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药》2017,(1)
[目的]明确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复配对冬枣炭疽病的防效。[方法]分别采用含毒介质法和喷雾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复配比例为3∶5时,共毒系数为198.72,增效最明显。40%苯醚甲环唑·嘧菌酯SC对冬枣炭疽病防效在75.69%~90.44%之间,优于对照药剂10%苯醚甲环唑WG和250 g/L嘧菌酯SC,与29%吡唑萘菌胺·嘧菌酯SC相当。[结论]40%苯醚甲环唑·嘧菌酯SC对冬枣炭疽病防效较好,且对冬枣和有益生物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农药》2015,(6)
[目的]为桑褐斑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8种杀菌剂对桑褐斑病病菌Septogleum mori Bri et Cav的室内毒力,比较分析桑褐斑病菌对不同杀菌剂的敏感性,并进行药剂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300 g/L苯甲·丙环唑EC对桑褐斑病菌的抑菌作用最强,其EC50值为0.014 mg/L;10%苯醚甲环唑WG次之,其EC50值为0.021 mg/L;500 g/L百菌清SC抑菌活性最差,其EC50值为105.677 mg/L。桑褐斑病菌对70%丙森锌WP和80%代森锰锌DP敏感性相对较高,其斜率值为1.886、1.471,其余药剂敏感性相对较低。10%苯醚甲环唑WG、300 g/L苯甲·丙环唑EC田间防效较好(防效为66.225%、67.476%),防效最差的是80%代森锰锌DP(防效为29.12%)。[结论]结合室内和田间试验结果,300 g/L苯甲·丙环唑EC、10%苯醚甲环唑WG、80%戊唑醇WP是防治桑褐斑病有效药剂,可在大田适当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联苯吡嗪菌胺等复配对人参菌核病防效。[方法]采用室内毒力测定与田间药效试验相结合方法,以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复配杀菌剂对人参菌核病菌的毒力及田间防效。[结果]联苯吡嗪菌胺与啶酰菌胺复配剂对人参菌核病联合毒力为增效;增效系数为7.08,最佳配比为1∶10时,田间试验防效75.93%。联苯吡嗪菌胺与丙硫菌唑复配剂对人参菌核病联合毒力为增效,最佳配比为1∶10时,增效系数为5.06,田间试验防效82.35%。联苯吡嗪菌胺与氟啶胺复配杀菌剂对人参菌核病联合毒力为增效,最佳比例为20∶1时,增效系数为3.74,田间试验防效72.06%。[结论]联苯吡嗪菌胺与啶酰菌胺、丙硫菌唑、氟啶胺二元复配防治人参菌核病具有增效作用,可有效地控制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不同药剂对芦笋茎枯病菌的毒力及药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芦笋茎枯病病菌Phomopsis asparagi(Sacc.) Bubak的毒力并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测定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WG抑制芦笋茎枯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和EC50值分别为7.1984、114.1211 mg/L,43%戊唑醇SC抑制芦笋茎枯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和EC50值分别为7.4241、47.1322 mg/L.10%苯醚甲环唑WG 750 g/hm2、43%戊唑醇SC 750 mL/hm2对芦笋茎枯病的防效分别为95.3%和93.8%,两药剂之间无显著差异;其他4种药剂抑制芦笋茎枯病菌菌丝的EC50值为32.4174~1 941.6400 mg/L,对芦笋茎枯病的防效为60.1%~82.2%,4种药剂对芦笋茎枯病的防效显著低于10%苯醚甲环唑WG和43%戊唑醇SC的防效,6种药剂在试验剂量内对芦笋植株安全.  相似文献   

5.
