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双腔支气管导管型号选择分析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7  
胸科手术麻醉时常用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lumen-endobronchial tube,DLT)行肺隔离。DLT型号的正确选择直接影响通气阻力、分泌物引流及插管成功率。本文重点探讨选择适宜DLT型号的规律,并分析插管失败的原因。资料与方法1991年 10月~2000年4月胸科手术麻醉拟用 DLT行肺隔离的患者2 412例。麻醉前测量胸部X线后前位平片锁骨胸骨端水平气管内径值(单位:mm)和左、右支气管与气管的夹角。选用导管的厂牌和型号包括:Malinckrodt DLT39Fr、37Fr、3…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锥形生物型股骨柄假体在股骨髓腔狭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的置入特点与临床疗效. 方法 2005年5月至2009年8月采用锥形生物型股骨柄假体对22例(23髋)股骨髓腔狭窄患者行THA,男2例2髋,女20例21髋;年龄20 ~ 60岁,平均37.6岁.股骨髓腔峡部直径平均为7.6 mm(7 ~8 mm).术前仔细测量股骨髓腔狭窄的直径与位置,选择合适柄型的生物型全髋关节假体与之匹配,其中选择三锥度生物型股骨直柄18髋,二锥度生物型股骨直柄5髋.随访时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评估患髋功能,X线片观察假体生物压配和固定效果. 结果 22例患者术后获28 ~ 72个月(平均38.5个月)随访.19髋术中选择的假体规格与术前设计一致,4髋术中选择的假体规格较术前设计小一号.22例(23髋)患者术后均即刻实现了股骨柄的生物压配.术后3个月X线片示均获广泛性骨长入,按Engh固定/稳定标准评定固定效果均为骨性固定.术后6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平均(46.2±6.2)分改善至(90.2±5.1)分,末次随访时仍维持在(92.1±3.2)分.1例患者术后3d发生股骨头前脱位,经手法复位后回纳. 结论 对于生理性股骨髓腔狭窄患者,术中扩髓有限,周密而严谨的术前计划可准确地判断假体型号与置入位置,采用锥形生物型股骨柄行THA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观察骨科外用过氧化氢液对家犬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用成年杂种犬10只,随机均分为 A、B 两组,分别用10和20 ml 的过氧化氢液一次性倒入伤口,上覆纱布。冲洗前后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观察和测量犬的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取肺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应用 IA-3001影像分析系统测定每个视野中脂肪微粒所占百分比。结果 A 组仅表现为冲洗后 HR 减慢(P<0.05);B 组冲洗后 HR 减慢、射血分数(EF)降低、每搏量(SV)减少(P<0.05),且2例发生了气体栓塞。B 组肺组织可见明显的脂肪颗粒。结论骨科外用过氧化氢液可使心率减慢,过量时致心功能损害,甚至发生气体栓塞或脂肪栓塞。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CT成像技术结合计算机编程能否定量评估生物型锥形柄与股骨髓腔的初始固定质量.方法 选择30例A型或B型股骨髓腔行生物型锥形股骨柄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拍摄术后2周内患髋正、侧位X线片,再运用CT进行横断面平扫,扫描条件:140 kV,层厚为5 mm,窗宽为2000,窗位为800.获得横断面图像后运用计算机编程将股骨柄按长度自上而下平均划分为1、2、3、4区,计算股骨柄各区与股骨髓腔压配接触的松质骨或皮质骨的表面积.将股骨柄与松质骨或皮质骨的距离小于0.5 mm界定为压配接触. 结果 X线片及CT横断面均显示股骨柄在股骨髓腔中可获得三点固定,即股骨柄在股骨近端的后侧、股骨柄中部的前侧及股骨柄远端的后侧获得与股骨髓腔皮质的直接接触.股骨柄与松质骨的压配接触而积在1~4区分别为1716、1003、574、269 mm~2.股骨柄与皮质骨的压配接触面积在1~4区分别为147、106、65、0 mm~2.股骨柄与股骨髓腔总的压配接触面积从1~4区逐渐减少,分别为1863、1109、639、269 mm~2,分别占股骨柄表面积的22.9%、13.6%、7.9%、3.3%. 结论 运用CT成像技术结合计算机编程能够较为精确地计算出股骨柄与股骨髓腔的压配接触面积,从而能够准确定量地评估生物型锥形柄与股骨髓腔的初始固定质量.  相似文献   

