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脾脏肿瘤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77年8月-2010年11月收治的52例原发性脾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良性肿瘤29例,恶性肿瘤23例.良性肿瘤患者中25例行脾切除术,1例动脉瘤行脾脏栓塞术,3例拒绝手术.恶性肿瘤中8例行单纯脾切除术,8例行脾脏切除加胰腺体尾部切除,3例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例平滑肌肉瘤及1例淋巴肉瘤的患者剖腹探查因腹腔广泛转移仅行病理活检,2例拒绝手术.所有病例无手术并发症.结果 脾脏良性肿瘤预后良好,随访的18例恶性肿瘤中术后生存2年以上7例,均为早期治疗的患者,存活1-2年的6例,不到1年的4例,1例患者术后第7天死亡.结论 脾脏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B超为首选检查.脾脏良性肿瘤行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早期诊断、根治手术和术后综合治疗是改善脾脏恶性肿瘤预后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脾脏肿瘤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77年8月~2010年11月收治的52例原发性脾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良性肿瘤29例,恶性肿瘤23例。良性肿瘤患者中25例行脾切除术,1例动脉瘤行脾脏栓塞术,3例拒绝手术。恶性肿瘤中8例行单纯脾切除术,8例行脾脏切除加胰腺体尾部切除,3例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例平滑肌肉瘤及1例淋巴肉瘤的患者剖腹探查因腹腔广泛转移仅行病理活检,2例拒绝手术。所有病例无手术并发症。结果脾脏良性肿瘤预后良好,随访的18例恶性肿瘤中术后生存2年以上7例,均为早期治疗的患者,存活1~2年的6例,不到1年的4例,1例患者术后第7天死亡。结论脾脏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B超为首选检查。脾脏良性肿瘤行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早期诊断、根治手术和术后综合治疗是改善脾脏恶性肿瘤预后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切除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安全性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普通外科接受腹腔镜切除手术的52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2例患者中,21例患者(40.3%)的肿瘤与大血管关系密切,31例患者(59.7%)的肿瘤远离大血管。2例(3.8%)早期病例在手助下完成,2例(3.8%)因肿瘤与大血管粘连致密中转开腹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71.4 min(60~520 min);平均切口长度为2.8 cm(1~15 cm);术中平均出血量为86.4 mL(10~1 150 mL),其中2例输血;术后平均饮食恢复时间为1.5 d(1~5 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4.9 d(1~16 d)。围手术期均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术后47例获访,平均随访时间为62个月(4~120个月)。随访期间,3例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复发,1例黏液性外周神经鞘瘤患者复发,均行再次手术切除,余无复发及转移病例;非肿瘤相关死亡3例。结论腹腔镜下能够安全地切除毗邻腹腔大血管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肿瘤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共施行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21例,男13例,女8例,平均年龄43(21~58)岁。肿瘤均为单发,左侧12例,右侧9例,其中含孤立肾2例。肿瘤平均直径2.5(1.8~4.0)cm。7例良性肿瘤行剜除术,14例恶性肿瘤行楔形切除术。结果 21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85~185min,中位数115min;肾脏热缺血时间17~29min,中位数25min。术中失血约55~450ml,中位数105ml。术中腹膜破裂2例,肾蒂周围小血管损伤出血3例,肾静脉破裂1例,术中即时缝合。术后病理示所有切缘均阴性。术后平均随访10(2~23)个月,全部无瘤生存,无1例局部复发或穿刺通道处发生种植转移。结论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术能安全、有效地治疗直径≤4.0cm的肾脏单发肿瘤。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分析卵巢良性肿瘤53例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53例中成熟畸胎瘤23例,卵巢冠囊肿12例,卵巢巧克力囊肿9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8例,黏液性囊腺瘤1例(交界性),肿瘤直径3-15cm,平均6.6cm,均经腹腔镜行囊肿剔除术,平均手术1.2h,平均住院6.2d。术后随访1-6个月,未发现肿瘤复发。巧克力囊肿1例术后2个月任娠而行人流术,1例交界性瘤术后随访4个月未见复发。结论:腹腔镜手术对于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术中出血少,术后康复快,腹部不显疤痕以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附睾肿瘤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1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附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3例为附睾良性肿瘤,包括附睾腺瘤样瘤7例,附睾平滑肌瘤3例,附睾纤维假瘤1例,附睾乳头状囊腺瘤1例,附睾硬化性血管瘤1例。13例附睾良性肿瘤患者中8例行肿瘤切除,5例行附睾切除。附睾恶性肿瘤3例,其中腺癌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均行睾丸附睾切除加腹膜后淋巴结清扫。结果良性肿瘤12例获随访,至今无一例复发;恶性肿瘤均获随访,预后差,2例附睾腺癌术后9个月均死亡,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术后2年死亡。结论附睾肿瘤大部分是良性肿瘤,手术效果好。附睾恶性肿瘤少见,但预后差。手术是治疗附睾肿瘤的首选方法 。  相似文献   

7.
