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K值作为鱼类鲜度指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果琴  赵玉慧 《海洋渔业》1986,8(5):209-211
<正> 一、序言多年来,世界上多数国家对鱼类鲜度的评定,都将总挥发性盐基氮(T—VBN)和三甲胺(TMA)的量作为重要的化学指标,但从大量的分析结果来看,这两个指标不能够反映鱼类的早期鲜度。从五十年代初期,日本的水产科学工作者对鱼类贮藏期间核苷酸的降解及其与鱼类鲜度的关系,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J.M Shewan 等人最早提出用次黄嘌呤和肌苷的含量来估计鱼的鲜度,后来经过 Tsuneyuki Saito、内山·均等人  相似文献   

2.
挥发性盐基氮(VBN)是判断鱼类鲜度的主要化学指标之一.VBN包括鱼肉在酶和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产生的氨(NH_3)、甲胺(MA)、二甲胺(DMA)和三甲胺(TMA)等,这些胺类具有挥发性.也有称为总挥发性盐基(TVB)或挥发性盐基(VB).这项指标对许多鱼类尤其是少脂的白色肉鱼类以及虾、贝均是适用的,但对鱼肉中含有较多尿素的板鳃鱼类则不太适宜.新鲜鱼的VBN值应为5-10mg/100g肉,一般的则为15-25mg/100g肉,当VBN值达到30-40mg/100g肉时,已达初期腐败了.不少国家将这项指标列入了食品卫生法规,1978年我国发布的食品卫生标准中,对17种海淡水鱼、虾、蟹、贝  相似文献   

3.
挥发性还原物质(简称VRS)也是水产品鲜度指标之一,它是水产品质量下降过程中,产生具有挥发性还原物质的总称。按其在不同酸碱条件下蒸馏的馏出物,可将VRS分为酸性还原性物质(VRS—A)、中性还原性物质(VRS—N)和  相似文献   

4.
过去,用测定氨、挥发性还原物质和挥发性盐基氮等的含量,来制定鱼类鲜度等级和规定保鲜期限,这种方法是不恰当的。因为,一旦渔获物产生这些物质时,它已进入了初期腐败,早已超过了保鲜界限。为此,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在研究以核试酸分解后的产物含量做为渔获物的鲜度指标。在这项新的  相似文献   

5.
过去,用测定氨、挥发性还原物质和挥发性盐基氮等的含量,来制定鱼类鲜度等级和规定保鲜期限,这种方法是不恰当的。因为,一旦渔获物产生这些物质时,它已进入了初期腐败,早已超过了保鲜界限。为此,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在研究以核甙酸分解后的产物含量做为渔获物的鲜度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内通常还是用测定氨、挥发性还原物质和挥发性盐基氮(VBN)等含量的方法来测定鱼类鲜度等级和规定保鲜期限。但是,这类测定法均需一定的操作条件,而且不适合现场使用。一些国家正在研究以核甙酸分解后的产物生成量作为鱼的鲜度指标。次黄嘌呤(Hypoxanthine)即是核酸的降解产物。在活鱼体中,核酸不断进行它的代谢功能,一旦鱼停止生命活动,核酸即开始分解,次黄嘌呤也就不断积累。因此新鲜鱼中次黄嘌呤的含量几乎没有。随着鱼的鲜度下降,  相似文献   

7.
若干水产品鲜度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前言水产品,特别是动物性水产品,由于肌肉组织较脆弱、蛋白质含量丰富及含水量高,一旦被捕获而离开水体死亡之后,由于肌肉组织细胞中固有的复杂酶系作用和外界细菌的侵蚀,蛋白质乃至其它有机成份(例如糖类、脂类等)都可能发生变化,诸如蛋白质的分解、糖元的酵解以及脂肪的氧化,从而导致鲜度的变化,影响食用品质。过去许多研究者以挥发性盐基氮(TVB-N)等理化指标研究中后期水产品的鲜度,近年来在国外曾提出K值(=H_xR+H_x/(ATP+ADP+AMP+IMP+H_xR+H_x)以及pH值等理化指标来表征水产品的早期鲜度变化。本文试图通过TVB-N,三甲胺一氮(TMA-N)、pH值及粗氨等项指标的测定,以研究当前在市场上销售的若干水产品在早中期(销售过程中)鲜度的变化规律;比较不同温度(反映不同季节)条件下早、中期鲜度变化;探索不同类水产品变化规律的异同点;对TMA-N与TVB-N的关系也作了初步的探讨;对销售过程中不同类水产品pH值及粗氨的变化也作了一番研究。其研究结果对水产品的经营者和消费者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对深入研究水产食品的营养与卫生质量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鱼类起水死亡后,随着生理活动的停止,新鲜度不断降低。鱼体中一些成分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其中的谷氨酸、氧化三甲胺是鱼味鲜美的主要成分。但氧化三甲胺是极不稳定的,一部分氧化三甲胺开始逐渐转换还原,生成带有腥味的三甲胺,鱼的腥味就来源于此。 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度的升高,产生的三甲胺不断增加,鱼腥味也就变得越来越浓。因此,一般说来,腥味越小,鱼越是新鲜,  相似文献   