5.
术中更换支气管双腔管致窒息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术中更换支气管双腔管致窒息 1例 ,本文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患者 ,男 ,5 9岁 ,6 2kg ,因风心病、二尖瓣重度狭窄并闭锁不全、肺动脉高压伴右下肺出血、心功能不全、房颤入院。因持续反复咯血 (5 0~ 10 0ml/d)半月余 ,经右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等治疗无效 ,咯血日渐严重 ,拟行右中下肺叶切除术止血。术前经强心利尿补钾等治疗 ,心功能有所改善。术前用药东莨菪碱 0 3mg、哌替啶 10 0mg肌注。麻醉前听诊右中下肺听不到呼吸音 ,右上肺呼吸音微弱。充分给氧去氮后 ,静注芬太尼 0 5mg、依托咪酯 2 0mg、琥珀胆碱 0 1g ,插入左侧支气…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气管导管用于胸外科手术的安全性。方法选择术中需行单肺通气的胸外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A组用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普通气管导管插管固定后从中置入支气管封堵器至目标肺侧支气管;B组常规插入双腔气管导管,用听诊器听诊确定导管位置并固定。观察2组患者(1)单肺通气时肺萎陷质量和外科术野暴露程度.(2)围术期声音嘶哑和咽喉痛的评估。结果两组术侧肺萎陷及手术视野暴露效果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腔支气管组术后声带损伤、声音嘶哑及咽喉疼痛的发生率较封堵器组显着升高(P<0.05)。结论双腔气管导管和封堵支气管导管在胸外科手术行单肺通气中的应用均安全有效,但是应用Coopdech封堵器操作简便且可减少患者术后声带损伤、声音嘶哑及咽喉疼痛的发生率,在其适应证范围内可以优先选用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  相似文献   

7.
脂肪栓塞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功林  张明 《中国骨伤》2007,20(8):583-584
脂肪栓塞综合征(fat embolism syndrome,FES)是骨科临床上较为严重的一种骨折并发症,主要特点是在长骨骨折后数天内出现不可解释的缺氧、昏迷及皮肤出血点等一系列症状。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本文对其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进行综述。1发病机制到目前为止FES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但较为一致的意见是,骨折后髓腔中的骨髓脂肪小滴经受伤局部血管破裂处进入血液循环导致肺部栓塞而产生一系列肺部栓塞的综合症状。研究结果表明[1]:①尸检肺内看到脂肪滴与骨髓组织碎块。②骨折越重,部位越多,肺内脂肪栓子就越多。③肺内冲洗出来的脂肪,具有骨髓…  相似文献   

8.
双腔气管插管致气管破裂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腔气管插管致气管破裂的情况比较少见,我院近5年来共进行450例双腔气管插管,发生1例气管破裂,现报道如下。患者,男,47岁,体重62kg,身高173cm,既往无心血管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因右上肺中央型支气管肺癌入院,拟行开胸探查右上肺叶切除术。麻醉诱导:丙泊酚100mg、咪唑安定5mg、芬太尼0.2mg、维库溴铵8mg。面罩过度通气,待肌肉松弛后,行双腔气管插管,双腔支气管导管(DLBT)为Robertshaw左侧DLBT,型号为F37高容低压梭形囊。声门暴露良好,插管时在气囊通过声门后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后继续前进,当导管深度距门齿34cm时感觉到轻微的阻抗感,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髓腔狭窄、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狭窄处髓腔宽度≤8 mm的股骨粗隆间骨折21例。结果 18例获平均12(8~18)个月随访,无骨折畸形愈合、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优15例,良2例,可1例。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髓腔狭窄、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Airtraq DL喉镜用于双腔气管导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拟行胸科手术单肺通气的患者30例.术前评估患者的气道情况.患者入室后常规麻醉诱导,插管前分别使用直接喉镜和Airtraq DL喉镜,按Cormack-Lehane分级评估声门暴露情况.记录使用AirtraqDL喉镜的插管次数、插管时间等.结果 与直接喉镜比较,Airtraq DL喉镜可以明显提高声门暴露程度(P<0.01),有27例患者一次插管成功,平均插管时间为41(12~225)s.结论 Airtraq DL喉镜能够改善声门暴露程度并有效地用于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因此可以作为双腔气管插管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Anaesthesia》1984,39(1):80-80
The Faculty of Anaesthetists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35–43 Lincoln's Inn Fields, London WC2A 3PN. Telephone: 01-405 3474.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某两所小学发生的流行性腮腺炎突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差异性进行分析,为制定科学、高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5~7月深圳市大鹏新区某两所小学爆发流行性腮腺炎,以学校为整体研究对象,分别标记为学校A(24个班,学生1210例)和学校B(27个班,学生1274例),对比两所小学的疫情流行病学差异性。结果分析发现,学校A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为4.30%,发病班级所占比54.17%,均较学校B1.73%和29.63%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学校A学生出现疫病平均年龄为(11.2±1.1)岁,较学校B(9.34±1.0)岁,对比差异明显(P<0.05);且两组疫病患儿在接种疫苗率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疫情发生时,学校B疫苗紧急接种率明显高于学校A,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学作为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主要场所之一,疫病爆发高峰季节前,针对易感染人群给予相应的疫苗接种等预防控制措施,同时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对于降低感染人群数量,减轻、遏制疫情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相关防控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