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制备多孔壳聚糖膜的新方法:选择性酶解原位成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溶菌酶对中等脱乙酰度壳聚糖的选择性降解,将其与高脱乙酰度壳聚糖以不同比例混合浇铸成膜.考察了降解过程中材料的失重和溶液还原糖含量的变化,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了混合膜的成分改变和降解过程中膜的变化,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混合膜降解后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壳聚糖混合膜中的中等脱乙酰度壳聚糖被溶菌酶选择性的降解,而且当混合膜中该组分含量为0.5时,降解后膜表面及内部均产生了互相贯穿的纳米尺寸的孔,剩余的高脱乙酰度成分表现为纳米尺寸的纤维.该方法通过壳聚糖的选择性酶解原位成孔,为制备纳米结构的多孔壳聚糖膜提供了一个新颖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采用流动电势技术、 接触角技术及表面轮廓技术分别考察了由不同脱乙酰度壳聚糖制备的海藻酸钠/壳聚糖(ACA)膜的表面电荷分布、 表面亲疏水性、 表面粗糙度, 并以纤维蛋白原为模型, 采用静态吸附实验技术考察了表面性质对蛋白在ACA微胶囊表面的吸附量及吸附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 ACA微胶囊表面净电荷为负, 表面正电荷随脱乙酰度的降低而减少。由脱乙酰度60%~90%壳聚糖制备的ACA膜的表面接触角均为70°左右, 且无显著性差异。ACA微胶囊表面呈颗粒状结构, 表面粗糙度随壳聚糖脱乙酰度的降低而减小。蛋白吸附分析表明, "棒状"的纤维蛋白原分子以"侧向"和"直立" 2种形式吸附于ACA微胶囊表面。当壳聚糖脱乙酰度较低时, 蛋白吸附量较小, 且此时蛋白多以"直立"形式吸附。以上结果表明, 由壳聚糖脱乙酰度带来的ACA微胶囊表面性质差异不仅影响了蛋白吸附量, 而且影响了蛋白吸附方式。   相似文献   

3.
不同脱乙酰度壳聚糖的制备及结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壳聚糖目前是天然可降解医用材料的研究热点,但因脱乙酰度(D.D.)为60%~80%的壳聚糖难于制备,国内外对不同脱乙酰度壳聚糖的生物相容性研究少见报导.探索了不同脱乙酰度壳聚糖的制备工艺及D.D.对壳聚糖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不同脱乙酰度壳聚糖降解产物对内皮细胞行为的影响做准备.方法:以高脱乙酰度壳聚糖为原料制备中、低脱乙酰度壳聚糖,用酸碱滴定法测定D.D.,粘度法测定分子量,傅利叶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法分析晶体结构.结果:制备得到的壳聚糖D.D.分别为54%、61%、63%、70%、80%;D.D.降低使壳聚糖分子量增加,结晶度降低,水溶性和成膜性能改善.表明在乙酰化反应中控制均相条件和乙酸酐用量,能解决D.D.在60%~80%间的壳聚糖难制备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壳聚糖的水溶性,通过一种简单的均相介质中N-乙酰化方法制备了水溶性壳聚糖。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和X射线衍射仪表征了水溶性壳聚糖的脱乙酰度(DD)、官能团结构和结晶状态,进一步分析了其水溶机理。初步验证了水溶性壳聚糖用于微囊化细胞培养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水溶性壳聚糖脱乙酰度为56%,在乙酰化过程中,晶体的结晶度降低而形成无定形结构是其水溶的主要原因;细胞在水溶性壳聚糖制备的微胶囊中保持良好的活性,在培养过程中逐渐聚集成团生长。  相似文献   

5.
羟丙基壳聚糖纳米微粒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宇尚晓娴  蒋丰兴 《功能材料》2007,38(A05):1921-1922
将壳聚糖与环氧丙烷反应,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制备出取代度为0.56的羟丙基壳聚糖。改性后的羟丙基壳聚糖水溶性增强,将其配制成适当浓度的水溶液,利用离子凝胶法,与一定浓度的多聚磷酸钠反应,形成了粒径在500~700nm的羟丙基壳聚糖纳米微粒,TEM图像显示制备出的纳米微粒形状规整。  相似文献   

6.
使用高脱乙酰度壳聚糖制备了靶向药物载体-叶酸改性壳聚糖微球。首先通过碱法制备了高脱乙酰度的壳聚糖,采用酸碱滴定法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脱乙酰化处理后的壳聚糖脱乙酰度高达93.8%。然后以高脱乙酰度壳聚糖制备了叶酸改性壳聚糖,创新性地发现用1∶1的二甲基亚砜和水的混合溶剂可以得到壳聚糖和叶酸反应的均相体系。通过不同的改性方案,得到了不同改性程度的壳聚糖,改性程度分别达到了2.60%、5.10%、8.75%和9.49%。最后用三聚磷酸钠交联制备了叶酸改性壳聚糖微球,并用激光粒度仪系统地分析了三聚磷酸钠和改性壳聚糖的用量比例及浓度对微球的粒径、Zeta电位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三聚磷酸钠与改性壳聚糖的比值增大,微球的粒径和Zeta电位都增大,当比值增加到一定的程度,微球的粒径会快速增加。对三聚磷酸钠和改性壳聚糖加入浓度的研究,发现浓度的增大将导致粒径的增大和Zeta电位的降低。  相似文献   

