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天然配体15d-PGJ2及人工合成配体吡格列酮(pioglitazone)对高糖诱导大鼠腹膜间皮细胞(RPMC)表达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因子1(PAI-1)的影响。 方法 胰蛋白酶消化法分离培养RPMC,经鉴定分组:(1)0.1%、1.5%、2.5%、4.25%葡萄糖作用24 h组;(2)2.5%葡萄糖作用0、6、12、24、36、48、72 h组 ;(3)0.1%、1.5%、2.5%、4.25%甘露醇作用24 h组;(4)15d-PGJ2(5、15 μmol/L)及吡格列酮(5、15 μmol/L)分别预孵育2 h,加2.5%葡萄糖再作用24 h。RT-PCR检测CTGF和PAI-1 mRNA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PPARγ、CTGF及PAI-1 蛋白表达。 结果 正常RPMC有PPARγ表达。1.5%葡萄糖使RPMC的PPARγ蛋白表达减少(P < 0.05),而4.25%葡萄糖作用最大(P < 0.01);2.5%葡萄糖作用6 h,RPMC的PPARγ蛋白表达减少(P < 0.05),而72 h达高峰(P < 0.01)。各种浓度的甘露醇作用24 h,RPMC的PPARγ蛋白表达均无明显变化(P > 0.05)。2.5%葡萄糖作用后RPMC的CTGF和PAI-1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 < 0.01)。5 μmol/L的吡格列酮显著降低CTGF和PAI-1 mRNA和蛋白表达(均P < 0.05),而15 μmol/L作用更强(P < 0.01)。5 μmol/L的15d-PGJ2显著降低RPMC的CTGF mRNA和蛋白表达以及PAI-1 mRNA的表达(均P < 0.05),但不影响PAI-1蛋白表达(P > 0.05),15 μmol/L的15d-PGJ2对CTGF和PAI-1 mRNA和蛋白表达均有抑制作用(P < 0.05或P < 0.01)。 结论 葡萄糖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方式调节RPMC PPARγ的表达,其作用与高渗透浓度无关。PPARγ配体可显著抑制高糖诱导的CTGF和PAI-1 的表达,提示激活PPARγ可能成为防治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纤维化的新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对衰老大鼠肾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方法 24月龄SD雄性大鼠30只,按数字随机法分成3组,每组10只:对照组(CON组)为自由摄食;罗格列酮组(RGTZ组)为自由摄食,并以罗格列酮4 mg&#8226;kg-1&#8226;d-1灌胃;限制饮食组(CR组)能量摄入为CON组的60%。干预12周后断头处死所有动物,对比各组大鼠干预前后的体质量变化;观察干预后各组大鼠的肾质量及心质量与体质量之比;Western印迹分析肾组织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蛋白表达;检测肾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及丙二醛(MDA)的含量;肾组织冰冻切片行β半乳糖苷酶(β-Gal)染色。 结果 干预后CR组大鼠体质量明显下降(P < 0.05),而CON组及RGTZ组无显著变化。各组大鼠干预前后肾质量与体质量比、心质量与体质量比均无显著变化。PPARγ蛋白表达在RGTZ组与CR组显著上调(P < 0.01,P < 0.05)。CR组及RGTZ组肾组织SOD、GSH-PX酶活力均显著高于CONT组(P < 0.01),MDA的含量均显著低于CON组(P < 0.01,P < 0.05)。RGTZ组、CR组β-Gal染色阳性面积明显低于CON组(P < 0.05,P < 0.01)。 结论 罗格列酮能够减轻衰老大鼠肾组织的氧化损伤、增强其抗氧化能力,从而起到延缓大鼠肾脏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的影响,探讨其抗瘢痕纤维化的潜在作用。方法:体外培养成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利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观察、分析PPARγ配体15-脱氧前列腺素J2(15d-PGJ2)及其激动剂曲格列酮对TGF-β1诱导的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实时荧光RT-PCR技术检测PPARγ激动剂对TGF-β1诱导的α-SMA蛋白及mRNA水平的影响。结果:TGF-β1能显著增加成纤维细胞转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与TGF-β1诱导组相比,10μM曲格列酮、15d-PGJ2预处理组的α-SMA表达量显著减少(P〈0.01),抑制效应分别为31%、57%;预处理组的α-SMA mRNA水平显著下降(P〈0.01)。