)行1周期新辅助化疗,然后行放疗。放疗又分两个阶段,首先设面颈联合野加下颈切线野,行常规分割放疗,照射36.0-40.0Gy后缩野,而后改用面颈分野,研究组行加速超分割放疗,每次1.4-1.6Gy,每日2次,间隔时间≥6小时,鼻咽部总剂量照射至68.0-70.0Gy;对照组仅行常规分割放疗,鼻咽部总剂量照射至68.0-70.0Gy。放疗结束后1月,两组再行3-4周期辅助化疗,方案同前。结果;研究组口腔粘膜急性放射反应较对照组重(P<0.05),而皮肤和血液学急性放射反应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放疗结束时CT检查显示两组鼻咽部和颈部肿瘤的完全消退率分别为78.26%和65.00%,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放疗结束后3个月和6个月,两组鼻咽癌和颈部肿瘤的完全消退率分别为95.65%比70.00%及95.65%比75%,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放疗结束后6个月,两组中、晚期(Ⅲ期+ⅣA+B期)病例肿瘤的完全消退率分别为92.31%和50.00%,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新辅助化疗后加程加速超分割放疗能提高鼻咽癌的局部控制率,适合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治疗,其急性放射反应患者也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随机比较鼻咽癌6d/周连续加速放疗与常规放疗的近期疗效和副反应。方法对134例经病理学证实的初治鼻咽癌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研究。连续加速放疗(CAIR)组和常规放疗(CR)组各67例,CAIR组周一~六放疗,两组均为6MVX线面颈联合野照射18~20次,剂量34~38Gy后缩野避开脊髓鼻咽部加量至66~71Gy。下颈切线照射至面颈联合野完成后颈部用电子线照射。治疗剂量均为56~75Gy,预防剂量均为50~56Gy。结果放疗结束时根据临床及影像检查,鼻咽部肿瘤CAIR组和CR组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6.3%和83.6%;急性粘膜反应CAIR纽和CR组的3级和4级分别为:19.4%、6.0%和1.5%、0%(P〉0.05)。两个组的皮肤反应、消化道反应、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咽癌患者进行6d/周连续加速放疗,患者能够耐受。肿瘤近期局部控制率较好,但对肿瘤长期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的影响以及晚期毒性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汪杰华 《安徽医学》2012,33(7):860-862
目的评价食管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同期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治疗食管癌近期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 31例食管鳞癌随机分成单纯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组(放疗组)17例,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加TP方案同期化疗组(放化疗组)14例。放疗组前2/3疗程放疗用常规分割放疗,后1/3疗程缩野加速超分割放疗,总剂量684 Gy(41分次,42~44 d完成)。放化疗组放疗方案同单纯放疗组,同期TP周方案化疗,从放疗第1 d开始,顺铂40 mg/m2,d 1;紫杉醇60 mg/m2,d 1,静脉注射,每周1次,连用4周,放疗结束后再TP方案化疗2个周期,具体为顺铂40 mg,d 1~3;紫杉醇175 mg/m2,d 1。每3周1疗程。结果全组31例患者均可以评价疗效,其中放疗组完全缓解率为11.8%,同期放化疗组完全缓解率为64.3%。主要毒性反应包括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及放射性食道炎,放射性肺炎等。结论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加TP方案同期化疗食管癌比单纯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完全缓解率明显提高,有提高远期生存率的趋势,其急性毒副反应有所增加,但经过治疗均可以接受,最终结论需后期随访结果及大样本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加速超分割与常规分割放射治疗鼻咽癌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65例经病理确诊为鼻咽癌的患者,随机分为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组和常规分割放疗组,两组开始均每天照射1次,每次2 Gy,每周5天,40-50 Gy后加速组鼻咽部放疗每天2次,每次1.5 Gy,间隔6 h以上,每周5天,照射总剂量至70-73 Gy;常规照射组鼻咽部仍按开始时照射方法,继续放疗至68-70 Gy(治疗结束时3例因肿物残留小野加量至76 Gy)。结果:加速超分割组、常规分割组疗终肿瘤全消率分别为78.79%,53.33%,差别有显著性。加速超分割组口咽粘膜急性反应比常规组严重,但能耐受,不影响治疗。结论:加速超分割放疗能提高鼻咽癌的疗终肿瘤全消率,并发症未明显加重,近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紫杉醇化疗同期后程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3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进入治疗组,患者先行常规两野对穿照射剂量至50Gy后,再三维适形放疗,放疗同时给予紫杉醇20mg/m^2,每周1次,至放疗结束。另配对选取30例单纯放疗者为对照组,放疗按常规方法进行。结果放疗结束后3个月,CT检查鼻咽癌局部病灶CR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76.7%(P〈0.05)。不良反应治疗组的白细胞下降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紫杉醇化疗同期后程三维适形放疗,可以明显提高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局部控制率,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6.
