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血清胆红素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及血脂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胆红素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及血脂的关系.方法 将112例已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分为冠心痛组及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比较两组间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及血脂水平,并对胆红素与血脂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TBIL、DBIL和I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中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者血清TBIL、DBIL和IBIL水平均低于单支病变者(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胆红素与TG和LDL-C呈负相关,HDL-C与前三者呈正相关(P<0.01).结论 血清胆红素与血脂相关.可能参与血脂代谢.低胆红素血症易患冠心病,血清胆红素水平越低,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病变与冠心病新的危险因素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了 331例因胸痛而疑有冠心病且进行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人 ,其中冠状动脉病变患者 (至少一支主要冠脉和 /或分支直径狭窄≥ 5 0 % ) 2 2 6例 ,对照组患者 (任何一支主要冠脉或分支直径狭窄 <5 0 % ) 10 5例 ;并对它们进行血尿酸、血肌酐、血脂、空腹血糖检测。 结果  1冠状动脉病变组血尿酸值大于对照组 (P<0 .0 5 ) ,但血尿酸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支数及心肌梗塞事件无关。2冠状动脉病变组胆固醇值大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 .0 5 ) ,胆固醇与冠脉狭窄程度及陈旧性心肌梗塞有关 ;3冠状动脉病变组空腹血糖值大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 .0 5 ) ,但空腹血糖值与冠脉狭窄程度、支数及心肌梗塞事件无关。 结论 血尿酸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可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脂质、糖代谢异常可能是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环节 ;胆固醇水平也许可以作为反映冠状动脉狭窄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对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伴2型糖尿病(108例)和不伴2型糖尿病(103例)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与非糖尿病的冠心病组相比,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高血压、血脂异常率升高(P<0.05),体质指数及血尿酸水平升高(P<0.01),血脂异常以甘油三酯增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为主要特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主要表现在3支病变和多支多节段病变,分别占33%和35%;左室射血分数较低,为(41.33±2.80)%.结论 冠心病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常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常见,心功能较差.  相似文献   

4.
血清胆红素及血脂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胆红素及血脂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对369例冠心病患者行冠脉造影并测定血清胆红素及血脂水平,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衡量冠脉造影结果.依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和冠心病组,其中冠心病组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分析血清胆红素及血脂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红素比值在各组间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3.260、57.218、16.769、26.636和51.144,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红素比值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评分独立相关(其偏相关系数分别为-8.936、2.481和2.594,P<0.05).结论 血清胆红素浓度降低、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血清胆红素与血脂指标联合检测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脂代谢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确诊为冠心病组104例;健康对照组102例,采用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系统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定量分析;检测血清Hcy、TC、TG、HDL-C和LDL-C水平;对随访患者6个月后进行血清Hcy水平检测,并同步采用冠状动脉CT分析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变化。结果冠心病组血清Hcy水平及高Hcy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2组血脂代谢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冠心病组内血清Hcy水平及Gensini积分随着病变支数、病情严重程度逐渐升高;随访患者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控制组血清Hcy水平降低。结论血清Hcy水平在冠心病的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作为冠心病的预警因子及在冠心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中的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病变与血脂的关系。方法 对 86例因胸痛或胸闷 ,怀疑心绞痛的初诊病人进行选择性冠脉造影 ,按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分为正常对照组 2 8例 ,单支单处病变组 34例 ,多支或多处病变组 2 4例。同时测定患者的空腹血脂 ,并对各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总胆固醇 (TC)和低密度胆固醇 (LDL -C)和高密度胆固醇 (HDL -C)在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TC和LDC -C与病变呈正相关 ,HDL -C与病变程度呈负相关。结论 血脂紊乱越严重 ,冠脉病变程度也越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与非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的差异。方法测定602例住院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并根据冠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清TC、LDL-C、nonHDL-C稍高于对照组(4.70 mmol/L±1.22 mmol/L vs.4.49 mmol/L±0.96 mmol/L、2.63 mmol/L±1.00 mmol/L vs.2.44 mmol/L±0.77 mmol/L、3.45 mmol/L±1.14 mmol/L vs.3.22 mmol/L±0.92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组间不同水平血脂的构成比除HDL-C、nonHDL-C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脂血症并非浙江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固有特征,冠心病与非冠心病人群血脂水平存在较大的重叠。  相似文献   

8.
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及其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1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分为3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58例(ACS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5例(稳定型心绞痛组),非冠心病患者29例(对照组),进行血尿酸测定,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用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积分表示,按病变范围分为对照组(29例)、单支病变组(24例)、双支病变组(26例)、三支病变组(33例);按Gensini积分分为0~1分组(29例)、2~20分组(28例)、21~40分组(30例)、>40分组(25例).结果 ACS组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 369.61±91.97)μmol/L比(298.33±92.46)、(330.43±87.42)μmol/L](P< 0.05).对照组血尿酸水平显著低于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组[ (298.33±92.46)μmol/L比(331.77±86.33)、(368.24±95.21)、(396.82±94.45)μmol/L](P<0.05),单支病变组血尿酸水平显著低于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P<0.05).0~1分组[(298.33±92.46)μmol/L]和2~20分组[(320.77±86.33)μmol/L]血尿酸水平显著低于21~40分组[(366.61 ±91.97) μmol/L]和>40分组[(402.82±91.97)μ mol/L](P<0.05).21 ~40分组血尿酸水平低于>40分组(P<0.05).血尿酸水平与Gensini积分的对数呈正相关(r=0.348,P< 0.05).结论 血尿酸与冠状动脉稳定性、狭窄程度以及范围显著相关,有助于临床评价冠心病病变程度及其进展.  相似文献   

9.
