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朱昌福 《水文》2007,27(4):77-79
本文从全面推进江苏水利现代化、解决三大水问题、实现水文自身可持续发展等三个方面论述了加快推进江苏水文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新时期江苏水文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内涵是坚持“六个创新”,并结合江苏实际,提出当前水文现代化建设中突出抓好的“六个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2.
刘根华  张绍军 《水文》2011,31(2):93-96
随着石家庄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水文及环境问题日益突显。在分析城市化对水文环境影响的基础上,结合石家庄水文工作发展现状,提出城市水文面临的新课题,并根据石家庄市城市水文的特点探讨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作为全世界近1/3城市人口的饮用水源,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起着战略性作用。针对水资源需求量最大、地下水污染负荷最重、地下工程开发强度最大的城市地区,梳理了城镇化背景下城市地区面临的地下水文循环过程变异、地下水污染、地下水"热岛效应"等生态水文问题,系统分析了城市地下水发生水量、水质、水热变化的机理,并揭示了地下水量、水质、水热问题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城市化引起的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是导致地下水文循环过程变异的主要原因;城镇化建设和生活生产废物的污染负荷加剧了地下水质的恶化;城市化引起的垂直热通量的增加促进了地下水升温。通过总结城镇化地区地下水面临的生态水文问题及成因,提出应加快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攻关、完善地下水污染区域调控策略、建立城市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与体系、优化地下水资源配置,为保障城市水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并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杜得彦  李向阳  王志勇 《水文》2013,33(5):85-87
本文分析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管辖区域内水文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水文业务管理体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提出了依托国家援疆机制、水文重大项目、兵团水利改革发展等机遇逐步建立兵团水文站网监测体系、职工队伍体系、业务管理及服务体系的构想,并就加快推进兵团水文建设以实现全国水文行业统一管理提出思路。  相似文献   

5.
魏山忠  王俊 《水文》2006,26(3):89-92
长江水文监测的水文、水质、河道信息,水文气象预报、水文水资源分析评价成果是维护河流健康的基础支撑信息。加强水文水资源监测站网的规划,加快水文测报现代化建设,提升水文水资源预报能力,大力开展长江水文水资源变化规律研究,促进水文事业发展,是长江水文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根据水利部确立的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的发展思路,为了加快水文现代化建设,水文 计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势在必行,本文提出了宁夏水文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规划  相似文献   

7.
造成洪涝灾害、水质污染等问题的原因是城市建设行为对水文循环过程的干扰,当超过水文循环自我调节能力的极限后,知识水文生态功能退化。从研究城市水文效应入手,分析城市建设对水文循环过程的扰动行为,主要包括隔断降雨入渗下垫面、打破水文地景格局、破坏水文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等几个方面。对城市化水文循环扰动作用进行分析,在城市规划中引进水文循环健康这一概念,通过多学科进行交叉融合,形成城市化过程中规划水文效应的有效方法。研究过程中得出,以城市作为孤立点展开对策研究,不仅忽了水文效应的外部成本,而且割裂了河流的汇水边界。  相似文献   

8.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目前,西欧、北美和东南亚等许多国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在防洪和水利电水工程调度运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几年来,我国有许多单位积极研制水文遥测设备;浙江、江苏、黑龙江、广东省水文总站,北京市水利局,长办,黄委在有关单位协作下,正在筹建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取得了初步成果。为把这项新技术的试点工作搞好,经水利部领导批准,水文局于1981年5月5日至12日在杭州召开了“水文自动测报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城市化水文效应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化等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是城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而由于城市化进程造成的城市水文效应是其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通过介绍城市化的内涵以及城市化水文效应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归纳了城市化导致的城市水文效应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具体包括城市化对径流、蒸散发等各种水文要素及其水质的影响,并针对目前城市化水文效应的研究方法—流域对比实验法、水文特征参数法和流域水文模型法进行了总结,最后指出了当前城市化水文效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叶莉莉 《水文》2004,24(3):64-64
本刊讯2004年4月7~9日,全国水文工作会议在辽宁大连召开。水利部副部长、国家防总秘书长鄂竟平出席会议并作了题为《加快发展,稳步推进水文现代化》的重要讲话。本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精神,总结近两年来的水文工作,分析当前水文工作所面临的形势和现状,明确水文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思路,部署2004年水文工作。鄂竟平在讲话中运用科学的发展观,从近年来解决水问题,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及科技发展等方面,深刻、全面地分析了推进水文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背景,阐述了水文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全球气候变化和快速城市化导致的城市水循环过程变化是当前城市水文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为综合理解城市水循环演变过程,结合城市水文学的发展历程,剖析水循环过程对快速城市化进程的响应机制。总结了国内外城市化水文效应的主要成果,包括城市化对水循环过程、洪涝灾害、水生态系统以及水资源的影响。系统归纳了城市化水文效应的评估方法和技术手段。针对现有研究中的不足,指出变化环境下城市化水文效应研究面临的主要挑战及关键技术难题,提出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如城市化降水效应的机理、不透水面的分布及有效性评估、城市化与水生态系统的响应关系与综合城市水资源管理及需水预测等。  相似文献   