鼻咽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鼻咽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的急性反应和近期疗效。方法:对经病理证实为鼻咽癌患者63例,随机分为常规分割放疗组(对照组)及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组(研究组),研究组后程放疗采用同期缩野加量(野中野)技术。结果:放疗结束后3个月,研究组和对照组原发灶CR、PR率分别为78.8%,21.2%和53.3%,46.7%(P<0.05),两组差别有显著意义。研究组急性口咽放射反应较对照组明显(P>0.05),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较常规分割放疗鼻咽癌具有更好的近期疗效,并为患者所耐受。  相似文献   

7.
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鼻咽癌长期疗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后程(野中野)加速超分割(LCAHF)与常规分割(CF)放射治疗鼻咽癌的长期疗效及放疗反应.方法:对经病理证实为鼻咽癌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常规分割(CF)放疗组52例及后程加速超分割(LCAHF)放疗组50例.LCAHF 组,先用常规分割照射DT40 Gy /20次(其中面颈联合野DT36 Gy)后,再用LCAHF 技术,1.5 Gy/次,2次/d,两次照射间隔≥6 h,5 d/周,每天的第二次照射采用缩野技术(野中野),鼻咽部总量70~76 Gy;CF组常规分割放疗,鼻咽部总量68~76 Gy;颈部采用常规照射,颈部根治性放疗剂量66~76 Gy,颈部预防量46~60 Gy.结果:①LCAHF组及CF组5年鼻咽原发灶局控率分别为91.2%、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②LCAHF组及CF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8.0%、5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3);③LCAHF组急性口咽放射反应高于CF组(P>0.05),但能耐受,远期并发症两组相似.结论: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鼻咽癌的局控率高于常规放疗,急性放射反应能耐受,未增加远期并发症,但长期生存率无差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奈达铂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选取42例局部晚期鼻咽癌初治患者,采用奈达铂单药联合放疗.具体治疗方案为:常规放疗加三维适形放疗(3DCRT),缩野时14例直接采用3DCRT技术,针对鼻咽原发病灶照射34~40 Gy;28例先缩野为耳前野,60 Gy后采用3DCRT技术加量10~14 Gy,鼻咽总量70~76 Gy.颈淋巴结引流区采用常规治疗.于放疗之日起给予奈达铂30 mg/m^2静脉输注,每周1次,共6次.结果 42例患者治疗后完全缓解(CR)36例(85.71%),部分缓解(PR)4例(9.52 %),稳定(SD)2例(4.76%),总有效率(CR+PR)95.24%(40/42).急性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及放射性口腔黏膜炎,3度白细胞减少4例(9.52%),3、4度血小板减少5例(11.90%),其次为急性放射口腔黏膜炎,其中3度 6例(14.29 %) 结论奈达铂单药同步化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近期疗效确切,患者耐受性良好,但骨髓抑制发生率较高,值得临床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仝自强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8):889-891
目的探讨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联合紫杉醇、华蟾素和丹参同期治疗食管癌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一组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联合紫杉醇、华蟾素和丹参治疗同期治疗为综合治疗组,另一组采取单纯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作为对照组。结果综合治疗组3年局部控制率及3年总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放射性食管炎及血液学毒副反应没有明显增加(P>0.05)。结论提示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联合紫杉醇、华蟾素和丹参同期治疗食管癌可以明显提高食管癌患者的局部控制率且毒副反应没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逐步递量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复发性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46例复发性鼻咽癌随机分为常规分割放疗组(对照组)及逐步递量加速超分割放疗组(研究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常规照射,2Gy/次,1次/d,5次/周,鼻咽部复发灶总剂量DT60—66Gy/6.0~6.6周;研究组:第1、2、3、4、5周剂量分别为1.1、1.2、1.3、1.4、1.5Gy/次,每天2次,两次间隔时间〉6h,每周5次,鼻咽部复发灶总剂量DT65Gy/5周。结果放疗结束后3个月,研究组和对照组鼻咽复发灶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率分别为82.6%、17.4%和52.2%、47.8%(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口咽急性放射性反应高于对照组(P〈0.05),但是可以耐受。结论逐步递量加速超分割放疗能提高复发性鼻咽癌的近期疗效,急性放射性反应患者可以耐受,远期疗效和后期放射损伤有待进一步随诊观察。  相似文献   

11.