TC/HDL-C与hs-CRP的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60例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取静脉血测定hs-CRP和血脂(TC、HDL-C)水平。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冠心病组和冠状动脉正常组。比较两组hs-CRP及TC/HDL-C升高与冠心病的相关程度。结果冠心病组患者的hs-CRP浓度和TC/HDL-C均显著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P<0.01。另外,hs-CRP浓度在二支及三支病变组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P<0.01;三支病变组显著高于二支病变组,P<0.05。联合hs-CRP和TC/HDL-C两种指标,对冠心病患者诊断阳性率(96.0%)高于hs-CRP(86.0%)和TC/HDL-C(78.7%)单一指标。结论血hs-CRP与冠状动脉病变密切相关,而且与病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以作为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估测指标。联合血脂的危险预测模式明显比单独的hs-CRP对冠心病诊断符合率高,即hs-CRP和血脂均高时患冠心病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尿酸(SVA)与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关系.方法 6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ACS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VAP)组28例和心肌梗死(MI)组32例,另选择2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SUA、血脂、hs-CRP水平,分析SUA与血脂、hs-cRP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关系.结果 UAP组和MI组SUA水平[分别为(353.32±107.22)、(356.97±104.78) μ mol/L]均高于对照组[(273.75±61.34)μ 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UAP组与M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CS患者SUA与hs-CRP、三酰甘油呈正相关(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呈负相关(P<0.05).SUA水平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升高.结论 高尿酸血症是ACS的危险因素之一,SUA可能通过促炎性反应和促脂质代谢紊乱在ACS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资料完整的182例疑诊冠心病的围绝经期女性(围绝经期组)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颈动脉超声结果进行分析,并将同期疑诊冠心病、年龄匹配的208例男性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围绝经期组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肌酐、血尿酸和颈动脉斑块指数等冠心病危险因子低于对照组,冠心病诊断符合率为29.1%(53/182),低于对照组的46.2%(96/208),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3.6%比56.2%),P<0.05;围绝经期组12导联动态心电图假阳性率高于对照组(59.7%比30.8%,P<0.05),对冠心病诊断的特异度低于对照组(71.3%比85.7%,P<0.05).结论 围绝经期女性主要的冠心病危险因子的水平低于男性,冠心病诊断符合率低于男性,冠状动脉病变以单支病变为主.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的诊断特异度低,假阳性率高,诊断意义较男性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25-OH-VD)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沧州市中心医院2017年3月~2018年12月收治的疑似为冠心病312例患者,年龄范围为42~80岁,将无冠心病的98例做为对照组,确诊为冠心病的214例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组)7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组)124例。征得患者同意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按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65例和多支病变组77例。对比分析其收缩压(SPB)、舒张压(DPB)、25-OH-VD、高敏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葡萄糖(GLU)、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结果观察组hs-CRP、TC、TG和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5-OH-VD、HDL-C、SPB和DPB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25-OH-VD水平明显低于S组,hs-CRP和TG水平明显高于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支病变组25-OH-VD水平明显低于单支病变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25-OH-VD随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增加而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血清25-OH-VD筛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补充维生素D,为冠心病的早期预测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血脂变化特点.方法 267例疑诊或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根据病史、实验室检查及CAG分三组:冠脉正常组、急性心肌梗死组、非急性心肌梗死组.所有患者均于入院次日化验血脂.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早期(发病24~36 h内)血脂水平已出现明显变化: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A均下降.与冠脉正常组相比,TC、TG、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非急性心肌梗死组相比,TC、LDL-C、Apo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血脂TC、HDL-C、LDL-C、ApoA降低,不应以此时的水平作依据,而应早期积极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与血尿酸和血脂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血脂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 [方法]比较某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52例和健康体检者322名的血尿酸、血脂水平. [结果]冠心病组血尿酸、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高血尿酸、高甘油三酯、高胆固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血尿酸与甘油三酯呈正相关. [结论]血尿酸、血脂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脂素水平,探讨内脂素水平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1年1-6月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220例(冠心病组),其中稳定型心绞痛74例(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86例(心肌梗死组),选取健康体检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各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相关生化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内脂素水平.比较各组血清生化指标与内脂素水平,分析血清内脂素水平与各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内脂素水平为(34.07±5.51)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22±3.17)μg/L(P<0.05).