9.
鱼肉鲜度快速检测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传统上评价鱼肉鲜度的主要方法是感官鉴定。它能及时提供有关鱼肉品质的信息,但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同时还受到测评小组人员身体及心理状况的影响,初期腐败产生的一些较低浓度的化合物感觉不到等缺点。实验室经常用到的化学方法是挥发性盐基氮(TVN)和三甲胺(TMA)的测定。这些  相似文献   

10.
决定生鲜鱼贝类品质时、鲜度是最重要的因素。所谓鲜度是接近干生的状态的称谓。在判定鱼肉的鲜度时‘现在有很多科学指标一例如**P(三磷酸眼青)有关物质的消长(K值)、肌原纤维蛋白质的变性、生菌数的增加、与腐败有关的低分子物质(**N一挥发性盐基氮)、*M叙三甲胺)以及组氨等增加,但最终评定鲜度的至今还是以感官评价指标起重要作用。必须注意的是:科学指标的变化,与鱼肉完全置于自然环境中用感官评定的大多数一致。本文要探讨的是通过加压处理保持全鲜鱼贝类鲜度的可能性。l用鲤鱼肉浆进行加压处理将鲤鱼活杀后直接采肉…  相似文献   

11.
鱼虾蟹贝等水产品,自身酶类活性较强,蛋白质等组分易于降解,在生产流通的各个环节中易被微生物污染,其腐败变质速度就较快。在评定鱼类鲜度和食品卫生质量时,除常用的理化学检验方法以外,微生物学方法是一种相当可靠的方法,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就是两项主要的微生物学指标。一菌落总数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目前判断水产品鲜度的方法有许多种,如感官检验法、细菌总数检验法和化学检验法等。其中化学检验法在鲜度判别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通过分析水产品蛋白质和脂肪等由于微生物及自身酶的作用分解产生的一些低级分解物来作为鲜度指标的,如挥发性胺类、非挥发性生物胺类和能量物质ATP 的分解等。  相似文献   

13.
鱼,是人们喜爱的美味佳肴。鱼体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食用时调理得当,味道鲜美,但烹制不得法,则会腥气冲鼻。那么,鱼为什么会有腥味呢?原来,鱼体内有一种叫氧化三甲胺的物质。氧化三甲胺具有一定的鲜味。当鱼体死亡后,这种有鲜味的物质就会不断地脱氧还原为三甲胺。我们所闻到的腥气,基本上就是三甲胺的气味。三甲胺呈碱性,受热易挥发。人们在焖、炖、烧鱼的时候,除了过油和加入姜、葱、花椒、茴香、  相似文献   