韦良鹏 《华夏医学》2012,25(4):573-576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加后程3维适形放疗同步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方法:32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应用后程3维适形放疗加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同步化疗,观察分析治疗效果。结果:32例患者治疗后,完全缓解(CR)14例,部分缓解(PR)18例,有效率100%;放化疗后全部患者病情有不同程度缓解。结论: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加后程三维适形放疗同步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联合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疗效的研究。方法:2003年5月-2005年5月,86例确诊为鼻咽癌患者分为常规组(全程常规分割放疗)和后加速组(化疗+后程加速超分割),每组43例。常规组照射2Gy/次,1次/天,每周5d,总剂量为70Gv.后加速组采用化疗方案为顺铂(DDP)(20mg/m2,第1—5天)+5-氟脲嘧啶(5.Fu)(500mg/m2,第1~5天),每4周1疗程,共3疗程;于第l疗程结束时开始放疗,先常规分割:2Gy/d,每周5d,放疗剂量至36Gv后改为后程加速超分割照射:3Gy/d,总剂量66~69Gy。结果:放疗后1、3个月常规组和后加速组鼻咽部原发病灶和颈淋巴结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3年后加速组局部控制率高于常规组(P〈0.05);后加速组无瘤生存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而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后加速组急性黏膜反应明显重于常规组(P〈0.01),但远期后遗症的发生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后加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平均复发时间也显著延长,但两组的转移率和平均转移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后程加速超分割联合化疗的综合治疗能提高鼻咽癌局部控制率,降低其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廖万清  汤新跃 《当代医学》2014,(30):126-127
目的探讨奈达铂联合紫杉醇同步放化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6月~2013年6月广州市海珠区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试验组(n=41),"奈达铂联合紫杉醇同步放化疗"方案:(1)奈达铂:100 mg/m2,第1天,静脉滴注,2个疗程;(2)紫杉醇:135mg/m2,第1天,静脉滴注,2个疗程;(3)放疗:肿瘤原发灶与受侵犯淋巴结放疗方案:70~74Gy/35~37次/7周;双侧颈部放疗方案:50Gy/25次/5周)和对照组(n=37)顺铂联合紫杉醇同步放化疗,对2组患者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结果 (1)近期疗效:试验组完全缓解率为90.24%(37/41),对照组完全缓解率为81.08%(30/37),组间完全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不良反应:试验组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39.02%、17.07%、12.20%,对照组为64.86%、45.95%、59.4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奈达铂联合紫杉醇同步放化疗局部晚期鼻咽癌效果显著,患者耐受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力扑素加草酸铂化疗方案联合放疗治疗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126例Ⅲ、Ⅳa期鼻咽低分化鳞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64例,对照组62例。研究组给予力扑素加草酸铂化疗联合根治性放疗;对照组给予紫杉醇加草酸铂化疗联合根治性放疗。观察两组的近期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力扑素加草酸铂放化疗组的疗效与紫杉醇加草酸铂放化疗组没有统计学差异,呼吸困难、皮肤潮红、肌肉酸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力扑素加草酸铂化放疗方案过敏反应较紫杉醇加草酸铂方案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5.
