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膀胱出口梗阻对逼尿肌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宇  宋波 《重庆医学》2004,33(1):124-127
膀胱出口梗阻(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BOO),从尿动力学的角度定义,是指膀胱颈和近端尿道处各种原因导致的尿液流出道阻力升高,而一般认为的自膀胱颈出口至尿道外口之间任一部位出现的梗阻,应当称为下尿路梗阻(lower urinary tract obstruction,LUTO),而BOO正是LUTO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1].研究BOO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多种常见的下尿路泌尿外科疾病的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BOO的主要危害在于常导致膀胱逼尿功能改变,继而产生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因此研究BOO后逼尿肌功能改变一直是泌尿外科实验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本文针对近年来关于BOO后逼尿肌功能改变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Tedenan(太得恩 )对兔膀胱出口部分梗阻后逼尿肌细胞超微结构的保护作用。方法 新西兰雄性白兔 2 0只 ,分 4组 ,每组 5只。建立兔膀胱出口部分梗阻动物模型后两周 ,太得恩治疗组给予太得恩每天 10 0mg/kg喂服 ,花生油组给予花生油 (太得恩赋形剂 ) ,梗阻组不给任何药物。饲养 3周后解剖膀胱 ,测定膀胱容量及重量 ,应用透射电镜分别放大 6× 10 3 倍观察内质网 ,放大 2× 10 4倍观察线粒体。结果 太得恩对兔膀胱出口部分梗阻所致的膀胱壁增生没有明显地抑制作用 ,而对膀胱容量缩小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太得恩组平均每个视野粗面内质网面积为 (1.2 5 9± 0 .2 74 ) μm2 ,对照组为 (0 .2 14± 0 .10 1) μm2 ,梗阻组为 (4 .75 0± 2 .15 2 ) μm2 ,花生油组为 (5 .76 1± 1.775 ) μm2 。单位视野内太得恩组内质网面积明显小于梗阻组及花生油组 (P <0 .0 5 ) ,但是明显大于对照组 (P <0 .0 5 )。太得恩组线粒体相对密度为 1.2 92± 0 .16 4 ,对照组为 1.5 82± 0 .2 86 ,梗阻组为0 .973± 0 .0 73,花生油组为 0 .92 5± 0 .10 2。对照组和太得恩组相对密度比较无明显差异 ,而明显高于梗阻组和花生油组 (P <0 .0 5 )。结论 太得恩对兔膀胱出口部分梗阻后逼尿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具有明显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膀胱出口梗阻(BOO)后逼尿肌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与膀胱重量改变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2003年6月至2005年6月入院患者21例,其中BOO患者16例(BOO组),为住院诊断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对照组5例,为外伤等情况入院并排除有下尿路梗阻病史者,行开放手术治疗。两组术前均行B超检查测定膀胱重量,术中切取膀胱上壁组织,检测膀胱逼尿肌中TGF-β1mRNA的表达,并比较其与膀胱重量的相关性。结果:BOO组与对照组膀胱重量分别为(92.15±34.89)、(56.08±20.35)g,BOO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0.18±0.13)×10^6]相比,BOO组TGF—β1mRNA表达量[(3.60±7.30)×10。]显著增加(P〈0.01);且BOO组中TGF—β1mRNA表达量与膀胱重量改变呈明显正相关(P〈0.05),而对照组无相关性。结论:BOO后膀胱逼尿肌中TGF-β1表达明显增加,其可能在膀胱逼尿肌的功能改变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大鼠膀胱出口梗阻(BOO)后逼尿肌收缩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建立Wistar大鼠BOO模型(BOO 2周组11只;BOO 6周组10只),假手术组(8只)作为对照,测定离体逼尿肌肌条M受体激动剂刺激下收缩力,RT-PCR方法测定逼尿肌中TGFB1 mRNA、bFGF mRNA的表达,ELISA测定尿液中TGFβ1、bFGF 的水平.