结论:PPARγ激动剂能抑制TGF-β1诱导的成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转分化的效应,具有抗皮肤瘢痕化、挛缩的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15d-PGJ2对大鼠骨髓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2(PPARγ2)及骨代谢相关基因核因子-κB活化受体配体(RANKL)、碱性磷酸酶(ALP)、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活化受体(RANK)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PPARγ2内源性配体15d-PGJ2对骨髓细胞PPARγ2及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骨髓细胞,加入不同浓度15d-PGJ2(0、10、20、30μmol/L)干预24h后,采用半定量逆转录PCR(RT-PCR)检测骨髓细胞PPARγ2、RANKL、ALP、OPG、RANK、TRAPmRNA表达水平,比较不同浓度15d-PGJ2对骨髓细胞PPARγ2及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15d-PGJ2呈剂量依赖性下调RANKL、ALP、OPG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呈剂量依赖性上调PPARγ2、RANK、TRAPmRNA的表达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15d-PGJ2可能通过激活PPARγ2转录活性抑制骨髓细胞成骨细胞标记物基因的表达,促进破骨细胞标记物基因的表达,这可能是15d-PGJ2参与增龄相关的骨质疏松发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15-脱氧前列腺素J2(15d—PGJ2)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机理。方法建立70%的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4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缺血-再灌注组)、15d-PGJ2预处理组(15d-PGJ2组)及15d-PGJ2+GW9662预处理组(15d—PCJ2+GW9662组)。再灌注后,取静脉血检测肝血清酶(ALT、AST)水平,取肝脏组织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NF—κB活性、TNF—α含量和ICAM-1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其余3组血清ALT和AST水平、肝脏组织MPO和NF—JeB活性、TNF—α含量和ICAM-1表达均增加(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15d—PGJ2组血清ALT和AST水平、肝脏组织MPO和NF-κB活性、TNF-α含量和ICAM-1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而15d-PGJ2+GW9662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15d—PGJ2组相比,15小PGJ2+GW9662组血清ALT和AST水平、肝脏组织MPO和NF—κB活性、TNF—α含量和ICAM-1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PPARγ激动剂15d—PGJ2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是通过PPARγ途径抑制NF—κB活性,减少TNF—α和ICAM-1炎症介质的释放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体外培养大鼠腹膜间皮细胞CD40和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以及调节机制。 方法 分离及培养大鼠原代腹膜间皮细胞。将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LPS(5 mg/L)组、BAY11-7085(NF-κB抑制剂)组(5 μmol/L预刺激3 h后加入LPS作用3 h)、不同浓度罗格列酮(过氧化物酶体增殖蛋白激活性受体γ配体)组(10、20 μmol/L分别预处理3 h再加入LPS 5 mg/L)、GW966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蛋白激活性受体γ拮抗剂)预处理组(预处理3 h后加入罗格列酮10 μmol/L,3 h后再加入LPS 5 mg/L)和溶媒对照组。加入LPS后 1 h收集细胞检测核因子κB(NF-κB) p65水平;3 h收集细胞分别检测CD40和ICAM-1基因表达;24 h收集细胞分别检测CD40和ICAM-1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基因表达;Western印迹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蛋白表达及核因子磷酸化。 结果 (1)常规培养的腹膜间皮细胞表达基础量CD40和ICAM-1,LPS显著上调其表达(P < 0.05);LPS作用1 h时腹膜间皮细胞磷酸化NF-κB p65活化水平显著增高,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10±0.17比0.55±0.06,P < 0.05)。