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放血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法治疗,治疗组采用刺络拔罐放血疗法治疗。2组均以治疗30d为1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结果治疗后治疗组VAS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具有差异(P<0.05)。结论刺络拔罐放血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莲花针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止痛及疗效.方法:将96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9例予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治疗,对照组47例予普通针刺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及疗效.结果:治疗后VAS疼痛评分:治疗组3.35±0.76分,对照组:4.52...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刺壮医脐环穴配合莲花针拔罐逐瘀法治疗艾滋病合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方法按照临床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艾滋病合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止痛,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单纯给予针刺壮医脐环穴配合莲花针拔罐逐瘀法治疗,针刺脐环穴1次/d,莲花针拔罐法隔天1次。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5天。观察两组患者综合疗效,治疗前后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sual analoguescale,VAS)、Mc Gill疼痛评分变化及1年内后遗神经痛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愈显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2%VS 66%,P0.01),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VS 88%,P0.05);观察组治疗后Mc Gill疼痛评分、VAS评分,后遗神经痛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壮医脐环穴配合莲花针拔罐逐瘀法治疗艾滋病合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以有效止痛,提高临床疗效,预防后遗神经痛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椎旁神经阻滞联合拔罐放血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患有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椎旁神经阻滞联合拔罐放血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拔罐放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有效率、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0%,对照组为76.7%,VAS评分较治疗前减低(P0.05),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椎旁神经阻滞联合拔罐放血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优于单用拔罐放血治疗,安全方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付槟梵  蒋士卿 《新中医》2018,50(8):192-195
目的:观察刺络放血拔罐疗法联合中药治疗恶性肿瘤放化疗并发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恶性肿瘤放化疗并发带状疱疹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 0例;对照组采用阿昔洛韦口服+软膏外涂治疗,观察组采用刺络放血拔罐疗法联合予龙胆泻肝汤合瓜蒌红花甘草汤治疗,2组均治疗7天;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患者结痂时间和止痛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远期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 2.5%,对照组为7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结痂时间、止痛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后遗神经痛发生率观察组分别为2.5%、5.0%,对照组分别为15.0%、20.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络拔罐放血疗法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恶性肿瘤放化疗并发带状疱疹能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疗程,减少不良反应及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梅花针放血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62例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用梅花针放血治疗,对照组用毫针治疗,1天1次,共治疗7天。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睡眠率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好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96.7%,对照组8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花针放血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刺络放血联合腺苷钴胺注射液治疗新发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2例新发皮肤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中医辨证用药、口服泛昔洛韦分散片、外用伤科灵喷雾剂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刺络放血拔罐联合腺苷钴胺注射液肌注综合治疗;以7 d为1个疗程,2组均治疗1个疗程,统计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疼痛指标及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1个月后,治疗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刺络放血拔罐法联合腺苷钴胺注射液肌注综合疗法治疗新发带状疱疹较常规疗法在临床疗效及预防后遗神经痛发生方面更具有优势,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针刀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针刀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椎旁神经阻滞联合拔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有效率、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结果:治疗后7天,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4%,优于对照组患者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天、1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椎旁神经阻滞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针刀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优于拔罐放血治疗,安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镇六穴结合梅花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即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中镇六穴结合梅花针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口服消炎痛;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及生活质量的改善。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91%,对照组总有效率65.6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镇六穴结合梅花针刺络拔罐疗法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症状体征的改善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铜砭刮痧联合刺络拔罐放血疗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与护理干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铜砭刮痧联合刺络拔罐放血疗法治疗。5 d为1个疗程,均治疗两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疱疹结痂时间、后遗神经痛分级情况及治疗前后数字评分法(NRS)评分、睡眠质量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0%(31/31),高于对照组的87.10%(27/31)(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RS、睡眠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平均疱疹结痂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随访3个月,治疗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铜砭刮痧联合刺络拔罐放血疗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促进疱疹愈合,改善睡眠质量,降低后遗神经痛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使用拔罐刺络放血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及带状疱疹的护理。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药口服,配合拔罐刺络放血,马齿苋水煎剂湿敷,对照组采用中药口服,马齿苋水煎剂湿敷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红斑消退时间、水疱干涸时间、疼痛消失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红斑消退时间、水疱干涸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37)。结论:拔罐刺络放血的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取得良好的疗效,具有简单易行、见效快、无副作用,减少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李燕 《天津中医药》2016,33(4):223-225