结果 在1×10-4、1×10-3 mmo/L氯化氨基甲酰胆碱(Carbachol)浓度下BOO 2周组的最大逼尿肌收缩力[(0.96±0.11)、(1.98±0.21)g]大于对照组[(0.85±0.18)、(1.82 ±0.19)g,均P<0.05];大鼠在1×10-5、1×10-4、1×10-3和1 × 10-2 mmol/L Carbachol浓度下BOO 6周组的最大逼尿肌收缩力[(0.19 ±0.02)、(0.65 ±0.06)、(1.12 ±0.08)和(1.40 ±0.19)g]均小于BOO 2周组[(0.24±0.03)、(0.96 ±0.11)、(1.98 ±0.21)和(2.16 ±0.21)g,均P<0.05]和对照组[(0.23 ±0.04)、(0.85 ±0.18)、(1.82 ±0.19)和(2.12 ±0.26)g,均P<0.05].TGFβ1 mRNA在对照组、BOO 2周组、BOO 6周组逼尿肌的表达分别为0.32 ±0.01、0.34 ±0.10和0.72 ±0.21,后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FGF mRNA表达分别为0.10±0.05、0.21±0.07和0.38 ± 0.1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离体逼尿肌收缩力与其TGFβ1 mRNA、bFGF 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BOO 6周组尿中TGFβ1表达[(606±216)μg/mol肌酐]明显高于BOO 2周组[(131 ±49)μg/mol肌酐]和对照组[(107 ±22)μg/mol肌酐,均P<0.05].结论 逼尿肌bFGF mRNA表达随BOO进展持续升高,TGFβ1 mRNA在失代偿阶段表达才明显升高;尿液TGFβ1在大鼠BOO 6周时呈强表达,有可能成为预测BOO后逼尿肌收缩功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膀胱流出道梗阻逼尿肌功能状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彬  黄旭元 《上海医学》2006,29(5):333-336
引起膀胱流出道梗阻(BOO)的原因很多,包括前列腺增大、膀胱颈挛缩、尿道狭窄、肿瘤、结石和先天发育异常等,症状可分为梗阻症状和刺激症状。膀胱壁由肌层、黏膜下组织和黏膜构成,外  相似文献   

6.
兔膀胱出口不同梗阻时间对逼尿肌功能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兔膀胱出口部分梗阻不同时间后逼尿肌功能改变及其超微结构变化。方法 新西兰雄性白兔 2 4只 ,分为A组 (对照组 ) ,B组 (梗阻 5周组 )和C组 (梗阻 2周组 ) ,各 8只。梗阻组手术建成膀胱出口部分梗阻兔模型 ,分别饲养 5周和 2周后解剖膀胱。①测定膀胱重量、容量 ;②检测逼尿肌功能 ;③观察膀胱逼尿肌细胞超微结构。对照组仅行下腹部切口而不建成梗阻模型。结果  (1 )A、B、C组膀胱重量分别为 (3.83±0 .71 )、(1 2 .6 5± 4 .0 1 )、(1 5 .6 3± 4 .0 0 ) g。A、B、C组膀胱容量分别为 (98.1 3± 1 8.1 1 )、(6 9.5 0± 1 0 .2 1 )、(48.1 3± 1 7.1 5 )mL ;(2 )A组单位重量逼尿肌最大张力及最大收缩速度均明显大于B组及C组 (P <0 .0 5或 0 .0 1 ) ;C组单位重量逼尿肌最大张力及最大收缩速度 (除高K+ 液外 )均大于B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3)B组和C组兔逼尿肌细胞中粗面内质网明显扩张 ,线粒体水肿。结论 膀胱出口部分梗阻可引起逼尿肌功能障碍并在短时间内进入失代偿期 ,这一变化有其超微结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引起老年男性膀胱出口梗阻(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BOO)的原因之一。BOO会导致逼尿肌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表现为膀胱逼尿肌代偿性肥大和过度活动,发生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LUTS)及一系列膀胱的功能异常。在膀胱的尿动力学中,超负荷机械张力触发信号导致这些反应。进一步研究表明,机械张力信号可能通过逼尿肌细胞的机械性感受器感应,并与相应的力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联,将物理刺激转变为细胞的生物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B超测定逼尿肌厚度在膀胱出口梗阻(BOO)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56例BOO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30例非BOO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压力-流率测定(PFS)和B超检查.比较两组尿动力学指标、逼尿肌厚度,分析尿动力学指标与逼尿肌厚度的相关性,以PFS诊...  相似文献   

9.