不同杀菌剂对祁山药炭疽病菌室内毒力及田间药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帅  刘颖超  杨太新 《农药》2013,(2):142-144
[目的]筛选出防治祁山药炭疽病菌的有效化学药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1种杀菌剂对祁山药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并进行了5种药剂对祁山药炭疽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咪鲜胺、氟硅唑、吡唑醚菌酯、丙环唑和苯醚甲环唑这5种杀菌剂对炭疽病菌的抑菌效果好,其EC50值分别为0.0249、0.0378、0.0406、0.3941、1.2812 mg/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咪鲜胺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高达85.13%。[结论]为药剂混配和防治炭疽病提供药剂筛选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防治芦笋茎枯病菌的药剂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芦笋茎枯病是芦笋的毁灭性病害,通过室内试验筛选出可有效防治该病害的药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0种杀菌剂对芦笋茎枯病菌的毒力,并获得10个毒力回归方程及抑制有效中浓度(EC50)。[结果]30%苯甲·丙环唑EC、40%氟硅唑EC、10%苯醚甲环唑WG、60%唑醚·代森联WG和80%代森锰锌WP等药剂的EC50值在0.28~4.48 mg/L之间,且毒力回归方程斜率值介于1.0674~2.2612之间,其抑菌作用强,显著高于70%甲基硫菌灵WP、65%代森锌WP、50%硫磺SC和25%嘧菌酯SC的抑菌活性。[结论]30%苯甲·丙环唑EC、40%氟硅唑EC、10%苯醚甲环唑WG、60%唑醚·代森联WG、80%代森锰锌WP等药剂均可有效抑制芦笋茎枯病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吡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混剂对花生褐斑病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混合对花生褐斑病毒力增效作用。[方法]室内联合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筛选得到吡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的增效型混剂。[结论]吡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以1:1混配对抑制菌丝生长增效最为明显,共毒系数为138.86。田间药效试验中,20%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达到84.50%,显著优于2个单剂的防效。  相似文献   

8.
赵杰  刘君丽  司乃国  李志念  陈亮 《农药》2012,51(4):289-291
[目的]为了研究杀菌剂对尖孢镰刀菌、立枯丝核菌、瓜果腐霉菌的生物活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多种杀菌剂及其混剂组合进行了离体抑菌活性测定.[结果]啶菌(恶)唑和苯醚甲环唑对黄瓜枯萎病菌的EC50值分别为0.3233、0.6604 mg/L;三环菌胺和甲霜灵对黄瓜猝倒病菌的EC50值分别为1.0282、2.5163mg/L.啶菌(恶)唑与苯醚甲环唑、三环菌胺与甲霜灵两两配比组成混剂,不同混剂组合在部分配比中共毒系数大于120,表现出增效作用.[结论]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啶菌(恶)唑、苯醚甲环唑、三环菌胺和甲霜灵分别对3种病菌表现出了很强的抑制作用;啶菌(恶)唑·苯醚甲环唑(1∶5)、三环菌胺·甲霜灵(1∶3和1∶5)分别对病菌表现出了明显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9.
《农药》2017,(7)
[目的]筛选铁皮石斛炭疽病的防治药剂,并形成应用技术。[方法]室内测定16种杀菌剂的离体抑菌活性,并进行联合作用评价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苯醚甲环唑和咪鲜胺对铁皮石斛炭疽病菌具有很强的抑菌活性,其EC_(50)值分别为1.76、0.43 mg/L;筛选明确了苯醚甲环唑与咪鲜胺配比为1∶4时,具有最大的毒力(EC_(50)值为0.38 mg/L)和最大共毒系数(CTC为133.31),表现出一定的增效作用。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及其复配(配比为1∶4)不同剂量,对铁皮石斛炭疽病的田间防效在75%以上(75.62%~87.85%);复配处理(苯醚甲环唑100 mg/L+咪鲜胺400 mg/L)的防效在85%以上,极显著好于两单剂(P0.01)。[结论]苯醚甲环唑与咪鲜胺复配对铁皮石斛炭疽病具有更优的控制效果,可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农药》2017,(1)
[目的]筛选安全、高效、低毒防治冬枣炭疽病的药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室内抑菌活性测定及田间小区试验。[结果]各药剂对冬枣炭疽病菌均有较好的室内抑菌活性,药后8 d EC50值为0.0246~2.1329 mg a.i./kg,3种混配剂试验配比下均表现出增效作用,且试验用量下对炭疽病的田间防效均明显优于对照药剂,尤其是40%苯醚甲环唑·咪鲜胺ME(10∶30),防效为87.64%、91.47%。各药剂对冬枣树安全。[结论]在冬枣炭疽病始发期,选用40%苯醚甲环唑·咪鲜胺ME、35%苯醚甲环唑·醚菌酯WG 400~666.7 mg/L或5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ME 285.7~400 mg/L连续施药3次,对冬枣炭疽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农药》2015,(5)
[目的]通过对水稻菌核秆腐病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与田间药效试验测定,筛选出抑菌效果较好的杀菌剂。[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12种杀菌剂和3种混剂对水稻菌核秆腐病菌的毒力作用,并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杀菌剂单剂中啶酰菌胺、丁香菌酯、醚菌酯、恶霉灵4种药剂对水稻菌核秆腐病菌的EC50值均小于0.01 mg/L,抑菌效果较好。啶酰菌胺与丁香菌酯混用质量比为5颐1时,其EC50值为0.000 12,增效系数为6.28,表明2种药剂混合后为增效作用。[结论]36%啶酰菌胺·丁香菌酯WP在200 g a.i./hm2剂量下对水稻菌核秆腐病防效最好,可作为田间防治水稻菌核秆腐病的有效药剂,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2.
