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提高离子交换树脂对电镀废水中镍离子的去除效率,选用732、D751和CH-90Na三种离子交换树脂吸附电镀废水中Ni(2+),考察了pH、温度和杂质离子强度的影响,评价其吸附性能。结果表明,3种离子交换树脂吸附Ni(2+),考察了pH、温度和杂质离子强度的影响,评价其吸附性能。结果表明,3种离子交换树脂吸附Ni(2+)的最佳pH为5~6,温度对732、D751型树脂的影响较小,杂质离子对732型树脂吸附容量影响较大,D751、CH-90Na型树脂对Ni(2+)的最佳pH为5~6,温度对732、D751型树脂的影响较小,杂质离子对732型树脂吸附容量影响较大,D751、CH-90Na型树脂对Ni(2+)具有更高的选择性。改变初始浓度和吸附反应时间,探究了3种离子交换树脂的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过程,发现3种离子交换树脂均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且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说明其对Ni(2+)具有更高的选择性。改变初始浓度和吸附反应时间,探究了3种离子交换树脂的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过程,发现3种离子交换树脂均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且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说明其对Ni(2+)的吸附属于单分子层吸附和定点吸附、吸附过程主要是离子交换控制的,D751型树脂饱和吸附容量最大且为123.9 mg/g。综合考虑,D751型树脂可以作为处理含镍废水的最佳离子交换树脂。  相似文献   

2.
几种离子交换树脂对电镀废水中Ni~(2+)的吸附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离子交换树脂对电镀废水中镍离子的去除效率,选用732、D751和CH-90Na三种离子交换树脂吸附电镀废水中Ni~(2+),考察了pH、温度和杂质离子强度的影响,评价其吸附性能。结果表明,3种离子交换树脂吸附Ni~(2+)的最佳pH为5~6,温度对732、D751型树脂的影响较小,杂质离子对732型树脂吸附容量影响较大,D751、CH-90Na型树脂对Ni~(2+)具有更高的选择性。改变初始浓度和吸附反应时间,探究了3种离子交换树脂的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过程,发现3种离子交换树脂均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且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说明其对Ni~(2+)的吸附属于单分子层吸附和定点吸附、吸附过程主要是离子交换控制的,D751型树脂饱和吸附容量最大且为123.9 mg/g。综合考虑,D751型树脂可以作为处理含镍废水的最佳离子交换树脂。  相似文献   

3.
分别用羟基氧化铁、氢氧化钠、甲醛对茶叶渣改性,用其对Cr(Ⅵ)废水进行吸附,探讨了铬废水初始浓度、溶液p H、吸附剂用量、吸附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吸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醛改性茶叶渣吸附效果最好;吸附剂用量为0.75 g,铬废水初始浓度为50 mg/L,吸附时间为70 min,溶液p H为5,吸附温度为40℃时,茶叶渣的吸附率最佳,吸附率可达到96%。甲醛改性茶叶渣对Cr(Ⅵ)废水的吸附过程更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平衡吸附量为2.25 mg/g。  相似文献   

4.
改性茶叶渣对含Cr(Ⅵ)废水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用羟基氧化铁、氢氧化钠、甲醛对茶叶渣改性,用其对Cr(Ⅵ)废水进行吸附,探讨了铬废水初始浓度、溶液p H、吸附剂用量、吸附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吸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醛改性茶叶渣吸附效果最好;吸附剂用量为0.75 g,铬废水初始浓度为50 mg/L,吸附时间为70 min,溶液p H为5,吸附温度为40℃时,茶叶渣的吸附率最佳,吸附率可达到96%。甲醛改性茶叶渣对Cr(Ⅵ)废水的吸附过程更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平衡吸附量为2.25 mg/g。  相似文献   

5.
采用氨基-过硫酸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将单体甲基丙烯酸(MAA)接枝聚合在三聚氰胺-尿素-甲醛(MUF)树脂表面,制备接枝材料MUF-g-PMAA,将其低温炭化得到性能稳定的炭化材料,研究了其对Cu2+的吸附性能,考察了温度、p H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 H=5.0、温度30℃条件下,PMAA-g-MUF对Cu2+的吸附容量达36.1 mg/g;吸附容量随p H值增大而增加,随温度升高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6.
《应用化工》2017,(1):101-105
利用微波辅助盐酸改性的滑石为吸油剂,研究了其对模拟植物油废水溶液的吸油性能、等温吸附模型和吸附动力学。考察了吸附时间、p H、模拟植物油废水溶液的初始浓度、改性滑石投加量等因素对模拟植物油废水溶液吸油的影响。对改性滑石进行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IR)表征。结果表明,吸附平衡时间30 min,改性滑石投加量7 g/L,中性条件下吸油效果最佳。25℃下,改性滑石对模拟植物油废水溶液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最大吸附量为3.92 mg/g。  相似文献   

