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液膜分离富集,分光光度法测定稀土总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液膜技术分离、富集水和工业废水中微量稀土总量(ΣRE)。研究了流动载体(P215)、表面活性剂(N113A)、膜的增强剂(液体石腊)、膜溶剂(煤油)和内相解吸剂(HCl)等,对分离富集微量稀土的影响。确立了N113A-P215-液体石腊-煤油-HCl液膜体系的最佳组成和最适宜的实验条件。富集后的溶液,用5-Br-PADAP分光光度法测定ΣRE。对微量稀土的富集倍数为75以上,回收率在99%以上  相似文献   

2.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环境空气和工业废气中的乙醛,以1%NaHSO3溶液富集吸收,以PEG-20M的固定液,GCS-880-AW-DMCS为载体,用氢焰离子化检测器进行色谱测定,研究了采样方法,样品保存和最佳色谱条件等,方法的采样效率不小于99.0%,精密度和准确度较高;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4mg/m^3。  相似文献   

3.
PAC-SBR法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针对高浓度有机废水无稀释好氧处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PAC-SBR生化法。试验表明,采用**IS*R法处理高浓度废水比S*R法有优越性。其*OD。*OD的去除率分别高达85.9%、97.3%、污泥负荷及容积负荷均高于...  相似文献   

4.
在SBR反应器中对预处理后的代森锰锌生产废水进行生化处理。结果表明;采用兼氧一好氧限制曝气方式,进水COD为400-600mg/L时,去除率可达75%左右。NH3-H因有机胺分解略有升高,生化出水经MAP沉淀后,NH3-N去除率达90%以上,最终出水各项指标无达到国家规定的工业废水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5.
郜洪文 《陕西环境》1995,2(3):25-28
在十六烷基吡啶存在下,Be(Ⅱ)与铬天青S(CAS)作用生成棕红色络合物。本文研究了用β修正光光度法分析水中痕量Be。通过对样品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5%,铍加标回收率为90.7%-107%,铍最低检测浓度5μg/L,该方法适合工业废水等各环境水体分析。  相似文献   

6.
植物油精炼废水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PFC物化混凝破乳及PAC生物处理技术,对炼油、皂脚混合废水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废水在PH为9-13.CODCR为1万-10mg/L时,采用PFS混凝破乳,PAC生物处理后,CODCR和BOD5总去除率分别为99.6%和99.4%。废水经过处理,含渍量,CODCR、BOD5、色度,PH等指标中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7.
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的氯离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流动注射分析(FIA)技术.载流中含有Hg(SCH)2和Fe2+,注入试样中的氯离子与Hg(SCH),反应,释放出SCH-,后者与Fe2+形成红色Fe(SCH)给离子,其强度用分光光度法在480nm处测定.记录的吸收峰高度与试样中氯离子浓度成正比.线性范围6.0—18μm/mLCl,检出限达0.12μg/mLCl-.对6.0μg/mLCl-连续测定11次,其RSD为3.9%.出样频率为90样/小时.方法已用于水样中氯离子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生物填料反应器(简称PBR)用于二级处理出水深度处理时,对COD,SS,NH3-N的去除效果及影响因素。并推荐废水再用流程为:二级处理出水→上向流PBR→双层滤料滤池→出水再用。推荐流程可有效地去除二级处理出水中的COD,SS,NH3-N,去除率分别为42.5%,92.3%.52.6%。推荐流程出水可再用于生产,生活杂用,循环冷却水补充等用水场合。  相似文献   

9.
利用Cu2+与水中的S2-形成难溶的CUS,剩余Cu2+的含量用T(4-MOP)PS4光度法测定,间接求得S2-的含量.研究了沉淀和显色的最佳条件.在PH8.5左右,形成难溶的CuS,过量的铜在pH4.0用T(4-MOP)PS4显色,然后用稀HCl酸化至PH2.3左右测定,以提高方法的选择性,并探讨了共存离子的干扰情况.S2-的含量在0-0.20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相关系数r=0.9995,回收率为94.02%-100.8%.建立的方法用于废水中可溶性硫化物的测定,结果与标准方法一致.  相似文献   