7种药剂对蓝莓灰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腐霉利、异菌脲、啶酰菌胺、嘧霉胺、百菌清、多抗霉素、啶菌唑等杀菌剂对蓝莓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7种杀菌剂对蓝莓Vaccinium spp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通过田间喷雾测定了这7种杀菌剂对蓝莓灰霉病的田间药效。[结果] 50%啶酰菌胺WG、25%啶菌唑EC、50%腐霉利WP对蓝莓灰霉病病菌抑制作用较强,其中50%啶酰菌胺WG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值为0.8633 mg/L。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0%啶酰菌胺WG、25%啶菌唑EC、50%腐霉利WP其对蓝莓叶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在61.09%上,对果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在66.63%以上。[结论] 50%啶酰菌胺WG、25%啶菌唑EC、50%腐霉利WP对蓝莓灰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蓝莓安全,生产上建议选用以上药剂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防治贡柑黑腐病的有效药剂。[方法]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苯醚甲环唑等15种药剂的EC50、EC95值,并做氟硅唑等5种药剂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以EC95(mg a.i./L)排序,抑菌活性较高的有氟硅唑、吡唑醚菌酯.咪鲜胺、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咪鲜胺、代森锰锌、丙森锌、百菌清.多菌灵.代森锰锌;田间防效较好的有10%氟硅唑WP、25%苯醚甲环唑.咪鲜胺WP、50%百菌清.多菌灵.代森锰锌WP和72%代森锰锌.霜脲氰WP,而10%氟硅唑EW防效较差。[结论]耐雨水冲刷的杀菌剂和剂型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NJ13菌株与化学农药复配对人参黑斑病菌的联合毒力和田间防治效果。[方法]生长速率法测定生防菌株及与化学农药复配对人参黑斑病菌的室内毒力及联合毒力,通过显微观察确定生防菌株对人参黑斑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喷雾法评价生防菌株NJ13分别与2种化学药剂复配对人参黑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研究表明,NJ13菌株对人参黑斑病菌抑制效果最好,EC_(50)值为0.0047 mg/L。与嘧菌环胺不同配比对病原菌的联合毒力较单剂均具有增效作用,其中增效最佳配比为2∶3,共毒系数为6751.4,与苯醚甲环唑的不同配比中,除1∶1(体积比)联合毒力为拮抗作用,其他配比均为增效作用,最佳配比为2∶3,共毒系数为4166。NJ13菌株分别与50%嘧菌环胺WG、10%苯醚甲环唑WG复配对人参黑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均高于单剂处理,防效达到87.97%和89.33%。[结论]生防菌株NJ13对人参黑斑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分别与嘧菌环胺、苯醚甲环唑复配对人参黑斑病的联合毒力和田间防效具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5.
防治辣椒根腐病杀菌剂筛选及盆栽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辣椒根腐病是辣椒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研究测定了l5种杀菌剂对辣椒根腐病病菌的室内毒力,并进行了盆栽药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氟硅唑抑菌效果最好,EC50值为0.08 mg/L;其他依次为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多菌灵、噻菌灵、腈菌唑.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氟硅唑的平均防效达83.75%,丙环唑的平均防效为79.36%,腈菌唑的平均防效最低,为55.87%.  相似文献   

16.
