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网侧与销售侧峰谷分时电价联动的理论及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考虑到现阶段暂时还不能实施竞价上网的情况,为激励供电企业执行销售侧峰谷分时电价,提出上网电价与销售电价联动的经济学优化模型,并进行应用分析。首先探讨销售侧峰谷分时电价测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目前所实施的峰谷分时电价带来的销售侧(供电企业)和发电侧(发电企业)间经济利益的不均衡问题;分析给出了从成本侧推算上网峰谷分时电价的理论方法;研究并确定上网侧和销售侧峰谷分时电价的数量关系(数学模型);进行实例分析,提出联动方案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现阶段尚不能实施竞价上网的情况下,为激励供电企业执行销售侧峰谷分时电价,提出了上网电价与销售电价联运的经济学优化模型。探讨了销售侧峰谷分时电价测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所实施的峰谷分时电价带来的销售侧(供电企业)和发电侧(发电企业)之间的经济利益的不均衡问题;分析给出了从成本侧推算上网峰谷分时电价的理论方法;研究并确定了上网侧和销售侧峰谷分时电价的数量关系(数学模型);进行了某省的有关实例分析,提出了联动方案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发电侧与销售侧峰谷分时电价联动方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现阶段我国销售侧峰谷分时电价的一般测箅方法,研究并提出一套发电侧与销售侧峰谷电价联动的方案,包括参加调峰的发电机组范围的确定、发电侧实行峰谷分时电价的确定以及发电机组间峰谷电量的分配,以解决发电侧与销售侧间利益分配不平衡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电业政策研究》2005,(7):30-32
多年来,国家多次调整了销售电价,电价总水平逐步提高。到1999年,全国平均售电单价达到每兆瓦时371元。2003年全国平均售电单价为每兆瓦时443元,2004年全国平均售电单价为每兆瓦时465元。同时,也相应调整了发电侧上网电价。由于电价实行国家管制,电价的调整特别是发电侧上网电价的调整仍然滞后于市场的变化对电价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西部电网销售电价调整方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西部电网销售电价一直沿用1976年颁布的<电热价格>的有关规定,销售电价体系在电价分类、电价结构和电价形式上存在很多问题,已不符合形势发展的需求.为此,提出了调整销售电价分类与结构、适当缩小相邻电压等级间的价差、提高基本电价标准、调整大工业用电分类、出台新的功率因数串联调整电费办法等措施,以使电价结构逐步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6.
我国电价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现行电价机制的缺陷我国的电价体系由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组成。上网电价也称发电电价,是指发电厂与购电方进行上网电能结算的价格。输配电价是指电网经营企业提供接入系统、联网、电能输送和销售服务的价格总称。其中输电电价也称为电网电价,是指高压或超高压输电或电网的拥有者向配电企业售电的价格;配电价格也称为用户电价和零售电价,是配电企业向终端用户的售电价格。销售电价是电网经营企业对终端用户销售电能的价格,在数值上等于上网电价与输配电价之和。计划经济时代,电价完全由政府根据财政需要制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  相似文献   

7.
探讨处理电煤供应商、上网侧、销售侧三方利益的方法,对更合理、更公平的电价机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计及电动汽车入网的电价联动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动汽车不同的充放电控制与利用策略对电网负荷曲线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峰谷分时电价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出计及电动汽车入网的电价联动模型。首先,应用蒙特卡洛模拟法模拟一定数量电动汽车充放电功率曲线;然后,供电侧基于用户需求响应调整销售侧峰谷分时电价,以优化用户负荷曲线;最后,将用户响应后的用户负荷曲线与电动汽车充放电功率曲线叠加得到新的电网负荷曲线,在此基础上,调整发电侧峰谷上网电价,以平衡用户侧削峰填谷及电动汽车入网给发、供电侧带来的效益。结合实际数据,设置3种电动汽车入网方式和2种充放电电价模式对模型进行仿真,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刘春桂 《电气》2004,15(4):18-20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进行,建立合理的电价机制变得越来越迫切:本阐述了关于进行上网电价、输电电价和销售电价改革的必要性和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
基于ARCH模型的电价联动建模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开展电力零售市场竞争前,销售电价与上网电价的联动机制是在销售侧正确地反映电力市场供需状况和供电成本,规避由于发电竞价而引起上网电价波动给电网企业所带来的市场风险的重要手段。文中通过对电价联动机制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提出一种考虑用户需求响应的电价联动机制与建模的新思路。该联动机制中,电价监管者要在一个电价联动期开始前,向电力5用户公布预期的电价联动水平;在该联动期结束后,根据实际上网电价的波动情况和用电情况,及时制定销售联动电价水平,对于实行电价联动的用户,当期按联动后的电价水平进行结算。同时,该文针对销售电价与上网电价联动存在的风险,采用自回归条件异方差(ARCH)模型对联动期内平均上网电价的波动情况进行数学描述,实现了联动模型的具体建模和对联动水平的预测。最后,采用实例数据对联动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1.
黄少中 《电气》2002,13(2):5-8
在深入评析中国现行电价水平、特点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认为在“十五”期间电价改革的总体方向应适应电力体制改革的需要,建立上网电价、输配电电价、销售电价分环节的电价体系和相应的电价形成机制,进而从诸多影响电价升降因素的角度,预测了“十五”期间的电价水平走势。  相似文献   