超声测定逼尿肌厚度在无创诊断膀胱出口梗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超声逼尿肌厚度测定在无创诊断膀胱出口梗阻中的应用.方法 106例伴有下尿路症状的患者,在进行压力流率测定过程中,当膀胱容量为250 ml时,应用7.5 MHz高频线纵超声探头进行膀胱前壁逼尿肌厚度测定.通过A-G图进行膀胱出口梗阻的判定,将患者分为梗阻,可疑梗阻及非梗阻组,比较各组的逼尿肌厚度有无差异.应用相对工作特征曲线对逼尿肌厚度测定作为膀胱出口梗阻的诊断工具进行评价.结果 梗阻组65例的逼尿肌厚度(2.61±0.5 mm)明显高于可疑梗阻组(23例,2.0±0.4mm)及非梗阻组(18例,1.8±0.3 mm)(P<0.01),可疑梗阻组及非梗阻组无显著性差异(P=0.16).应用相对工作特征曲线,当临界值≥2.7 mm时,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均为100%,敏感度为39%,阴性预测值为51%.其曲线下面积为(0.880±03).结论 经超声逼尿肌厚度测定诊断膀胱出口梗阻,具有无创、方便、可靠的特点.当临界值≥2.7 mm时,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在一定程度上可取代压力流率测定诊断膀胱出口梗阻,但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试验来证实临界值.  相似文献   

10.
大鼠膀胱出口梗阻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一种理想的大鼠膀胱出口梗阻 (BladderOutletObstruction ,BOO)模型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雌性Sprague Dawley大鼠 2 0只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 10只。实验组大鼠在麻醉下用直径1mm的硬膜外麻醉导管由尿道插入膀胱作支架后 ,沿尿道外口做“O”字形切口切开皮肤 ,游离尿道 ,用 3/ 0丝线结扎游离的尿道 ;对照组仅做插管 ,切开皮肤 ,游离尿道 ,但不结扎尿道。术后 5周 ,测定大鼠膀胱的最大容量和重量 ,并分别取膀胱、输尿管和肾组织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9只实验组大鼠膀胱内有颗粒状或泥沙状结石。实验组的膀胱重量和最大容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和对照组比较 ,实验组大鼠膀胱壁和输尿管肌层明显增厚 ,间质纤维化明显 ,结构紊乱 ;肾小管部分扩张 ,肾间质水肿、纤维化明显。结论 大鼠膀胱出口梗阻后 ,膀胱的形态和功能发生明显改变 ,并同时引起肾和输尿管等上尿路结构的明显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坦索罗辛联合奥昔布宁治疗前列腺增生(BPH)并逼尿肌不稳定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联合用药组13服坦索罗辛0.2mg/次(Qd)+奥昔布宁5ms/次(Bid),对照组口服坦索罗辛0.2mg/次(Qd),持续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平均I—PSS、SSS、QOL评分以及尿流率、残余尿。结果两组均无因药物副作用中途退出者。治疗前,联合用药组和对照组平均I—PSS评分、SSS评分、QOL评分、尿流率以及残余尿量分别为(22.3±1.7)分、(13.5±1.2)分、(4.3±0.8)分、(11.3±4.3)ml/s、(25.2±3.3)ml和(24.3±2.3)分、(13.8±5.3)分、(4.5±1.7)分、(10.5±2.5)ml/s、(28.6±3.8)ml,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平均I—PSS、SSS、QOL评分分别为(12.3±2.1)分、(5.4±0.8)分、(1.8±0.4)分和(15.2±2.5)分、(9.6±2.5)分、(3.9±1.4)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尿流率和残余尿分别为(16.8±2.3)ml/s、(10.8±4.1)ml和(13.6±3.1)ml/s、(16.8±3.1)ml,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哈乐联合奥昔布宁可改善BPH逼尿肌不稳定患者的下尿路症状和生活质量。对轻至中度膀胱出口梗阻(BOO)患者,应用小剂量奥昔布宁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程文  高建平  张征宇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5,18(9):787-789,i0011