(2)NF-κB抑制剂BAY11-7085预处理后LPS诱导的磷酸化NF-κB p65水平、CD40 和ICAM-1表达显著低于LPS组(0.22±0.11比1.10±0.17,P < 0.01;0.34±0.02 比 0.50±0.06,P < 0.05;0.35±0.16 比0.74±0.03,P < 0.05)。(3)罗格列酮预处理后,LPS诱导的磷酸化NF-κB p65水平、CD40以及ICAM-1蛋白表达亦显著低于LPS组(0.77±0.08比0.90±0.10,P < 0.01;0.79±0.16 比0.99±0.06,P < 0.05;0.83±0.20比1.22±0.13,P < 0.05)。GW9662和罗格列酮联合预处理后,LPS诱导的磷酸化NF-κB p65水平与罗格列酮预处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CD40和ICAM-1表达显著高于罗格列酮预处理组(0.95±0.19比0.79±0.16;1.04±0.24比0.83±0.20,均P < 0.05)。 结论 NF-κB信号通路参与调节LPS诱导的腹膜间皮细胞表达CD40和ICAM-1。罗格列酮通过 NF-κB途径下调CD40和ICAM-1表达,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DPKD)囊肿衬里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MTT法检测罗格列酮对ADPKD囊肿衬里上皮细胞系(WT9-12)细胞增殖的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罗格列酮对WT9-12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Western印迹法检测罗格列酮对哺乳类动物的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p70核糖体S6激酶(p70S6K)信号通路的影响。给予PPARγ特异性抑制剂GW9662及PPARγ siRNA瞬时转染WT9-12细胞,检测罗格列酮对细胞增殖及对mTOR信号通路的作用是否为PPARγ依赖性的。 结果 罗格列酮抑制WT9-12细胞增殖,此作用在0~200 &#61549;mol/L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及时间依赖性,作用72 h的50%抑制率浓度为100 &#61549;mol/L。细胞周期分析显示,罗格列酮(50、100 &#61549;mol/L)作用后,G0/G1期细胞较对照组显著增多(65.43%、64.02%比49.65%,P < 0.05)。50、100 &#61549;mol/L罗格列酮对细胞凋亡影响不大,高浓度(200 &#61549;mol/L)罗格列酮可使凋亡细胞达6%(正常对照组为4%)。罗格列酮可呈时间及剂量依赖性下调WT9-12细胞p70S6K磷酸化表达,而对mTOR及其另一个下游4E结合蛋白1(4E-BP1)磷酸化水平无明显影响。加入GW9662及转染PPARγ siRNA阻断PPARγ表达后,可部分阻断罗格列酮对p70S6K磷酸化的影响(P < 0.01)。 结论 罗格列酮可抑制ADPKD囊肿衬里上皮细胞增殖和阻滞细胞周期,可不依赖于mTOR途径直接下调p70S6K磷酸化表达。罗格列酮对ADPKD囊肿衬里上皮细胞p70S6K磷酸化的影响是PPARγ依赖性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gamma,PPARγ)配体对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 将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只)和罗格列酮组(20只).所有动物使用饮水中加人质量比0.3‰硫代乙酰胺的方法 制作肝纤维化模型.对照组喂饲普通颗粒饲料.罗格列酮组喂饲含200 ppm罗格列酮的颗粒饲料.喂饲6个月后,用RT-PCR方法 检测肝纤维化大鼠肝脏PPARγ、TGF-β 1 及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用Westernblot法检测PPARγ、TGF-β 1 、Ⅰ型胶原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用Van Gieson(VG)染色的方法 检测肝组织切片的胶原表达情况.结果 罗格列酮组与对照组相比,PPARγmRNA表达显著增强(t=6.93,P<0.01),TGF-β 1 mRNA(t=3.89,P<0.01)和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显著降低(t=5.67,P<0.01).PPARγ、TGF-β 1 及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所得结果 与RT-PCR结果 相一致.罗格列酮组与对照组相比,α-SMA表达显著降低(t=3.12,P<0.01).罗格列酮组肝组织切片的胶原染色低于对照组(t=3.47,P<0.01).