后腹腔镜保留肾脏手术治疗肾肿瘤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27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保留肾脏手术治疗肾肿瘤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后腹腔镜技术使用超声刀对13例肾良性肿瘤和5例肾恶性肿瘤患者分别行肿瘤剜除术和肾楔形切除术。男7例,女11例。平均年龄51岁。肿瘤直径1.5~4.0cm,平均2.8cm。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和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结果18例手术均获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87min,平均出血量55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5.8d。围手术期无并发症。病理检查5例恶性肿瘤切缘阴性,平均随访10个月无局部复发。结论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安全可行,切除肿瘤精确彻底,创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有选择地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原发性心脏肿瘤的外科治疗经验,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年6月至2008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63例原发性心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0例,女173例;年龄10~79岁(41±13岁)。良性肿瘤241例,其中良性粘液瘤240例,纤维瘤1例;恶性肿瘤22例,其中恶性粘液瘤7例,恶性间皮瘤4例,血管肉瘤5例,横纹肌肉瘤1例,肺动脉内膜肉瘤1例,平滑肌肉瘤1例,炎症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恶性淋巴瘤1例,滑膜肉瘤1例。手术完整摘除肿瘤252例(恶性肿瘤11例),局部切除肿瘤5例(均为恶性肿瘤),开胸探查取病理活组织检查6例(均为恶性肿瘤)。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5例,二尖瓣置换术5例,二尖瓣成形术4例,三尖瓣成形术9例,三尖瓣生物瓣置换术1例,主动脉根部及肺动脉成形术1例,肺动脉瓣置换术1例,肺动脉主干及左右肺动脉人工血管加肺动脉瓣置换术1例,肺动脉切开取栓术1例,经股动脉取瘤栓术5例。结果围术期死亡7例(良性粘液瘤6例、恶性粘液瘤1例),其中术中不能停体外循环2例,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心室颤动3例,呼吸、循环衰竭1例,大面积脑出血1例;其余患者无并发症发生。随访247例(良性肿瘤229例,恶性肿瘤18例),随访时间3个月~28年,失访9例(良性肿瘤6例、恶性肿瘤3例)。随访期间良性粘液瘤复发4例,均再次手术治疗;良性肿瘤患者死亡13例(心源性猝死6例、脑卒中2例、肺癌1例、不明原因4例),其余216例均生存。随访期间恶性肿瘤患者死亡15例,术后生存时间为1~4年,死于肿瘤复发或转移11例,心力衰竭和恶病质各2例。结论原发性心脏肿瘤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良性肿瘤手术效果好,恶性肿瘤术中应尽量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手术后复发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飚  罗成华  陈凛  蒋彦永 《腹部外科》2001,14(3):155-156
目的 探讨原发及复发腹膜后肿瘤手术治疗经验 ,并分析影响肿瘤术后复发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3~ 2 0 0 0年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35 2例 ,并进行术后肿瘤复发的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手术 30 8例 ,恶性肿瘤 188例 ,良性肿瘤 12 0例。多因素分析显示 :男性、恶性肿瘤、肿瘤残留者、肿瘤与腹主动脉关系密切者易复发 ,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血管外皮细胞肉瘤是易复发的病理类型。结论 原发及复发性腹膜后肿瘤多数可行手术治疗 ,通过对影响复发诸因素分析可预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原发性肾窦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原发性肾窦肿瘤患者3例.女2例,男1例.平均年龄40(33~55)岁.临床表现为腰痛伴血尿1例,单纯腰部疼痛2例.肿瘤位于右侧2例,左侧1例.直径平均5.5(3.5~8.5)cm.3例均经行手术治疗. 结果行右肾窦肿瘤探查术1例,术中病理提示良性肿瘤,单纯切除肿瘤,病理报告为血管平滑肌瘤,随访3年未见复发.1例术中因肿瘤出血及肾盂破坏严重,行右肾切除,病理报告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随访10个月未见复发.1例因肿瘤包绕肾动静脉,局部严重黏连,行左肾切除术,病理报告为脂肪瘤,随访4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原发性肾窦肿瘤临床罕见,多为良性,易误诊为肾盂肿瘤,CT、MRI、IVU检查有助于鉴别;良性肿瘤直径<4 cm且无症状者可密切随访,有症状或直径>4 cm者可行肿瘤切除;肿瘤累及肾蒂并严重破坏肾盂者可行单纯肾切除;恶性肿瘤应行根治性肾切除.  相似文献   