目的:对Ca^2+在兔不全梗阻性不稳定膀胱逼尿肌细胞中的变化进行研究。方法:成年同龄雄性新西兰白兔30只,其中15只为膀胱出口不全梗阻8周,尿流动力学证实为不稳定膀胱者为实验组,15只仅手术游离兔膀胱颈而不做结扎梗阻为对照组。模型成熟后,采用急性酶法分离及传代培养的方法获得单个膀胱平滑肌细胞。对培养的第一代细胞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模型膀胱平滑肌细胞静态Ca^2+浓度。结果:静息状态下不全梗阻性不稳定膀胱平滑肌细胞内Ca^2+浓度明显增高(Ca^2+超负荷)。结论:膀胱逼尿肌细胞Ca^2+病理性改变是出现不稳定膀胱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人膀胱出口梗阻(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BOO)后逼尿肌在收缩力、形态学以及酶学上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集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和无BOO者各20例膀胱逼尿肌作为研究对象.测定收缩力、电镜观察超微结构以及用荧光分光度计分别对MDA含量和SOD、NOS、Ca2+ Mg2+ ATP酶的活力进行测定.结论 BOO组逼尿肌收缩力(0.347±0.107)g明显低于对照组(0.598±0.167)g.BOO组逼尿肌中检测到的SOD(13.908 ±1.430)U/mg protein、NOS(1.274 ±0.137)U/mg protein以及Ca2+Mg2+ATP酶(0.903±0.266)μmol Pi/mg protein 活力明显低于对照组逼尿肌的检测值(21.444±1.657)U/mg protein、(1.871±0.240)U/mg protein、(1.523±0.329)μmol Pi/mg protein,BOO组逼尿肌中检测到的MDA含量(2.488±0.383)nmol/mg protein要高于对照组中的检测值(1.872±0.170)nmol/mg protein.电镜观察到BOO组逼尿肌:平滑肌细胞(SMC)扭曲变形,肌丝走行紊乱,密体、密斑数量明显减少;肌细胞内出现大量溶酶体;SMC内线粒体空泡变性或絮状变性,粗面内质网脱颗粒;细胞核同缩,核膜表面呈锯齿状,核内高密度染色质凝聚堆积,已出现细胞调亡改变.结论缺血再灌注损伤参与人逼尿肌功能失代偿的演化过程,以致逼尿SLSL细胞超微结构出现衰亡的改变,收缩力受损,收缩能力减弱,这为保护BOO后逼尿肌收缩功能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大鼠BOO对膀胱逼尿肌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建立能较好模拟膀胱出口梗阻(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BOO)的稳定的大鼠实验模型,探讨对逼尿肌收缩功能及顺应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实验采用Wistar雌性大鼠近端尿道不全结扎法建立BOO模型;采用灌流肌槽,以胆碱类药物(氯化氨基甲酰胆碱carbachol,非选择性M受体激动剂)作为刺激因素,测定离体逼尿肌条的主动收缩功能。充盈期膀胱压力测定检测膀胱顺应性及低压充盈期未容积的变化。结果 2周后手术组膀胱出现典型的梗阻后表现。低压充盈期膀胱容积及膀胱湿重(ml,g)均显著大于假手术组(ml,g)。出现逼尿肌不稳定(Detrusor instability,DI)者收缩力逼尿肌条显著低于假手术组,逼尿肌稳定(Detmsor tstability,DS)者梗阻2周时及梗阻4周时分别表现为高于和低于假手术组。梗阻后不稳定组大鼠逼尿肌呈低顺应性,而稳定组逼尿肌顺应性升高。结论 ①成年Wistar大鼠采用内径1mm的近端尿道不全结扎法,建立的BOO实验动物模型具有方法简便、存活率高、稳定性好等特点,适合于膀胱出口梗阻的相关实验研究。②梗阻后逼尿肌的收缩性有两种改变:不稳定组逼尿肌收缩性受损,稳定组逼尿肌收缩性出现双相性改变,即早期呈代偿性升高,继而降低。③梗阻后膀胱顺应性依逼尿肌稳定性而异:逼尿肌不稳定时呈低顺应性,而逼尿肌稳定组顺应性升高。  相似文献   

15.