结论 PPARγ配体能够抑制大鼠纤维化肝脏的胶原产生,在体内具有一定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对肝星状细胞(HSC)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照组、罗格列酮组、GW9662+罗格列酮组、GW9662组大鼠肝星状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情况;采用RT-PCR方法检测各组PPARγ及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PARγ及Ⅰ型胶原蛋白表达;结果罗格列酮组的肝星状细胞增殖率MTY(0.49±0.06)较对照组(1.00±0.045)、GW9662组(0.89±0.043)和罗格列酮+GW9662组(0.78±0.049)明显减弱,凋亡率明显增高(P<0.05);罗格列酮组PPARγmRNA表达(1.63±0.179)显著高于对照组(0.46±0.021)、GW9662组(0.41±0.01)和罗格列酮+GW9662组(0.45±0.20)(P<0.05),罗格列酮组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0.32±0.02)与对照组(1.61±0.09)、GW9662组(1.81±0.22)和罗格列酮+GW9662组(1.37±0.01)相比显著降低(t值分别为15.59,14.68,8.07,P<0.01);其他各组之间PPAR-γ和Ⅰ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ARγ及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所得结果与RT-PCR结果相一致。结论PPARγ特异性激动剂罗格列酮可以增加PPARγ的表达。抑制HSC表达Ⅰ胶原,抑制HSC增殖,诱导HSC凋亡,PPARγ配体对于缓解肝脏纤维化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在大鼠腹膜间皮细胞(RPMCs)中的表达以及脂多糖(LPS)的调节作用,并探讨PPAR-γ天然配体15d-PGJ2及人工合成配体ciglitazone对RPMCs表达CD40和ICAM-1的影响。方法分离及培养RPMCs,常规传代及鉴定,取第2代细胞用于实验研究。LPS不同浓度(0.1、1.0、10、50及100μg/ml)、LPS(1μg/ml)处理后不同时间点及15d-PGJ2(3μmol/L)、ciglitazone(10μmol/L)作用细胞36h后收集细胞。RT-PCR检测PPAR-γ、CD40以及ICAM-1 mRNA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检测PPAR-γ在RPMCs中的分布。Western印迹检测PPAR-γ及ICAM-1蛋白表达。结果(1)常规培养的RPMCs表达一定量PPAR-γ,表达部位主要分布于RPMCs细胞核内,在细胞浆微弱表达。(2)随着LPS浓度逐渐增大,PPAR-γ蛋白表达水平呈逐渐增高的趋势,LPS浓度为10μg/ml时其表达为最高峰。LPS(1μg/ml)作用12h时PPAR-γ蛋白表达最强,PPAR-γ1表达高于PPAR-γ2;之后显著降低,持续至72h。(3)LPS刺激后RPMCs CD40mRNA表达显著增强;15d-PGJ2、ciglitazone显著降低CD40 mRNA表达(P均〈0.01)。(4)LPS刺激后RPMCs ICAM-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15d-PGJ2增加LPS介导的ICAM-1 mRNA表达(P〈0.01),但显著抑制ICAM-1蛋白表达(P〈0.05)。ciglitazone对LPS介导的ICAM-1 mRNA和蛋白表达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均〈0.05)。结论RPMCs结构性表达PPAR-γ。LPS调节PPAR-γ表达呈现先增强后抑制趋势。PPAR-γ配体可显著抑制LPS介导的CD40mRNA和ICAM-1蛋白的表达。提示RPMCs功能性表达PPAR-γ.可能通过负性调节炎症介质分泌而参与腹腔局部防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的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特异配体罗格列酮对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以探究其在肝旱状细胞活化中的作用.方法 设立对照组,3μM罗格列酮组,10μM罗格列酮组,20μM岁格列酮组.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RT-PCR方法检测其中PPARγ、TGF-β1及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PARy、Ⅰ、Ⅲ型胶原及TGF-β1蛋白表达;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测定α-SMA表达的变化;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的Ⅰ型胶原表达的变化.结果 (1)RT-PCR:20μM罗格列嗣组或10μM罗格列酮组与3 μM罗格列酮组或对照组相比,PPARY 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1),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20 α-SMA罗格列酮组与10 α-SMA罗格列酮组之间,3 α-SMA罗格列酮组与对照组之间,PPARγ和Ⅰ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差异无显著件(P>0.05).而各组之间的TGF-β1 mRNA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Western blot:PPARγ及TGF-β1蛋白表达所得结果与RT-PCR结果相一致.Ⅰ型胶原表达与RT-PCR 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结果相一致.