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英国由于优越的地理条件,自然灾害种类较少,但洪水,特别是城市洪水灾害却频发。因此,英国政府非常重视城市洪水风险管理与防洪规划,经过近一个世纪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首先,英国比较重视建立健全洪水风险管理体制机制、法律体系和规划体系。同时,英国除重视工程性措施(包括"硬工程"和"软工程"设施)外,还非常重视非工程措施的建设,这给我国洪水风险管理与防洪规划工作带来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城市河堤工程在发挥防洪功能的同时,往往造成滨河生态环境破坏、自然服务功能和空间活力丧失等多种问题。基于弹性防洪理念,这些单一功能的城市河堤在防洪效能、生态服务、环境品质和公共活力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提升潜力,已经成为现代城市更新的重点区域。城市河堤的多目标弹性景观修复可以运用软化、退让和复合3种主要策略,以实现防洪与景观的平衡。以四川省富顺沱江项目为例,根据现状情况、问题和修复目标,将项目中已建和规划河堤工程划分为4种形式,综合应用景观修复策略,对不同类型河堤提出相应的改造途径。最后,总结景观修复项目实施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以期提出适合中国城市河堤工程的弹性景观修复途径。  相似文献   

3.
以北京市通州区历史水系为脉,以创新为魂,以高标准规划城市副中心为目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北京城市副中心“水城共融”的理念:(1)以历史水系变迁和发展、水与城的关系为脉络,传承古今,构建历史水系总体格局;⑵落实河长制,在通州区全域范围划定116条(段)河道蓝线,划定蓝绿交织的水系空间,保证城市副中心的防洪排涝安全;(3)规划建设“通州堰”系列分洪体系,为实现水城共触和活力亲水提供条件;(4)在规划和设计方面,以行政办公区的“镜河”为例,高点定位,创新驱动,打造清新明亮的城市金名片。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化严重威胁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并给城市带来很多风险。因此,越来越多的城市将适应气候变化纳入工作范畴。文章的目的是回顾和审视现有的气候弹性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首先分析了气候变化、城市化和城市气候灾害风险之间的关系,以及气候变化对中国城市发展带来的挑战;其次,论述了气候弹性城市的概念内涵和特征,指出规划和建设气候弹性城市是中国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最后,从理论研究和行动计划两方面对气候弹性城市和规划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灾害频发成为严峻的城市问题,增强城市灾害应对能力,推动韧性城市建设是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街区是城市系统的基本单元,开放空间是街区规划设计中重要元素。街区中尺度适宜,满足韧性城市要求的开放空间能够提升城市灾害应对能力。文章以韧性城市视角下街区开放空间规划,基于人性化原则、综合防灾减灾原则和恢复力形成原则三个方面,提出防洪韧性策略、消防韧性策略、防震减灾韧性策略和社区安全韧性策略四个方面规划策略,进而推动街区防灾减灾能力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市政技术》2017,(5):131-135
海绵城市作为系统解决水问题的综合表达,涉及城市水系规划、防洪排涝规划、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等。以株洲市为例,介绍了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的编制思路,通过该规划,形成了具有株洲市海绵城市建设特色的"1+4"模式,即通过构建株洲市海绵城市生态安全格局,对海绵城市水生态系统、水安全系统、水环境系统以及水资源系统进行合理布局,并将海绵城市建设总体目标进行分解,为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城市空间多样性的本质是社会结构多样性,而社会结构多样性反映了社会生态链多元稳定的特征,是不同人群社会需求的真实体现,反过来又赋予了城市空间多样性的社会价值。城市修补给予了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原有的不足之处一次进行修改并完善的良机。基于"城市修补"的理念,规划应综合考虑以下几点:(1)加强对既有城市空间特征的深入调研和综合评估;(2)完善城市公共空间的总体规划布局;(3)注重传统城市空间"斑块"的保留和功能转型;(4)慎重对待原有城市支路网结构的保存和改造;(5)鼓励特定街区土地的兼容混合使用;(6)保障城市公共空间类型的多样化;(7)增强对建成区小尺度公共空间的场所营造;(8)提升公共空间的认知度;(9)在综合考虑交通影响的前提下打破封闭式围墙,活化街道空间;(10)在城市修补过程中引导当地居民参与社区的规划决策。  相似文献   

8.
弹性城市是一种新的城市发展理念,旨在提高城市应变各种自然和人为灾害的能力.适应未来不可预期的各种变化。而开敞空间作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避难防灾的重要载体,是构建弹性城市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在介绍了弹性城市的概念和设计原则的基础上.从开敞空间的组成内容出发.提出了弹性城市目标下开敞空间规划的六大策略。  相似文献   

9.
张洋 《国际城市规划》2011,26(4):3-9,31
大型灾害虽是小概率事件,然而一旦发生,就将给受灾区域带来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及灾后延续多年的重建任务。由于公众和业主对自然灾害认识不足,在投资和项目开发上很少考虑灾害的风险,长此以往,城市的发展模式和土地利用形态将严重受到灾害的威胁。因此,如何在发展过程中考量防灾减灾,建设对自然灾害风险有抵御能力的发展模式成为城市发展中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论述了如何把防灾减灾目标和城市土地发展规划结合起来,利用土地发展政策来提高整个城市的防灾等级。文章讨论了用土地政策防灾减灾的几大原则,并总结了目前美国一些州和地方政府采取的具体措施,以及这些政策的理论效用和实际效用。此外,文章还探讨了如何才能保证防灾减灾政策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下城市规划引导市场开发的经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对城市规划实施的讨论似乎远不及对城市规划方案的重视,事实上,市政府规划部门的主要功能在于贯彻实施和实现所制订的城市规划目标.文章参照战后英国城市规划功能重点的变化,阐述经济气候和政治意识形态与城市规划功能的相关关系.在宏观意义上,城市规划是旨在引导市场实现社会目标的城市经营的工具.新加坡的发展案例揭示城市规划目标的实现是规划与市场紧密互动的结果.规划若要引导城市开发,规划师就必须理解城市经济及土地房地产的经济规律和政府管理市场的方法,就必须掌握规划管理引导市场投资实施规划目标的手段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