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帕金森病的冻结事件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致残率。可穿戴设备的兴起在帕金森病等慢性病领域开拓了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对可穿戴设备在帕金森病冻结步态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为探讨冻结步态可能的运动学机制,量化冻结步态评估,完善冻结步态的管理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可穿戴设备分析双脚运动参数,评估光线视觉提示对帕金森病患者冻结步态的影响。方法:选择10例表现冻结步态症状的帕金森病患者,其中男性5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62.3±7.8)岁,HY评分为3级。患者穿戴便携式设备在引导光线开和关两种状态下直线行走,并记录步长、步频、步速、最大冻结指数(FImax)和平均FI(FIavr)等步态特征参数。结果:引导光线开时,有冻结步态的帕金森病患者步长、步频、步速、FImax和FIavr等特征参数较引导光线关时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可穿戴设备可用于评估冻结步态,光线视觉提示可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冻结步态。  相似文献   

3.
余文娟  彭蓉 《华西医学》2014,(1):155-159
帕金森病是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徐缓及姿势步态异常为四大主要表现的神经变性疾病。冻结步态作为中晚期帕金森病常见且具有重要致残性的症状,近年来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它主要表现为患者突发的短暂性迈步不能,增加了患者跌倒的几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冻结步态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楚,且治疗十分困难,现就帕金森病患者冻结步态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模拟真实世界的集成技术,具有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3个特点,广泛应用于神经康复领域。冻结步态是帕金森病晚期的破坏性症状,可分为小步伐拖足行进型、原地震颤型和完全运动不能型3种,常导致患者摔倒及受伤。虚拟现实能够模拟冻结步态触发的真实环境,为帕金森病冻结步态的评估提供新思路;虚拟现实联合跑步机训练,可在复杂环境中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功能训练,以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步行功能。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伴或不伴冻结步态的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差异,分析冻结步态与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2021年4月至2022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学院门诊选取60~80岁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132例,根据是否并发冻结步态分为冻结步态组(n=43)和非冻结步态组(n=89)。采用冻结步态问卷(FOGQ)、Berg平衡量表(BBS)、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5次起坐试验(FTSST)、等速肌力测试、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和39项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39)进行评定。结果 冻结步态组BBS评分小于非冻结步态组(Z=-2.354, P <0.05),TUGT、FTSST、UPDRS第二和第三部分评分以及帕金森病生活质量指数(PDSI)明显大于非冻结步态组(Z> 3.074, t=2.748, P <0.01)。FOGQ评分与BBS、UPDRS第二和第三部分评分,以及PDSI显著相关(|r|> 0.392, P <0.001)。结论 冻结步态的发生影响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增加跌倒...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司来吉兰联合左旋多巴对帕金森病冻结步态患者心理状态及冻结步态问卷评分的影响。 方法:选取 2017 年 9 月 ~2020 年 1 月治疗的帕金森病冻结步态患者 84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2 例。对照组给予左旋多巴治 疗,观察组给予司来吉兰联合左旋多巴治疗。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帕金森病量表、冻结步态问卷、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汉密尔顿 焦虑与抑郁量表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帕金森病量表 Ⅰ 、帕金森病量表 Ⅲ 评分低于对照组( P <0.05 );治疗后 观察组冻结步态问卷评分低于对照组,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 P <0.05 );治疗后观察组汉密尔顿焦虑与抑郁量表 评分低于对照组( P <0.0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05 )。 结论:司来吉兰联合左旋多巴对帕金森病冻结步态 患者,可改善冻结步态及心理状态,提高认知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冻结步态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对其临床特征的影响。方法根据患者的步态冻结症状和帕金森综合评分量表(UPDRS)评估情况,将83例帕金森病患者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4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帕金森综合评分量表1(UPDRS-Ⅰ)评分、帕金森综合评分量表2(UPDRS-Ⅱ)评分、帕金森综合评分量表3(UPDRS-Ⅲ)评分、服用左旋多巴日总量、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大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简易智力状况量表(MMSE)评分小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H-Y分期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尿酸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胱抑素C水平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尿酸值、H-Y分期是帕金森病伴步态冻结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帕金森病的步态冻结症状与尿酸值、H-Y分期有关;且帕金森病伴步态冻结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更加明显,非运动功能的损伤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8.
帕金森病在临床较常见,患者多伴有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帕金森病的许多运功症状具有一定疗效,但相关参数过多,局限于单个因素的研究难以满足临床需求,因此综合多个参数制订理想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本文总结了不同部位的高低频rTMS对帕金森病的冻结步态、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和强直等运动症状的临床作用,旨在为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疗提供临床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步态适应性是指通过改变步行方式来满足任务目标和环境需求的能力,该能力对人们在家庭和社区环境中安全地行走至关重要。帕金森病患者的步态适应性通常严重受损,但是临床上鲜少关注帕金森病步态适应性的量化评估。本文从帕金森病的步态适应性障碍、评估方法和步态适应性的康复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呼吁早期关注帕金森病患者步行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司来吉兰联合综合训练对帕金森病步态冻结患者冻结步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9年3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101例帕金森病步态冻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基线资料均衡的原则,采用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给予司来吉兰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司来吉兰联合综合训练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Webster评分、巴塞尔指数、治疗后步态相关参数、治疗后认知情况、治疗效果;治疗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和幻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Webster评分、步频下降,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降低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巴塞尔指数、步长、步速均增大,且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增长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MMSE评分、视空间和执行、抽象思维、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司来吉兰联合综合训练治疗帕金森病步态冻结患者对改善冻结步态、认知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正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目前其治疗以拟多巴胺类药物为主。但随着病情进展和用药剂量的增加,PD患者会出现一系列运动并发症,包括症状波动、开关现象、异动症、冻结步态(freezing of gait,FOG)等,严重影响了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1])。FOG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步态障碍,表现为患者短暂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脑深部电极植入术(DBS)联合暗示步行训练对帕金森病(PD)患者冻结步态的改善效果。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PD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9例。2组患者均给与常规的抗PD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DBS联合暗示步态训练12周。于干预前、后,应用Barthel指数(BI)评定量表和步态时间距离参数变化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干预前,2组的BI评分、步长和步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BI评分、步长和步速高于同组干预前,且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DBS联合暗示步态训练,可以增加PD患者的步幅,加快其步速,提高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对改善冻结步态有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高键 《康复》2014,(4):52-53
2014年4月11日,是第18个世界帕金森病日。全球400万帕金森病患者中有170万人在中国,帕金森病已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成为中老年人的“第三杀手”。静止时手、头或嘴不自主地震颤,甚至吞咽困难,迈步“冻结”,行走步态慌张等,让帕金森病患者逐渐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需要由他人服侍终老。其实作为患者家人。你并非束手无策。本期专家观点,邀请三位帕金森病领域的专家,分别从饮食营养、吞咽训练、步态训练三方面为你提出建议,让你的亲人享受更多的“金色晚年”。  相似文献   