各组之间的Ⅲ型胶原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免疫细胞化学:20α-SMA罗格列酮组或10 α-SMA罗格列酮组与3 α-SMA罗格列酮组或对照组相比,α-SMA表达明显降低(P<0.05).20 α-SMA岁格列酮组与10 α-SMA罗格列酮组之问,3 α-SMA罗格列酮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4)ELISA:20 α-SMA罗格列酮组或10 α-SMA罗格列酮组与3α-SMA罗格列倒组或对照组相比,细胞的培养上清中Ⅰ型胶原表达明显降低(P<0.01).20 α-SMA罗格列酮组与10 α-SMA罗格列酮组之问,3 α-SMA罗格列酬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PPAR?配体罗格列酬能够在促进PPAR?的合成表达的同时,抑制细胞的增殖及胶原合成,抑制α-SMA的表达,减少细胞分泌Ⅰ型胶原,对肝星状细胞的活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激动剂-罗格列酮(RSG)对阿霉素(ADR)肾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一次性静脉注射盐酸阿霉素6mg/kg,制备肾病综合征模型大鼠。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罗格列酮治疗组(治疗组)。实验周期4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皮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转化生长因子(TCF-β1)的表达;检测血清生化指标及24h尿蛋白定量。结果模型组出现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症及大量蛋白尿;治疗组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24h尿蛋白水平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肾组织病理损害明显减轻,PPARγ表达上调,TGF-β1表达下调。结论RSG对ADR肾病大鼠的肾脏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PPARγ,下调TGF-β1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PPARγ活化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炎症相关趋化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肾脏纤维化中的干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HK-2,LDH法检测15d-PGJ2和TGL对HK-2的细胞毒性,应用不同浓度的15d-PGJ2和TGL作用于TGF-β1诱导下的HK-2细胞,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ELISA方法检测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8(IL-8)表达的变化。结果:5μmol/L15d-PGJ2和2.5μmol/LTGL不影响HK-2细胞MCP-1和IL-8mRNA基础表达和蛋白分泌。TGF-β1作用24h时,2.5μmol/L和5μmol/L15d-PGJ2及2.5μmol/LTGL均能有效干预TGF-β1诱导的MCP-1mRNA表达和蛋白的分泌(P〈0.05)。IL-8的表达与MCP-1相似,2.5μmol/L和5μmol/L15d-PGJ2能显著抑制TGF-β1诱导的IL-8表达,TGF-β1诱导24h时2.5μmol/LTGL能显著抑制IL-8mRNA表达(P〈0.05)。结论:PPARγ激动剂15d-PGJ2和TGL作用均能有效干预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趋化因子MCP-1和IL-8的表达,可能具有有效干预肾间质炎症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自发性Ⅱ型糖尿病OLETF大鼠糖尿病模型出现的时间,罗格列酮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PPAR)γ基因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OLETF大鼠随机分成糖尿病对照组和罗格列酮干预组,8周龄时,干预组以罗格列酮每日3mg/kg体重灌胃,直至40周龄。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鉴定糖尿病发病情况。应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分析PPARγmRNA在糖尿病大鼠各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罗格列酮对PPARγ基因的影响。结果至40周龄,对照组糖尿病累积发病率92.5%,糖耐量异常发生率7.5%。干预组糖尿病的累计发病率仅为28.6%,糖耐量异常发生率7.5%,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时荧光定量结果表明:PPARγ在大鼠各组织中均有分布,对照组大鼠各组织中以脂肪表达量最高2.71±0.14(单位:1010拷贝数/100mg组织),是其他组织的10~100倍;其次为血管、胰腺、肾脏、肺脏,分别为1.15±0.10、2.58±0.064、1.52±0.12、4.67±0.088(单位:109拷贝数/100mg组织);心、肝、脾、肌肉中的拷贝数最低分别为7.77±0.11、4.31±0.12、1.51±0.21、2.70±0.087(单位:108拷贝数/100mg组织);干预组各组织中PPARγmRNA的表达量均比对照组高,且在血管、胰腺、肌肉、肾脏组织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成功建立了以OLE  相似文献   