7.
以钛酸四丁酯和乙酸锂为原料,采用醇盐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偏钛酸锂前驱体,经酸浸脱锂后得可选择性富集锂的离子交换剂,对前驱体及离子交换剂的晶相及选择性富集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固液比为4 g/L,p H=12.8,纯Li溶液初始浓度200 mg/L,35℃恒温振荡条件下吸附3 h,Li2Ti O3(H)对Li+吸附容量为33.5345 mg/g.吸附过程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描述,属自发放热吸附反应.  相似文献   

8.
为使养猪废水中的氮磷等以植物营养液的形式得以资源化利用,并有效去除其中重金属污染物,对木质、煤质、杏壳和椰壳4种活性炭进行柠檬酸改性,并考察对养猪废水厌氧发酵液中Cr(VI)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4种改性活性炭中椰壳活性炭对Cr(VI)的吸附率最高。在常温、p H为4、吸附6 h、0.6 g的改性椰壳活性炭处理质量浓度50mg/L的Cr(VI)溶液,吸附率为100%,是原椰壳活性炭对Cr(VI)吸附率的2.3倍。吸附过程遵循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最大吸附容量7.933 mg/g,是原活性炭5.9倍;且改性活性炭对Cr(VI)的吸附符合准2级动力学模型。优化吸附条件下,改性椰壳活性炭对实际养猪废水厌氧发酵液中吸附Cr(VI)去除率提高近50个百分点,达到了61.32%。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大孔阴离子交换树脂对有机胺吸收剂中SO_4~(2-)的吸附相平衡和动力学.结果表明,D296型树脂对SO_4~(2-)具有良好的吸附选择性,303 K下的吸附容量达120 mg/g;吸附平衡符合Langmuir等温方程;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由液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10.
通过比较5种不同极性的大孔树脂对刺五加中总黄酮的吸附性能,筛选出吸附效果最佳的树脂,对其进行静态吸附研究。并进一步通过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其吸附规律。结果表明,D301R树脂吸附效果最好,在25℃、5 h、固液比为3:40的条件下,吸附量能达到56.89 mg/g。根据动力学结果,其吸附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通过采用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进行拟合不同温度下D301R大孔树脂对刺五加中总黄酮的吸附过程,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拟合度更高,说明该吸附为单分子吸附。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各种粉煤灰改性方法对电厂脱硫废水中Cl~-的去除效果,发现采用粉煤灰和氧化钙混合焙烧得到的改性粉煤灰效果最佳。结果表明,在改性粉煤灰投加质量浓度为10 g/L,吸附时间为2 h,振荡水温为40℃,Cl~-初始质量浓度为15 g/L的条件下,改性粗灰和细灰对废水中Cl~-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52.4%和50.1%。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方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属于单分子层吸附,改性粗灰和细灰饱和吸附容量分别为370.37、322.58mg/g,吸附过程较慢。  相似文献   

12.
以植酸改性玉米秸秆与丙烯酰胺、乙烯基吡咯烷酮、衣康酸接枝共聚合成了植酸改性玉米秸秆复合高吸水树脂(PCS-SA),并将其用于亚甲基蓝(MB)水溶液的吸附,研究了MB初始质量浓度、pH值、温度对MB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对MB吸附过程进行了热力学等温线和动力学拟合,采用SEM对PCS-SA的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B吸附容量和吸附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随着MB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加,MB的吸附容量不断增大。当MB初始质量浓度为1 400 mg/L,pH为7.0时,MB吸附容量达1 317 mg/g。MB溶液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3.
利用十六烷基二甲基羟乙基溴化铵对钠基蒙脱土(MMT)进行离子交换改性,制得有机蒙脱土(OMMT),并通过FT-IR、XRD对MMT改性前后的结构进行表征。通过静态吸附试验,探究OMMT对单宁酸(TA)的吸附条件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OMMT吸附TA对pH值有较大的依赖性,吸附最佳pH值在4.0左右;吸附平衡时间为6h,吸附动力学曲线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用Langmuir方程比Freundlich方程能更好地描述;在pH值为4.0、TA初始浓度为500 mg/L、温度为20℃时,最大吸附容量为181.6mg/g;热力学参数ΔG、ΔH均为负值表明吸附为自发的放热过程。在饱和吸附和解吸重复7次后,再生OMMT吸附容量下降不到20%。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氧化石墨烯(GO)的比表面积和吸附性能,采用氢氧化钾对GO进行高温固相活化,制备出活化氧化石墨烯(GOKOH),并将其用于对水中阴离子染料甲基橙(MO)的吸附研究。结果表明,GOKOH的比表面积可达672.48 m2/g。GOKOH能在较宽的p H范围内实现对MO的高效去除,去除率高达94.87%,吸附平衡时间约为150 min。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拟合的理论平衡吸附容量分别为549.87 mg/g和549.45 mg/g,Langmuir模型的饱和吸附容量为632.91 mg/g。该吸附过程受边界层扩散与颗粒内扩散两个步骤控制,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并主要以化学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15.
改性稻壳吸附亚甲基蓝模拟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研究了稻壳改性条件对改性稻壳吸附亚甲基蓝模拟废水效果的影响,得到稻壳改性的最优条件,并对改性稻壳的吸附机理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氢氧化钠改性稻壳的最优条件:NaOH质量浓度为80 g/L、改性时间为50 min、液固比为20∶1、改性温度为50℃,此条件下改性稻壳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为96.7mg/g,比改性前提高了6倍多,吸附效果明显优于原稻壳。吸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6.
通过静态实验探究了吸附剂用量、氯离子浓度、磷酸盐浓度对D301树脂吸附废水中草甘膦的效果影响,同时研究了该吸附过程的动力学、等温线。结果表明,废水中草甘膦氯离子和磷酸盐浓度越高,D301树脂吸附效果越差,草甘膦去除率越低。该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方程,为单层吸附,最大吸附量约为181.8 mg/g,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动态实验结果表明,当D301树脂吸附草甘膦达到穿透体积时,草甘膦去除率为79.3%。  相似文献   