不同类型冠心病组血清TC、LDL-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血清TG、HDL-C、内脂素水平[(1.44±0.27) mmol/L、(1.16±0.12) mmol/L、(21.36±3.35)μg/L,(1.84±0.32) mmol/L、(1.01±0.08) mmol/L、(27.78±447)μg/L,(2.31±0.34) mmol/L、(0.93±0.06) mmol/L、(33.14±5.66)μg/L]与对照组[(0.93±0.25)mmol/L、( 1.48±0.24) mmol/L、( 13.22±3.17)μ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血清TG、Gensini积分、血清内脂素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HDL-C明显低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组Gensini积分、血清内脂素水平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HDL-C明显低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冠心病组的血清内脂紊水平与TG和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P<0.05或< 0.01),与HDL-C呈负相关(P< 0.01),与TC和LDL-C无相关性(P>0.05).结论 外周血内脂素水平的升高可能是冠心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其水平的变化可以较好地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脂和凝血功能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病中的作用及两者的关系.方法 本文对220例冠心病患者和70例无冠状动脉病变对照者的血浆测定血浆脂蛋白a [LP(a)]、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D-二聚体(D-D)、血浆纤维蛋白原(Fg)水平,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冠心病组分为单支和多支病变组,观察其与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老年冠心病组血脂水平和血浆Fg、TAT、D-D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指标均明显升高(P<0.05).Fg、LDL-C、LP(a)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OR分别为1.17、1.10、和1.04、P<0.05).结论 Fg、LDL-C和LP(a)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子;血浆Fg、TAT和D-D浓度的监测对体内高凝状态和冠心病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冠心病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冠状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212例冠心病疑诊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同时测定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激素(TT4)、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SH),空腹血糖(FPG)及胰岛素(FINS)、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24h尿微量白蛋白(24 hMAU).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58例)及非冠心病组(54例),再进一步根据病变血管数将冠心病组分为1支血管病变组(1组,60例)、2支血管病变组(2组,42例)、3支以上血管病变组(3组,56例).结果 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冠心病组TT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明显下降,FPG、HbA1c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亚组分析中,3组TT3、HDL-C明显下降,FPG、2hPG、Hb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TT3、HDL-C呈直线负相关,与年龄、HbA1c、LDL-C、HOMA-IR、2h PG、收缩压(SBP)呈正相关.年龄、性别、HbA1c、LDL-C与冠状动脉狭窄支数呈独立相关.结论 在甲状腺功能正常时,TT3水平与冠心病及冠状血管病变支数呈负相关,但非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主动脉根部血血管紧张素II(AngII)、醛固酮(ALD)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并探讨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88例患者入院后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脉狭窄程度的评分(Gensini评分),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冠状动脉狭窄组53例(冠心病组)和非冠状动脉狭窄组(冠状动脉造影提示无任1支病变超过50%)35例(对照组),根据造影结果进一步将冠脉狭窄组分单支病变组(18例)、2支病变组(23例)、3支病变组(12例),冠状动脉造影时经造影导管于主动脉根部采集血标本,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血浆AngII、ALD水平,比较冠心病组与对照组AngII、ALD水平的差异及其冠脉病变程度与AngII、ALD水平变化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血浆AngII、ALD水平高于对照组,AngII(pg/mL)为(43.69±8.00)对(30.59±4.02),ALD(pg/mL)水平为(93.39±14.18)对(64.43±8.47);冠心病组主动脉根部血浆AngII、ALD(pg/mL)水平在单支病变、2支病变、3支病变分别为(38.52±5.92),(84.15±13.54);(43.92±6.13),(95.03±11.38);(50.98±8.46),(104.12±11.69),多重比较及AngII、ALD水平与Gensini积分相关性分析提示,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AngII、ALD水平逐渐身高,3支病变高于2支、单支病变(P<0.05),2支病变高于单支病变(P<0.05)。结论冠心病组主动脉血浆AngII、ALD水平较对照组升高,血浆AngII和ALD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提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RAAS系统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尿酸检测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住院治疗的257例冠心病患者,符合ACC/AHA冠心病诊断标准.将患者依据病变分为ACS组(157例)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00例),并与同期健康者6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记录三组体质指数(BMI)、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史等临床指标,检测其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尿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CS组及SAP组BMI、有高血压病史率、尿酸、TG、TC、LDL-C均显著增高,HDL-C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ACS组尿酸及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较SAP组显著增高[(397.88±90.07) μmol/L比(364.40±86.15)μmol/L,(6.48±1.59)分比(3.61±0.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尿酸、BMI、TG及LDL-C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038、0.057、0.129、0.461,P<0.05),HDL-C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呈负相关(r=-0.015,P<0.05).结论 血尿酸与ACS发病及ACS冠状动脉损害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绝经后女性的血清胆红素及血脂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探讨其预测老年女性冠心病发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16例疑似冠心病的绝经后女性患者行冠脉造影并测定血清胆红素及血脂水平,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衡量冠脉造影结果。依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各组间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评分独立相关(其偏相关系数分别为-2.333,P0.01;-1.234,P0.05)。结论血清胆红素及血脂代谢紊乱可能参与了绝经后女性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血清胆红素和血脂的检测对预测评估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