王聚  汤明  阮培刚  邹彦 《遵义医学院学报》2010,33(5):445-446,450
目的评估紫杉醇与顺铂同期放化疗治疗鼻咽癌的近期疗效。方法观察2008年6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22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行同期放化疗,一组紫杉醇化疗,60mg/次,另一组顺铂化疗,30mg/m2。结果总有效率均为100.0%,并且两组间完全缓解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紫杉醇与顺铂同期放化疗能提高鼻咽癌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杨永净  刘士新  曹玲  赵玲 《吉林医学》2012,33(34):7397-7398
目的:研究紫杉醇联合放疗治疗鼻咽癌CNE2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疗效,建立紫杉醇联合放疗治疗鼻咽癌的体内研究模型。方法:建立鼻咽癌CNE2细胞裸鼠移植瘤动物模型,分别进行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紫杉醇(紫杉醇组)、放疗(放疗组)、紫杉醇加放疗(紫杉醇联合放疗组)处理,观察实验动物全身状况、移植瘤生长情况测定及计算抑瘤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紫杉醇组、放疗组、紫杉醇联合放疗组的移植瘤重量和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紫杉醇联合放疗组疗效最显著,其肿瘤重量和体积与紫杉醇组、放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瘤鼠在经上述方法处理后在活动、进食和体重变化等情况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放疗对鼻咽癌移植瘤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疗同期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将我科2009年1月~2010年1月行三维适形放疗同期化疗的3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设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行常规放射治疗同期化疗治疗的3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设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同期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近期疗效优于常规放射治疗同期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副反应少,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食管癌后程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疗与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的疗效。方法将56 例食管鳞癌患者前瞻随机分组至后程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疗(LCAH3DCRT)组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LCAHRT)组。放疗方法均为前2/3 疗程普通模拟机定位常规放疗40 Gy,后1/3 疗程LCAH3DCR 组改为CT 模拟定位加超速分割三维适形放疗(1.6 Gy/次,2 次/d,5 d/周,20~28 Gy),总剂量为60~68 Gy,全疗程37~40 d;LCAHRT组加速超分割放疗至上述组相当剂量。结果LCAH3DCRT 组和LCAHRT 组5 年生存率分别为31%和22%,LCAH3DCRT 组生存率高于LCAHRT 组(P = 0.028);两组3、4、5 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34%、32%、31%和28%、26%、21%,LCAH3DCRT 组无瘤生存率均高于LCAHRT 组(P 值均<0.05)。LCAH3DCR 组和LCAHRT组1、2、3、4、5 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8%、73%、61%、59%、56%和58%、37%、30%、28%、25%,LCAH3DCRT组局部控制率高于LCAHRT 组(P 值均<0.05)。结论后程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疗可作为食管癌的首选方法之一,它提高了5年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甘氨双唑钠联合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瘤区含有中心性坏死鼻咽癌的短期临床疗效及急性反应。方法 40例经病理学及影像学证实为瘤区含有中心性坏死低分化鳞癌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常规分割放疗联合化疗组(对照组)17例,另一组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联合甘氨双唑钠及化疗组(研究组)23例,两组均采用TP方案化疗,治疗后1个月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研究组使瘤区中心性坏死消退比对照组较高(64.71%/95.65%),研究组短期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95.65%/64.71%),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口腔黏膜等急性反应研究组较对照组稍高,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甘氨双唑钠有机结合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瘤区含有中心性坏死的鼻咽癌,有效使瘤区中心性坏死消退,能阻断肿瘤后程加速再增殖,从而提高局控率,取得较好的短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及导致治疗失败的因素。方法将本科诊治的89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分割放射组43例,每天2Gy,每周5次,总剂量60Gy,总疗程6周;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组46例,前2/3病程放射方法同常规组,4周内照射40Gy,然后缩野进行加速分割照射,每日2次,每次1.5Gy,间隔6h,照射24Gy,总剂量64Gy,疗程6周。所有病例均采用60Co远距离外照射。结果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3.9%、43.4%、32.6%,明显高于常规组的46.5%、20.9%、13.9%(P<0.05)。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组患者中随访期死亡17例。结论食管癌患者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可以提高局控率,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