15.
外源性PTH对摘卵大鼠骨髓PPARγ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大鼠骨髓微环境PPARγ mRNA表达变化和PTH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分子机制。方法雌性大鼠随机分为Sham、OVX和OVX+PTH(1-34)20μg组,摘卵12周后给药,药后8周处死,观察骨髓脂肪细胞及PPARγmRNA表达变化。结果OVX组大鼠腰椎骨髓腔内脂肪空泡数较Sham组明显增加(P〈0.001),空泡百分面积为Sham组的26.81倍(P〈0.001)。OVX+PTH20μg组的脂肪空泡数明显减少(P〈0.001),仅为OVX组的18.7%(P〈0.001);OVX组骨髓PPARγmRNA表达较Sham组明显升高(P〈0.05—0.001),OVX+PTH(1-34)20μg组PPARγmRNA表达则较不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0.01)。结论OVX骨质疏松大鼠骨髓微环境PPARγmRNA表达上调,PTH对骨质疏松的促进骨形成作用与其抑制骨髓PPARγ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中,革兰阳性菌感染最为多见,其胞壁成分肽聚糖(PGN)是其特征性成分,具有致炎作用.Toll样受体家族是重要的病原成分识别受体,其成员之-Toll样受体2(TLR2)是PGN的主要受体,TLR2的活化最终通过激活核因子(NF)kB导致炎性介质的释放,由TLR2信号转导途径的激活所导致的过量炎性介质的释放对腹膜透析是非常不利的.作为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3种表型之一的PPARγ可通过多种途径来抑制炎性反应.本研究通过观察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肽聚糖作用下大鼠腹膜问皮细胞TLR2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罗格列酮能否通过抑制TLR2表达起到抑制炎性反应扩大、保护腹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建立生理条件下的盐负荷饮食大鼠模型,观察醛固酮和WNK4在水盐代谢调节中的作用。 方法 将SD大鼠分为5组:高盐组(H,4% NaCl)、正常盐组(N,0.4% NaCl)、低盐组(L,0.07% NaCl)、高盐加醛固酮组(H+A,4% NaCl+1 mg&#8226;kg-1&#8226;d-1醛固酮)、低盐加螺内酯(L+S,0.07% NaCl+0.1 g&#8226;kg-1&#8226;d-1螺内酯),所有大鼠自由饮水,喂养2周。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醛固酮的变化。应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大鼠肾脏上皮钠通道γ亚基(γENaC)、WNK4的mRNA和蛋白的变化。 结果 H组大鼠血浆醛固酮水平低于N组(P < 0.05),H+A组高于H组(P < 0.05);L组大鼠血浆醛固酮水平高于N组(P < 0.05),显示SD大鼠造模成功。L组大鼠肾脏γENaC蛋白表达高于N组,但是L+S低于L组;同时H组低于N组,H+A组高于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RNA变化趋势和蛋白变化趋势一致。H组肾脏WNK4的蛋白表达高于N组,但是H+A组低于H组;同时L组低于N组,L+S组高于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RNA的变化趋势和蛋白的变化趋势一致。 结论 饮食中的盐可以调节γENaC在肾脏的蛋白表达,醛固酮和WNK4都参与了机体对盐的调节,WNK4受到醛固酮的负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对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成纤维细胞(Fb)转分化及对胶原牛成作用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成人正常皮肤Fb,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观察PPARγ配体15-脱氧前列腺素J2(15d-PGJ2)、曲格列酮对TGF-β1诱导的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15d-PGJ2、曲格列酮对TGF-β1诱导的α-SMA及Ⅰ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噻唑蓝(MTT)比色法观察对Fb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 与TGF-β1诱导组比较,10μmoL/L曲格列酮、10 μmol/L 15d-PGJ2预处理组的α-SMA表达量显著减少(P<0.01),抑制效应分别为31%、57%;预处理组的Ⅰ型胶原表达量也屁著减少(P<0.01),抑制效应分别为57%、38%.