7.
不同脱乙酰度壳聚糖制备及涂布纸包装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吕勇  宋词  龙柱  戴磊 《包装工程》2013,34(11):1-4
通过壳聚糖与乙酸酐发生N-乙酰化反应,制备了不同脱乙酰度的壳聚糖。利用傅里叶变化红外光谱(FTIR)及紫外光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将不同脱乙酰度壳聚糖在手抄纸上进行涂布,测试了涂布纸的力学性能及抗油脂性能。利用SEM分析了纸张增强及抗油脂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乙酸酐与壳聚糖物质的量比在0.6以下时,脱乙酰度与乙酸酐加入量成线性关系;纸张的力学性能及抗油脂指数随涂布量增加而增加,当涂布量达到4.8 g/m2时,抗张指数提高了50.3%;相同涂布量下,随着脱乙酰度降低,抗张指数逐渐降低;当涂布量超过2.32 g/m2,抗油脂指数增长趋缓;壳聚糖的成膜微观结构对涂布纸的力学性能及抗油脂性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水溶性壳聚糖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高脱乙酰化的壳聚糖为主要原料 ,在乙酸水溶液 -乙醇 -吡啶介质中 ,实现了壳聚糖的 N位均相乙酰化反应 ,制备了脱乙酰度为 5 0 %左右 ,在 p H=1~ 14范围内具有良好水溶性的壳聚糖。重点考察了乙酸酐用量对脱乙酰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 ,当乙酸酐用量与壳聚糖的摩尔比在 2 .0左右时 ,产物的脱乙酰度接近 5 0 % .通过对所用的高脱乙酰度壳聚糖特性粘度 [η]的测定 ,间接得到了产物的分子量为 1.66×10 5左右。对产物进行了 FT- IR及 1H- NMR表征 ,谱图中与乙酰胺基有关的信号均发生了变化 ,表明了乙酰化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研究的目的是讨论采用非均相碱脱乙酰法制备壳聚糖时,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对壳聚糖脱乙酰度(DD)及分子质量(MW)的影响,并建立合适的反应条件,制备具有适当脱乙酰度及分子量的壳聚糖产品。甲壳素是从红虾的残渣中提取的。DD和MW分别由红外光谱及静态光散射仪测定。甲壳素的DD值及MW的测量结果分别为31.9%、5637kDa。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的DD值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反应温度为140℃时制备的壳聚糖的DD值比反应温度为99℃时制备的壳聚糖DD值高。反应温度为99、140℃制备的壳聚糖的加最大值分别92.2%、95.1%。壳聚糖的DD值在反应初期增长较快,随着时间的延长,增长变慢。脱乙酰反应的反应速率及速率常数随反应物DD值的增加而减少。壳聚糖的分子量随脱乙酰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减小。反应温度为140℃时制备的壳聚糖的分子量比反应温度为99℃时制备的壳聚糖的分子量小。反应初期壳聚糖的分解速率为43.6%/h,随着时间的延长其值减小到20%/h,在反应后期,分解反应速率常数增加。  相似文献   

10.
壳聚糖涂膜对荔枝生物热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不同脱乙酰度的壳聚糖涂膜保鲜荔枝,研究了在贮藏过程中,壳聚糖涂膜对荔枝生物热产生和传递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贮藏期内,荔枝的生物热主要由呼吸作用所产生,环境温度越高,呼吸速率越大,产生的生物热越多。随着脱乙酰度(D D)的增大,壳聚糖膜的透水汽率变大,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传递的水汽量和热量增大。壳聚糖的透水汽率越大,其生物热传递性能越好。中脱乙酰度的壳聚糖涂膜荔枝与未涂膜的荔枝比较,前者呼吸速率变化平稳,贮藏期为7d,未涂膜的荔枝贮藏期仅为3d。  相似文献   

11.
郭开华 《硅谷》2010,(19):25-25,34
降解程度不同的壳聚糖具有不同的应用性能。从壳聚糖的水解度和脱乙酰度,比较详细地分析双氧水降解高聚壳聚糖时各工艺因素的影响,为制备各种低聚壳聚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壳聚糖与1,2-环氧丙烷为原料,以四甲基氢氧化铵为催化剂合成羟丙基化壳聚糖(HPCS),之后丙交酯与羟丙基化壳聚糖以不同的比例以钛酸四丁酯(Ti(OBu)4)等为催化剂,在二甲基亚砜中合成羟丙基壳聚糖接枝聚乳酸(HPCS-g-PLLA)。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NMR)、X射线衍射(XRD)和热失重分析(TG)测试等手段对接枝共聚物的物理及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壳聚糖接枝后其结晶性降低,热分解温度从281℃降低到212℃。溶解性实验表明,羟丙基壳聚糖接枝聚乳酸在二甲基亚砜等有机溶剂中有很好的溶解性。  相似文献   

