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静注丙种球蛋白在儿科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免疫球蛋白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在化学结构上相似的球蛋白。40年代开始应用的肌肉注射免疫球蛋白主要含免疫球蛋白G(IgG),在治疗和预防病毒性和感染性疾病方面取得满意的疗效。50、60年代用于治疗原发性抗体缺陷病和各种继发性抗体缺陷病及感染易感者。70年代末随着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jectionvenousimmunoglobulin,IVIG)的问世,因其能在短时间内使血液循环中IgG浓度高达正常人水平的3~6倍,极大地提高了抗感染效果。当血浆在高浓度IgG状态下,IVIG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用于抗感染及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现就其在儿科疾病中的应…  相似文献   

2.
背景静脉注射的免疫球蛋白(IVIG)经食品与药品管理局批准可用于以下六方面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原发性免疫缺陷、继发性免疫缺陷、儿童HIV感染、川崎病、骨髓移植受者感染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  相似文献   

3.
儿科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IVIG)的使用原则是对患有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川崎病等自身免疫性和炎症性疾病的儿童进行的免疫缺陷替代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IVIG来自于献血者的血清,通过乙醇分离法去除免疫球蛋白聚集物。制备过程中使用如人白蛋白、氨基乙酸、聚乙二醇、糖类(蔗糖、麦芽糖、葡萄糖等)稳定剂。通过制备过程和添加稳定剂,可以去除或减少免疫球蛋白聚集,使儿童速发性不良反应减少大约90%。IVIG输注后的不良反应分为速发性(出现在输注当时)和迟发性(出现在输注结束后)。输注IVIG的不良反应有发烧、面红、头痛、皮疹、关…  相似文献   

4.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的性质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科学家Cohn和Oncley等用低温乙醇法从人血浆中分离出免疫球蛋白制品(Igs)以来,Igs用作被动免疫制剂,在预防病毒性传染病,如甲型肝炎、麻疹、腮腺炎中的作用引人瞩目。用Igs预防体液免疫缺乏患者的感染也已成为临床实践中的有效手段。然而,此种Igs因其某些物理化学性质的限制,只适合于肌肉内注射。80年代以来,可安全使用的多种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制品(IVIG)相继问世和供市。以Imbach首先报告用大剂量IVIG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相似文献   

5.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败血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疗效已得到肯定。应用于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方面报道甚少,我科于1995年8月1996年2月对60例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及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在术前,后辅以IVIG,对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高机体免疫力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的病毒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80年代,人们普遍认为经低温乙醇分离制备的免疫球蛋白不传播病毒性疾病.80年代初期随着静注免疫球蛋白(IVIG)的问世,临床上用于原发性或继发性免疫缺陷以及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取得了显著效果,IVIG被公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制品.然而随着Lane在1983年对输注IVIG后发生非甲非乙肝炎传播的首次报道后,继后又有了多个国家多个制造厂家的数批IVIG输注后上千例的非甲非乙肝炎传播的相继报道,IVIG的病毒安全性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然而对于可经血/血液制品传播的其它病毒如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人类细小病毒B19、巨细胞病毒(CMV)以及人类朊病毒迄今为止尚未见到经IVIG输注后导致传播的报道,这个现象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 IVIG传播病毒性疾病可能与以下几方面有密切关系:①IVIG的分离纯化工艺;②原料血浆的病毒性抗原、抗体筛选;③IVIG生产工艺中病毒灭活工艺的加入及灭活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正> 近年来,研究人员对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IVIG)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已获得的资料表明,IVIG对许多疾病的治疗有效,应用日益广泛。本文综述IVIG的临床研究和应用,以供参考。(一)感染性疾病临床研究证实,IVIG具有抗细菌、抗病毒、抗内毒素  相似文献   