11.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52例,收集整理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临床特点。52例患者首次手术肉眼肿瘤完整切除41例(78.85%),部分切除5例(9.61%),术中单纯活检6例(11.54%)。首次手术联合脏器切除34例(65.38%),联合多脏器切除23例(44.23%)。多脏器切除主要集中左侧后腹膜脏器,切除肿瘤最大长径6.5~39.8 cm,患者术中出血量在420~7000 mL。41例肉眼肿瘤完整切除患者中,10例术后病理结果显示切缘阳性。52例患者中分化型脂肪肉瘤为主,占比59.62%(31/52);病理分级主要是1级,占比57.69%(30/52);肿瘤直径<20 cm者33例,占比63.46%(33/52);肿瘤直径≥20 cm者19例,占比36.54%(19/52)。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5~10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56个月。术后复发时间3~95个月,中位复发时间为49个月;术后1年、2年分别复发8例、32例,复发率分别为15.38%、61.54%。复发患者大部分为男性、肿瘤直径<20 cm。术后发生转移5例(9.62%),分别为2例肝转移、3例肺转移。结果显示,肿瘤复发时间与患者性别、肿瘤分级、肿瘤类型无关(P>0.05),与患者肿瘤最大直径有关(P<0.05)。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主要采用完整手术切除治疗,术后易复发,复发时间与肿瘤最大直径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诊治的原发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31例病人,其中男性9例,女性22例,确诊中位年龄58岁(25~80岁)。临床首发症状包括腹痛及腹部不适13例,体检偶然发现7例,腰痛5例,下肢肿胀2例,腹部包块2例,血尿1例,便血1例。肿瘤中位直径为8 cm(3~25 cm)。31例病人均行手术治疗,28例(90.3%)肿瘤完整切除,其中10例(35.7%)行联合脏器完整切除。中位随访时间56个月,随访28例,19例(67.9%)出现复发转移,其中8例(28.6%)复发转移后死亡。复发转移病人中12例接受再次手术治疗,复发后中位总生存期为24个月;7例未接受再次手术治疗,复发后中位总生存期为13个月。结论手术完整切除是原发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首选治疗方式;腹膜后平滑肌肉瘤术后复发率高,预后较差;对无明显手术禁忌的复发转移病人,在多学科团队的指导下应积极行再次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并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47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147例中,良性肿瘤49例,完整切除40例,部分切除9例;复发5例,均再次手术.恶性肿瘤98例,完整切除32例,部分切除60例,仅行手术活检6例;复发20例,再次手术13例.随访时间0.5~17年,良性肿瘤死于其他疾病8例,死于原发性腹膜后肿瘤1例;恶性肿瘤死亡73例,其中1年内死亡26例,3年内死亡40例,5年内死亡7例.结论 B超、CT及MRI检查是目前诊断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方便、有效的诊断手段,手术治疗是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首选治疗方式,完整切除肿瘤是影响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治疗效果及其预后的重要因素.对于复发病例应选择再次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软组织肉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8月~2006年5月收治的12例原发性腹膜后软组织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就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手术方法进行讨论。结果:12例中,男3例,女9例,年龄27~73岁,平均55岁。体检发现者3例,有腹部或腰部疼痛症状者6例,腹部包块者2例,下肢疼痛者1例。肿瘤最大径5~21cm,平均11cm,均行手术切除。手术时间120-360min,平均210min;失血200~1500ml,平均524ml,其中输血5例,占41%,输血4001000ml,平均600ml。同时切除右肾1例,右半结肠1例,无重大手术并发症。病理检查结果为脂肪肉瘤5例,平滑肌肉瘤3例,神经纤维肉瘤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横纹肌肉瘤1例。随访8例,时间3~60个月,平均28个月,2例分别于术后6、9个月复发,再次行手术切除,1例术后1.5年因肝、肺转移而死亡,2例术后3~12个月局部复发,无法手术切除,转行放、化疗。结论:原发性腹膜后软组织肉瘤术前主要靠影像学检查诊断;手术完整切除是其主要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22例原发性气管肿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22例原发性气管肿瘤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22例原发性气管肿瘤患者,其中良性肿瘤4例,恶性肿瘤18例。行气管对端吻合14例,隆凸重建4例,纤维支气管镜下摘除肿瘤1例,局部搔刮2例,气管修补1例。气管切除长度2.0~5.2cm,平均3.8cm。结果22例中确诊前有17例在门诊误诊,误诊率77.3%,大多数患者被误诊为支气管哮喘。术后30d内死亡1例,死于急性呼吸衰竭。发生并发症7例(31.8%),分别为肺部感染4例,吻合口瘘1例,乳糜胸2例;远期并发症吻合口狭窄3例,经再次手术治疗,狭窄改善。随访20例,随访时间1个月~8年。4例良性肿瘤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无瘤生存;16例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随访满5年以上生存6例,因肿瘤脑、肝和骨远处转移死亡3例。