12.
城市地质具有很广的工作范畴,其定义一般认为是在城市及其周围地区或潜在城市化的特定空间范围内,综合考虑各种地质要素(岩石与构造、水文与工程、矿产与建材等),研究其对城市发展所提供的资源、所施加的约束条件及城市发展对其产生的影响,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的地质工作。上海城市地质工作始终以服务城市发展、保障城市安全为首要任务,矿产资源普查、工程勘察、地面沉降调查、环境地质调查、工程地质调查等地质工作内容曾分别成为不同年代城市地质工作的主要内容。2004年启动的上海市三维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开启了地质工作社会化服务的新篇章,目前项目的有关成果已经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与管理中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13.
海绵城市建设有关问题讨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绵城市建设目前已成为众多行业和科技领域的讨论热点之一,也面临众多争议,海绵城市建设的内涵、目标、内容和效果等均存在不同认识。针对中国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水问题,结合参与海绵城市试点建设评审、考察以及对国外海绵城市的调研情况,从城市水文过程的角度,系统解析了海绵城市的概念,就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与指标、建设功能与发展方向、城市地下排蓄系统、建设管理体制等若干问题展开了讨论。核心观点认为,海绵城市是对中国城市水系统的综合治理,也是城市人居环境的重构,功能综合是海绵城市建设成功的前提,海绵城市的建设应以河湖水系为核心,需要流域和城市的整体规划设计,海绵城市建设应该基于多部门、跨行业的优势互补、合作交叉,按照整体规划、系统布局的方式协同推进。  相似文献   

14.
城市景观格局动态及其规划的生态学探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城市作为人类的主要栖居地,其景观格局和生态效应直接影响到世界人口的生存质量。从景观生态学的视角出发,以国内外近年来关于城市景观格局动态及其生态效应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为材料,整理并总结了城市景观格局的特征、研究方法和演变机制。在文献综述和具体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城市景观格局动态的“类库兹涅茨曲线”现象,即在从城市化初期到城市发展相对成熟的一个周期内,景观破碎化程度呈现“快速增加—增速减缓—平稳下降”的过程,并探讨了这一规律的适用性和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城市景观及其格局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指出在城市景观规划中充分结合生态学原理,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5.
西苕溪流域城镇化对径流的长期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的发展使流域下垫面产生了较大变化,从而使流域降雨径流条件发生变化,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土地利用性质发生了改变,不透水地面积的增加,对径流的形成过程产生很大影响。长期水文影响模型(Long-Term Hydrological Impact Analysis,L-THIA GIS)是一个基于GIS平台的城市水文模型,可用于评价城市化对径流的长期影响。本文选取太湖上游浙江省安吉县西苕溪流域作为研究区域,利用L-THIA GIS模型对流域31年的长期径流进行模拟,在验证模型有效应用的基础上,探讨了城镇化对径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潘鑫 《地下水》2011,33(5):174-176
快速城市化为城市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但同时也使得城市水资源面对巨大的挑战。本文从水资源安全形势出发,在分析了城市化与水资源安全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对西安水资源安全进行测度,结果显示西安在城市化进程中存在水资源安全问题,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陈太文  田水娥  刘伟 《水文》2019,39(1):85-88
海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近几十年来未发生较大洪水,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土保持、城镇化建设等人类活动对海河流域产汇流特性持续产生明显影响,为七大流域中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流域之一。分析了海河流域下垫面变化趋势及对产汇流影响,研究了水文成果修订方法,提出了水文修订成果。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海河流域水文修订成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中国的城市化特点及其生态环境挑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化是世界范围的历史进程。中国的城市化虽然起步较晚,但是由于速度快、规模大、资源能源消耗高,从而带来一系列水环境和热环境问题。系统梳理了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的双重压力下,中国城市面临的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日益严重的城市热岛和生态水文灾害等生态环境挑战,提出要以城市生态水文学的理论和手段,解决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提升中国的城市化质量,实现宜居城市。  相似文献   

19.
Urban karst systems are typically considered more vulnerable to contamination and excess storm discharge because of potential source areas, increased sediment loading, and focusing of water from impervious surfaces. However, urban hydrology can lead to unexpected patterns, such as pirating of recharge into man-made storm systems. Valley Creek Basin in southeastern Pennsylvania, presents such an urban karst system. Four springs were monitored for suspended sediment, water chemistry, and storm response for an 18-month period. The baseflow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s were low, less than 4.0 mg/l. Furthermore, trace metal analysis of baseflow water samples and spring mouth sediment showed only low concentrations. The response to storms within the system was rapid, on the order of 1–3 h. The maximum water stage increases at the urban springs were typically less than 15 cm, with springs from more commercialized areas showing <2 cm increase. A nearby retention basin, in contrast, had water level rises of 100 cm, suggesting that pirating of recharge into stormwater systems occurs. Thus, the concept of an urban karst system as a contaminant conduit is not the only one that applies. In Valley Creek Basin, reduced infiltration due to paving led to smaller storm response and less contaminant input, and the smaller capture area due to diversion of stormwater led to short flow paths and rapid storm response. Although contaminant levels have not increased due to urbanization, the springs may be at risk for future contamination. Short flow paths may reduce flushing, which means that the system will not cleanse itself if contamination occurs.  相似文献   

20.
Urbanization is a worldwide historical process. Although China's urbanization started late, it is fast, large in scale, high in resource and energy consumption, and leads to a series of water and thermal environment problems.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orted ou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hallenges faced by Chinese cities under the dual pressures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urbanization, such as water shortages and water pollution, increasingly serious urban heat island issues and ecological hydrological disasters. It propose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ith the theory and means of urban ecohydrolog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and realize livable c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