13.
N,O-羧乙基壳聚糖的合成及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壳聚糖与氯丙酸反应,制备了N,O-羧乙基壳聚糖,采用FT-IR、XRD和TGA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N aOH质量分数为15%和反应温度为60℃的条件下,脱乙酰度为90%的壳聚糖与3-氯丙酸(原料比1∶1.5)反应3 h,可制得取代度达0.83的羧乙基壳聚糖。对铜、钴、镍、锌、镉、汞、铅等七种金属离子吸附性能研究发现,羧乙基壳聚糖比壳聚糖有更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4.
不同脱乙酰度壳聚糖接枝丙烯酰胺DMC絮凝剂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脱乙酰度壳聚糖,丙烯酰胺和二甲丙烯酰氧基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原料,选择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体系引发剂,EDTA-2Na作为金属离子螯合剂,合成了壳聚糖接枝丙烯酰胺DMC聚合物;通过红外光谱,电镜扫描对聚合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壳聚糖结构发生了变化,通过在相同条件下比较壳聚糖不同脱乙酰度对接枝率的影响,得出了在脱乙酰度为68.5%时聚合物的接枝率最大为250%,其最佳合成工艺为:m(壳聚糖)∶m(丙烯酰胺)∶m(DMC)=1∶5∶5,引发剂用量为体系质量分数的0.3%~0.4%,其中m(过硫酸铵)∶m(亚硫酸氢钠)=1∶1,温度55 ℃~60 ℃,反应时间为2.5 h~3 h.  相似文献   

15.
壳聚糖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吸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宋伟  施文健  钟晓永  俞芸  陈肖云 《功能材料》2007,38(7):1197-1201
以甲壳素为原料,110℃下浸泡在50%氢氧化钠溶液中间歇反应3h,用蒸馏水洗至中性,60℃烘干,得到产物壳聚糖,经测定产物脱乙酰度>95%,25℃下1%壳聚糖溶液(溶于100ml 1%的乙酸水溶液中)粘度为100mPa·s.研究了吸附条件对吸附容量的影响,在弱酸性水溶液中吸附速度较快,3h后吸附趋于平衡.室温下,pH为4的水溶液中壳聚糖对所试污染物的饱和吸附容量分别为酸性红B 442mg/g、酸性嫩黄G 419mg/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45mg/g、R盐98mg/g.壳聚糖作为一种新型环保材料,具有制备方法简单,对水溶性有机污染物吸附速度快,吸附容量大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采用XRD,TG,DSC表征了壳聚糖的分子结构(包括脱乙酰度、结晶度、玻璃化温度),测定了壳聚糖涂膜液的特性粘度,研究了壳聚糖的结构和使用条件(时间、温度)对壳聚糖涂膜传热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壳聚糖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随其结晶度的增大而升高;脱乙酰度越大、特性粘度越小、玻璃化温度越低,涂膜的热传递速率越快;壳聚糖涂膜的贮藏时间越长,其热传递速率越慢.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专一性壳聚糖内切酶(eCSN)法降解制备低分散度水溶性壳聚糖,并对其特性进行表征,然后通过离子交联法制备乌苯美司-壳聚糖纳米微粒,以激光纳米粒度测定仪测其纳米粒径.所制备的低分散度水溶性壳聚糖水分含量为8.02%,脱乙酰度高达94.6%,粘均分子量为4.3×104,分散度(Pd)为1.06;将其作为药用辅料制备的乌苯美司-壳聚糖纳米微粒分散性好,粒径范围为200~360nm,包封率和载药量高,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可作为优质功能性药用辅料,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8.
目前,将廉价的羟丙基壳聚糖(HPCS)与掺杂态聚苯胺(PANI)联合用作金属缓蚀剂鲜见研究。以羟丙基壳聚糖、苯胺(An)为原料,采用化学氧化法合成了羟丙基壳聚糖掺杂态聚苯胺(HPCS-PANI),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合成产物进行表征,表明合成产物是HPCS-PANI。用失重法、电化学法研究了HPCS-PANI在0.5 mol/L HCl中对Q235碳钢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的HPCS-PANI为吸附型缓蚀剂,在Q235碳钢表面的吸附服从Langmuir吸附等温式,在浓度50 mg/L时对Q235碳钢在0.5 mol/L HCl中的缓蚀效率最大,达88.94%。  相似文献   

19.
壳聚糖-甘油磷酸钠温敏凝胶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壳聚糖-甘油磷酸钠温敏凝胶,讨论了壳聚糖的脱乙酰度,浓度和β-GP的浓度等工艺参数对温敏凝胶理化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表征了温敏凝胶材料的成分组成和微观结构,讨论了该体系的自凝化机理.  相似文献   

20.
壳聚糖H2O2法降解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着重讨论了壳聚糖的主要降解方法及使用氧化降解法制备低聚壳聚糖的情况.采用正交设计,探讨降解条件对产物脱乙酰度、特性粘度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