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气管肿瘤最有效的方法,气管节段切除是治疗气管恶性肿瘤的主要术式,良性肿瘤可以考虑保守术式,降低手术并发症是取得良好手术疗效的关键,掌握气管肿瘤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是减少误诊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和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至2005年9月经手术治疗的85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分析总结其病理学类型、影像学检查、外科手术治疗等临床资料。结果良性肿瘤33例,恶性肿瘤51例,交界性肿瘤1例,均经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良性肿瘤完整切除31例(93.94%);恶性肿瘤完整切除39例(76.47%);交界性肿瘤行完整切除。手术中联合脏器切除共20例,其中良性2例,恶性18例。良性肿瘤术后复发再手术4例,均完整切除;恶性肿瘤术后复发再手术19例,完整切除14例,部分切除3例,探查活检2例。结论影像学检查对术前诊断和手术切除范围有重要意义。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是治疗的关键因素。再次手术仍是治疗复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卵巢恶性肿瘤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6月~2010年6月腹腔镜手术诊治12例卵巢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肿瘤直径5~15 cm,其中4例直径〉10 cm;双侧7例,单侧5例。根据不同肿瘤类型与分期分别行腹腔镜手术或转开腹手术、腹腔镜下抽放腹水、诊断分期、腹腔灌注化疗联合全身化疗。术后均化疗。结果术中意外发现卵巢恶性肿瘤6例,其中行腹腔镜下卵巢癌减灭术或转开腹各2例,行腹腔镜下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或转开腹手术各1例。术前疑诊卵巢恶性肿瘤6例,术中冰冻及术后病理均得以证实,其中3例转开腹行卵巢癌减灭术,另3例晚期无手术条件者采用镜下抽放腹水、诊断分期、腹腔灌注化疗配合全身静脉化疗,最终实施了开腹卵巢癌减灭术。12例随访1~41个月,平均11.7月,1例术后11个月复发,1例失访,余10例无瘤生存。结论腹腔镜手术在卵巢肿瘤的诊断分期、治疗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良性肿瘤的手术治疗方式及术后早期营养管理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15例十二指肠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肿瘤的生长部位及肿瘤大小实施不同的手术方式,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治疗及消化液回输,观察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2个月内的返院情况。结果 15例患者中2例患者肿瘤位于十二指肠乳头下、直径2.5 cm和2.0 cm,2例位于降部与水平部交界处、直径2.3 cm和2.5 cm,1例位于十二指肠升部、直径3.5 cm,该5例患者行十二指肠节段切除并空肠吻合术。4例患者肿瘤位于十二指肠乳头、直径1.0~2.0 cm,3例位于乳头上缘、直径1.5~1.8 cm,2例位于球部与降部交界处、直径2.0 cm和1.8 cm,1例位于十二指肠乳头下、直径1.2 cm,该10例患者均行肿瘤局部切除术(位于乳头部的肿瘤同时行乳头成形术)。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1例(1/15)发生胃排空障碍,经禁食、减压及营养支持治愈出院。术后住院时间为7~10 d,平均8 d。术后2个月患者均接受随访,恢复良好,无返院患者。结论手术切除是十二指肠良性肿瘤的首选治疗手段,手术方式取决于肿瘤的生长部位和大小,术后早期营养管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13例非粘液性心脏肿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非粘液性心脏肿瘤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 13例非粘液性心脏肿瘤中,良性肿瘤5例,原发性恶性肿瘤7例,转移性恶性肿瘤1例。5例良性肿瘤均完整切除;7例原发性恶性肿瘤中2例完整切除,2例大部分切除,3例仅做部分切除;1例转移性恶性肿瘤完整切除。结果 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5例心脏良性肿瘤中,1例纤维瘤患者术后6个月肿瘤复发,未再行手术治疗;其余4例患者随访3个月至11年,未见肿瘤复发。3例手术完整切除的心脏恶性肿瘤患者,其中1例随访4个月肿瘤无复发,1例术后1年死于肿瘤复发,1例恶性转移癌患者术后8个月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5例行肿瘤部分切除的心脏恶性肿瘤患者,其中3例分别于术后3、6和14个月死于肿瘤复发。结论 心脏良性肿瘤手术治疗效果好,应争取彻底切除肿瘤,防止复发;心脏恶性肿瘤预后欠佳,手术目的应以明确诊断、消除或减轻临床症状为主。  相似文献   

20.
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术治疗肾肿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术治疗肾肿瘤的手术技巧。方法:采用后腹腔镜技术对9例肾错构瘤和2例局限性肾癌患者分别行肿瘤剜除术和肾楔形切除术。肿瘤直径1.5~3.0cm,平均2.5cm。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结果:11例手术均获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10min,平均出血量70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5天。围手术期无并发症。病理检查2例恶性肿瘤切缘阴性,平均随访10个月无局部复发。结论: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术治疗肾肿瘤安全可行,创伤小,恢复快,能有效切除肿瘤和保留肾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