[目的]探讨耳针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方法]将72例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患者。观察组给予耳针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无后遗神经痛、疼痛评分(VAS)及症状体征量化积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达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观察组患者的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为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1)。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量化积分及VAS评分均显著性降低(P0.05),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治疗2个疗程,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量化积分及VAS评分大幅改善(P0.05),但是两组患者间症状体征量化积分、VA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耳针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见效快且无后遗神经痛,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浮针激光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浮针激光配合刺络拔罐组(A组)及电针组(B组),各65例。B组选取合谷、太冲、支沟、曲池、足三里等穴行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接G-6805电针仪治疗,A组采用浮针激光配合刺络拔罐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3个月回访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all P〈0.05)。A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8.5%(25/65)和98.5%(64/65),B组分别为30.8%(20/65)和78.5%(51/65),经Ridit分析,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激光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挑刺疱疹泻毒并点灼配合针药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经征得患者同意获得治疗组30例病例,以同期仅采用针药结合电针治疗的33例病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经治疗1周及2周后的综合效果,包括完全痊愈率、完全脱痂病例比率以及是否遗留后遗神经痛。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差异显著。局部挑刺火灼组完全痊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1.82%),两者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病例经7天治疗后,完全脱痂病例比率为83.33%,对照组为60.61%。治疗组仅1例有轻微后遗神经痛,而对照组为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局部挑刺点灼配合针药治疗带状疱疹见效快,脱痂快,疗程短,后遗神经痛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治疗带状疱疹的安全、经济的治疗方法。方法:将16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地分为对照组(A组)与治疗组(B组)。对A组的80例病人用西药治疗,口服维生素B1、伐昔洛韦、消炎痛,肌肉注射维生素B12,并且用黄连炉甘石外洗;B组80例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再加用刺络拔罐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5d作为1个疗程。结果:B组的止疱时间、止痛时间、结痂时间以及总病程全部短于 A 组(P<0.05)。结论:刺络拔罐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并且降低了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值得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6.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针灸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33%,对照组有效率73.33%,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肯定,操作简单,安全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截法与围刺合刺络拔罐加龙眼穴放血治疗带状疱疹的镇痛作用。方法:将104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采用龙头、龙尾截法与围刺从四周向疼痛中心平刺,局部刺络拔罐合龙眼穴放血治疗;对照组取病变相应神经节段夹脊穴和局部阿是穴以电针治疗。于治疗后20 min,1、6、12、24、48 h用视觉模拟评分法测定各组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镇痛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疗效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镇痛效果、综合疗效评价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截法与围刺加刺络拔罐合龙眼穴放血治疗带状疱疹有显著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火针为主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治疗组采用火针疱疹及周边围刺配合拔罐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阿昔洛韦片及维生素B1治疗。评定两组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止痛、止疱、结痂、痊愈时间及随访治疗1个月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9.0%和100.0%,对照组分别为34.9%和79.1%,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两组患者止痛、止疱、结痂及痊愈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随访1个月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0%,对照组为23.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火针为主的综合疗法是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有效方法,可及时有效缓解疼痛,防止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近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的相关文献,发现运用中药内服、外用、静注,以及中医针灸、拔罐、刺络等外治法治疗带状疱疹均有较好的疗效,并可有效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肯定了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的确切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夹脊穴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1例PH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治疗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夹脊穴注射丹参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1星期后、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3个月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3.9%。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夹脊穴穴位注射是一种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