曲格列酮、15d-PGJ2对Fb的增殖活性影响分析,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ARγ激动剂能抑制TGF-β1诱导的人正常皮肤Fb的转分化和Ⅰ型胶原合成增多的效应,具有抗瘢痕的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激动剂在抗肾间质纤维化方面的潜在作用.方法原代培养正常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HFB),PPARγ配体15-脱氧前列腺素J2(15d-PGJ2)和PPARγ激动剂TZDs(曲格列酮和齐格列酮)作用细胞24至72 h.应用台盼蓝染色进行活细胞计数,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结果在PPARγ激动剂作用下,HFB的活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MTT检测发现PPARγ激动剂能明显抑制H邝细胞增殖(P<0.05).流式细胞技术检测,PPARγ激动剂处理组细胞凋亡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凋亡率分别是对照组(3.49±0.60)%,15d-PGJ2组(14.07±0.24)%,齐格列酮组(13.46±0.81)%,曲格列酮组(14.78±1.17)%,与对照组比较,各用药组P分别<0.01,<0.01,<0.05.PPARγ激动剂处理48~72 h后用流式细胞仪观察到G0/G1细胞数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均<0.01).结论PPARγ激动剂可以促进HFB细胞凋亡,通过G1期停滞抑制其增殖,提示PPARγ可能作为防止肾间质纤维化的一个潜在的治疗靶目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原代培养大鼠腹膜间皮细胞(RPMC)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影响及其在脂多糖(LPS)诱导的核转录因子κB (NF-κB)活化及CD40表达中的作用。 方法 分离及培养RPMC。用不同浓度AngⅡ(10-9、10-8、10-7、10-6 mol/L)刺激细胞及用10-7 mol/L AngⅡ刺激细胞不同时间(mRNA为1、2、4、8、12、24、48 h和蛋白为6、12、24、36、48 h),观察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AT1R)阻滞剂洛沙坦(10-5 mol/L)和血管紧张素2型受体(AT2R)阻滞剂PD123177(10-5 mol/L)对AngⅡ诱导TLR4表达的影响。将细胞随机分为下列4组:对照组、AngⅡ (10-7 mol/L)组、LPS(1 mg/L)组、AngⅡ (10-7 mol/L)+LPS(1 mg/L)组,观察AngⅡ对LPS诱导的NF-κB激活和CD40表达的影响。RT-PCR检测TLR4、CD40 mRNA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TLR4、IκBα、磷酸化IκBα(p-IκBα)、NF-κB p65、磷酸化NF-κB(p-p65)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细胞NF-κB p65亚单位的表达及分布。 结果 (1)10-9、10-8、10-7、10-6 mol/L AngⅡ作用RPMC 12 h,TLR4 mRNA表达分别增加70.5%、89.5%、102.9%和121.9%;作用24 h TLR4蛋白表达分别增加12.1%、27.7%、51.2%和41.6%。AngⅡ(10-7 mol/L)作用RPMC不同时间,TLR4 mRNA表达高峰为8 h和12 h(P < 0.01),蛋白表达高峰为12 h和24 h(P < 0.01)。(2)洛沙坦阻断后,AngⅡ诱导的TLR4表达与未阻断组比较,下调33.5%(P < 0.05)。PD123177对AngⅡ诱导的TLR4表达无显著影响(P > 0.05)。(3)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作用60 min p-IκBα/IκBα、p-p65/p65表达分别上调362.6%(P < 0.01)和67.4%(P < 0.05);作用4 h CD40 mRNA表达上调299.9%(P < 0.01);与LPS组比较,AngⅡ预刺激24 h加LPS作用60 min,p-IκBα/IκBα、p-p65/p65表达分别上调49.1%(P < 0.01)和29.3%(P < 0.05);作用4 h CD40 mRNA表达上调56.8%(P < 0.01)。(4)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与AngⅡ组细胞中,p65信号定位于细胞胞质;LPS作用60 min,p65信号从胞质进入胞核;AngⅡ+LPS组NF-κB p65胞核信号显著增强。 结论 AngⅡ呈浓度、时间依赖性诱导RPMC TLR4表达,并显著增强LPS诱导NF-κB激活及CD40的表达。提示腹膜组织局部产生的AngⅡ可能对LPS诱导的腹膜组织炎性反应具有放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