《农药》2018,(12)
[目的]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对茶叶灰斑病具有良好抑制效果的杀菌剂。[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进行了药剂敏感性测定,并对茶叶灰斑病高度敏感的药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室内药剂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45%咪鲜胺EC、38%唑醚·啶酰菌WG、250 g/L丙环唑EC、65%代森锌WP、70%甲基硫菌灵WP、250g/L吡唑醚菌酯EC、42.8%氟菌·肟菌脂SC、10%苯醚甲环唑WG、25 g/L咯菌腈SD、10%己唑醇SC、325 g/L苯甲·嘧菌酯SC、430 g/L戊唑醇SC和500 g/L异菌脲WP对茶叶灰斑病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很好(EC501 mg/L)。田间药效结果表明:45%咪鲜胺EC、250 g/L吡唑醚菌酯EC、250 g/L丙环唑EC、30%嘧菌脂SC和50%异菌脲WP对茶叶灰斑病均有较好的防效。[结论] 45%咪鲜胺EC、250 g/L吡唑醚菌酯EC和50%异菌脲WP均为高效药剂,可生产上推荐使用;为减缓抗药性产生,宜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7.
7种杀菌剂对水稻立枯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筛选防治水稻立枯病的有效药剂,从而为防治水稻立枯病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将参试的7种杀菌剂在盆栽接种致病菌的条件下,对由镰刀菌和立枯丝核菌引起的水稻立枯病分别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参试的7种杀菌剂对南镰刀菌和立枯丝核菌引起的水稻立枯病均具有明确的防治效果,10%苯醚甲环唑WG、10%苯醚甲环唑WG+50%福美双WP、40%福·甲WP、50%多菌灵WP四个处理防效表现较其他处理好,高于80%.各药剂处理对水稻秧苗均有显著的壮秧作用,表现为根系增多、干质量增加.[结论]10%苯醚甲环唑WG、10%苯醚甲环唑WG+50%福美双WP、40%福·甲WP、50%多菌灵WP等4个药剂宜于在水稻立枯病田间防治中进行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黄芪白粉病病原鉴定及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泰祥  陈秀蓉  王艳  徐鹏刚  杨小利 《农药》2013,(8):599-601,623
[目的]明确引起甘肃省黄芪白粉病的病原菌种类,并筛选出高效低毒的药剂用于田间防治。[方法]通过田间调查和形态学方法进行病原鉴定;选用5种高效低毒的杀菌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甘肃省黄芪白粉病病原为真菌界子囊菌门束丝壳属黄芪束丝壳Trichocladia astragali(DC.)Neger。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5种杀菌剂中75%肟菌酯.戊唑醇WG 0.25 mg/L、10%苯醚甲环唑WG 1.44 mg/L和50%硫磺.三唑酮SC 1.26 mg/L效果较好,间隔8 d连续用药2次,防效达75%以上。[结论]75%肟菌酯.戊唑醇WG、10%苯醚甲环唑WG和50%硫磺.三唑酮SC是防治甘肃省黄芪白粉病的首选药剂,可在生产中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9.
段晓东  刘薇  羌松 《农药》2013,(7):527-528,532
[目的]为新疆鹰嘴豆褐斑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9种杀菌剂对鹰嘴豆新病害褐斑病病菌Ascochyta rabiei Pass.的毒力。[结果]10%苯醚甲环唑WG、25 g/L咯菌腈FS、30 g/L苯醚甲环唑FS、50%嘧菌环胺WG四种药剂抑菌作用最强,药后10 d,EC50值为0.001-1.461 mg/L范围内,持效期可达20 d以上。其次是30%苯甲.丙环唑EC、50%多菌灵DF,药后10 d,EC50值在1.544-3.280 mg/L范围内,也表现较好的抑菌作用。[结论]10%苯醚甲环唑WG、30%苯甲.丙环唑EC、25 g/L咯菌腈FS、50%嘧菌环胺WG和30 g/L苯醚甲环唑FS抑菌效果好,可以适当轮用。  相似文献   

20.
板栗褐缘叶枯病为近些年来新发现的严重危害板栗的病害,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9种杀菌剂对板栗褐缘叶枯病菌的毒力,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戊唑醇、氟硅唑、烯唑醇、苯醚甲环唑、咪鲜胺、代森锰锌、异菌脲、百菌清、甲基硫菌灵的EC50值分别为1.2384、2.2387、4.1926、5.5261、8.2450、91.8217、100.0491、201.5959、219.4009 mg/L;25%戊唑醇EW(500 mg/L)、40%氟硅唑EC(167 mg/L)、45%咪鲜胺EW(333 mg/L)、10%苯醚甲环唑WG(333 mg/L)、70%甲基硫菌灵WP(1250 mg/L)和75%百菌清WP(1250 mg/L)对板栗褐缘叶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分别为90.4%、88.9%、82.2%、77.9%、56.9%和51.6%,其他参试药剂防效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