14.
鳙在不同保藏温度下的鲜度变化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阐明不同保藏温度对淡水鱼类鲜度变化的影响,采用K值、TVB-N、细菌总数和感官检定等 4种鲜度指标,对鳙在 20℃~-3℃范围的 5种不同温度贮藏中的鲜度变化进行比较系统的测定和考察。结果表明:(1)鳙的鲜度变化。在20℃和10℃常温下速度很快,保鲜期从数小时到4天;在 0℃前后的3种低温下速度变慢,保鲜期最长的可达 11天。(2)4种鲜度指标中,以感官的一、二、三级为基准,K 值的一、二级鲜度大体高于或等于感官的一、二级;而 TVB-N 一、二级鲜度(也包括细菌总数)则大体相当于或低于感官二、三级,显示了K值作为代表鱼体死后早期高鲜度等级的特征。(3)计算K 值变化速度常数 k_f 值表明 20℃的 K值变化速度较 10℃高6.3倍,而10℃较0℃仅高3.9倍,显示保持接近 0℃的低温,能明显抑制K值的变化,保持较好的鲜度。文中并指出了在5℃以下的低温范围,由于TVB-N 的数量水平偏低,似不适于作为鳙一类淡水鱼鳞度指标,认为在我国采用 K 值鲜度指标更适合淡水鱼高鲜度质量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以感官、化学和微生物为指标,研究了养殖鲤鱼在0℃(冰藏)、5℃、10℃和15℃贮藏过程中的鲜度变化和货架期,并对菌落总数、嗜冷菌、假单胞菌、挥发性盐基氮与感官评价的一致性程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0℃、5℃、10℃、15℃的贮藏过程中,鲤鱼的高品质期分别为426 h、189 h、95 h和58 h,货架期分别为713 h、382 h、146 h和87 h。各温度高品质期终点和货架期终点时菌落总数分别为6.63±0.45 lg cfu/g、7.18±0.29 lg cfu/g,假单胞菌数分别为5.69±0.75 lg cfu/g、6.50±0.33 lg cfu/g,挥发性盐基氮均值分别为9.90±0.52 mg/100 g、20.52±0.34 mg/100 g。各温度下高品质期终点和货架期终点时各指标均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菌落总数、假单胞菌和挥发性盐基氮作为鲤鱼低温贮藏的鲜度指标与感官鲜度评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单核苷酸等纯化学制剂对鳖的诱食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单核苷酸、脂肪酸、挥发性碱等纯化学制剂对鳖所做的诱食试验表明 ,除氨基酸是鳖的首要诱食物质外 ,单核苷酸是另一类重要诱食物质 ,其中三磷酸腺苷 (ATP)和腺苷酸 (AMP)对鳖有明显的诱食作用 ,但对日本鳗鲡有强烈诱食作用的尿苷酸 (UMP)却对鳖无效。短链脂肪酸是鳖的又一类诱食物质 ,乙酸、壬酸、戊酸、已酸和月桂酸对鳖均具有明显的诱食作用 ,其中乙酸的诱食效果较之壬酸、戊酸、已酸等更强 ,这与日本鳗鲡情况基本相同。对鱼类有很强诱食作用的甜菜碱、二甲胺、盐酸三甲胺等挥发性碱 ,未发现对鳖有诱食效果  相似文献   

17.
过去,鱼类保鲜,以防腐为主.现在鱼类保鲜应以保持营养、味道为主要目的。鱼类鲜度与鱼肉中所含的三磷酸腺苷(又称A.T.P)的多寡有密切关系。鱼活着时的运动,肌肉的收缩也需要消耗A.T.P,但消耗后马上可以合成弥补,当鱼离水后,那就只有消耗而无补充,A.T.P一消失,其鲜度就无法保持。  相似文献   

18.
以感官、化学和微生物为指标,对大菱鲆在冰藏(0℃)、室温(25℃)贮藏过程中的鲜度变化和货架期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菌落总数(TVC)、挥发性盐基氮(TVBN)、三甲胺氮(TMA)与感官评价的一致性程度。结果表明,0℃和25℃贮藏大菱鲆,高品质期分别为526 h和26 h,货架期分别为763 h和49 h;TVC在高品质期终点分别为6.88、6.38 lg(cfu/g),在货架期终点分别为7.67、7.90 lg(cfu/g);TVBN在高品质期终点分别为15.97、16.46 mg/100g,在货架期终点分别为33.1、28.58 mg/100 g;TMA在高品质期终点分别为1.29、0.74 mg/100 g,在货架期终点分别为12.89、11.37 mg/100g。各指标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TVC、TVBN值、TMA值作为大菱鲆贮藏中的品质指标保持较好的一致性。大菱鲆0℃和25℃贮藏的主要腐败菌均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p.),其次为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  相似文献   

19.
在不同贮藏温度下鲢肌肉鲜度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总挥发性盐基氮(TVB-N)和硫代巴比妥酸值(TBA)作为肌肉鲜度的评定指标,研究在冷藏(4℃)和冷冻(-18℃)条件下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背部和腹部肌肉鲜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贮存过程中,鲢背部和腹部肌肉的TVB-N和TBA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速率加快;在4℃条件下,鲢肌肉一级鲜度的保质期为27~38 h,二级鲜度为51~65 h,到81~88 h腐败变质;在-18℃条件下,鲢肌肉一级鲜度的保质期为11~18 d,二级鲜度为36~43 d,到73~77 d腐败变质;在同一贮存时间,腹部肌肉的TVB-N和TBA均高于背部;并且,鲢肌肉的TVB-N与TBA呈极显著(P<0.01)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外国学者经过大量的研究,现已将K值(即次黄嘌呤和肌苷的和对ATP各级降解物的比值)作为评定鱼的鲜度的重要化学指标。本文报道了在对大黄鱼、鲳鱼、带鱼、罗非鱼和鳊鱼等几种鱼类在冰藏(O℃)期间进行了K值测定,结果表明:①K值随时间增长而不断增加,并有明显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