8.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病毒性心肌炎(VM)为儿科常见的疾病,本病的发病机理目前尚未完全明了,但经研究证实均与病毒感染和免疫损伤有关.本病尚无特效治疗,近年来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在儿科一些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且取得了明显疗效[1],但国内有关IVIG治疗小儿VM的报道很少,我科自1999年以来,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IVIG治疗小儿VM,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第三代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药理学、免疫学作用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过去十年中,临床实际应用静注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的病种较多,效果和耐受性很好.笔者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连续3年进行IVIG临床应用征文活动,收到临床报告263篇,归纳起来使用病种有六类,疗效明显,得到临床工作者的认可.因为IVIG作用机制是一致的,因此就FDA或中国生物制品规程规定的三大类适应证有必要作适当引深,见附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了免疫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静脉内输注丙球(IVIG)可减轻或防止非ABO不相合输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辅助治疗成人获得性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的疗效。方法50例病人随机分组进入本项前瞻性研究,IVIG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25例病人,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体重、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和疾病构成等参数相似。IVIG以400mg/kg每天给予,连续5天。观察发热持续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和感染相关死亡率。结果IVIG治疗组的发热持续时间和抗生素使用时间分别为(15.96±2.88)d和(21.56±6.98)d,对照组为(13.72±5.88)d和(18.60±8.10)d,IVIG治疗组和对照组感染相关死亡率分别为8.0%和8.0%。比较两组发热持续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和二级疗效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对成人获得性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无明显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输注在儿科疾病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是目前应用范围较广泛的血液制品之一。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治疗儿科疾病中取得了较好疗效,随着临床适应证的不断扩大,对其作用机理的认识亦逐渐深入,本文参考近年有关文献,就目前国内大剂量输注法治疗儿科疾病使用的剂量,方法及疗效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3.
大剂量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崎病(KD)约20%发生冠状动脉损害,常规用药阿司匹林(ASP)有抗炎抗凝功能,但没有预防和减少冠状动脉病变(CAD)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IVIG)可明显降低冠状动脉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亦有人提出用1g/kg剂量可以发挥其满意疗效。现将我院单用ASP与IVIG+ASP治疗本病进行对比研究,了解1g/kg剂量IVIG临床疗效及预防CAD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婴儿重症肺炎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后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IVIG治疗组,对照组应用吸氧、抗感染、纠正心力衰竭、纠正酸碱平衡、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治疗,IVIG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IVIG,用量0.2~0.4 g/(kg.d),连用3 d。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水平,同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IVIG治疗组用药前后IgG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1),IgA、IgM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IVIG治疗组在体温稳定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IVIG佐治婴儿重症肺炎疗效显著,可以提高患儿血清IgG水平。  相似文献   

15.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是使用最广泛的血浆成份制剂,它最初用于原发性或继发性自身抗体缺陷性疾病的替代治疗。自1981年Imbach等首次报道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可以迅速提高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儿童的血小板数量后,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在血液疾病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是一种值得探究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 近10年来,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的应用已越来越受到重视。IVIG 不仅用于低免疫球蛋白血症,而且可与抗生素联合应用治疗严重感染。我们观察了10例血浆交换患者和12例血液病患者用 IVIG 防治感染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大剂量输用的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和生产肌注制品相比,IVIG必须符合更严格的质量标准。安全和疗效是考察的两个要点。安全性为确保IVIG的安全性,除遵守血液制品生产的全面质量管理规范(GMP)外,还需解决一些IVIG所特有的问题。 1.静脉输注的耐受性免疫球蛋白缺乏患者经静脉注射肌注丙球会发生严重的类过敏反应,除内源性因素外,制品的抗补体活性(ACA)与类过敏反应有显著的相关性。ACA是存在于肌注丙球中的一小部分免疫球蛋白分子多聚体自发激活补体系统的一个指标。这种多聚体可因免疫球蛋白分子和非生理表面如玻璃、钢铁、空气的接触而产生。ACA的测定还无很标准的方法,各实验室测定的结果相差很大,无严格用以区分可耐受和引起严重反应的ACA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对川崎病(KD)患儿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耐药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24例KD患儿IVIG治疗前的血脂、血常规、血清白蛋白(ALB)和电解质等检测结果,并计算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血...  相似文献   

19.
<正> 输注血液制剂有传播病毒性疾病的危险,其中HBV、HCV和HIV等均是血液制剂传播的主要病毒,而未知的经血液传播的病毒威胁还将长期存在。因此,血液制剂的安全性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血液制剂中各种灭活病毒的新工艺正在加紧研究。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的制备,通常用肌注免疫球蛋白作深加工,因而IVIG中病毒灭活的关键在于免疫球蛋白中病毒的灭活  相似文献   

20.
所有研究对象入院后均未应用IVIG预防感染,在生后72h内、早产儿组另在生后第10、20、30d分别采静脉血IgG、IgA、IgM、CH50。胎儿在胎龄32w以后体内的IgG开始迅速增加,才接近足月儿水平(P<0.05)。新生儿期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不大,本组早产儿院内感染率为13.3%。应根据临床应用的效果和价值,有选择、有指征的慎用IVIG预防早产儿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