10.
煤飞灰多环芳烃环境标准参考物的研制与定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制了一种煤飞灰多环芳烃(PAHs)环境标准参考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UVD/FLD)作为分析方法,对其均匀性和稳定性进行了检验,对几种有代表性的PAHs的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其均匀性是合格的,在-25℃保存时,稳定性在两年以上,采用两种独立可靠的方法(提取-直接进样HPLC和提取-硅胶柱预分离-HRGC),给出了煤飞灰参考物质中几种PAH的定值结果:菲(PH)7.1±2.6μg/g,蒽(AN  相似文献   

11.
郭美霞  巩宗强  李晓军  刘丹  王悦 《环境科学》2013,34(8):3244-3250
为了揭示多环芳烃(PAHs)降解过程中的生物有效性变化规律,应用PAHs降解菌剂对PAHs污染焦化厂土壤进行微生物修复,采用固相微萃取及固相萃取方法提取评价PAHs的生物有效性,分析降解率和生物有效性变化的差异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该焦化厂土壤中PAHs总量以低环PAH为主,微生物菌剂对土壤总PAHs降解率为68.3%;微生物作用后,孔隙水中PAHs的降低以3、4环为主,孔隙水中PAHs变化率普遍低于土壤中的降解率;Tenax-TA提取降解前后土壤中的PAHs,降解后3、4环PAHs的快速解吸组分降低,5、6环的快速解吸组分变化不大;土壤中PAHs降解量分别与PAHs孔隙水浓度和Tenax-TA快速提取量存在相关关系.以上结果表明可用PAHs孔隙水浓度以及Tenax-TA快速提取量预测微生物对土壤PAHs的降解,这为焦化厂土壤PAHs污染的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杭州市交通道口大气飘尘中多环芳烃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杭州市某交通道口的可吸入颗粒物 ( IP)浓度进行测定 ,IP浓度为 1 1 2 /ng·m- 3 ,并用 HPLC对其中的多环芳烃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鉴定出 1 0种 ,其中 Ba P浓度为 1 0 .51 /ng· m- 3 。  相似文献   

13.
将源分类家庭生物有机垃圾同秸秆按质量比10:1混合后进行堆肥处理,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按照U.S.EPA 8270方法对生物有机垃圾及其堆肥产品中16种PAHs进行分析测试,比较生物有机垃圾及其堆肥产品中16种PAHs含量、分布及生物降解率,评估堆肥产品PAHs农田风险,综合论述影响家庭有机垃圾堆肥过程中PAHs降解因素,为生物有机垃圾堆肥农田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源分类家庭生物有机垃圾及其堆肥产品中∑PAH16化合物含量分别为2.19和1.96mg/ks(以干重计,下同),其中萘、芴、菲、荧蒽含量相对较高,占总量的79.76%和81.76%,这4种有机物的苯环在2-3之间,属于易降解非致癌物质,在农田施用中易被降解;在生物垃圾堆肥过程中∑PAH16的生物降解率为25.88%,堆肥后产品PAHs含量符合农田使用标准.  相似文献   

14.
蚊香燃烧产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规律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蚊香燃烧后的烟气和灰烬样品进行采集,利用GC-MS方法分析其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并对烟气和灰烬中各PAHs组分及总量间的相关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蚊香烟气中16种PAHs均有检出,排放量较大的组分主要有萘、苊、二氢苊、菲和荧蒽,并以2~3环PAHs为主;灰烬中PAHs也以2~3环化合物为主,但排放总量仅为烟气中的4.7%~21.8%.通过与其他室内燃烧源PAHs排放量的对比发现,蚊香灰烬中总PAHs排放量低于卫生香源和木柴源,但比香烟源高一个数量级以上;烟气中总PAHs排放量低于燃煤源、木柴源和卫生香源,但明显高于烹调源.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烟气中总PAHs排放量与灰烬中的排放量表现出明显的线性关系(R2=0.9054).  相似文献   

15.
水稻根系对多环芳烃的吸着与吸收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采集了天津市宝坻和新立2地的水稻根系样品及同期当地的空气、灌溉水和田间土壤样品.将水稻根分为节根和侧根2部分,并采用连续提取方法将根系中的多环芳烃分为3种形态:根表弱吸着态、根表强吸着态和根内吸收态.结果表明:2样点根系中多环芳烃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节根和侧根中的多环芳烃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被根吸收的部分约占多环芳烃总量的60%左右.比表面和脂含量是影响水稻根系化合物浓度的主要参数.  相似文献   