17.
《应用化工》2020,(1):28-33
用大孔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发酵液中的有机酸盐和1,3-丙二醇(1,3-PDO)。考察温度、树脂用量、pH等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D311树脂对乙酸钠和丁二酸钠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优化后吸附条件:温度45℃,pH=6,每100 mL溶液树脂用量为5 g。为了降低D311树脂对1,3-PDO的吸附,采用溴乙烷进行烷基改性,得到了高脱盐低1,3-PDO吸附的改性树脂。热力学研究表明,改性前后的D311树脂对1,3-PDO的吸附符合Langmuir方程,并且均是自发吸热的熵驱动的吸附过程。动力学研究表明,改性前后的D311树脂对1,3-PDO的吸附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烷基化改性使得活化能由4.4 kJ/mol提高到6.6 kJ/mol,有利于降低树脂对1,3-PDO的吸附。  相似文献   

18.
《应用化工》2022,(1):28-32
用大孔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发酵液中的有机酸盐和1,3-丙二醇(1,3-PDO)。考察温度、树脂用量、pH等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D311树脂对乙酸钠和丁二酸钠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优化后吸附条件:温度45℃,pH=6,每100 mL溶液树脂用量为5 g。为了降低D311树脂对1,3-PDO的吸附,采用溴乙烷进行烷基改性,得到了高脱盐低1,3-PDO吸附的改性树脂。热力学研究表明,改性前后的D311树脂对1,3-PDO的吸附符合Langmuir方程,并且均是自发吸热的熵驱动的吸附过程。动力学研究表明,改性前后的D311树脂对1,3-PDO的吸附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烷基化改性使得活化能由4.4 kJ/mol提高到6.6 kJ/mol,有利于降低树脂对1,3-PDO的吸附。  相似文献   

19.
对原始活性炭和水厂污泥提取的金属改性的活性炭吸附硝酸盐氮的性能进行了探究.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分析表明,活性炭表面负载了Al、Fe等元素,Fe的负载量为4.61 mg/g,Al的负载量为13.80 mg/g,改性后活性炭比表面积有所下降.改性活性炭对硝酸盐氮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Langmuir吸附等温...  相似文献   

20.
《应用化工》2016,(5):876-881
以煤矸石、石灰石和氯化铝为原料,制备呈碱性的复合吸附剂和呈中性的复合吸附剂,处理含铅(Ⅱ)废水,结果表明,碱性吸附剂的最佳吸附条件为投加量0.5 g,吸附时间60 min,p H为1,反应温度为25℃时,此时吸附量为7.62 mg/g,去除率为96.68%;中性吸附剂的最佳吸附条件为投加量0.5 g,吸附时间80 min,p H为1,反应温度25℃,此时吸附量达到7.19 mg/g,去除率为85.40%。碱性复合吸附剂吸附含铅(Ⅱ)废水能较好的与准二级动力学拟合,中性复合吸附剂吸附含铅(Ⅱ)废水能较好的与准一级动力学拟合。采用Freundlich方程描述碱性复合吸附剂吸附低浓度和高浓度含铅(Ⅱ)废水,用Langmuir方程描述中性吸附剂吸附低浓度含铅(Ⅱ)废水,用Temkin方程描述中性吸附剂吸附高浓度含铅(Ⅱ)废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