14.
张路  袁望舒  刘颖  王含 《中国康复》2019,34(1):26-29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跌倒与非跌倒者平衡评估及步态分析结果差异,为康复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帕金森病患者32例,据其是否有跌倒史分为跌倒组15例和非跌倒组17例,比较2组平衡评估及步态分析各项参数结果差异。结果:同非跌倒组比较,跌倒组患者平均/最大轨迹误差更大、单足支撑时间更短、摆动相踝背屈角度更小(P0.05)。结论:帕金森病康复训练中应强调本体感觉、肌力、单侧下肢负重、步态方面的训练,以降低患者跌倒风险。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帕金森病患者照顾者负担的评估工具、现况研究,影响因素和应对策略进行综述,以期为缓解帕金森病患者照顾者负担制订有效干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由James Parkinson于1817年最先报道[1].以行动缓慢,静止性震颤及肌张力增高为特点.患者常伴有慌张步态,起步困难,冻结,姿势不稳等步态障碍.一项120例步态障碍患者的研究显示,帕金森患者占12%[2].近年来,帕金森病及其综合征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统计,50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病率为70.7/10万人.60岁发病率约为1‰,70岁发病率达3‰~5‰,全球已有超过400万帕金森病患者[3].发病1~5年后,致残率为25%,5~9年更高达66%.而致残的最主要原因便是步态障碍.此外,Cox生存分析表明,步态障碍与高死亡风险率相关[4-5].以往对于步态障碍及其机制的研究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大部分采用有创性动物实验.而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e,DTI)的出现打破了这一禁锢.本文就DTI在帕金森患者步态障碍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帕金森病临床表现的异质性提示该病存在不同的临床亚型。本研究旨在评估不同临床亚型帕金森病患者的抑郁状况。方法基于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及非运动临床表现,包括震颤、强直、少动、姿势步态异常、疲劳、便秘、淡漠、抑郁、认知障碍等以及基本人口学及临床资料,如年龄、性别、发病年龄、病程等,采用4分类聚类分析对600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进行分型。应用流行病调查中心抑郁量表(CES-D)评估患者的抑郁状态。结果 600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共聚类为4个亚型。亚型1患者各种临床表现均轻,且以运动表型为主;亚型2患者各种运动及非运动症状均最重;亚型3患者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介于亚型1和2之间;亚型4以病程短、疾病进展速度快为特征。43.5%的帕金森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不同亚型间CES-D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抑郁是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抑郁状况存在临床异质性。  相似文献   

18.
王瑞  吕蓉  梁涛 《中华护理杂志》2018,53(1):114-116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可穿戴设备在健康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该文介绍了可穿戴设备的类型及可穿戴设备在疾病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包括调整帕金森病患者冻结步态、调节糖尿病患者血糖、辅助肢体活动障碍的患者、追踪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位置、诊断呼吸障碍患者、监测心脏病患者的心电活动等,并提出了可穿戴设备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旨在为护理人员设计和研制可穿戴设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异常步态是康复科最常见功能障碍之一,主要表现为步行稳定性、周期性、方向性及协调性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基于节律性谐振的步态训练利用个体步态同步到节律性视听线索的能力,进而提高患者步行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并得到相关指南推荐。本文就节律性谐振在脑卒中、帕金森病、脊髓损伤等患者异常步态中的应用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并从神经生理学、神经解剖学及神经心理学角度进一步论证其产生机制,为异常步态康复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虚拟步态训练对帕金森病异常步态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我院收治40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抗帕金森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强化肌力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虚拟步态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Barthel指数和Webster评分和干预前后的步态参数。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Webst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研究组Barthel指数低于对照组,Webste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前两组患者各项步态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研究组各项步态参数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帕金森病异常步态患者而言,虚拟步态训练的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纠正步态异常,提高康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