经腹超声前列腺体积测量参数与尿动力学结果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uan YJ  Pang ZL  Wei J  Cai ZT  Sun CQ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4):977-979
目的 分析经腹超声测定前列腺相关指标与尿动力学结果的相关性及在诊断膀胱出口梗阻(BOO)的意义.方法 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112例,年龄(69±7)45~85岁.应用经腹超声测定前列腺体积的相关指标,同时行尿动力学检查.将年龄、前列腺3条径线长度、前列腺体积、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等参数与Schafer分级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前列腺体积、上下径、前后径和左右径分别为(48±29)ml、(4.3±1.0)cm、(3,7±0.9)cm、(5.2±0.8)cm.最大尿流率(Qmax)、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和Schafer分级值分别为(6.2±3.2)ml/s、(56±41)cm H2O、3.1±1.8(0~6),IPSS为23±2(15~3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自变量上下径(OR=22.662,P=0.000)、前列腺体积(OR=0.946,P=0.008)、最大尿流率(OR=0.760,P=0.013)对Sehafer分级的作用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经腹超声测定前列腺上下径可初步推断BPH患者的下尿路梗阻情况,尿流动力学检查的Schafer分级可准确评价BOO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4种不同生物力学应力施加装置对体外培养的膀胱平滑肌细胞生长的影响,设计可行的应力施加装置.方法 本研究设计了4种生物力学装置(圆形压力罐,玻璃水柱管,压力培养瓶,张力罐),将体外培养的膀胱平滑肌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施予40 cmH2O(1 cmH2O=0.0981 kPa)持续性的静水压力(或7...  相似文献   

17.
内皮素-1在兔不全梗阻性膀胱平滑肌组织中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内皮素 1 (ET 1 )在兔不全梗阻性膀胱平滑肌组织中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 :运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对 1 0只成年雄性新西兰白兔不全梗阻性膀胱 (实验组 ,梗阻 6周 )及 1 0只同龄雄性新西兰白兔无梗阻性膀胱(对照组 ,术后 6周 )膀胱壁组织 (分为膀胱体部及颈部平滑肌组织 )中ET 1进行研究。 结果 :尿液中ET 1含量实验组较对照组膀胱壁的膀胱体部平滑肌组织ET 1含量明显升高 (P <0 .0 5 )。膀胱颈部平滑肌组织ET 1含量无明显变化 (P >0 .2 )。实验组膀胱重量明显增加 (P <0 .0 0 1 )。 结论 :在兔不全梗阻性膀胱的膀胱壁结构改变及功能紊乱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逼尿肌中神经生长因子与受体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膀胱逼尿肌中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及其高亲和力受体酪氨酸激酶A(tyrosine kinaseA,TrkA)的表达变化。方法:前列腺增生症患者54例,分为逼尿肌稳定组(33例)和逼尿肌不稳定组(2l例)。对照组为15例同期在我院因膀胱癌施行开放手术的男性患者,应用免疫组化观察各组逼尿肌中NGF及其高亲和力受体TrkA的表达。结果:梗阻稳定组与梗阻不稳定组NGF及Trk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对照组、梗阻稳定组及梗阻不稳定组之间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增生致膀胱出口梗阻后膀胱逼尿肌细胞中NGF及TrkA表达水平增高与膀胱逼尿肌不稳定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9.
稳定和不稳定膀胱逼尿肌细胞收缩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Ca^2+在膀胱逼尿肌收缩和舒张调节作用的研究,发现Ca^2+在稳定和不稳定膀胱逼尿肌细胞中有显著性变化。这些变化在膀胱的功能紊乱中是致病因素还是继发改变,尚待进一步探讨。但膀胱逼尿肌细胞的这些特殊变化给了人们治疗不稳定膀胱一个新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