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正>日前,天津市工信委稽查总队联合北京市节能监察大队、河北省节能监察监测中心组成联合监察组,共同派出执法队伍,对坐落在河北省涉县的天津天铁冶金集团开展跨区域联合执法。这是京津冀三地自4月份签署《京津冀节能监察合作框架协议书》后实施的首次联合执法行动。联合监察组通过调取企业产品产量和能源消耗台账、抽查三级计量器具配备、检查能源管理制度、查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节能环保产业迎来了发展的重大机遇,三地交流协作,共同治理雾霾已成为节能工作的重点。为了不断推广和应用适合区域的技术和模式,天津将鼓励包括民营资本和民营企业在内的更多主体进入到节能环保领域。使节能减排领域的领先技术与先进模式,"抱团"走出去,进一步服务京津冀联手"治霾"。  相似文献   

3.
<正>自国家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战略以来,京津冀区域及三地各自的发展一直牵动着外界的关注,特别是以交通一体化与环保一体化为突破口,以产业一体化为重点的规划令人瞩目。京津冀区域的协同发展,不仅明确了各自的产业格局及发展方向,同时将为区域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深化发展,协同创新,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将要共同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正>中关村的节能环保企业有望在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大放异彩。这是京津冀三地日前共同推出的《发挥中关村节能环保技术优势推进京津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方案》带来的利好。方案提出的重点任务包括推进智慧环保平台建设,推进区域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推广高效节能技术,以及推动新能源与能源互联网应用等。据有关专家介绍,中关村节能环保与新能源产业  相似文献   

5.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提出的国家重大战略,要求在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构建三地协同的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倍显紧迫。文章分析了现阶段京津冀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区域生态环境一体化治理的客观必要性,初步提出了京津冀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构想,主要包括高度协同的区域发展战略、基于“三线一单”的环境准入制度、全局性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协调联动的区域污染防治机制、全方位的环保监督考核问责制度和社会参与的市场调节体系,以期为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率先突破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出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纲要,明确了区域发展的目标、区域发展的定位、实施路径等重要问题。河北省作为重要生态支撑区,省内大气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河北省定位的实现,而大气污染的法律治理机制是前提和基础,因此如何在三地一体化协同发展下,实现依法治理就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京津冀水源生态涵养区位于河北张承(张家口、承德)地区,是京津冀地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水源地。目前,京津冀水源生态涵养区建设面临自然、发展、市场、投资、政策五大困境,直接影响、制约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本文从战略抉择、规划编制、资源定价、产业支撑、资金筹措、政策保障、素质提升、合作交流八个方面对京津冀水源生态涵养区建设提出了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低碳创新发展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也是京津冀地区应对生态环境问题的现实要求。目前,京津冀地区已初步形成低碳创新协同发展格局。本文根据瑞士学者Bergek提出的创新系统功能分析框架,发展了区域低碳创新系统功能分析框架,分析了京津冀地区低碳创新系统的诱导和阻碍机制,以期为京津冀低碳创新协同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清洁生产是联合国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先进机制,也是北京市深入推进节能减排、优化产业结构的一项重要政策。本文介绍了自1993年至今北京市清洁生产结合不同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分别服务于工业可持续发展、服务业绿色发展及大气污染治理三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及效果。文章总结了北京市清洁生产推进措施及成效,分析了无低费方案和中高费方案对节能、节水和污染物减排的贡献率。结合新时期北京打造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建设雄安新区等历史发展新要求,提出了清洁生产助力首都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搭建京津冀协同发展促进平台、推动雄安建设"绿色、智慧"新区的具体建议,旨在通过清洁生产提高城市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0.
要闻     
正近日,京津冀三地联合印发《京津冀能源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这是首个聚焦京津冀三地能源发展的行动计划,并首次提出68项项目清单,明确了时间节点,该计划提出,2020年京津冀煤炭消费力争控制在3亿吨左右。  相似文献   

11.
<正>主题为"京津冀一体化与全国碳市场"的第六届地坛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全国碳市场建设。京津冀三地坚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理念,力争成为推进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导区和示范区。北京已与天津、河北等省市签订了"跨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合作研究协议",并与河北省承德市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跨区域交  相似文献   

12.
河北生态环境建设与京津协同发展障碍因素及思路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就河北生态环境建设与京津协同发展中障碍因素进行初步探讨,并提出破解障碍因素的具体思路建议。在对行政区划、产业发展、环境与发展的矛盾、市场化资源配置机制、环京津贫困带及环境属地管理模式六大障碍因素分析基础上,认为河北生态环境建设与京津协同发展,要站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高度,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框架下统筹规划,确立以市场为纽带的新型合作关系,实现区域内各方的密切配合、通力合作。以此为理念,提出破解河北生态环境建设与京津协同发展障碍因素的几点思路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三地在部分区域和小流域探索水环境协同治理,取得一定成效。但水污染治理仍处于"各管一段"的碎片化状态,水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建议加快推动建立京津冀水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建立高层权威的领导推进机制和工作机制,制定"京津冀及海河流域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建立全域统一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建立区域流域整体性精细化协同管理机制,完善区域流域生态补偿和市场交易机制,健全水污染联防联治责任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14.
行业观察     
<正>节能环保科技成京津冀技术交易主力记者近日从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了解到,京津冀协同创新正持续发力,能源环保、城市发展等区域发展重点领域受到关注。上半年,北京流向津冀节能环保科技相关领域技术合同56.9亿元,同比增长达149.8%。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协同推进雄安新区等重点区域建设,共建创新要素与资源平台,助推津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区域创新发展。2014年以来,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纵深推进,北京输出到津冀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就京津冀协同发展发表重要指示,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根据我国国情和国家中长期发展目标,结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改革纲要提出的一项高瞻远瞩的区域发展战略,这一战略必将对天津滨海新区未来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而,滨海新区亟需把自身的开发开放与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两大战略叠加起来。抢抓协同发展契机、促进自身改革发展将是滨海新区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6.
<正>从市科委获悉,"2016年京津冀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示范工程"日前启动实施,将通过整合京津冀三地资源,在空压机系统节能、加热炉节能、废酸和废水深度处理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2016年京津冀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示范工程"日前启动实施,将通过整合京津冀三地资源,在空压机系统  相似文献   

17.
《环境保护》2014,(15):2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大气污染已从单纯的环境问题上升为民生问题。京津冀地区位于东北亚中国地区环渤海心脏地带,是全国主要的高新技术和重工业基地,也是我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区域。2013年以来,国家多部委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要求全面改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空气环境质量,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大气污染联合防治成为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会议指出,要把治理大气污染和改善生态环境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突破口,率先在大气污染协同防治上取得进展,通过区域协同发展统筹治理大气污染。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推进的关键一年。明确任务,制定实施协同发展2016年工作要点。工作要点明确了今年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的总体思路,即以全面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为工作主线,更加突出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一战略核心,持续推进交通、生态、产业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进一步强  相似文献   

19.
正雾霾已成为制约京津冀区域绿色发展所面临的突出环境问题。因而,治理大气污染便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生态环境保护需要率先突破的重点。自《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发布,区域大气污染协作机制正  相似文献   

20.
京津冀联手治霾需系统深化联防联控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桂敏 《环境保护》2014,(16):41-43
京津冀区域是我国大气污染的重灾区。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为京津冀联手治霾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文章分析指出尽管目前三省市主要排放源存在较大差异,但三省市的大气污染均已呈现出多种污染物并存的复合型污染特征,亟需通过全面系统地深化区域联防联控的机制、目标、措施和手段,推进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