12.
刘贵生 《华东电力》2008,36(5):13-15
研究了销售电价分类合并所带来的各方利益协调问题。销售电价分类合并的改革既涉及销售电价结构,又涉及销售电价水平。提出了先确定电价分类再确定每类电价的思路。就各方利益的协调机制,提出了模型求解的步骤,为销售电价分类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陆文辉 《电气》2004,15(1):17-19
中国国务院于2005年下半年颁布《电价改革方案》。该方案主要涉及厂网价格分离、上网电价、输配电价、销售电价和电价管理体制五个方面。文章主要介绍各种电价的基本定价原则。  相似文献   

14.
上网侧分时电价已在多个省份实施,现行的政策以"保持总体电价水平不变"为原则制定分时电价浮动比例,但由于供需形势和电源结构的不断变化,实际执行结果与设计方案差异较大,导致电网公司和发电企业的利益受到较大影响,部分省份暂停上网侧分时电价政策。此外,在实际操作层面,该原则也仅能给出分时电价浮动比例的比值关系,具体的浮动比例数值仍由政策制定者确定,存在一定的主观性。针对以上问题,以长期边际成本定价理论为基础,针对某省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分时电价浮动比例的计算模型,避免了浮动比例人为确定的不足。同时,设计了上网侧分时电价的调整机制,以动态调整方案取代现行的静态方案,发电公司和电网公司受分时电价政策的影响及时通过浮动比例联动方案和销售电价联动方案进行疏导,从而有利于分时电价政策的长久执行。  相似文献   

15.
以降低电价为纽带的电力产业价格链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力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电价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竞争力和居民生活水平.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电价结构将由单一的销售电价逐渐发展成为包括上网电价、输配电电价和零售电价在内的多元化价格链.研究了我国的电力价格链及电价形成机制.指出电力设备折旧年限、发输配电价格比例关系和需求侧响应是影响我国电价水平的主要因素,制定合适的电力设备折旧政策,确定价格链中上网电价和输配电价的合理比例,完善电力市场竞争结构,削弱市场力的实施,综合优化设计多元化零售电价体系是完善我国电力产业价格链形成机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为确保电力公司销售利润率的相对恒定和降低其市场风险,提出基于用户分类的销售与上网电价联动模型。利用销售电价总水平和销售电价比价的概念,以及考虑用户电价弹性系数的循环迭代修正,求得分类用户销售电价。参照雅安电力公司电价情况进行实际测算,验证了电价联动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从而减少了电力公司因上网电价变动所带来的风险和利润损失。  相似文献   

17.
<正>目前,我国的销售电价制度中,大工业用户实行两部制电价。大工业销售电价分容量电价和电量电价两部分。合理的两部制电价,容量电价和电量电价比重的设置应既能保证供电固定成本的回收,又能激励用户自觉平衡用电负荷,提高用电负荷率和合理用电。因此,容量电价  相似文献   

18.
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电价链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电价机制存在诸多弊端,电价的研究成为推进我国电力市场化体制改革的当务之急。文章首先分析了影响电价链电价水平与结构的因素,并基于解释结构模型对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构建了阶层结构图。通过该图可以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分层,从而直观地看到源因素及所有的因素分别通过上网电价、输配电价、销售电价管制政策及政府性基金最终影响销售电价的影响传递过程。弄清影响电价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层次和相互影响关系,并对目前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制定过程中忽略的因素以及存在的不足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为科学制定电价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根据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和国内能源供需形势的实际情况,实施上网侧与销售侧峰谷分时电价联动势在必行。为激励电网公司积极参与实施峰谷分时电价这一需求侧管理措施,本文在分析对输配电网进行政府监管的必要性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分享实施分时电价利益的输配电管制价格模型,并就模型涉及到的定价目标、分享因子等要素进行了深入研究。论文首先分析探讨目前应用较广的激励性输配电价格管制方法及其特点,并在此基础上,以上网侧与销售侧峰谷分时电价联动为背景,构建了价格上限形式的输配电价管制模型,并研究给出了模型中的各个因子确定方法。最为,论文对效益分享因子用一个算例进行了分析验证。  相似文献   

20.
叶倩  林青 《大众用电》2007,(5):40-42
目前我国电价体制正处于从原来计划体制下政府管理向市场化竟价上网改革的过渡阶段。电价结构组成中,终端售电价格是由发电、输电、配电、销售四个环节的价格相加组成。发电环节电价分地区试行上网竟价。大部分省市实行上网标杆电价,并随燃煤价格波动实行煤电联动;销售电价通常以省为基础,实行复杂的电价目录体系;输配电价主要通过政府制定的销售电价与上网电价之间的差反映出来。下面介绍我国现有的电价价格体系及定价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