16.
运用Agilent(安捷伦)1200系列高效液相色谱和多环芳烃专用柱ZORBAX Eclipse PAH(4.6×250mm、5μm,P.N.959990-918,S.N.USPAB01066),对16种多环芳烃化合物混合溶液进行分析,根据具体实验条件优化EPA8310中色谱分离条件并得到了更节省时间、分离效率更好的流动相梯度变化程序。  相似文献   

17.
杨萍  王震  陈景文  田福林  葛林科 《环境科学》2008,29(7):2018-2023
测定了雪松(Cedrus deodar)和黑松(Pinus thunbergii)松针的脂含量、气孔密度和比表面积等生理性质及松针中多环芳烃 (PAHs)浓度,考察了松针生理性质对其富集PAHs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雪松松针中PAHs浓度高于黑松,其平均总浓度(ΣPAHs)分别为(1101±692)ng/g和(518±339)ng/g,2种松针对PAHs的富集能力有较大差异,脂含量是决定松针富集PAHs量的首要因素.2种松针中PAHs组成均以3环和4环PAHs为主,分别占ΣPAHs的56%和31%以上.松针对于3环PAHs的富集能力强于4环PAHs,两者浓度差异约为2倍左右;对于5、6环PAHs,未发现其浓度与脂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由于雪松和黑松松针的脂含量随比表面积具有不同的变化趋势,2种松针中PAHs浓度随比表面积的变化趋势相反.对于5、6环PAHs,松针比表面积和气孔密度对其浓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Domestic coal stove is widely used in China, especially for countryside during heating period of winter, an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are important in flue gas of the stove. By using dilution tunnel system, samples of both gaseous and particulate phases from domestic coal combustion were collected and 18 PAH species were analyzed by GC-MS. The average emission factors of total 18 PAH species was 171.73 mg/kg, ranging from 140.75 to 229.11 mg/kg for bituminous coals, while was 93.98 mg/kg, ranging from 58.48 to 129.47 mg/kg for anthracite coals. PAHs in gaseous phases occupied 95% of the total of PAHs emission of coal combustion. In particulate phase, 3-ring and 4- ring PAHs were the main components, accounting for 80% of the total particulate PAHs. The total toxicity potency evaluated by benzo[a]pyrene-equivalent carcinogenic power, sum of 7 carcinogenic PAH components and 2,3,7,8-tetrachlorodibenzodioxin had a similar tendency. And as a result, the toxic potential of bituminous coal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anthracite coal. Efficient emission control should be conducted to reduce PAH emissions in order to protect ecosystem and human health.  相似文献   

19.
土壤多环芳烃(PAHs)污染已成为一种严重的全球性城市环境问题。以通风时间、绿肥、无机营养剂和疏松剂含量为调控因素,利用现场规模的正交试验进行了生物堆修复城市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调控研究。结果表明,所有生物堆处理对土壤PAHs的去除均有一定促进作用,75 d时平均降解率为30.63%~80.41%,且深层土壤降解率比表层土壤高8.55%;运行期间各调控因素对不同深度土壤PAHs降解的影响程度和作用规律各不相同,其中通风时间始终是主导因素,且通风时间越长,降解效果越好;生物堆的最佳运行条件总体上为通风时间3 h、绿肥3.5%、营养剂0.2%、疏松剂18%(表层土壤)或14%(深层土壤)。因此,利用生物堆修复城市PAHs污染土壤是有效的,且增加通风时间是提高其修复效率的优先调控方式。  相似文献   

20.
北京地区大气颗粒物中硝基多环芳烃与多环芳烃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提出了一套包括提取、还原、分离及同时测定硝基多环芳烃及多环芳烃的分析方法.通过对北京几个不同功能区所采样品的分析及Ames短期生物实验,进一步肯定北京大气颗粒物中不仅含有致突变物和致癌物多环芳烃,还含有直接致突变物硝基多环芳烃,这两类化合物在大气颗粒物中的含量均呈现“冬高夏低’的规律,它们在商业区,居民区的污染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